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忆读书 2课时课件(33+30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6 忆读书 2课时课件(33+30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8-08 20:12:56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忆读书
26
用心感悟
乐趣无穷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是课文结尾作者对广大青少年的殷切期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文中瞧一瞧作者是如何语重心长的道出这九个字的吧!
自由朗读课文,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回忆自己的读书经历的?
时间顺序。从“四岁时”“七岁时”“此后”“在我十二三岁时”
可以看。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作者几十年读书生涯的切身体会是什么?可用文中哪句话概括?
读课文,作者介绍自己读了哪些书呢?觉得怎么样?
1.《三国演义》“津津有味、好听极了”,还“含泪上床、哭了一场”。
2.《水浒传》“尤其欣赏”,人物个性鲜明。
3.《红楼梦》“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
同学们,作者说“读书好”具体好在哪呢?
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
从书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获得了愉悦的享受。
读《三国演义》:
好处一
我第一次读《三国演义》,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便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后来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作者为什么两次“哭”、“丢”,这又说明了什么?
两次“丢”是情不自已的体现,两次“哭”表现了作者对阅读的投入。说明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人的各种情感,让人获得多种美的享受。
请你试着用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来写一个人物,要表现出人物的心情。
弟弟满脸笑容不断挥着小旗,连蹦带跳地跟着妈妈去春游。
小练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被书中人物的形象描写打动,为他们感到气愤。
读《水浒传》:
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了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官迫民反”的《水浒传》尤其欣赏。
好处二
读《红楼梦》:
好处三
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
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所包含的一个朝代和家庭兴亡盛衰的滋味。
了解了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衰。
因为年龄、知识和对社会认识的不同,不同年龄段都有不同的阅读体验。说明一本好书是需要结合自身经历和认知去细细品味的。
思考:作者十二三岁时与中年以后为什么会对《红楼梦》有不同的阅读体验?
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
好处四
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要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得不到的。
请你来总结一下作者“多读书”表现在哪?为什么会说“读书好”!
1.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人的各种情感,让人获得多种美的享受。
2.读书能扩大知识面。
3.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
作者从小开始读书,并坚持读书。
书看多了就能逐步养成辨别和选择的能力,在面对生活中纷繁复杂的事物,都能“会挑选”,主动吸收美好的精神食粮,自觉抵制丑恶现象的影响。
仔细阅读课文第9自然段,书看多了还有什么好处?说说你的体会。
作者认为什么样的书才算是“好书”?请你根据第9自然段总结一下
故事情节精彩
人物形象生动
有真情实感
语言质朴浅显
书看多了,从中也得到了一个体会,物怕比,人怕比,书也怕比,“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这样说?
有比较才有鉴别,才能区分出好坏优劣。意在告诉我们:读书要有选择,有比较,要读好书。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文章结尾的这九个字有什么作用?
总结全文,也是文章的主旨所在;是作者的切身体会,也是作者对广大青少年的殷切期望。
读完全文思考:冰心奶奶少年时代是怎样读书的?
冰心奶奶读了许多书。在多读书的基础上,读好书,挑着读,选着读。
前面老师已经对这篇课文进行了详细的讲解,接下来请同学们开启你的智慧之门,探究以下问题。
作者认为好书要具备哪些特点?
1.能感染人、陶冶人。
2.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
3.有助于扩大知识面。
4.人物个性鲜明。
5.故事情节感人。
6.真情实感而又质朴浅显。
作者认为好书要具备哪些特点?
你平时爱看书吗?喜欢看哪一类的书?最喜欢的是哪一本?可以和大家说说这本书主要讲了什么吗?
课文紧紧围绕着“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一中心内容来组材、选材,并按时间顺序来回忆幼时、少时的读书经历。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有“七岁时”
“此后”“在十二三岁时”等。在课文中,作者将《水浒传》与《荡寇志》进行了比较,又把十二三岁时看《红楼梦》与中年时看此书的不同感受进行了比较,等等。这些比较突出了作者鲜明的读书倾向,给读者以实在的启示。
本文是一篇叙事性记叙文,作者通过回忆幼时、少时读书的经历及多年来积累的宝贵经验,告诉我们读书有好处,要

读好书
多读书、
读书经历:《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
读书方法:挑着读
选着读
读书体会:读书好
多读书
读好书
忆读书
读书是生命中最大的快乐
关于读书的名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说说作者回忆了自己读书的哪些经历,她认为什么样的书才是好书。
作者七岁时读《三国演义》,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对章回小说的兴趣,所以去读《水浒传》,不同年龄段读《红楼梦》,感受不同。腿伤之后,在家潜心阅读好书。通过对比,作者认为故事情节精彩,人物形象生动,有真情实感,语言质朴浅显的书是“好书”。
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谈谈你对“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这句话的体会。
翻开书本,我从中领略到了建筑物的雄伟壮观;了解到了各种各样的奇花异草和埋藏在地下的宝藏;知道了珠穆朗玛峰有多高,海洋的面积有多大。书真的像一位知识渊博的老师,使我享受到无穷的快乐。(共33张PPT)
上一节课我们讲到了“读书”,那同学们都读过哪些书呢?还记得书里讲了什么内容吗?给大家推荐一下!
忆读书
26
用心感悟
乐趣无穷
冰心(1900年-1999年),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
代表作有《繁星》《春水》《寄小读者》等?。
认识“舅、斩”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传、着、卷”,会写“舅、津”等14个字,会写15个词语。
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能梳理出作者的读书经历,说出作者对“好书”的看法。
能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交流对“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这句话的体会。
能对作者的读书方法发表自己的看法。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
圈出文中的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读不顺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

















