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教材分析】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是统编语文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文选自马丽华的《藏北游历》,记述了作者跟随摄制组在各拉丹冬游览的经历。全文以时空为顺序,作者跟随摄制组探险的两天行踪为线索,描写了雪域高原的雄伟、圣洁、瑰丽的景色,展现了大自然的伟大和神奇,表达了作者面对大自然洪荒伟力和漫长历史的敬畏崇仰之情。在学习本课时,教师可适当补充长江和各拉丹冬的资料,让学生更好的感受作者笔下景物雄伟、圣洁、瑰丽的特点。游记的主题内容一般是对景物的描写,但表达的重点却是作者的情感与思想,本课也是如此,欣赏雄奇景物的过程中也要体会文中把对景物的描写与身体状况、内心体验、邈远思绪融为一体的写法,理解作者对自然的感悟与思考。
【教学目标】
1.把握课文写景的顺序和角度,感受作者笔下景物的特点。
2.体会本文把对景物的描写与身体状况、内心体验、邈远思绪融为一体的写法。
3.
品味本文看似随意实则精巧的语言。
【预习提示】
1.日积月累
(1)我搜集的资料(课文和作者)
(2)我积累的字词(字音和字形)
2.思悟发现
(1)查找资料,了解各拉丹冬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这里为什么会成为长江的源头?
(2)作者在描写各拉丹冬景物的过程中,为什么多次写到自己的身体状况?
(3)读完全文,我的阅读感受是:
3.学贵有疑
预习中,我遇到的困惑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万年奔流不息的长江,养育了亿万中华儿女,在中华民族生存的这片土地上,它前赴后继,奋勇向前,它是中华民族的巨龙……你可知道它发源于何处?长江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西南侧。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马丽华的《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去探究那给予奔流不息的长江以无限力量的各拉丹冬。
二、检查预习,巩固字词
(一)请同学展示自己查阅的资料,介绍各拉丹东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
资料链接:
1.各拉丹冬介绍:各拉丹冬峰位于中国青海格尔木市与西藏安多县交会处,为唐古拉山脉主峰,海拔6621米,唐古拉山脉最高一组雪山群,为典型之角峰。唐古拉山脉属地槽皱褶,因喜马拉雅运动使山脉与青藏高原同时大幅度隆起。各拉丹冬雪峰为其组成部分。除主峰外,雪山共有6000米以上之山峰20座,南北长50余公里,东西宽达20公里。冰雪覆盖面积几近600平方公里,大小现代冰川合计105条。雪线高度:北坡5570米,南坡5800米;冰川末端高度:北坡5200米,南坡5300米。
2、马丽华,一级作家、编审,现任中国藏学出版社总编辑。著有长篇报告文学《青藏苍茫——青藏高原科学考察五十年》,散文集《追你到高原》《终极风景》《西藏之旅》,长篇散文《藏北游历》《西行阿里》《灵魂像风》《走过西藏》等。
(二)巩固字词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黧黑(lí)
棱角(léng) 虔诚(qián)
蠕动(rú)
豁然(huò)
懈怠(dài)
演绎(yì)
明媚(mèi)
酝酿(yùn
niàng)
砾石(lì)
眩晕(xuàn)
蜷卧(quán)
腈纶(jīng)
皱褶(zhě)
熠熠(yì)
烁烁(shuò)
接踵而至(zhǒng)
2.理解词义。
接踵而至:形容人或事物一个又一个接连不断地到来。
历历在目: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历历,清楚,分明的样子。
川流不息:形容行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
漫不经心: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漫,随便。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快速默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明确:本文记述了作者跟随电影摄制组在各拉丹冬的经历。
(二)理清文章的脉络,复述作者在各拉丹冬的所见所感。
作者循行程写了两天的活动,以第一天的见闻为主。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从安营在各拉丹冬雪山脚下,到驶过冰河,最后进入冰塔林。
作者的游览经历:先在各拉丹冬以东几公里处的草坝子上搭起牛毛帐篷;接着来到冰河的砾石堆上,见到了著名的长江奇观之一——冰塔林;从砾石堆下来,慢慢接近冰山,置身冰窟;第二天继续来到冰塔林。在草坝子上作者遇到了倒霉的事;来到冰塔林,作者看到了冰塔林的奇美景色,感叹造物主的无所不能及大自然无穷的创造力;置身冰窟,作者感悟到时间的沧桑,铸就了冰川的前进后退,冰山的高低消长。作者再次挪身冰河之上,感到坚冰之下涌动的细流,孕育着无限的力量,一刻不停,汇聚成源远流长的长江。
四、精读课文,欣赏美景
(一)作者是怎样描写各拉丹冬的冰塔林的?试结合课文内容具体分析。
预设:踏进鲜有人迹的冰雪世界,来到冰塔林,看到晶莹连绵的冰峰、平坦辽阔的冰河,天地间浩浩苍苍。靠近冰山,冰山像屏风,冰塔林由许多冰的庄园冰的院落组成,自成一天地。作者描绘了晶莹洁白、挺拔、敦实、奇形怪状的冰林,展现出一派奇美壮丽的景色。
(二)在作者笔下,各拉丹冬的景物有什么特点?
