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
《红烛》教学设计
【单元设计理念】
以“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的落实为统领,创设语言运用的具体情境,以教材课文的学习为依凭,落实课标精神(任务群+人文主题),立足具体学情,秉持“课文讲析无需面面俱到,读写实践务求全面落实”的原则,完成语文必备知识的积累和语文基本技能的训练。
【教学目标】
1.明确本单元需要完成的第一个写作实践任务群的相关要求,引发学生对“青春价值”这一单元话题的关注,生发对青春价值的初步思考与梳理。
2.经由比较阅读的方式,学习闻一多《红烛》,引领学生以平常心来对待新诗创作,引领学生具体认识并初步掌握:新诗的章节形式、诗歌抒情达意需要借助形象。
3.借助课文的学习,做有关“青春价值”思考的初步呈现。
4.积累有关文学常识:闻一多;积累《红烛》中学生自己感到生僻的词汇。
【教学重点】
1.了解并大致掌握新诗章节方面的形式特征。
2.认识诗歌抒情达意需要借助具体形象。
3.对青春价值具体思考与初步呈现。
4.语文必备知识的积累与丰富。
【教学难点】
对青春价值的关注与思考的努力呈现。
【教学方法】
诵读、讨论、点拨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明确单元学习任务——学写新诗《致青春》
二、学习闻一多《红烛》(表达需要形象)
【教学过程】
一、明确任务:学写新诗,引导学生发现疑难点。
1.任务明确:学生个体完成20—30行(5—7节)的一首新诗写作;班级作品修改后,结集,刊印。【结集、刊印,是任务群完成的显性指征;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解决一些学生相对陌生的常识性问题,比如:个人作品的题目、署名,结集的命名、封面设计、目录、序与跋的撰写,等等】
2.疑难点梳理
①主题:关于青春价值的讴歌、思考。
②写什么,如何写?(关注点、形象、情感、表达、韵律、章节)
③青春应该什么样?完成一组对应词语的补充(可以作为课后作业进行落实)。
示例:欢乐( )、阳光( )
练习:欢乐(忧伤)、阳光(阴郁)、健康(孱弱)、向上(迷茫)、朝气(老迈)
(奋进)消沉、(勇敢)畏缩、(担当)退缩、(坚毅)懦弱、(成熟)幼稚
沉稳(浮夸)、包容(偏执)、广博(狭隘)、果敢(优柔)、睿智(蠢笨)
丰富(贫瘠)、雄壮(柔美)、创新(因循)
二、比较阅读:闻一多《红烛》(表达需要形象)
1.诵读胡老师写的《奉献青春》
明确:把一句话断成几行来说,或者用短句子分行来说,就是诗。
2.和闻一多《红烛》比较。
方式:诵读《红烛》,与《奉献青春》对照,进行优劣比较的讨论。
明确:诗歌表达需要借助具体形象。
三、作业
1.完成第一部分内容的词语填写任务。
2.从词语填写训练中选两个词,努力列举出几个可替代的具体形象。
示例:奉献——红烛
3.积累
①闻一多的相关常识
②词语:脂膏 慰藉 耕耘
附录:
《奉献的青春》写作教师示例,是备课人对诗作《红烛》每一节内容的直接译写,目的在于给学生提供一个比较的依凭,更便于达成《红烛》表达层面的领悟。
奉献的青春
我的青春啊,
可有足够的赤诚?
可愿意奉献此生?
生命,
从何而来?
为何而来?
一定要在奉献中毁灭吗?
我想不明白。
在思想斗争中,
我坚定了信念,
活着,
就要向着光明的理想前行。
活着,就是要奉献。
活着,就是为了别人。
活着,就是要拯救世人。
活着,救赎他们的灵魂。
全身心地为了别人,
不要顾念自己的日子。
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
奉献中,不要伤心。
世道艰难,理想遥远,
我的心神片刻难安。
我要把我的身躯,
全部奉献给这世间。
用我的生命,
创造安慰,创造欢乐。
苦难是生命的底色。
奉献是生命的价值。
光明是生命的追求。
去拥抱奉献的生命吧!
红烛
闻一多
“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
红烛啊!
这样红的烛!
诗人啊!
吐出你的心来比比,
可是一般颜色?
红烛啊!
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
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
为何更须烧蜡成灰,
然后才放出光来?
一误再误;
矛盾!冲突!
红烛啊!
不误,不误!
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
这正是自然的方法。
红烛啊!
既制了,便烧着!
烧罢!烧罢!
烧破世人的梦,
烧沸世人的血——
也救出他们的灵魂,
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红烛啊!
你心火发光之期,
正是泪流开始之日。
红烛啊!
匠人造了你,
原是为烧的。
既已烧着,
又何苦伤心流泪?
哦!我知道了!
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
你烧得不稳时,
才着急得流泪!
红烛啊!
流罢!你怎能不流呢?
请将你的脂膏,
不息地流向人间,
培出慰藉的花儿,
结成快乐的果子!
红烛啊!
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
灰心流泪你的成果,
创造光明你的原因。
红烛啊!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