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统计与概率)第3课时 人教版 (8份)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统计与概率)第3课时 人教版 (8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8-08 08:24:46

文档简介

《统计与概率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小学阶段所学的统计与概率的知识,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数据的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感受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   
2.在对知识回顾与整理的过程中,掌握整理知识的方法,并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
3.在回顾整理知识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能综合运用统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4.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分享,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和掌握各种统计图的特点,进一步认识平均数。
【难点】熟练掌握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交流展示
谈话: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在小学阶段学过的,有关统计与可能性的知识。关于统计与可能性的知识,我们学过哪些?
1.组内交流
谈话:下面请同学们把课前整理的有关知识在组内交流一下。教师参与交流,了解每组的整理情况。
课件出示交流指南
组内交流指南:
1.
组内成员把小报平放在一起,按顺序交流,边听边用红笔补充修改补。
2.
选出一份书写认真、内容全面、条理清楚的小报,作为展示作品。
3.推选出中心发言人代表小组汇报。(建议时间:3分钟)
2.展示作品
谈话:同学们,交流完了吗?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整理的内容到展示台前交流一下?
小组展示交流。(课件出示整理复习的小报)
谈话:对于这两个小组整理的,其他小组有没有想补充的?
预设,学生可能会从知识或整理的方法上进行补充,教师要注意适时、适度、有针对性的评价。
3.观察、比较作品,优化整理方法
谈话:观察这几个小组整理的,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预设:
①我喜欢用大括号的形式整理知识,看起来更清晰。
②我喜欢用分版块的形式整理知识。
师:同学们说的很有道理。有条理的整理复习知识的方法,不但便于比较知识间的异同,更能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希望大家今后能够选择合适的方法整理复习所学知识。
【设计意图】课前的知识整理,让学生自主复习、感知、梳理所学知识;组内交流,让学生在自主回忆、整理的基础上,将所学知识补充完整,同时相互借鉴整理的方法,学会条理、简单、有序整理知识,学会分享。
二、梳理归网
1.梳理、归网统计的知识
谈话:刚才我们从统计和可能性两个方面,对知识进行了整理。想一想刚才我们主要从哪几个方面对统计的知识进行了整理与复习?
预设:
①统计表
②统计图
③统计量
……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有选择的,适时进行板书。(课件出示板书内容)
谈话:哪个小组想说一说有三种统计图的特点?
在学生交流时,教师完成统计表。(课件出示)
种类
条形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
特点
从图中,能清晰的看出数量的多少,便于相互比较。
从图中,能清晰的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也能看出数量的多少。
从图中能清楚地看出各部分与总数的百分比,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质疑:对于这三类统计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
①什么情况下用条形统计图?
②什么情况下用折线统计图?
③什么情况下用扇形统计图?
2.梳理、归网可能性的知识
谈话:对统计的知识同学们掌握的不错,整理的方法既清晰,又具条理性,那么想一想关于可能性的知识,我们从哪几个方面整理复习,会更好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适时板书,形成网络图:
【设计意图】在对知识整理回顾的过程中,梳理所学知识,分类整理知识,明确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掌握整理知识的方法,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
三、综合应用
谈话:刚才我们共同用网络图的方法对统计与可能性的知识进行了回顾与整理,那么同学们是否会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呢?下面就让我们来试一试。
1.基本练习
谈话:咱班有好多同学带上了小眼镜,课前老师让同学们进行一项近视原因的调查,你调查的影响近视的因素有哪些?
预设:
①与看电视有关
②与看书的姿势有关
③与用眼不卫生有关
……
谈话:下面我们就调查一下,咱班同学平时看电视时间的情况。调查之前先请同学们看一下“调查指南”。(课件出示“调查小要求”)
调查指南:
1.快速有序的在小组内完成老师发给小组长的组内统计表,
2.选出代表,到讲台前利用电脑填写好班级的统计表。
调查本班同学平均每天看电视时间的情况。
人数   时间           项目
1小时以下
1?2小时
2小时以上
近视的同学
不近视的同学
(2)组间交流,描述、分析数据
谈话:现在我们班同学平均每天看电视时间的情况已经统计出来,请同学们,结合统计表,根据我们调查的目的想一想:如果我们要描述看电视所用时间的情况,选用哪种统计图比较合适?为什么?
