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古人谈读书 2课时课件 (15+32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5 古人谈读书 2课时课件 (15+32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8-08 20:10:05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古人谈读书
25
勤学好问
孜孜不倦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这节课让我们深入课文,看一看古人对待读书是什么样的看法。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
言行的语录结集,集中地体现了孔
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及教育原
则等。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
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
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
古人谈读书
(一)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论语》
同“智”,智慧。
译文: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认为对待学习要谦虚、诚恳不要不懂装懂。
孔子认为应该如何对待读书?
译文:天资聪明而又好学,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聪敏
喜好
以……为耻
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译文: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满足
记住
教诲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古圣先贤
爱好,仰慕
译文:我并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所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仰慕古圣先贤之道,并勤勉地去学习知识的人。
知道,懂得
学习
勤勉
孔子告诉我们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孔子成功秘诀是“好古、勤学”。这句话意在鼓励我们发愤学习,只有勤奋、努力才能成就人才。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译文:学习好像追赶什么,总怕赶不上,赶上了又怕被甩掉。
达到
害怕
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一个人要有上进心,要不停地对自己提更高的要求。因为如果你停在原处没有进步,就会被别人超过。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译文:我曾经整天不吃饭,彻夜不睡觉,去冥思苦想,结果没有什么好处,还不如去学习为好。
曾经
用来
睡觉
这句话说明了什么道理?
告诉我们学习与思考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真知。
朱熹(1130年-1200年),字元晦、仲晦,徽州婺源人(今江西婺源)
,南宋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世尊称为朱子。
(二)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宋)朱熹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句意: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


曾经
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
告诉我们读书要用到心、眼、口,三者缺一不可。
为什么呢?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要紧,重要
随意
指读书
那么

句意:心思不在读书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既然思想不集中,就只能随随便便地诵读,绝对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
心到最重要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句意:思想既然已经集中了,眼睛、嘴巴的应用怎么会不到位呢?
怎么
疑问语气,呢
心到最重要的原因
译文: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读书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既然思想不集中,就只能随随便便地诵读,绝对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思想既然已经集中了,眼睛、嘴巴的应用怎么会不到位呢?
朱熹说的这段话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对你有什么启发?
读书最重要的是要用心,只有用心读了,你看书就会仔细、朗读就会认真。我今后读书要用心,不可以三心二意,随便敷衍。
前面老师已经对这篇课文进行了详细的讲解,接下来请同学们开启你的智慧之门,探究以下问题。
这两篇课文分别介绍了怎样的读书态度和读书方法?
态度:
方法:
这两篇课文分别介绍了怎样的读书态度和读书方法?
默而识之
不知为不知
学而不厌
勤奋好学
有进取心
学习、思考相结合
不耻下问
心到、眼到、口到
学完本课你得到了哪些读书心得?这些心得对你学习、读书有哪些用处?同学间互相交流。
本文分为两部分:(一)选自《论语》,主要讲的是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告诫我们要
。(二)选自《训学斋规》,主要讲的是朱熹的读书三到:
,告诫我们读书最重要的是用心。
勤奋好
学不耻下问
心到、眼到、口到
古人谈读书
成有用之才
读书要诚实
读书要多问
读书要积累
读书要勤奋
读书要上进
读书要实践
观点:心到、眼到、口到
论述: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总结:强调读书需用心


学读书之法
勤奋好学、刻苦读书的小故事
凿壁借光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邻家有蜡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读书。县里有个大户人家不怎么识字,但家中富有,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但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读遍主人家的书。”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借给匡衡书(用书资助匡衡)。于是匡衡成了一代的大学问家。
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大意。
一、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天资聪明而又好学,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我并
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所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仰慕古圣先贤之道,并勤勉地去学习知识的人。学习好像追赶什么,总怕赶不上,赶上了又怕被甩掉。我曾经整天不吃饭,彻夜不睡觉,去冥思苦想,结果没有什么好处,还不如去学习为好。
二、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读书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既然思想不集中,就只能随随便便地诵读,绝对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思想既然已经集中了,眼睛、嘴巴的应用怎么会不到位呢?(共15张PPT)
千层宝典一翻开,黑白纵横一排排。
历代住事它记载,知识没它传不开。
谜底:书
古人谈读书
25
勤学好问
孜孜不倦
认识“耻、矣”等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识”,会写“耻、诲”等5个字。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大意。
能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出课文内容带来的启发。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
圈出文中的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读不顺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








组词:
造句:
结构:左右
部首:耳
笔画:10
笔顺:
在学习中,我们要有不耻下问的精神。
羞耻
耻辱
无耻
奇耻大辱
组词:
造句:
结构:左右
部首:讠
笔画:9
笔顺:
我们一定要牢记老师对我们的教诲。
教诲
劝诲
诲人不倦
组词:
造句:
结构:左右
部首:讠
笔画:11
笔顺:
对于批评,我们不能抱无所谓的态度。
称谓
所谓
无谓
何谓
组词:
造句:
结构:左右
部首:讠
笔画:9
笔顺:
我能背诵两百多首唐诗。
背诵
朗诵
诵读
熟读成诵
组词:
造句:
结构:上下
部首:山
笔画:6
笔顺:
黄山的美景岂止这一处?
岂不
岂敢
岂止
岂有此理

不耻

岂不
挑战一下
注意红色字的读音
原文示例

(好多)
(好学)
我们班有好
多同学都有踢足球的爱好

·敏而好(
)学,不耻下问。



这二则古文有什么共同点?



根据朗读指导,朗读课文,探究下列问题:
本课属于文言文,朗读课文时不要读错字音还需要注意停顿和重音。




这二则古文有什么共同点?
都是告诉我们关于读书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