预设:阳光使这位身披白色披风的巨人变化多端:融雪处裸露出大山黧黑的骨骼,有如刀削一般,棱角与层次毕现,富有雕塑感。
这一个风云变幻的季节里,气势磅礴的密云来去匆匆,形如金字塔的各拉丹冬主峰难得在云遮雾障中一现尊容。
从砾石堆上四面张望,晶莹连绵的冰峰、平坦辽阔的冰河历历在目。
远方白色金字塔的各拉丹冬统领着冰雪劲旅,天地间浩浩苍苍。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
这一壁冰山像屏风,精雕细刻着各种图案。图案形态随意性很强,难说像什么。从狭小的冰洞里爬过去,豁然又一番天地。整座冰塔林就由许多冰的庄园冰的院落组成,自成一天地。
风声一刻不停地呼啸,辨不清风何来何往,仿佛自地球形成以来它就在这里川流不息,把冰河上的雪粒纷纷扬扬地扫荡着,又纷纷扬扬地洒落在河滩上、冰缝里。
冰体一点一点地改变了形态,变成自然力所能刻画成的最漂亮的这番模样:挺拔的,敦实的,奇形怪状的,蜿蜒而立的。那些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壁上徐徐垂挂冰的流苏,像长发披肩。
端详着冰山上纵横的裂纹,环绕冰山的波状皱褶,想象着在漫长的时光里,冰川的前进和后退,冰山的高低消长,这波纹是否就是年轮。
……
文中除11段外,对景物“形”的描写并不多,也不集中,往往只是简笔勾勒,表现了各拉丹冬雄伟、圣洁、瑰奇的内在神韵。
五、品读课文,体悟情感
再读课文,体悟作者面对各拉丹冬的油然而生的崇敬之情。
预设:当作者看到了各拉丹冬的东南阳坡,她的内心充满了惊喜与赞叹。
当作者想到了献身于认识长江事业的探险者,她的内心充满了对英雄们的崇敬之情。
当作者双手合十,向各拉丹冬行跪拜礼,她的内心充满了敬畏和虔诚。
当作者忍受着高原反应等身体的不适,她的内心痛苦,但对于高原之美更起崇拜之情。
当作者端详着冰山上纵横的裂纹,她想到了时间的流逝,内心无限感慨。
……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文中划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并细细品味这些语句,说说好在哪里。
预设: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作者看到这奇美的景色,感到眩晕,不由得感叹大自然无所不能的创造力,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叹。)
永恒的阳光和风的刻刀,千万年来漫不经心地切割着,雕凿着,缓慢而从不懈怠。(写出了冰林经历阳光和风千万年来不间断地切割雕凿,终于形成现在这雄奇壮美的景色,过程虽缓慢但却从未停止,静止中涌动着生命的力量。)
端详着冰山上纵横的裂纹,环绕冰山的波状皱褶,想象着在漫长的时光里,冰川的前进和后退,冰山的高低消长,这波纹是否就是年轮。(作者由冰山上纵横的裂纹,引发联想,想象着冰山经历亿万年的前进与后退、高低消长,这些纵横的裂纹,记录着生命的过程。)
再读课文,探究写法