组词:
造句:
结构:上下
部首:臼
笔画:13
笔顺:
我舅舅是一位人民警察。
舅父
舅舅
舅妈
大舅
组词:
造句:
结构:左右
部首:氵
笔画:9
笔顺:
孩子们津津有味地吃着妈妈做的饭菜。
津要
津贴
要津
津津乐道
组词:
造句:
结构:左右
部首:车
笔画:8
笔顺:
爸爸把这根竹子斩断了。
斩断
斩钉截铁
披荆斩棘
组词:
造句:
结构:左右
部首:阝
笔画:8
笔顺:
尽管时间有限,他们还是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有限
限制
期限
不可限量
组词:
造句:
结构:左右
部首:几
笔画:8
笔顺:
战士们奏着凯歌归来。
凯旋
凯歌
凯旋而归
组词:
造句:
结构:上下
部首:艹
笔画:12
笔顺:
葛老师是我们学校年纪最大的老师。
姓葛
葛根
组词:
造句:
结构:半包围
部首:辶
笔画:8
笔顺:
他把事情的经过描述了一遍。
叙述
描述
述说
述而不作
组词:
造句:
结构:上下
部首:覀
笔画:10
笔顺:
贾宝玉是《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
姓贾
组词:
造句:
结构:上中下
部首:亠
笔画:10
笔顺:
爷爷的记忆力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衰退了。
衰弱
衰败
衰老
经久不衰
组词:
造句:
结构:左右
部首:刂
笔画:5
笔顺:
报刊上的文章太多了,简直看不过来。
书刊
报刊
刊物
组词:
造句:
结构:左右
部首:王
笔画:11
笔顺:
妈妈每天都要处理许多琐碎的家务。
繁琐
琐事
琐碎
组词:
造句:
结构:左右
部首:木
笔画:6
笔顺:
我们应该崇尚简朴节约,反对铺张浪费。
朴素
朴实
简朴
朴实无华
组词:
造句:
结构:上下
部首:
?
笔画:15
笔顺:
小明写的一篇作文在校刊上发表了。
篇章
短篇
诗篇
鸿篇巨制
组词:
造句:
结构:上下
部首:甘
笔画:9
笔顺:
由于某些原因,今天的体育课取消了。
某些
某个
某人
某年某月

















挑战一下
注意红色字的读音
原文示例

(传记)
(传奇)
这本传
记里有许多关于少年英雄的传
奇故事。
·对于那部述说“官迫民反”的《水浒传(
)》尤其欣赏。



灵动

生动
?
乏味
他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家乡的巨大变化。
他用灵动的语言描绘了家乡的巨大变化。
他前后几场演讲的内容大同小异,听来乏味。
生动
灵动
乏味
?
一起读一读




非常爱好。
因不耐烦而讨厌。
形容非常愤怒。
控制住自己的感情。
为人处世的道理。
总括起来说。
酷爱:
厌烦:
自已:
总而言之:
人情世故:
怒发冲冠:




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不透彻。
形容枯燥,一点儿兴趣和意味也没有。
吃得很有味道或谈得很有兴趣。
津津有味:
一知半解:
索然无味:
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请给课文分段,并概括出段落大意。



根据默读指导,默读课文,探究下列问题:
默读本文时,用较快的速度来读,感受一下作者“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读书。




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作者通过回忆幼时、少时读书的经历及多年来积累的宝贵经验,告诉我们读书有很多好处,要多读书、读好书。
第一部分(1)
:总说作者对读书的感受和深刻的体会。
2.请给课文分段,并概括出段落大意。
第二部分(2-8):以自己的经历谈“读书好”“多读书”,说明读书是“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能得到“做人处世要独立思考”的道理。
第四部分(11、12):概括全文主要内容,点明主题: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第三部分(9、10):侧重谈“读好书”,作者以多年的阅读经验说明如何挑选、比较,选择好书。
你能仿照下列词语的形式再分别写几个词语吗?
津津有味(AABC式)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勉勉强强(AABB式)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兴亡盛衰(含反义词)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夸夸其谈
息息相关
井井有条
慌慌张张
吞吞吐吐
堂堂正正
古往今来
有口无心
轻重缓急
1.教师引导学生按结构归类复习生字。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布置作业。










忆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