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语文园地 课件 (共1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语文园地 课件 (共13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38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8-07 11:29: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语文园地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要养成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阅读习惯。在阅读文章的时候,要边读边思考,积极提出问题,可以从不同角度提问,如可针对课文内容提问,可从课文的写法上来提问,可从课文中得到启示,联系生活经验提问,让自己的思考更加全面和深入。还要学会从众多问题中选出最值得思考的问题,帮助我们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交流平台
——————————
识字加油站
——————————
这九组生字都是形声字,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表示“形(象)”,另一部分表示“声(音)”,即该字的读音。我们可以结合生字的特点进行识记区分。如:“抄”指抄写,所以“抄”字是提手旁;“钞”指钞票,所以“钞”字是金字旁。含有特定部首的形声字字义也有关联,如:含有贝字旁的字与金钱有关(账、贺);含有木字旁的字与木材有关(樟、杠);含有反犬旁的字与动物有关(狡、猾)。
—————————
词句段运用
1.读一读,体会每组句子在表达上的不同。
(1)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那时没有电灯、电视、收音机和汽车。
(2)那条狗高兴的时候叫,紧张的时候叫,发怒的时候也叫。
那条狗高兴、紧张、发怒的时候都叫。
点拨:第一组的第一句连用四个“没..."形成排比,写出了人类在缺乏科学技术的农耕时代的生活情况,表现了农耕社会和现代社会的巨大差距;第二句没有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句式简单,就达不到第一句强烈的表达效果。第二组的第一句连用三个“……的时候叫”形成排比,表现了引发“那条狗”叫的情况很多,突出了狗爱叫的特点;第二句没有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表达效果就弱了。
2.读下面的句子,说说你的发现,再抄写下来。
(1)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是怎么做到安全飞行的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2)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
(3)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点拨:这三个句子都是设问句,即以自问自答的形式,故意先提出问题,字提问自己回答。
句子示例:
(1)他真的很顽皮吗?不是的,是你对他不了解。
(2)学好语文要背书吗?一定要!
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尚书》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
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
——(汉)王充
日积月累
—————————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唐)韩愈
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这句话出自《尚书》。意思是:遇事多问的人就会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自以为是、刚腹自用的人会使自己知识贫乏。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这句话出自《礼记》。讲的是治学求进的道理。意思是,要广泛地多方面学习,详细地问,慎重地思考,明确地分辨,踏踏实实地行。
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
这句话出自汉代王充的《论衡·实知篇》。意思是:即便是聪明、有智慧的人,也是不学习就不会懂得,不求教就不会明白的。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这句话出自唐代韩愈的《师说》。意思是:人不是生下来就什么都知道的,谁会没有疑惑呢?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