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上册(五线谱)第一单元 《青春舞曲》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上册(五线谱)第一单元 《青春舞曲》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0-08-07 08:43: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青春舞曲》教案
基本信息 名称 青春舞曲
执教者 课时 第一课时
所属教材目录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歌曲青春
教材分析 歌曲旋律优美,节奏鲜明欢快,歌词富含深刻的哲理和教育意义,告诉学生要懂得热爱青春,珍惜时光,努力学习的道理。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同学正处在青春期,他们的生理、心理都逐步走向成熟,让他们理解“青春”的含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能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清晰的咬字吐字,明朗活泼的情绪演唱《青春舞曲》。
(2)让学生了解新疆典型的切分音节奏和附点节奏。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课件的欣赏,知道新疆歌曲的风格特征,通过表现创造,培养学生们的创新与协作的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教学活动,体验作品的内涵,知道珍惜宝贵的青春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唱歌曲《青春舞曲》,体验作品中的情绪。
难点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对歌曲的理解,节奏训练创编活动, 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创力。
教学策略与 设计说明 教学策略: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
设计说明:多媒体播放新疆歌曲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创设良好的音乐教育氛围,活跃课堂气氛。学生在掌握旋律之后,采用伴奏法,律动法为歌曲伴奏编舞,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体会和创造音乐。师生互动学习歌曲,用舞蹈和器乐的形式来表现歌曲。激发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合作及创作意识的培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注明每个环节预设的时间)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师生互动 学唱新歌
三、 合作探究 集体演唱。
教师活动
新疆舞蹈导入
请大家思考一下,刚才我们欣赏的舞蹈,是我国哪个地区的音乐呢?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找找新疆的地理位置。那里还生活着那些少数的民族,但哪个民族的人数最多?(课件出示
3.体会新疆地区语言特点:
师:新疆的语言很有特点,哪位同学能模仿一下陈佩斯演的小品《羊肉串》中的那句台词:哎新疆的羊肉串,味道好极了!(学生模仿)
同学们在欣赏完刚才的歌曲之后,应该对新疆的音乐有一定了了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王洛宾改编的维吾尔族的民歌
王洛宾(1913-1996)籍贯北京,193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在他的一生中,有62年致力于音乐艺术的创作与实践,由他创作的歌曲流传了一代又一代.他创作过1千多首描写西部的歌曲,“西部歌王”的称号对于他来说是最合适不过的了。大家都知道他创造过那些歌曲吗?
.节奏的训练:
(1)媒体课件,介绍新疆典型的切分节奏和附点节奏,进行节奏的训练。同时,介绍新疆的打击乐器手鼓,为歌曲伴奏。
(2)分组,分节奏为歌曲伴奏,培养学生团结协助的能力。
1.肢体律动 (老师教简单新疆舞蹈动作,比如动脖子,挽花,托帽等)
2.团结协作,学生和老师一边唱边一起表演新疆舞蹈。在热烈的情绪中结束本课
学生活动
生:新疆。
生:我国的西部。
生:(亚克西)朋友(牙尔达西)
1.听范唱。并思考回答问题。歌曲所表达的情绪?(活泼,欢快,青春活力)旋律、节奏各有什么特点?
2.学生试唱谱。(根据学生情况,先用“拉”模唱)
3.知道学生有节奏的读歌曲,熟悉旋律的节奏。然后试填歌词。
4.完整连唱歌曲 ,吐字清晰有弹性。唱出积极乐观的情绪。
5.找出歌曲中“鱼咬尾”、“重复”的创作手法。
6.介绍二度创作。让同学们发现,刚才听到的歌曲在风格上,速度上的差异。 设计意图
(多媒体放音乐《达坂城的姑娘》)请大家随着音乐击拍或者律动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以上的导入设计让学生感受到了新疆歌曲的风格,初步了解新疆的一些风俗,学习简单新疆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设计意图:在准确掌握歌曲的节奏的同时,帮助学生降低词曲结合演唱的难度,更好的感受节奏对于歌曲情感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对歌曲的理解进行相应的处理,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而且学生在自主表现的同时培养对音乐课的兴趣。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新疆音乐的典型节奏,并在实践中感受歌曲欢乐的情绪。
让同学们能在亲身参与和实践中充分感受到歌曲欢乐的情绪,锻炼了学生的创新、合作能力 。



课堂小结 2分钟 本课今天我们学习了《青春舞曲》这首歌曲,也对祖国美丽的西部有了一些了解,我们要热爱我们的民族 ,喜爱我们的民歌。只有继承和发扬具有我们民族特色的文化,中华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布置作业 1分钟 同学们在课下时间利用网络或书籍收集新疆歌曲,二度创编歌曲。
板书设计 青春舞曲
1、作者介绍 4、合作训练

2、节奏训练 5、问题反馈
3、舞蹈学习 6、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青春舞曲》这课之所以产生这种效果,首先是因为歌曲贴近学生的生活,表达学生的心声,蕴含着美好的寓意。这种立意与情境之美对学生有着深刻的感染力。我们在学习《青春舞曲》的时候,完全是由学生随旋律独立填词完成的,几乎没有老师的一句教唱。学生唱的积极主动,教师教的愉快轻松,真正体验到“解放”的感受。同时,歌曲“动听”“耐唱”,曲调优美,具有动人、感人的艺术魅力,使学生听了还想听,唱了还想唱。百听不厌,百唱不烦。这种曲调和音韵的美磁般的吸引着学生,久而久之,自然形成了“润物细无声”的审美功效。由于歌曲“动听”和“耐唱”,使同学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变接受学习为探索学习,使学生热爱音乐,使音乐课成为发自学生内心的需求,变得更丰富多彩。我们只有让学生每每带着浓郁的兴趣走进音乐课堂,让学生时时保持一种对音乐学习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才能使学生学会“学海无涯‘乐’作舟”,音乐课堂才能成为学生精神的家园。音乐课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中,成为其心灵里美好的东西。另外,在教学中,我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角而不只是观众,教师是策划人和欣赏者而不是裁判员或评委,把音乐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接受学习为探索学习,使学生热爱音乐,使音乐课成为发自学生内心的需求。
《青春舞曲》这课之所以产生这种效果,首先是因为歌曲贴近学生的生活,表达学生的心声,蕴含着美好的寓意。这种立意与情境之美对学生有着深刻的感染力。我们在学习《青春舞曲》的时候,完全是由学生随旋律独立填词完成的,几乎没有老师的一句教唱。学生唱的积极主动,教师教的愉快轻松,真正体验到“解放”的感受。同时,歌曲“动听”“耐唱”,曲调优美,具有动人、感人的艺术魅力,使学生听了还想听,唱了还想唱。百听不厌,百唱不烦。这种曲调和音韵的美磁般的吸引着学生,久而久之,自然形成了“润物细无声”的审美功效。由于歌曲“动听”和“耐唱”,使同学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变接受学习为探索学习,使学生热爱音乐,使音乐课成为发自学生内心的需求,变得更丰富多彩。我们只有让学生每每带着浓郁的兴趣走进音乐课堂,让学生时时保持一种对音乐学习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才能使学生学会“学海无涯‘乐’作舟”,音乐课堂才能成为学生精神的家园。音乐课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中,成为其心灵里美好的东西。另外,在教学中,我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角而不只是观众,教师是策划人和欣赏者而不是裁判员或评委,把音乐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接受学习为探索学习,使学生热爱音乐,使音乐课成为发自学生内心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