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王戎不取道旁李
25
仔细观察
善于思考
路旁的李树果实累累,小伙伴们都去摘着吃,而王戎却他认为李子是苦的,没有摘,那么他说的对吗?让我们一起去课文中看一看吧!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译文: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玩耍。
主人公
年纪
曾经
和
许多
玩耍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译文:他们看见路边李树上果实累累,压得树枝都弯下去了。
看见
道路旁边
许多果实
压弯枝条
哇,这么多的李子在眼前,好心动啊!这个时候的王戎和其他的小朋友分别是什么样的表现?
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译文:许多孩子都争先恐后地奔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
争着跑过去
摘
代指李子
只有
其他人:
诸儿竞走取之:抢着去摘
王戎:
唯戎不动:不动
李子这么诱人,王戎为什么没和大家一样争去摘李子?当有人询问时,王戎是怎样回答的?
对比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译文: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
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代指王戎
回答
竟然
这
一定
同学们,你知道王戎是如何判断出李子是苦的吗?
根据路旁的李子多判断出来的,李子长得这么诱人,如果李子不苦,附近的人们肯定早就摘光了,怎么会剩下这么多。由此可见王戎的聪明过人。
争着去摘
早就没了
没人去摘
剩了很多
王戎真是聪明啊!
香
甜
苦
酸
取之,信然。
人们听了王戎的话是怎样的表现?
译文:摘下李子一尝,的确如此。
摘下
代指李子
的确如此
“取之,信然。”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这句话证实了王戎推理的正确性,照应前文,说明王戎是一个聪明、机智、善于动脑,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的孩子。
请你结合注释及老师所讲内容,试着说一说课文大意,看谁说的最准确。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玩耍。他们看见路边李树上果实累累,压得树枝都弯下去了,许多孩子都争先恐后地奔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摘下李子一尝,的确如此。
前面老师已经对这篇课文进行了详细的讲解,接下来请同学们开启你的智慧之门,探究以下问题。
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看事物不能只看表面,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那样就不会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蒙蔽。
你能发挥合理想象,续说这个故事吗?后面还会发生怎样的事情呢?有兴趣的还可以分角色演一演这个故事!
本文主要讲述了王戎七岁时不随小伙伴们摘取道路边的李子的故事,告诉我们
,善于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避免不必要的错误。
要仔细观察,
善于思考
王戎不取道旁李
起因:王戎与诸小儿游
经过:李树多子折枝
诸儿:竞走取之
王戎:一动不动
结果:取之,信然——李为苦李
仔细观察
善于思考
鲁班考徒弟
鲁班是大名鼎鼎的能工巧匠,他门徒众多。有一天,他把门徒叫来说:“我准备考考你们,你们明天一清早就上我家来吧。”
第二天,徒弟们一早就到了鲁班家,鲁班见了众徒弟,手指着身旁的一堆梓木说:“我要考你们一个题目,你们用这梓,做三天,要做得精。”说完,便离开了众徒弟。
三天以后,徒弟们都各自拿着自己精雕细琢的梓板,交给师傅。只见每个作品都各具特色,生动形象的飞禽走兽,婀娜多姿的花卉草木,十分引人注目。但是,鲁班看了没有一个让他满意的。
这时,他那最小的徒弟手里捧着一个镶嵌得很精巧的小书架,走了进来,书架的梓木正好构成一个“晶”字模样。当他恭敬地送到师傅手里时,鲁班高兴的大笑,赞赏地点点头,指着这个小书架对其他的徒弟说:“这才是我要求你们做的。一个工匠,不仅要有精巧的手艺,还要有一个充满智慧的头脑。你们都回去想一想,为什么都做错了?”
鲁班离开后,大家立刻围着小徒弟,询问其原因。小徒弟说:“师傅不是说用梓做三日,做得精吗?‘梓’是‘字’的谐音;‘精’是‘晶’的谐音。三个日字不正是一个‘晶’字吗?”大家听后恍然大悟。
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他们)看见路边有株李子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那些小朋友们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动。
大家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
“这树长在路边,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大家)摘来一尝,果然是这样。
说说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因为李树生长在路边,如果李子是甜的,那么路过的人自然早就将它们摘光了。但现在树上仍然还有那么多的李子,就说明了这李子极有可能是苦的,根本没有人愿意要。(共17张PPT)
路边的李树上果实累累,压得树枝都弯了腰,你看到了会去摘吗?今天我们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叫王戎的小朋友,我们一起来看看当他遇到了会怎么做。
王戎不取道旁李
25
仔细观察
善于思考
王戎,三国至西晋时期名士、官员,“竹林七贤”之一。王戎自幼聪颖,神彩秀美。据说能直视太阳而不目眩。王戎六七岁时,在宣武场看表演,当时猛兽在栅槛中咆哮,众人都被吓跑,只有王戎站立不动,神色自如。魏明帝曹叡在阁上看见后,称赞王戎是奇童。
《世说新语》是一部南朝出版的图书,又名《世说》。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它原本有八卷,被遗失后只有三卷。
认识“戎、诸”4个生字,会写“戎、尝”等5个字。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能解释“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
圈出文中的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读不顺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
预
习
读
戎
诸
竞
唯
尝
组词:
造句:
结构:半包围
部首:戈
笔画:6
笔顺:
战士们身披戎装,英姿飒爽。
从戎
戎装
戎马
兵戎相见
组词:
造句:
结构:上下
部首:
?
笔画:9
笔顺:
为了提高学习成绩,他尝试过各种方法。
品尝
尝试
未尝
卧薪尝胆
组词:
造句:
结构:左右
部首:讠
笔画:10
笔顺:
诸多不良情绪会影响在考场上的发挥。
诸位
诸多
诸如
公诸于众
组词:
造句:
结构:上下
部首:立
笔画:10
笔顺:
小明在数学竞赛中获得了一等奖。
竞赛
竞技
竞争
物竞天择
组词:
造句:
结构:左右
部首:口
笔画:11
笔顺:
同学们议论纷纷,唯有小明没有反应。
唯一
唯有
唯独
唯利是图
戎
诸
竟
唯
挑战一下
这些货物都打折
出售,严重折
本,他再也经不起这样的折
腾。
注意红色字的读音
原文示例
折
(打折)
(折本)
(折腾)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
)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多
音
字
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探
究
读
阅读朗读指导,朗读课文,探究下列问题:
本文文体是文言文,朗读时不宜缓疾突变,应该平稳舒缓。语气中夹带赞叹,赞扬王戎遇事情爱思考的好品质。
朗
读
指
导
本文主要写了七岁的王戎玩耍时看见路边李树上果实累累,许多孩子都奔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通过判断没有去摘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善于思考,仔细判断。
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