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6
《散步》同步检测
(满分:60分
时间:35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19分)
1.下列注音和字形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分歧(
q
í
)???委曲(
q
ū
)???鱼塘(
t
áng
)??
熬
(
áo
)
过
B.
拆散(
chāi
)??
散步(
s
àn
)??
温馨(
x
īn
)???
嫩
(
n
èng
)
C.
粼粼(
l
ín
)??
蹲下来(
d
ūn
)?
毕竟(
j
ìn
)??
水波(
b
ō
)
D.
稳当(
w
ěn
)??
责任(
z
é
)???习惯(
gu
àn
)??
铺
着(
p
ū)
2.下列加点字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
照相师一再告诉我,要尽量放自然些。
B.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
这篇文章从头到尾他都仔细看过了。
C.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
她对这里的生活还不习惯。
D.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始终不明白他这话是什么意思。
3.下列句中的“熬”字和“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中的“熬”字意义不相同的一句是(??
)(2分)
A.写好报告,他又熬了一个通宵。
B.小米熬成的稀饭,吃起来真香!
C.小媳妇熬成婆。
D.回头想想,那年岁还不知怎么熬过来的。
4.下列句子使用了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 )(2分)
A.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好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B.山这边,梯田里的庄稼,像绿海里卷来的一道道浪头。
C.像这样的事情还很多。
D.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分)
A.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型犯罪手段,公民个体也应该具有一定的信息安全防范。
B.漫步于风光旖旎的半山公园,皎洁的月光和悠扬的歌声从远处传来。
C.母亲信服地点点头,她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D.杨绛先生将全部稿费和版税,捐赠给母校清华大学,设立了“好读书”奖学金。
6.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为自己的父母尽一份孝心吧!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________,________;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本上一个鲜红的“优”。在爱的天平上,它们是等值的。
A.也许是蔚蓝色天空的一朵白云,也许是汪洋大海的一叶扁舟
B.也许是汪洋大海的一叶扁舟,也许是蔚蓝色天空的一朵白云
C.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
D.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
7.综合性学习。(7分)
七(2)班开展以“尊老爱幼”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现在邀请你来参加。
(1)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一个主标题。(2分)
(2)请你策划“敬老从身边做起”活动的具体项目。(至少写两项)(2分)
项目示例: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拍一张合影。
项目一:____________________
项目二:____________________
(3)活动中,老师拿来一副对联,问大家是否符合本次活动主题,你认为呢?请说出你的理由。(3分)
上联:女无不爱,媳无不憎,劝天下家婆,减三分爱女之心而爱媳;
下联:妻何以顺?亲何以逆?愿世上人子,将一点顺妻之意以顺亲。
二、阅读理解(41分)
(一)课内阅读(22分)
①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②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③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④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⑤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⑥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
⑦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课文以“散步”为题有何作用?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概括了文章的中心事件。
B.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C.祖孙三代互敬互爱的各种细节贯穿起来,是全文的一个线索。
D.以散步这么一个小事情吸引读者,创设了一定的悬念。
2.选文第①段从记叙的要素看,交代了散步的??
?和?
?
?。(2分)
3.下边的文字是从选文中抽出来的,联系选文内容,放在哪儿最合适呢?(2分)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4.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下列词句的意思。(8分)
(1)“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中的“熬”字用得很好,请简要说说好在哪里。(2分)
(2)对选文第③段中“强壮”“高大”该怎样理解?请结合文意说一说。(2分)
(3)为什么说“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把你的理解说一说。(2分)
(4)下面两句话,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道德品质?(2分)
我说:“走大路。”
(母亲)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5.请品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5分)
(1)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从词语运用的角度)(2分)
(2)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从描写手法的角度)(3分)
6.阅读第⑦段,具体说说作者这样结尾有什么作用?(3分)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9分)
黑发底下
简 默
①父亲如书,我是他的再版。从头到脚,我们神奇地保持一致,像是隔着上下三十年的同一个人。
②我们都顶着一头坚硬的黑发,它仿佛含有铁质,根根向上,挺立如戟。抬手轻轻拍打,会发出稠密结实的“嘭嘭”声,像电流穿透掌心击中身体。在我们个体生命的海拔上,它高高在上,乌黑茂盛,像潜藏在大地深处的煤一样不说话,我们在它底下日复一日地生活着。
③小时候,我们一家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一到星期五,天麻麻亮,父亲就独自一人趟着露水,一根扁担挑起两只箩筐,走上弯弯山道,到几十里外的深山里去挑煤来烧。傍晚踏着夕阳,挑了满满两箩筐煤回家,正赶上吃晚饭。母亲给他准备一只杏儿大小的杯子,盛满酒,父亲端起酒,贴近唇边轻抿一下,仿佛浑身的困乏与疲惫就被这杯酒解除了。母亲就在这时瞥见了他黑发中躲来躲去的几根白发,惊呼道:“哎呀,你都有白头发了。”说着,她拨开发丝,小心翼翼地拔下,摊到父亲掌中。
④那白发寥寥几根,躺在父亲掌心,枕着纵横的掌纹,银光闪亮,像是会发光的羽毛。
⑤南方的冬夜沉静如石,落入幽深漆黑的古井中,漫长而冷清地守望黎明。天难得地飘起了雪,越飘越大,压在银杏枝头,不时可以听见树枝清脆的断裂声。狭窄的厨房里,头顶一豆灯光,炭炉傍墙站立,烧壶沉默不语,散发淡淡的热量。我们一家围炉取暖。父亲注视着我和弟弟,就像牧人盯着两只可爱的羊羔羔,问道:“你俩谁给我拔白头发?一根一分钱。”正在打瞌睡的我们顿时来精神了,抢着拔。
⑥父亲的白发不多,稀稀疏疏地像微薄的雪花撒入广袤的黑土地,倏忽拧身捉迷藏似的躲了起来,在灯下实在不容易寻找到。每拔到一根,我们都像发现新大陆似的,溅起一片响亮的欢呼。一晚上下来,收获并不多。
⑦然而,明明头天晚上拔光了,可是,过了一夜,父亲的白发又蹿出了一些,似乎拔的速度总也撵不上蹿的速度。一到晚上,无所事事的我们还是乐意给父亲拔白头发,我们只是觉得自己长大了,父亲坐着,我们站着,我们与父亲一样高了。一个个冷寂无聊的冬夜很快蹑手蹑脚地溜走了,我和弟弟同时分享着一个心照不宣而又自鸣得意的秘密。
⑧等我们都上学了,父亲不再叫我们拔白头发了。生活的困窘和难以排遣的忧愁日渐沉重地压迫着他,他的白发越生越多,几乎占据了“半壁河山”,一眼望去,触目惊心。我想他除了怕耽误我们的功课外,可能连他自己都泄气了,听任那些白发喧嚣地恣肆疯长。
⑨后来,父亲被病魔缠身,惊心动魄的手术后,就是不停地吃药、打针,各种治疗。有时候父亲斜靠在病床上,双眼微闭,我觉得他仿佛又回到了年轻的时候,坐在那里,用手轻轻地拍拍头发,发出“嘭嘭”的声音,这声音把一切嘈杂和烦恼都给隔离了开来。但是,事与愿违,他的头发很快就掉光了,露出了空荡荡的头皮,一根不剩地失去了他无比珍爱的头发,他不得不戴上帽子。不知道为什么,我竟觉得掉了头发的父亲是丢了羽毛的孔雀或凤凰,在人群间有些落寞。
⑩有一天,我忽然提起儿时拔白头发的事,父亲一愣,马上孩子似的笑了,瘦削的脸颊上猛地腾起了两片火烧云,沉浸在对往事的愉悦回忆中,良久,才慢悠悠地说:“那时,你俩真淘气,老是拔了黑发糊弄我。”
?秘密像包袱被父亲轻描淡写地抖开,我有些无地自容。在岁月面前,一天天变老的父亲曾束手无策,试图借助剔除白发来抗拒生命的一次次落雪,赶在大雪封山以前挽留住某些悄悄远行的记忆,这很像一个农夫靠铲掉杂草来保护庄稼的成长。可我们顽皮的行为却在加速岁月流逝的脚步,我们以帮凶和同谋的身份与父亲鲜明对立。
?今天这个日子,在父亲积雪一样飞速消融的生命海拔上,我多么想为他种下一头黑发,让他重新骄傲地穿过人群,像煤被阳光点燃。
?但岁月如流水,匆匆逝去,不舍昼夜,无法回头。
(有删改)
1.说说文章标题“黑发底下”的含义。(4分)
2.品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8分)
(1)“我竟觉得掉了头发的父亲是丢了羽毛的孔雀或凤凰,在人群间有些落寞”(从加点字的角度)(2分)
(2)南方的冬夜沉静如石,落入幽深漆黑的古井中,漫长而冷清地守望黎明。天难得地飘起了雪,越飘越大,压在银杏枝头,不时可以听见树枝清脆的断裂声。(从描写的角度)(3分)
(3)父亲的白发不多,稀稀疏疏地像微薄的雪花撒入广袤的黑土地,倏忽拧身捉迷藏似的躲了起来,在灯下实在不容易寻找到。(从修辞的角度)(3分)
3.找出文中与第⑦段“我和弟弟同时分享着一个心照不宣而又自鸣得意的秘密”中“秘密”相照应的句子。(2分)
4.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含义和作用。(5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6
《散步》同步检测
(满分:60分
时间:35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19分)
1.下列注音和字形正确的一项是(??D?