谈话:请将课本112页第1题的统计图补充完整。
讨论:观察分析统计图,你能说明一下,近视与看电视时间长短有关吗?
师:做完这个调查,你想对同学们说点什么?
想一想:同学们的近视除了跟看电视有关,还与哪些因素有关?
课下请调查班里患近视的同学,完成统计课本第112也第1题最后的统计表。
(3)小结提升方法
谈话:回想一下,在进行一项统计活动时,一般要经过哪几个主要步骤?
课件出示:确定主题,设计调查表——搜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分析数据——作出决策(课件出示)
2.
生活中的平均数
生活中我们还经常用平均数来描述一组数据的特征,你能举例说明生活中应用平均数的例子吗?
学生举例。
结合实例理解平均数
(1)
平均身高(课件出示)
学校篮球队平均身高165厘米,小刚会不会是160厘米呢?为什么?
(2)
平均寿命(课件出示)
世界卫生组织近日公布了《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报告显示,我国女性的平均寿命是74岁。73岁的老奶奶知道这一消息后,伤心的哭了。你能用我们学的知识劝一劝她吗?
谈话:看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对我们的生活还真是有很大的帮助呢!通过刚才的练习,能说一说你对平均数的理解吗?
预设:
①平均数在一组的最大数和最小数之间
②平均数反应的是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
……
课件出示小结: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却不能代表每个个体数据的具体水平。
3.生活中的可能性
“甲产品的返修率为5%,乙产品的返修率为4%,两种产品的其他指标完全相同。”根据这条信息,你会选择哪一种产品?说明理由。
练习时可让学生独立判断,然后通过互相沟通明白:由于乙产品的返修率低,因此应该选择乙产品。
【设计意图】通过完成统计实例,让学生体验完成一项统计活动一般要经历过程。结合实际情况,深化学生对平均数和可能性的认识。
四、回顾反思
谈话:同学们,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回想一下,你有什么收获?(课件出示丰收园图)
学生可能回答:我会积极学习了。教师适时追问:你哪个环节最积极?(课件“积极”绿苹果图片飞出果篮。)
学生回答。(根据学生的情况,课件将绿苹果变成黄苹果或红苹果。)
学生也可能回答:我学会提问了。教师适时追问:你都问什么问题了?(课件“会问”绿苹果图片飞出果篮。)
学生回答。(根据学生的情况,课件将绿苹果变成黄苹果或红苹果。)
……
学生也可能回答果篮中5个苹果对应的5个方面之外的,教师适时提升概括,并在篮筐外三个绿苹果中输入文字,并根据学生情况触发苹果下部将绿苹果变成黄苹果或红苹果。
谈话:让我们满载着收获,下课休息一下吧。
 
【设计意图】以教材丰收园为依托,在果篮外增加了3个生成性的绿苹果,直面课堂生成,灵活地引领学生从“积极”“合作”“会问”“会想”“会用”等多方面全面回顾梳理,帮助学生积累一些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养成全面回顾的习惯,培养自我反思、全面概括的能力。
生活中的事件
确定事件
不确定事件
必然事件
不可能事件
可能性有大小《合理选择统计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98页例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三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使学生知道对于同
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方法,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直观有效的描述数据。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三种统计图的认识、制作和选择,进一步
培养学生对数据的处理能力和统计观念。
情况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统计图的认识和选择,使学生深刻
体会到数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不同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
计图,培养统计观念。
教学难点:
【重点】理解和掌握各种统计图的特点,进一步认识平均数。
【难点】熟练掌握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
教学准备:PPT课件
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
图、扇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
图,旨在让学生熟练掌握不同统计图的特点,并能根据不同统计表
所反应的信息选择并绘制合适的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我们学过哪些统计图?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1、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看出各个数量的多少。
2、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反映出数量的多少,还能反映出数量
增减变化趋势。
3、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出各部分量与总量之间的关系。
那么我们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准确地表达我们想要的信息
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合理选择统计图》。(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教材98页例2。
这三张统计表你分别获取了哪些信息?它们在数据的统计侧重
点上有什么不同?