(一)我们跟随作者感受到了各拉丹冬的雄奇、圣洁、瑰奇,在我们欣赏雄奇美景的同时,总能感受到作者的存在。试分析,作者多次写到自己在高原上的疼痛、恶心,甚至觉得“要死了”与写景有什么关系?产生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明确:作者反复叙写自己在各拉丹冬糟糕的身体状况,从侧面写出了各拉丹冬自然环境的艰险,突出了本文“所至”和“所见”的独特性。从某种意义上来看,作者的身体状况构成了文中的一条潜在线索,随着身体状况越来越糟糕,作者对各拉丹冬的感受和理解却越来越细致,想象也越来越富有诗意。
(二)一切景语皆情语,学习本文把景物描写与身体状况、内心体验、邈远思绪融为一体的写法,就生活中你熟悉的某个景物,书写你对人生或对生命的感悟。
拓展延伸,主旨升华
大自然的神奇瑰丽无所不在,人只是自然的部分,正如马丽华在《藏北启示:超越苦难》中所说:“大自然并不因也不为谁的存在而存在,即使没有人类,它仍然万古长存。万千物象合为一个自然,万千物象又都是自然之子。大自然如此无一遗漏地包容了一切,当然包括微不足道的人类,当然也包括了更加微不足道的个人命运,以及通常我们所称之为欣悦或苦恼的幸与不幸”。我们探究自然,认识自然,其实最终还是为了更好的认识人类自己。人类与自然如何相处,一直是人类思考的问题,人类如何作为,大自然不在乎,在乎是我们生活与天地之间的芸芸众生,惟愿我们的地球万古长存,更愿我们能拥有更好的生存环境。
课后观看纪录片《话说长江》《再说长江》片段,从多个角度了解长江壮丽的自然景象和多彩的人文景观。
附:板书设计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马丽华
各拉丹冬雪峰的尊荣
歇息草坝子
进发的艰难情景
路过冰河
远眺雪峰
壮丽奇观
冰山奇遇
勇于攀登
冰塔林的壮观景象
冰塔林美景
深入冰塔林
在砾石滩上看雪峰时的新发现18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一、巩固基础
1.
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
)
A.漫溢(yì)
蜿蜒(yán)
演绎(yì)
B.虔诚(qián)
冻疮(chuāng)
腈纶(jīnɡ)
C.骤然(zhòu)
懈怠(dài)
蠕动(rú)
D.棱角(líng) 黧黑(lí)
敦实(dūn)
2.解释下列成语的意思。
(1)川流不息:
(2)气喘吁吁: ?
(3)安营扎寨: ?
(4)接踵而至:
二、思考探究
3.
冰塔林有哪些奇异的景观?
4.文章倒数第二段写道:“那是坚冰之下的流水之声,它一刻不停,从这千山之巅、万水之源的藏北高原流出,开始演绎长江的故事。”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
1.
D
2.(1)川流不息:像河水那样流个不停。一般比喻来往的人或车辆、船只很多。
(2)气喘吁吁:呼吸急促的样子,形容非常劳累。 ?
(3)安营扎寨:指军队驻扎下来。现在有时比喻建立临时的建设基地。 ?
(4)接踵而至:形容人或事物一个又一个接连不断地到来。 ?
3.冰峰、冰河、冰凌、冰谷、冰山、冰洞等。
4.
长江源头,在静止不变的坚冰之下不断地向前流动,不断地向前发展,于静止中孕育力量,终有一天,能展现自己的雄奇与绝美。那些看似静止的事物,那些看似死寂的冰川,其实暗含着力量,孕育着生命。每一个伟大的生命,其实都是在看似静止中不断地发展,不断地壮大,最终成为气势磅礴的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