)(2分)
A.
分歧(
q
í
)???委曲(
q
ū
)???鱼塘(
t
áng
)??
熬
(
áo
)
过
B.
拆散(
chāi
)??
散步(
s
àn
)??
温馨(
x
īn
)???
嫩
(
n
èng
)
C.
粼粼(
l
ín
)??
蹲下来(
d
ūn
)?
毕竟(
j
ìn
)??
水波(
b
ō
)
D.
稳当(
w
ěn
)??
责任(
z
é
)???习惯(
gu
àn
)??
铺
着(
p
ū)
2.下列加点字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C )(2分)
A.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
照相师一再告诉我,要尽量放自然些。
B.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
这篇文章从头到尾他都仔细看过了。
C.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
她对这里的生活还不习惯。
D.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始终不明白他这话是什么意思。
3.下列句中的“熬”字和“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中的“熬”字意义不相同的一句是(?B?
)(2分)
A.写好报告,他又熬了一个通宵。
B.小米熬成的稀饭,吃起来真香!
C.小媳妇熬成婆。
D.回头想想,那年岁还不知怎么熬过来的。
4.下列句子使用了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 B )(2分)
A.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好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B.山这边,梯田里的庄稼,像绿海里卷来的一道道浪头。
C.像这样的事情还很多。
D.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C?
)
(2分)
A.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型犯罪手段,公民个体也应该具有一定的信息安全防范。
B.漫步于风光旖旎的半山公园,皎洁的月光和悠扬的歌声从远处传来。
C.母亲信服地点点头,她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D.杨绛先生将全部稿费和版税,捐赠给母校清华大学,设立了“好读书”奖学金。
6.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D?
)(2分)
??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为自己的父母尽一份孝心吧!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________,________;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本上一个鲜红的“优”。在爱的天平上,它们是等值的。
A.也许是蔚蓝色天空的一朵白云,也许是汪洋大海的一叶扁舟
B.也许是汪洋大海的一叶扁舟,也许是蔚蓝色天空的一朵白云
C.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
D.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
7.综合性学习。(7分)
七(2)班开展以“尊老爱幼”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现在邀请你来参加。
(1)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一个主标题。(2分)
浓浓敬老情,悠悠爱幼心
(2)请你策划“敬老从身边做起”活动的具体项目。(至少写两项)(2分)
项目示例: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拍一张合影。
项目一:给老人讲一个动人的故事
项目二:陪伴老人去公园赏菊。
(3)活动中,老师拿来一副对联,问大家是否符合本次活动主题,你认为呢?请说出你的理由。(3分)
上联:女无不爱,媳无不憎,劝天下家婆,减三分爱女之心而爱媳;
下联:妻何以顺?亲何以逆?愿世上人子,将一点顺妻之意以顺亲。
答案:符合。上联意思是劝天下公婆爱女儿也要爱儿媳,可看成是“爱幼”;下联意思是劝天下儿子要顺从妻子更要孝顺父母,可看成是“尊老”。
二、阅读理解(41分)
(一)课内阅读(22分)
①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②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③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④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⑤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⑥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
⑦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课文以“散步”为题有何作用?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B
)(2分)
A.概括了文章的中心事件。
B.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C.祖孙三代互敬互爱的各种细节贯穿起来,是全文的一个线索。
D.以散步这么一个小事情吸引读者,创设了一定的悬念。
2.选文第①段从记叙的要素看,交代了散步的??
?和?
?