2.探究解决方法。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选择最合适的统计图
第一组数据统计的是绿荫小学2007——2011年校园内树木的总
量,比较的是树木总量的变化情况,选择折线统计图。
第二组数据统计的是绿荫小学校园内各种树木所占的百分比,
比较的是每种树木与总量的关系,选择扇形统计图。
第三组数据统计的是绿荫小学校园内各种树木的数量,比较的
是每种树木的多少,选择条形统计图。
3.教师课件演示不同统计图。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练习二十一第5题
读题获取信息,这些信息反映了怎样的变化趋势?根据信息完
成两个统计图。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2、完成教材练习二十一第6题
根据信息解决提出的数学问题,完成统计图。
(小组合作完成后,全班交流)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作业
教材练习二十一第7、8题
六、板书设计
合理选择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各个数量的多少。
折线统计图:能直观的表示数量的变化趋势。
扇形统计图:能直观的看出各部分量与总量之间的关系。
七、课后反思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无论是创设情境、学习新知、还是巩固练
习,都把学习的重点放在学生自己观察和分析上,让学生自己去发
现和判断,真正的把课堂交给学生。统计与概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的意义,进一步认识统计表、统计图,掌握把原始数据分类整理的统计方法,渗透统计意识,学会进行简单统计。
2.培养学生依据数据和事件分析并解决问题,作出判断、预测和决策的能力。
3.使学生体验到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和掌握各种统计图的特点,进一步认识平均数。
【难点】熟练掌握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整理,明确特点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提问:在小学阶段,我们学过哪些统计与可能性知识?
学过统计表,还有平均数。
学过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经常需要对一些数据进行分析、比较,这样就需要进行统计。在进行统计时,又经常要用统计表、统计图,并且常常进行平均数的计算,今天我们开始复习统计与概率。
(二)回顾整理,对比认识
2.
各种统计图有什么特点?适合什么情况下使用?
折线统计图便于直观了解数据的变化趋势。当我们不仅要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多少,而且还要直观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时,应该选用折线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便于直观了解数据的大小及不同数据的差异。当我们需要形象直观地表示数量多少时,就应该选用条形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便于直观了解部分数据所占的百分比。当我们需要直观表示部分数量与总数量之间的关系时,就可以选用扇形统计图。
二、经历过程,深入理解
(一)分工合作,收集整理
1.
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步骤和方法是什么?
a.确定调查的主题及需要调查的数据;
b.设计调查表或统计表;
c.确定调查的方法;
d.进行调查,予以记录;
e.整理和描述数据,绘制统计表、统计图;
f.根据统计图表分析数据,作出判断和决策。
你能设计一张调查表,了解六年级学生的个人情况吗?
问题:
请以小组为单位,课下按照调查表设计的内容分工合作,进行调查统计。任选其中的某一个内容整理数据。
(二)恰当应用,分析数据
六(1)班同学的几项数据用统计表和统计图表示如下。
六(1)班男、女生人数统计表
六(1)班同学最喜欢的运动项目统计图
问题:1.说说你们选择这样的统计图的理由。
2.
根据以上统计图表,你得到哪些信息?
根据以上统计图表,男生比女生多,男生喜欢足球的较多,女生喜欢乒乓球和跳绳较多.
3.除了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外,还可以通过什么手段收集数据?
随机抽样,访问调查,网上问卷。
(二)恰当应用,分析数据
2.
六(1)班同学身高、体重情况如下表。
问题:1.
你看懂这个统计表中的数据了吗?请你说一说。
2.
上面两组数据的平均数各是多少?说说你是怎么得到的
平均数能直观、简明地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情况,用它可以进行不同数据的比较,看出组与组之间的差别。
第一组数据:平均数是(1.40+1.43×3+1.46×5+1.49×10+1.52×12+1.55×6+1.58×3)÷(1+3+5+10+12+6+3)≈1.50(m)
第二组数据:平均数是
(30×2+33×4+36×5+39×12+42×10+45×4+48×3)÷40=39.6(kg)
3.
小组讨论,什么数据能代表全班同学的身高和体重?
平均数。上面数据的一般水平用平均数比较合适,因为它与这组数据中的每个数据都有关系。
4.如果把全班同学编号,随意抽取一名学生,该生体重在36kg及以下的可能性大?还是在39kg及以上的可能性大?为什么?