?。(2分)
地点??人物
下边的文字是从选文中抽出来的,联系选文内容,放在哪儿最合适呢?(2分)
第④与第⑤段之间。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4.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下列词句的意思。(8分)
(1)“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中的“熬”字用得很好,请简要说说好在哪里。(2分)
“熬”字不仅表现出南方冬季的漫长,而且暗示了母亲身体状况欠佳的事实。
(2)对选文第③段中“强壮”“高大”该怎样理解?请结合文意说一说。(2分)
“强壮”是从母亲看儿子的角度说的,在年迈的母亲眼里,儿子正值中年,是“强壮”的;“高大”是从儿子看父亲的角度说的。
(3)为什么说“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把你的理解说一说。(2分)
祖孙发生了分歧,等“我”定夺,“我”的处理,决定着一家人散步的气氛,而家里所有的人又都听“我”的,所以责任重大。
(4)下面两句话,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道德品质?(2分)
我说:“走大路。”
(母亲)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晚辈尊重孝敬老人。长辈爱惜小孙子。尊老爱幼的品质。
5.请品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5分)
(1)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从词语运用的角度)(2分)
这两个叠词把“我”的小心翼翼描写得非常逼真,写出“我”对母亲的体贴和关心,惟恐母亲有闪失。
(2)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从描写手法的角度)(3分)
景物描写,突出初春蓬勃旺盛的生机,使人感到生命的存在,生命的召唤,渲染了一家人散步时的欢乐温馨的气氛,表现了我对生命的热爱,衬托了我为熬过了严冬的母亲的生命将会获得新的活力而喜悦的心情。(突出初春蓬勃旺盛的生机,使人感到生命的存在,生命的召唤,为后文作铺垫。)
6.阅读第⑦段,具体说说作者这样结尾有什么作用?(3分)
作者通过再次描写一家人在田间小路上散步的情形,与题目和前文相照应(照应前文);同时揭示了文章的主旨(点明主旨);又揭示了寓意:暗示了中年人承前启后(即对上赡养,对下培养)的重任(对家庭的使命感)。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9分)
黑发底下
简 默
①父亲如书,我是他的再版。从头到脚,我们神奇地保持一致,像是隔着上下三十年的同一个人。
②我们都顶着一头坚硬的黑发,它仿佛含有铁质,根根向上,挺立如戟。抬手轻轻拍打,会发出稠密结实的“嘭嘭”声,像电流穿透掌心击中身体。在我们个体生命的海拔上,它高高在上,乌黑茂盛,像潜藏在大地深处的煤一样不说话,我们在它底下日复一日地生活着。
③小时候,我们一家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一到星期五,天麻麻亮,父亲就独自一人趟着露水,一根扁担挑起两只箩筐,走上弯弯山道,到几十里外的深山里去挑煤来烧。傍晚踏着夕阳,挑了满满两箩筐煤回家,正赶上吃晚饭。母亲给他准备一只杏儿大小的杯子,盛满酒,父亲端起酒,贴近唇边轻抿一下,仿佛浑身的困乏与疲惫就被这杯酒解除了。母亲就在这时瞥见了他黑发中躲来躲去的几根白发,惊呼道:“哎呀,你都有白头发了。”说着,她拨开发丝,小心翼翼地拔下,摊到父亲掌中。
④那白发寥寥几根,躺在父亲掌心,枕着纵横的掌纹,银光闪亮,像是会发光的羽毛。
⑤南方的冬夜沉静如石,落入幽深漆黑的古井中,漫长而冷清地守望黎明。天难得地飘起了雪,越飘越大,压在银杏枝头,不时可以听见树枝清脆的断裂声。狭窄的厨房里,头顶一豆灯光,炭炉傍墙站立,烧壶沉默不语,散发淡淡的热量。我们一家围炉取暖。父亲注视着我和弟弟,就像牧人盯着两只可爱的羊羔羔,问道:“你俩谁给我拔白头发?一根一分钱。”正在打瞌睡的我们顿时来精神了,抢着拔。
⑥父亲的白发不多,稀稀疏疏地像微薄的雪花撒入广袤的黑土地,倏忽拧身捉迷藏似的躲了起来,在灯下实在不容易寻找到。每拔到一根,我们都像发现新大陆似的,溅起一片响亮的欢呼。一晚上下来,收获并不多。
⑦然而,明明头天晚上拔光了,可是,过了一夜,父亲的白发又蹿出了一些,似乎拔的速度总也撵不上蹿的速度。一到晚上,无所事事的我们还是乐意给父亲拔白头发,我们只是觉得自己长大了,父亲坐着,我们站着,我们与父亲一样高了。一个个冷寂无聊的冬夜很快蹑手蹑脚地溜走了,我和弟弟同时分享着一个心照不宣而又自鸣得意的秘密。
⑧等我们都上学了,父亲不再叫我们拔白头发了。生活的困窘和难以排遣的忧愁日渐沉重地压迫着他,他的白发越生越多,几乎占据了“半壁河山”,一眼望去,触目惊心。我想他除了怕耽误我们的功课外,可能连他自己都泄气了,听任那些白发喧嚣地恣肆疯长。
⑨后来,父亲被病魔缠身,惊心动魄的手术后,就是不停地吃药、打针,各种治疗。有时候父亲斜靠在病床上,双眼微闭,我觉得他仿佛又回到了年轻的时候,坐在那里,用手轻轻地拍拍头发,发出“嘭嘭”的声音,这声音把一切嘈杂和烦恼都给隔离了开来。但是,事与愿违,他的头发很快就掉光了,露出了空荡荡的头皮,一根不剩地失去了他无比珍爱的头发,他不得不戴上帽子。不知道为什么,我竟觉得掉了头发的父亲是丢了羽毛的孔雀或凤凰,在人群间有些落寞。
⑩有一天,我忽然提起儿时拔白头发的事,父亲一愣,马上孩子似的笑了,瘦削的脸颊上猛地腾起了两片火烧云,沉浸在对往事的愉悦回忆中,良久,才慢悠悠地说:“那时,你俩真淘气,老是拔了黑发糊弄我。”
?秘密像包袱被父亲轻描淡写地抖开,我有些无地自容。在岁月面前,一天天变老的父亲曾束手无策,试图借助剔除白发来抗拒生命的一次次落雪,赶在大雪封山以前挽留住某些悄悄远行的记忆,这很像一个农夫靠铲掉杂草来保护庄稼的成长。可我们顽皮的行为却在加速岁月流逝的脚步,我们以帮凶和同谋的身份与父亲鲜明对立。
?今天这个日子,在父亲积雪一样飞速消融的生命海拔上,我多么想为他种下一头黑发,让他重新骄傲地穿过人群,像煤被阳光点燃。
?但岁月如流水,匆匆逝去,不舍昼夜,无法回头。
(有删改)
1.说说文章标题“黑发底下”的含义。(4分)
①“黑发底下”是父亲这个人物形象;②“黑发底下”是白发,是脱落;③“黑发底下”是父亲对孩子的呵护和家庭的责任;④“黑发底下”是父亲生命的流逝和孩子的成长。
2.品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8分)
(1)“我竟觉得掉了头发的父亲是丢了羽毛的孔雀或凤凰,在人群间有些落寞”(从加点字的角度)(2分)
“丢”原指遗失、失去,在这里指父亲被病魔折磨,失去了头发。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生命流逝的无奈不舍(无法控制、无法把握)的感情;同时也表明,在作者的眼中,父亲即使掉光了头发,也是坚强的,伟大的。
(2)南方的冬夜沉静如石,落入幽深漆黑的古井中,漫长而冷清地守望黎明。天难得地飘起了雪,越飘越大,压在银杏枝头,不时可以听见树枝清脆的断裂声。(从描写的角度)(3分)
交代了人物活动的自然环境;写出了自然环境的恶劣;运用了反衬(衬托,对比)的手法,表现了家庭的温馨。
(3)父亲的白发不多,稀稀疏疏地像微薄的雪花撒入广袤的黑土地,倏忽拧身捉迷藏似的躲了起来,在灯下实在不容易寻找到。(从修辞的角度)(3分)
运用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父亲在不知不觉中衰老;暗示父亲生命的流逝(逐渐衰老,不再年轻)。
3.找出文中与第⑦段“我和弟弟同时分享着一个心照不宣而又自鸣得意的秘密”中“秘密”相照应的句子。(2分)
那时,你俩真淘气,老是拔了黑发糊弄我。
4.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含义和作用。(5分)
含义:对生命流逝的惋惜;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却又无法将其留住的遗憾;对父亲生命终将逝去的悲痛。
作用: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6《散步》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2.学习由小见大,从平凡的事中挖掘深意的写法。?
3.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http:?/??/?www.xkb1.com?/??)
学习重点:
1.朗读体会文章所蕴涵的生活哲理,体味浓浓的亲情,品味语言的特点。
2.学会在生活中的小事上感受亲情之美,生活之美。
学习难点:
在阅读中发现美、品评美,把阅读过程当作是美点大追寻的过程,逐步提高赏读美文的能力。
学法指导: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开始学习之旅(温馨提示:朗读便于记忆,默读便于理解)(建议你这样读:中速、深情地朗读课文,好像作者写完文章后欣赏自己的作品一样。)
【课前导学】
一、新知认知
1.以小见大。
也就是“滴水见太阳”。文章选取了一个三代同堂的家庭一次平平常常的散步这样的小事来写,却表现了一个重大的主题:中华民族敬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在新的时代得到了发扬光大
2.大词小用、小题大做。
大词小用确有好几处。一处把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说成“分岐”,“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一处把自己的话说成“决定”。一处说“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样的大词小用,小题大做,透露出作者这一篇《散步》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事情本身,是在借散步这件事讲一个道理,即:对家庭的热爱,对亲情的珍惜和重视。
3.尺水兴波,一波三折。
母亲不愿散步却让“我”劝出来了,大小路的分歧机器解决——“我”决定走大路,母亲却改变了主意。亲情、伦理、人性的亮丽之光在波谷与波峰上折射得熠熠生辉。
二、预习任务
1.掌握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2.朗读课文,力求文章的情味。
3.体味内容,试着解决下面两个问题。
(1)本文中既写了
“尊老”,也写了
“爱幼”。你觉得作者偏重于突出“尊老”还是“爱幼”?