39kg及以上的可能性大。因为39kg及以上的同学较多。
三、布置作业
作业:第98页练习二十一
第2、3、4题。
四、板书设计
统计与概率
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统计量:平均数
平均水平第2课时
统计与概率
教学导航:
【教学内容】
统计与概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把原始数据分类整理的统计方法
2.渗透统计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和掌握各种统计图的特点,进一步认识平均数。
【难点】熟练掌握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上节课我们复习了如何设计调查表,今天我们来一起整理一下制作统计图的相关知识。
【归纳整理】
统计图
1.你学过几种统计图?分别叫什么统计图?各有什么特征?
条形统计图(清楚表示各种数量多少)
折线统计图(清楚表示数量的变化情况)
扇形统计图(清楚表示各种数量的占有率)
2.根据课件中的几个统计图,小组讨论统计图的制图方法和作用。
3.教学例4
课件出示教材第97页例4。
(1)从统计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小组交流。
重点汇报。
如:
从条形统计图可以看出,男、女生分别喜欢的运动项目的人数;
从扇形统计图可以看出,男、女生占全班人数的百分率;
条形统计图表示六(1)班男生和女生最喜欢的运动项目,其中喜欢足球的男生比女生多,喜欢跳绳的女生比男生多,喜欢乒乓球的男生和女生同样多……
(2)还可以通过什么手段收集数据?
组织学生议一议,并相互交流。
如:问卷调查,查阅资料,实验活动等。
(3)做一项调查统计工作的主要步骤是什么?
组织学生议一议,并相互交流。
学生汇报,并集体订正,使学生明确并板书:
a.确定调查的主题及需要调查的数据;
b.设计调查表或统计表;
c.确定调查的方法;
d.进行调查,予以记录;
e.整理和描述数据;
f.根据统计图表分析数据,作出判断和决策。
【课堂作业】
教材第98页练习二十一第2、3题。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教学板书:
第2课时
统计与概率
做一项调查统计工作的主要步骤:
①确定调查的主题及需要调查的数据;
②设计调查表或统计表;
③确定调查的方法;
④进行调查,予以记录;
⑤整理和描述数据;
⑥根据统计图表分析数据,作出判断和决策。6.3
统计与概率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三节统计与概率第一课时统计。
二、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回顾所学的统计知识,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和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认识到统计的重要性。
2、了解不同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实际情况选用恰当的统计图,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描述,并对事件作出合理的预测。
3、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描述的全过程,渗透统计思想。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预习提示卡,引导学生自主展开预习学习。
2、借助小组合作和思维导图组织学生展开系统复习,并对统计知识系统归纳整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预习提示卡展开预习,锻炼学生的自主预习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2、通过小组合作和思维导图锻炼学生合作能力,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和归纳整理能力。
三、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描述的全过程。学会利用思维导图对知识点进行系统整理。
难点:了解不同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实际情况选用恰当的统计图,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描述,并对事件作出合理的预测。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利用网络上流行的数学励志公式,鼓励学生“每天进步一点点,最后奋斗40天”
(二)小组交流
顺时针交换预习提示卡交流学习
(2分钟)
(三)交流展示
1、课件展示统计部分思维导图。
2、学生根据预习提示卡展示预习成果,要求学生按照一定顺序展示,说清说透一个知识点在说另一个,互相补充,查漏补缺。
3、老师对学生展示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归纳强调。
1)统计:统计就是帮助人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知识和方法。
2)统计量: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3)统计表:单式、复式
4)统计图:条式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单式、复式,横向、纵向。
5)统计图特点:条形统计图(清楚表示各种数量多少);折线统计图(清楚表示数量的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清楚表示各种数量的占有率)
6)统计的步骤:①确定调查的主题及需要调查的数据;
②设计调查表或统计表;
③确定调查的方法;
④进行调查,予以记录;
⑤整理和描述数据;
⑥制作统计图表分析数据,作出判断和决策。
7)注意事项:①制作统计图统计表要先写标头。②复式统计图在图右上角画上图例。③条形统计图的各小长方形宽度或长度一致,间隔相等。④横轴、纵轴互相垂直,选择合适的单位长度,标明各自代表的内容和单位。⑤开头数据用不到数轴开始部分可以用折线代替。⑥扇形统计图计算各扇形圆心角角度,用量角器画角。
8)题型:
①根据统计表、统计图分析数据,作出决策。
——识图
②根据统计表制作合适的统计图。——画图
③利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
)思维导图科学整理
1、展示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建立的统计知识结构图。
2、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复习整理。
3、和学生一起绘制统计部分思维导图,系统整理知识点。
(四)考核验收
1、根据所要描述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1)描述六(2)班学生喜欢学科的分布情况,用
统计图。
(2)描述六(2)班学生历次考试成绩变化情况,用
统计图。
(3)描述六(2)班学生期中考试数学各分数段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情况,用
统计图。
2、如图是某汽车公司去年生产量和销
售量情况.