(2)题目“散步”是从文章主要事件的角度确定的,请你换一个角度为本文拟一个标题,并说说你的理由。
4.阅读“补白---词义和语境”。
三、预习检测
1.给下列画线的字(多音字)注音。
嫩(
)芽
霎(
)时
桑(
)树
水波粼粼(
)
强(
)壮
背(
)起了母亲
散
步(
)
强
背
散
勉强(
)
我背(
)上的……
散(
)文
2.解释下列词语(成语)的意思。
①霎时:
②两全:
③各得其所:
3.选择填空。
爱心是
,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
爱心是
,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
爱心是
,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爱心是
,使心灵枯萎的人感到情感的滋润。
A、一首飘荡在夜空里的歌谣
B、沙漠中的一泓清泉
C、一场洒落在久旱的土地上的甘霖
D、一片冬日的阳光
4.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5.理清全文思路,填空。
①“我”劝母亲散步→②
→③走大路小路的分歧→④
_________________
→⑤
→⑥“我”和妻子分别背起母亲和儿子。
【课中导读】
一、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
⑴散步的地点是:
⑵散步的季节是:
⑶散步的人有:
⑷散步的过程发生了:______(用原文的一个词来回答。)
⑸什么分歧?
明确:
⑹谁来解决分歧?
明确:
(7)为什么“我”
来解决?
明确:
(8)“我”
要如何解决?
明确:
(9)最后是如何选择的?
明确:
(10)为什么选择了小路??
明确:
结果如何?
明确:
2.明确本文记事的要素。
起因:
经过:
结果:
3..根据以上信息,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
明确:
4.从这个故事中,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
明确:
二、课文赏析------人性美
1.“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这一句美吗?这样写难道不罗嗦吗?
明确:
2.“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这句话写出了什么?
明确:
3.赏析“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和“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明确:
4.“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一句美在何处?
明确:
5.“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这一句美在哪?你感悟到了什么样的意境和哲理呢?
明确:
意境:________________;哲理:______________。
6.散步的过程中出现了什么样的分歧?决定权在谁?分歧是如何解决的?
明确:
7.“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这一句写出了什么?句中加点词能否互换?请说出你的理由。
明确:
8.“我”为什么会选择走大路?
明确:
9.“母亲”又为什么改变主意,决定走小路?
明确:
10.“她的眼睛顺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这一句有何作用?你感悟到了什么样的意境和哲理呢?
明确:
意境:_______________;哲理:_____________。
11.从他们的选择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明确:
12.跳读课文,说说你最喜欢文中哪个人物,为什么?用“我喜欢_______,因为他(她)是一个_____的人”的句式说话。
13.假如我委屈了我的母亲,听从我的儿子走小路,那将会是什么场面,以小组为单位,发挥你的想象力,说说”我们“四口子的对话?看哪一组说的最精彩。
14.“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怎么理解?
明确:
三、品味语言------诗意美
(一)欣赏角度
欣赏本文的语言美,可重点关注句子,品味他们的用词之美、情趣之美、内涵之美。请按下列提示各找出一个句子,并进行赏析。(如遣词角度、修辞角度、句式角度、感情表达角度、写作方法角度等)
写景的句子:(勾画批注,下同)
2.传情的句子:
3.富有哲理的句子:
4.对称式的句子:
(二)语言特色
1.用第_______人称说故事,生动传神,充满情趣。
2.含义丰富,以____见_____。
(1)“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2)“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
我为什么感到责任重大?
(点拨:假如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儿子走小路,母亲会怎样想?
如果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母亲走大路,妻子和儿子会怎样想?)
明确:
3.______对称
音韵______
相映成趣。
(1)“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形式:形式对称、音韵和谐、相映成趣;内容:这两句话充满生活情趣,既表现了小家伙的天真、聪颖,又表现了家庭的幸福、温馨。
(2)文中如此两两对称的句子很多,这是本文语言精美的主要原因之一。你能从文中找出其他句子吗?(圈点勾画)
四、写法借鉴
1.一波三折,引人入胜(制造悬念)
2.以小见大,意蕴深厚(小词大用)
五、拓展延伸
(一)情感体验
1.在你的家里,谁的担子最重?为什么?
2
.作为年幼的一代,你又该怎么做呢?
(二)真情行动
1.回到家中,为了表达你的尊老爱幼之心,你打算做一件什么样的事情。
2.晚饭后,全家人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喜欢看戏曲节目,爸爸妈妈喜欢看时事报道,你喜欢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手里,以前你是怎么做的?今天学了这一课之后你又会怎么做呀?
【课后导练】
课内语段阅读
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
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给加点的字注音。
(1)分歧( ) (2)一霎时( )
(3)水波粼粼( )
2.为什么“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3.“我”决定走大路的理由是什么?
4.母亲为什么又“变了主意”呢?
5.如何理解画横线语句的含义?
6.这一家人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6张PPT)
游
子
吟
孟
郊
慈
母
手
中
线,
游
子
身
上
衣。
临
行
密
密
缝,
意
恐
迟
迟
归。
谁
言
寸
草
心,
报
得
三
春
晖。
我们的快乐是父母脸上的微笑,我们的痛苦是父母眼中的忧伤,我们可以走得很远很远,却永远也走不出父母的心灵广场。
课文导入
金
文
《说文解字》: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呼教切。
“FAMILY”,同学们你们能联想到了什么?
F---father——爸爸
M---mather——妈妈
I—I——我
L----love——爱
Y---you——你
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
英国
培根
1.
学习运用精巧的细节描写表现主题的方法,体会人物形象美。
2.品味揣摩语句,感悟语言对称之美。
3.把握文章主旨,体会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及对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学习目标
第一课时
1951年出生于重庆,当代作家,笔名周平安、章大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为重庆师范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散文《散步》和《家园落日》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其散文精美,玲珑剔透、秀美隽永、蕴籍丰厚。文字从容不迫,张弛有度,举重若轻,于轻描淡写之中显出含蓄隽永的诗意;于娓娓道来里展示语言的晓畅素雅。
作者简介
熬(
)过
铺(
)着
嫩(
)芽
分歧(
)
霎(
)时
拆(
)散
水波粼粼(
)
áo
pū
nèn
qí
shà
chāi
lín
读一读
记一记
信服:
分歧:
各得其所:
委屈:
相信并佩服。
(意见、思想)不一致,有差别。
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朗读要求:
朗读时要注意文章的感情基调、语气、语调、语速、重音几方面。
注意圈点勾画。
点我朗读
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散步的季节?
2.散步的地点?
3.课文中出现了哪几个人物?
4.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5.什么分歧??
初春
田野
“我”
、母亲、妻子、儿子?
分歧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
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整体感知
6.谁来解决分歧?
7.为什么“我”
来解决?
8.“我”
要如何解决?
9.最后是如何选择的?
10.为什么选择了小路??
“我”
“我”
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
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
的。
“我”
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
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
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
说:“走大路。”
最后,我们走了小路,在不好走的地方,“我”
背着母亲,妻子背着儿子,稳稳地走了过去。
母亲改变了主意。
1.这篇文章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2.从这个故事中,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
要点:祖孙三代
一家四口
散步经过
母亲
“我”和妻子
儿子(孙儿)
温馨
亲情
内容和见解
第二课时
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第一要素是时间,年、月、日、时写清楚。
第二要素是地点,要写环境和发生事情的地点。
第三要素是人物,写事情里的人物。
第四要素是起因,为何发生这件事。
第五要素是经过,来龙去脉写清楚。
第六要素是结果,交代好结局。
起因:母亲老了,春天到了,我劝她多走走;
经过: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母亲决定走了小路;
结果:在小路上难走的地方,“我”背起了母亲,妻子背起了儿子,一家人和乐融融。
课文赏析
1.“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这一句美吗?这样写难道不罗嗦吗?
这一句很美,美在开门见山,刻画了简洁而富有诗意的镜头,美在句式有强调的意味,显得郑重其事。表现出“散步”在“我”心中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全句很有意味,不用“三代人散步”而用现在的写法,表现出了浓浓的亲情。
“我”这个字摆的地方很重要,表现出“我”的一种责任感。
2.“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这句话写出了什么?
这句话写母子关系,母亲明理,儿子孝顺,相映成趣。
3.赏析“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和“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两个反复的“太迟了”,生动表达了“我”对春天久盼不至的焦灼和对母亲身体状况的担忧,以及后面的“总算”两字生动表露了“我”盼春春至的欣喜之情,和对母亲又熬过一个酷冬的庆幸之情,字里行间充满了“我”对慈母的诚挚孝敬之情。
4.“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美在何处?
美在“⑴突出身体不好的母亲度过这个冬天的艰难。
⑵写出了“我”为母亲安然度过这个严冬而庆幸。
⑶与前文“太迟太迟”与“总算来了”相照应。
5.“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这一句美在哪?你感悟到了什么样的意境和哲理呢?
这一句很美,美在“描写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暗示“生命”的活力。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对生命的礼赞。
远与近,点与面,动与静,有色彩、有形态、有声音,展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从侧面衬托了一家人散步时祥和欢乐的气氛。
意境:
蓬勃的生机
哲理:
珍视生命
小家伙突然大叫:“前面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儿子:活泼可爱
6.散步的过程中出现了分歧,决定权在谁?分歧是如何解决的?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况且母亲身体不好,本不愿出来。(文中第2段交代了母亲的身体情况,为下文埋下伏笔。注意“熬”字。)儿子要走小路,因为小路有意思。决定权在我。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改变了主意,她走不过去的地方,让我背着她。
7.“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这一句写出了什么?加红色的词能互换吗?
写出母亲的慈爱;儿子的乖巧;妻子的贤惠。突显了“我”在家里的决策地位,因此感觉到责任重大。
不能互换。“强壮”是从母亲看儿子的角度说,母亲年迈,我正值壮年。“高大”是从儿子看父亲的角度来说的,儿子还小,觉得父亲高大。
想一想:
8.“我”为什么会选择走大路?
9.“母亲”又为什么改变主意,决定走小路?
因为我伴同儿子的时日还长
疼爱孙子,满足他的想法
相信儿子,能够背她过去
我要尽可能多地孝顺母亲
10.“她的眼睛顺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这一句有何作用?你感悟到了什么样的意境和哲理呢?
点明了走小路的原因,充分展现了母亲理解孙儿的内心世界,同时渲染了一种和谐美好的氛围。
菜花、桑树、鱼塘
意境:
春天的召唤
哲理:
珍爱生活
母亲:善解人意,疼爱孙子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改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妻子:贤惠
议一议:
11.从他们的选择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尊老爱幼的浓浓的亲情,家庭的温馨和睦!
我:孝顺、诚恳。
我的母亲:慈爱顺从,爱护小辈。
我的妻子:温柔贤惠。
我的儿子:天真活泼,聪明伶俐。
12.联系全文,说说你最喜欢文中哪一个人物,为什么?用“我喜欢 ,因为他(她)是一个_____的人”的句式说话。
母亲
儿子
小路
分歧
我
听从
听从
妻子
(慈祥和蔼)
(聪明乖巧)
(孝顺爱幼)
(温柔贤惠)
这是一个由三代人组成的四口之家,在这个家庭中,
长爱幼,幼尊长,一家人和睦相处,相亲相爱,相互理解谦让,温馨和谐,幸福美满,充满浓浓的亲情。
大路
13.假如我委屈了我的母亲,听从我的儿子走小路,那将会是什么场面,以小组为单位,发挥你的想象力,说说”我们“四口子的对话?看哪一组说的最精彩。
14.“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怎么理解?
“世界”这个词是大词小用。
从字面上看,是形容他们走得小心,走的是小路,
惟恐哪一步有闪失,特别是母亲,是经不起摔的,
所以非稳当不可。
这个形象又有其象征意义:突出中年一代责任重
大,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肩负着承前
启后的重大使命
。家庭、民族、国家都是如此。
品味语言,探寻美点
欣赏本文的语言美,可重点关注句子,品味他们的用词之美、情趣之美、内涵之美。请按下列提示各找出一个句子,并进行赏析。(如遣词角度、修辞角度、句式角度、
感情表达角度、写作方法角度等)
1、写景的句子
2、传情的句子
3、富有哲理的句子
4、对称式的句子
2.含义丰富,以小见大。
语言特色:
1.用第一人称说故事,生动传神,充满情趣。
文章用“我”第一人称写,
语言朴实,平易近人,感情真挚,极具感染力。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夸张)
承前启后
中年人
善待衰老的生命
爱护幼小的生命
人生的责任感、使命感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形式
形式对称
音韵和谐
相映成趣
内
容
这两句话充满生活情趣,既表现了小家伙的天真、聪颖,又表现了家庭的幸福、温馨。
文中如此两两对称的句子很多,这是本文语言精美的主要原因之一。你能从文中找出其他句子吗?
3.形式对称
音韵和谐
相映成趣。
事物都是成双成对的,把两个方面集中在一起说,力求把句子写得整齐一点,就可以构成这样对称的句子。对称的句子有对称美,互相映衬,很有情趣。
1.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
2.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3.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4.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散步(分歧)
尊老爱幼
小
中
见
大
以小见大,意蕴深厚(小词大用)
一波三折,引人入胜(制造悬念)
中心
小事
全家四口早春散步互谦让
祖孙三代风雨人生相依偎
相亲相爱
1
.在你的家里,谁的担子最重?为什么?
2
.作为年幼的一代,你又该怎么做呢?
情感体验
真情行动
1.回到家中,为了表达你的尊老爱幼之心,你打算做一件什么样的事情。
2.晚饭后,全家人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喜欢看戏曲节目,爸爸妈妈喜欢看时事报道,你喜欢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手里,以前你是怎么做的?今天学了这一课之后你又会怎么做呀?
亲情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感情。
它如阳光,温暖馨香;
它像美酒,醇香醉人;
它似橄榄,让人回味。
而充满亲情的家,
既是避风的港湾,
更是一副沉甸甸的担子,
需要我们用责任来担当。
亲情不但靠今天课堂上片刻的时间来体会,
它更需要我们用一生的光阴来感悟。
教师寄语
1.用实际行动表达对家人的爱:给远方的父亲发一条感恩的短信;为操劳的母亲捶一次背;替年迈的爷爷奶奶洗一次衣服……
2.写一首感念家人的小诗。
创新作业
感恩亲情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6《散步》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2.学习由小见大,从平凡的事中挖掘深意的写法。?