(1)该公司去年全年的生产和销
售情况怎样?
(2)该公司的发展前景怎样?
(3)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3、CCTV-3举行青年歌手大奖赛,一歌手演唱完毕,评委亮出的分数是:9.87,
9.65,
9.84,
9.78,
9.75,
9.72,
9.90,
9.83
要求去掉一个最高分,一个最低分,那么该选手的最后得分是多少?
(五)自我评价
今天的学习目标你达到了吗?今天课堂验收你达标了吗?
(六)作业
这是同学们设计的学生个人情况调查表。设计班级毕业通讯录。
(七)学生统计图作品展示。
五、课后记
无论是学生预习能力的提升还是利用思维导图资料知识,都有按部就班循序渐进的开展,老师要做好示范和引导,同时对学生要充分信任大胆放手,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利用集体的智慧查漏补缺共同进步。
调查方法
扇形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
统计步骤
注意事项


统计图
统计表
统计量

计3.统计与概率
【教学内容】统计与概率。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统计的意义,进一步认识统计的重要性,熟练掌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方法。
2.通过复习,理解和掌握各种统计图的特点,进一步认识平均数,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3.在复习过程中,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逐步掌握对知识进行复习整理的方法。
【重点】理解和掌握各种统计图的特点,进一步认识平均数。
【难点】熟练掌握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谈话导入
1.
介绍统计的意义。
2.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统计与概率的知识。
二、互动整理
(一)整理和复习教材第96页例1。
我们学过哪些统计与概率的知识?
1.指名汇报交流。
鼓励学生进行相互补充。教师板书。
2.对学过的这些知识进行梳理。课件展示。
(二)整理和复习教材第96页例2。
各种统计图都有什么特点?适合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1.条形统计图。
2.折线统计图。
3.扇形统计图。
(三)整理和复习教材P96页例3.
(1)做一项调查统计工作的主要步骤是什么?
组织学生议一议,并相互交流。
指名学生汇报,并集体订正,使学生明确.
(2)还可以通过什么手段收集数据?
组织学生议一议,并相互交流。
(3)教师:我们班要和希望小学六(1)班建立“手拉手”班级,你想向“手拉手”的同学介绍哪些情况?
学生回答:
课件展示:
组织学生完善调查表,
填好统计表。
(四)教学例4
课件出示教材第97页例4。这是希望小学六(1)班同学的几项数据用统计表和统计图表示如下。
(1)从统计表和统计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小组交流。
重点汇报。
(五)复习平均数和可能性
课件出示P97页例5
上面两组数据的平均数各是多少?
a.提问:什么是平均数?怎么求一组的平均数?
b.计算两组数据的身高、体重的平均数。
(2)小组讨论.
什么数据能代表全班同学的身高
、体重?
(3)可能性
如果把全班同学编号,随意抽取一名学生,该学生体重在36千克及以下的可能性大?还是39千克及以上的可能性大?
三、课堂练习
教材第98页练习二十一第1、2、3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第98页练习二十一
第4、5、9题。六年级数学下册《统计与概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不确定事件的特点。
2、能够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并阐述自已的理由。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建立正确的概率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难点;会运用分数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建立正确的概率意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用“一定”
“可能”
“不可能”说一句话。
(二)设问导读
阅读课本四幅情境图回答下面问题:
1.
说说上面每种情况下所有可能的结果。
2.
课本“回顾与交流”图1中思考2个问题:
1.
找出哪种颜色球的可能性大?
2.