3.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http:?/??/?www.xkb1.com?/??)
学习重点:
1.朗读体会文章所蕴涵的生活哲理,体味浓浓的亲情,品味语言的特点。
2.学会在生活中的小事上感受亲情之美,生活之美。
学习难点:
在阅读中发现美、品评美,把阅读过程当作是美点大追寻的过程,逐步提高赏读美文的能力。
学法指导: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开始学习之旅(温馨提示:朗读便于记忆,默读便于理解)(建议你这样读:中速、深情地朗读课文,好像作者写完文章后欣赏自己的作品一样。)
【课前导学】
一、新知认知
1.以小见大。
也就是“滴水见太阳”。文章选取了一个三代同堂的家庭一次平平常常的散步这样的小事来写,却表现了一个重大的主题:中华民族敬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在新的时代得到了发扬光大
2.大词小用、小题大做。
大词小用确有好几处。一处把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说成“分岐”,“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一处把自己的话说成“决定”。一处说“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样的大词小用,小题大做,透露出作者这一篇《散步》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事情本身,是在借散步这件事讲一个道理,即:对家庭的热爱,对亲情的珍惜和重视。
3.尺水兴波,一波三折。
母亲不愿散步却让“我”劝出来了,大小路的分歧机器解决——“我”决定走大路,母亲却改变了主意。亲情、伦理、人性的亮丽之光在波谷与波峰上折射得熠熠生辉。
二、预习任务
1.掌握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2.朗读课文,力求文章的情味。
3.体味内容,试着解决下面两个问题。
(1)本文中既写了
“尊老”,也写了
“爱幼”。你觉得作者偏重于突出“尊老”还是“爱幼”?
(2)题目“散步”是从文章主要事件的角度确定的,请你换一个角度为本文拟一个标题,并说说你的理由。
4.阅读“补白---词义和语境”。
三、预习检测
1.给下列画线的字(多音字)注音。
嫩(
)芽
霎(
)时
桑(
)树
水波粼粼(
)
强(
)壮
背(
)起了母亲
散
步(
)
强
背
散
勉强(
)
我背(
)上的……
散(
)文
2.解释下列词语(成语)的意思。
①霎时:
②两全:
③各得其所:
3.选择填空。
爱心是
,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
爱心是
,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
爱心是
,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爱心是
,使心灵枯萎的人感到情感的滋润。
A、一首飘荡在夜空里的歌谣
B、沙漠中的一泓清泉
C、一场洒落在久旱的土地上的甘霖
D、一片冬日的阳光
4.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5.理清全文思路,填空。
①“我”劝母亲散步→②
→③走大路小路的分歧→④
_________________
→⑤
→⑥“我”和妻子分别背起母亲和儿子。
答案:1.略
2.①霎时:极短的时间
②两全:顾全两个方面
③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3.D
B
A
C
4.一家三代四口,在春天的田野里散步。
5.①“我”劝母亲散步
→②全家一起散步
→③走大路小路的分歧
→④“我”决定委屈儿子
→⑤母亲却依从了孙子
→⑥“我”和妻子分别背起母亲和儿子走小路。
【课中导读】
一、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
⑴散步的地点是:田野。
⑵散步的季节是:初春。
⑶散步的人有: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⑷散步的过程发生了:分歧。(用原文的一个词来回答。)
⑸什么分歧?
明确: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
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⑹谁来解决分歧?
明确:“我”
(7)为什么“我”
来解决?
明确:“我”
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
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
的。
(8)“我”
要如何解决?
明确:“我”
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
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
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
说:“走大路。”
(9)最后是如何选择的?
明确:最后,我们走了小路,在不好走的地方,“我”
背着母亲,妻子背着儿子,稳稳地走了过去。
(10)为什么选择了小路??
明确:母亲改变了主意。
结果如何?
明确: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一起走小路。
2.明确本文记事的要素。
起因:母亲老了,春天到了,我劝她多走走;
经过: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母亲决定走了小路;
结果:在小路上难走的地方,“我”背起了母亲,妻子背起了儿子,一家人和乐融融。
3..根据以上信息,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
明确:本文通过记叙祖孙三代在一起散步的平凡小事,表现了一家人之间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4.从这个故事中,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
明确:温馨、亲情
二、课文赏析------人性美
1.“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这一句美吗?这样写难道不罗嗦吗?
明确:这一句很美,美在开门见山,刻画了简洁而富有诗意的镜头,美在句式有强调的意味,显得郑重其事。表现出“散步”在“我”心中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全句很有意味,不用“三代人散步”而用现在的写法,表现出了浓浓的亲情。“我”这个字摆的地方很重要,表现出“我”的一种责任感。
2.“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这句话写出了什么?
明确:这句话写母子关系,母亲明理,儿子孝顺,相映成趣。
3.赏析“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和“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明确:两个反复的“太迟了”,生动表达了“我”对春天久盼不至的焦灼和对母亲身体状况的担忧,以及后面的“总算”两字生动表露了“我”盼春春至的欣喜之情,和对母亲又熬过一个酷冬的庆幸之情,字里行间充满了“我”对慈母的诚挚孝敬之情。
4.“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一句美在何处?
明确:⑴突出身体不好的母亲度过这个冬天的艰难。
⑵写出了“我”为母亲安然度过这个严冬而庆幸。
⑶与前文“太迟太迟”与“总算来了”相照应。
5.“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这一句美在哪?你感悟到了什么样的意境和哲理呢?
明确:这一句很美,美在“描写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暗示“生命”的活力。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对生命的礼赞。
远与近,点与面,动与静,有色彩、有形态、有声音,展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从侧面衬托了一家人散步时祥和欢乐的气氛。
意境:蓬勃的生机;哲理:珍视生命
6.散步的过程中出现了什么样的分歧?决定权在谁?分歧是如何解决的?
明确: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况且母亲身体不好,本不愿出来。(文中第2段交代了母亲的身体情况,为下文埋下伏笔。注意“熬”字。)儿子要走小路,因为小路有意思。决定权在我。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改变了主意,她走不过去的地方,让我背着她。
7.“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这一句写出了什么?句中加点词能否互换?请说出你的理由。
明确:写出母亲的慈爱;儿子的乖巧;妻子的贤惠。突显了“我”在家里的决策地位,因此感觉到责任重大。
不能互换。“强壮”是从母亲看儿子的角度说,母亲年迈,我正值壮年。“高大”是从儿子看父亲的角度来说的,儿子还小,觉得父亲高大。
8.“我”为什么会选择走大路?
明确:因为我伴同儿子的时日还长;我要尽可能多地孝顺母亲。
9.“母亲”又为什么改变主意,决定走小路?
明确:疼爱孙子,满足他的想法;相信儿子,能够背她过去。
10.“她的眼睛顺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这一句有何作用?你感悟到了什么样的意境和哲理呢?
明确:点明了走小路的原因,充分展现了母亲理解孙儿的内心世界,同时渲染了一种和谐美好的氛围。
意境:春天的召唤;哲理:珍爱生活。
11.从他们的选择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明确:尊老爱幼的浓浓的亲情,家庭的温馨和睦!
12.跳读课文,说说你最喜欢文中哪个人物,为什么?用“我喜欢________,因为他(她)是一个_____的人”的句式说话。
总结归纳:我:孝顺、诚恳。
我的母亲:慈爱顺从,爱护小辈。
我的妻子:温柔贤惠。
我的儿子:天真活泼,聪明伶俐。
13.假如我委屈了我的母亲,听从我的儿子走小路,那将会是什么场面,以小组为单位,发挥你的想象力,说说”我们“四口子的对话?看哪一组说的最精彩。
14.“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怎么理解?
明确:“世界”这个词是大词小用。
从字面上看,是形容他们走得小心,走的是小路,惟恐哪一步有闪失,特别是母亲,是经不起摔的,所以非稳当不可。
这个形象又有其象征意义:突出中年一代责任重大,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大使命
。家庭、民族、国家都是如此。
三、品味语言------诗意美
(一)欣赏角度
欣赏本文的语言美,可重点关注句子,品味他们的用词之美、情趣之美、内涵之美。请按下列提示各找出一个句子,并进行赏析。(如遣词角度、修辞角度、句式角度、感情表达角度、写作方法角度等)
写景的句子:
(1)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这段文字描绘了新绿、嫩芽、冬水,展现了春天的气息、生命的呼唤,写得富有诗意,读后使人似乎闻到了乡间田野泥土的芬芳,表现出勃勃的生机,同时也衬托了一家人散步时祥和、欢乐的心情。
(2)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点明了走小路的原因,充分展现了母亲理解孙儿愿望的内心世界,同时渲染了一种和谐美好的氛围。
2.传情的句子:
(1)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这几句把母子二人的情态都显现出来了,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敬,情态毕现。“正因为如此”一句,又透露了“我”的文化修养。缺乏文化修养的人,话是不会这样说的。由此可以明白,表现什么样的情态,就要用什么样的语言。
(2)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比得多妙!从内容上说,有回环的关系,把母子关系一下子追溯到几十年前,把母子二人温顺的性格都表现出来了。
3.富有哲理的句子: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我”是家庭主脑,如果处理不好母亲、儿子两者间的“分歧”,会影响家庭和谐。“我”把这种“分歧”的处理看得很重,可见“我”对家庭的重大责任感,表达了“我”对母亲、儿子两人浓浓的亲情。
4.对称式的句子(见下)
(二)语言特色
1.用第一人称说故事,生动传神,充满情趣。
2.含义丰富,以小见大。
(1)“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见“课文赏析------人性美”14)
(2)“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
我为什么感到责任重大?
(点拨:假如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儿子走小路,母亲会怎样想?
如果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母亲走大路,妻子和儿子会怎样想?)
明确:家庭中,上有老,下有小,“我”作为一个中年人,处于一个中间的位置。“我”感到了身为中年人的责任的重大。
3.形式对称
音韵和谐
相映成趣。
(1)“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形式:形式对称、音韵和谐、相映成趣;内容:这两句话充满生活情趣,既表现了小家伙的天真、聪颖,又表现了家庭的幸福、温馨。
(2)文中如此两两对称的句子很多,这是本文语言精美的主要原因之一。你能从文中找出其他句子吗?
明确:①有的浓,有的淡。
②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③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④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事物都是成双成对的,把两个方面集中在一起说,力求把句子写得整齐一点,就可以构成这样对称的句子。对称的句子有对称美,互相映衬,很有情趣。
四、写法借鉴
1.一波三折,引人入胜(制造悬念)
2.以小见大,意蕴深厚(小词大用)
五、拓展延伸
(一)情感体验
1.在你的家里,谁的担子最重?为什么?
2
.作为年幼的一代,你又该怎么做呢?
(二)真情行动
1.回到家中,为了表达你的尊老爱幼之心,你打算做一件什么样的事情。
2.晚饭后,全家人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喜欢看戏曲节目,爸爸妈妈喜欢看时事报道,你喜欢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手里,以前你是怎么做的?今天学了这一课之后你又会怎么做呀?
【课后导练】
课内语段阅读
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
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给加点的字注音。
(1)分歧( ) (2)一霎时( )
(3)水波粼粼( )
2.为什么“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3.“我”决定走大路的理由是什么?
4.母亲为什么又“变了主意”呢?
5.如何理解画横线语句的含义?
6.这一家人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答案与解析】
1.(1)qí (2)shà (3)lín
2.母亲、儿子、妻子都听“我”的,一切都取决于“我”。
3.母亲年老了;儿子还小,“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4.母亲疼爱小孙子。
5.人到中年,肩负着承上启下的责任,对生活有一种使命感。
6.一家人相互体谅,生活和谐。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6
散步
【学习目标】
1.
学习运用精巧的细节描写表现主题的方法,体会人物形象美。
2.品味揣摩语句,感悟语言对称之美。
3.把握文章主旨,体会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及对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学习重点、难点】
1.品味揣摩语句,把握文章主旨。
2.理解“我”对生活的使命感。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一)图片导入
(二)情境导入
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体现着人世间美好的情感——亲情。其实,在我们成长过程中一直都沐浴着亲情。哪位同学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都感受到了哪些亲情?(学生举例回答,教师予以肯定)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聊天等等,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平常的小事,也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散步》这篇课文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进《散步》,那里有南方初春的田野,有阳光下的金色菜花,有水波粼粼的鱼塘,还有相亲相爱的一家人的情感涟漪……
二、预习交流
1.作者简介。
1951年出生于重庆,当代作家,笔名周平安、章大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为重庆师范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散文《散步》和《家园落日》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其散文精美,玲珑剔透、秀美隽永、蕴籍丰厚。文字从容不迫,张弛有度,举重若轻,于轻描淡写之中显出含蓄隽永的诗意;于娓娓道来里展示语言的晓畅素雅。
2.正音释词。
(1)读准下面这些加点字的读音。
散步(sàn)
熬(áo)
咕咕(gū)
分歧(qí)
霎时(shà)
粼粼(lín)
(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信服:相信并佩服。
各得其所: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适当的安置。
委屈:受到不应该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三、朗读课文
朗读要求:
(1)朗读时要注意文章的感情基调、语气、语调、语速、重音几方面。
(2)注意圈点勾画。
四、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
⑴散步的地点是:田野。
⑵散步的季节是:初春。
⑶散步的人有: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⑷散步的过程发生了:分歧。(用原文的一个词来回答。)
⑸什么分歧?
明确: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
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⑹谁来解决分歧?
明确:“我”
(7)为什么“我”
来解决?
明确:“我”
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
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
的。
(8)“我”
要如何解决?
明确:“我”
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
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
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
说:“走大路。”
(9)最后是如何选择的?
明确:最后,我们走了小路,在不好走的地方,“我”
背着母亲,妻子背着儿子,稳稳地走了过去。
(10)为什么选择了小路??
明确:母亲改变了主意。
结果如何?
明确: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一起走小路。
2.根据以上信息,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
明确:本文通过记叙祖孙三代在一起散步的平凡小事,表现了一家人之间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3.从这个故事中,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
明确:温馨、亲情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1.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第一要素是时间,年、月、日、时写清楚。
第二要素是地点,要写环境和发生事情的地点。
第三要素是人物,写事情里的人物。
第四要素是起因,为何发生这件事。
第五要素是经过,来龙去脉写清楚。
第六要素是结果,交代好结局。
2.本文事情的要素。
起因:母亲老了,春天到了,我劝她多走走;
经过: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母亲决定走了小路;
结果:在小路上难走的地方,“我”背起了母亲,妻子背起了儿子,一家人和乐融融。
二、课文赏析------人性美
1.“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这一句美吗?这样写难道不罗嗦吗?