找出每种颜色的球的可能性是多少?
3.
课本“回顾与交流”图3中思考2个问题:
1.
转盘停止后,指针落在哪种颜色区域的可能性大?
2.
想使转盘转到红色区域的可能性为八分之三,可以如何修改转盘?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巩固与应用”1、2题。
(四)达标检测
1、完成课本“巩固与应用”3题。
2、从扑克牌中,分别取出四种花色的“A”“2”“3”共计12张,将这些牌洗一下,从中任意摸一张,然后回答以下3个问题:
①摸到红桃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摸到其它花色呢?
②摸到“A”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摸到“2”呢?摸到“3”呢?
③如果摸到红桃的可能性是十二分之一,该如何调整?
(五)拓展延伸
完成两导两练“实践与应用”的2、3题。统计与概率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1)例1结合对六(1)班同学的调查情况,用四种学过的统计表和统计图描述相关的数据。
(2)用统计表表示六(1)班男生和女生人数,再利用扇形统计图表示男生和女生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
(3)用复式条形统计图表示男生和女生最喜欢的运动项目。
(4)用折线统计图表示全班同学对自己的综合表现满意人数随着年级的变化情况。
(5)例1后面提出了三个问题:第一,根据统计图表分析数据,得出一些结论。第二,除了问卷调查外,了解数据收集的其他方法。第三,进一步明确进行调查统计工作的方法和步骤。
(6)例2用统计表表示全班同学的身高和体重分布情况,进一步认识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体会这三个统计量的不同特征和适用范围。
教学目标:?
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统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有关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和掌握各种统计图的特点,进一步认识平均数。
【难点】熟练掌握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例1例2的统计表??
教学环节
一、回顾与交流复习回顾?
我们学过哪些统计图???
二、新知学习?
1.?收集数据,统计表。
师:我们班要和希望小学的六(1)班建立手拉手班级,你想向手拉手的同学介绍哪些情况呢?
学生可能回答:
①?姓名、性别。
②?身高、体重。
③?兴趣爱好。
(1)?调查表。
为了清楚地记录你的情况,同学们设计了一种个人情况调查表。
姓名??性别?
身高/cm??体重/kg?
最喜欢的学科??最喜欢的运动项目?
最喜欢的图书??长大后最希望做的工作?
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特长?
①?填一填.
②?用语言描述清楚还是表格记录清楚?
(2)?统计表.
为了帮助整理和分析全班的数据,同学们又设计了一种统计表.
如:??
XX班学生最喜欢的学科统计表
学科?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体育?其他
人数???????
①?根据上一张表中“最喜欢的学科”统计各学科人数.
②?将数据填在统计表中.
③?你认为用统计表记录数据有什么好处?你对统计表还知道哪些知识,与同学进行交流。
2.?统计图。
(1)?你学过几种统计图?分别叫做什么统计图?各有什么特征?
①?条形统计图。
特征:清楚表示出各科数量的多少。
②?折线统计图。
特征:清楚表示数量的变化情况。
③?扇形统计图。
特征:清楚表示各种数量的占有率。
(2)?教学例1。
①?认真观察例题中的图表。
②?指出各统计图的名称。
③?从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如:从扇形统计图看出,男、女生占全班人数的百分率;
从条形统计图看出,男、女生分别喜欢运动项目的人数;
从折线统计图看出,同学对自己的综合表现满意人数的情况变化趋势。
④?还可以通过什么手段收集数据?
如:问卷调查;
查阅资料;
实验活动等。
⑤做一项调查统计工作的主要步骤是什么?
3.?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1)?什么是平均数?什么是中位数?什么是众数?
(2)?出示例题。
身高/m?1.40?1.43?1.46?1.49?1.52?1.55?1.58
人数?1?3?5?10?12?6?3
体重/kg?30?33?36?39?42?45?48
人数?2?4?5?12?10?4?3
①?在上面两组数据中,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各是多少?
a.?找出中位数和众数。
b.?计算平均数。
②?不用计算,你能发现上面两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吗?
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说一说各自的思维过程和结果。
③?你认为用什么数表示上面两组数据的一般水平比较合适?
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三、巩固提高?
完成练习二十二第1、2第3、4
??
四、小结?
通过本课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统计与概率
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