明确:这一句很美,美在开门见山,刻画了简洁而富有诗意的镜头,美在句式有强调的意味,显得郑重其事。表现出“散步”在“我”心中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全句很有意味,不用“三代人散步”而用现在的写法,表现出了浓浓的亲情。“我”这个字摆的地方很重要,表现出“我”的一种责任感。
2.“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这句话写出了什么?
明确:这句话写母子关系,母亲明理,儿子孝顺,相映成趣。
3.赏析“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和“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明确:两个反复的“太迟了”,生动表达了“我”对春天久盼不至的焦灼和对母亲身体状况的担忧,以及后面的“总算”两字生动表露了“我”盼春春至的欣喜之情,和对母亲又熬过一个酷冬的庆幸之情,字里行间充满了“我”对慈母的诚挚孝敬之情。
4.“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一句美在何处?
明确:⑴突出身体不好的母亲度过这个冬天的艰难。
⑵写出了“我”为母亲安然度过这个严冬而庆幸。
⑶与前文“太迟太迟”与“总算来了”相照应。
5.“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这一句美在哪?你感悟到了什么样的意境和哲理呢?
明确:这一句很美,美在“描写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暗示“生命”的活力。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对生命的礼赞。
远与近,点与面,动与静,有色彩、有形态、有声音,展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从侧面衬托了一家人散步时祥和欢乐的气氛。
意境:蓬勃的生机;哲理:珍视生命
6.散步的过程中出现了什么样的分歧?决定权在谁?分歧是如何解决的?
明确: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况且母亲身体不好,本不愿出来。(文中第2段交代了母亲的身体情况,为下文埋下伏笔。注意“熬”字。)儿子要走小路,因为小路有意思。决定权在我。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改变了主意,她走不过去的地方,让我背着她。
7.“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这一句写出了什么?句中加点词能否互换?请说出你的理由。
明确:写出母亲的慈爱;儿子的乖巧;妻子的贤惠。突显了“我”在家里的决策地位,因此感觉到责任重大。
不能互换。“强壮”是从母亲看儿子的角度说,母亲年迈,我正值壮年。“高大”是从儿子看父亲的角度来说的,儿子还小,觉得父亲高大。
8.“我”为什么会选择走大路?
明确:因为我伴同儿子的时日还长;我要尽可能多地孝顺母亲。
9.“母亲”又为什么改变主意,决定走小路?
明确:疼爱孙子,满足他的想法;相信儿子,能够背她过去。
10.“她的眼睛顺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这一句有何作用?你感悟到了什么样的意境和哲理呢?
明确:点明了走小路的原因,充分展现了母亲理解孙儿的内心世界,同时渲染了一种和谐美好的氛围。
意境:春天的召唤;哲理:珍爱生活。
11.从他们的选择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明确:尊老爱幼的浓浓的亲情,家庭的温馨和睦!
12.跳读课文,说说你最喜欢文中哪个人物,为什么?用“我喜欢 ,因为他(她)是一个_____的人”的句式说话。
总结归纳:我:孝顺、诚恳。
我的母亲:慈爱顺从,爱护小辈。
我的妻子:温柔贤惠。
我的儿子:天真活泼,聪明伶俐。
13.假如我委屈了我的母亲,听从我的儿子走小路,那将会是什么场面,以小组为单位,发挥你的想象力,说说”我们“四口子的对话?看哪一组说的最精彩。
14.“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怎么理解?
明确:“世界”这个词是大词小用。
从字面上看,是形容他们走得小心,走的是小路,惟恐哪一步有闪失,特别是母亲,是经不起摔的,所以非稳当不可。
这个形象又有其象征意义:突出中年一代责任重大,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大使命
。家庭、民族、国家都是如此。
三、品味语言------诗意美
(一)欣赏角度
欣赏本文的语言美,可重点关注句子,品味他们的用词之美、情趣之美、内涵之美。请按下列提示各找出一个句子,并进行赏析。(如遣词角度、修辞角度、句式角度、感情表达角度、写作方法角度等)
写景的句子:
(1)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这段文字描绘了新绿、嫩芽、冬水,展现了春天的气息、生命的呼唤,写得富有诗意,读后使人似乎闻到了乡间田野泥土的芬芳,表现出勃勃的生机,同时也衬托了一家人散步时祥和、欢乐的心情。
(2)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点明了走小路的原因,充分展现了母亲理解孙儿愿望的内心世界,同时渲染了一种和谐美好的氛围。
2.传情的句子:
(1)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这几句把母子二人的情态都显现出来了,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敬,情态毕现。“正因为如此”一句,又透露了“我”的文化修养。缺乏文化修养的人,话是不会这样说的。由此可以明白,表现什么样的情态,就要用什么样的语言。
(2)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比得多妙!从内容上说,有回环的关系,把母子关系一下子追溯到几十年前,把母子二人温顺的性格都表现出来了。
3.富有哲理的句子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我”是家庭主脑,如果处理不好母亲、儿子两者间的“分歧”,会影响家庭和谐。“我”把这种“分歧”的处理看得很重,可见“我”对家庭的重大责任感,表达了“我”对母亲、儿子两人浓浓的亲情。
4.对称式的句子(见下)
(二)语言特色
1.用第一人称说故事,生动传神,充满情趣。
2.含义丰富,以小见大。
(1)“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见“课文赏析------人性美”14)
(2)“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
我为什么感到责任重大?
(点拨:假如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儿子走小路,母亲会怎样想?
如果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母亲走大路,妻子和儿子会怎样想?)
明确:家庭中,上有老,下有小,“我”作为一个中年人,处于一个中间的位置。“我”感到了身为中年人的责任的重大。
3.形式对称
音韵和谐
相映成趣。
(1)“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形式:形式对称、音韵和谐、相映成趣;内容:这两句话充满生活情趣,既表现了小家伙的天真、聪颖,又表现了家庭的幸福、温馨。
(2)文中如此两两对称的句子很多,这是本文语言精美的主要原因之一。你能从文中找出其他句子吗?
明确:①有的浓,有的淡。
②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③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④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事物都是成双成对的,把两个方面集中在一起说,力求把句子写得整齐一点,就可以构成这样对称的句子。对称的句子有对称美,互相映衬,很有情趣。
四、写法借鉴
1.一波三折,引人入胜(制造悬念)
2.以小见大,意蕴深厚(小词大用)
五、拓展延伸
(一)情感体验
1.在你的家里,谁的担子最重?为什么?
2
.作为年幼的一代,你又该怎么做呢?
(二)真情行动
1.回到家中,为了表达你的尊老爱幼之心,你打算做一件什么样的事情。
2.晚饭后,全家人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喜欢看戏曲节目,爸爸妈妈喜欢看时事报道,你喜欢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手里,以前你是怎么做的?今天学了这一课之后你又会怎么做呀?
六、教师寄语
亲情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感情。
它如阳光,温暖馨香;
它像美酒,醇香醉人;
它似橄榄,让人回味。
而充满亲情的家,
既是避风的港湾,
更是一副沉甸甸的担子,
需要我们用责任来担当。
亲情不但靠今天课堂上片刻的时间来体会,它更需要我们用一生的光阴来感悟。
七、创新作业
1.用实际行动表达对家人的爱:给远方的父亲发一条感恩的短信;为操劳的母亲捶一次背;替年迈的爷爷奶奶洗一次衣服……
2.写一首感念家人的小诗。
板书设计:
散 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