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导入
我们学过许多有关“穷人”的课文,这些课文,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穷人生活的悲惨,表现了穷人向往自由、追求美好的高尚品德。
今天让我们学习《穷人》,感受他们美好的心灵。
13 穷人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
资料宝袋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 1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作品描写了俄国革命时人民的顽强抗争,因此被称为“俄国十月革命的镜子”。
代表作:《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战争与和平》等。
涌
澎
湃
溅
熄
掀
淋
糟
嘛
皱
唉
汹
困
嘿
xiōng
yǒng
péng
pài
jiàn
xī
xiān
kùn
ài
lín
hēi
zāo
ma
字词乐园
我会写
勺
sháo
zhòu
字词乐园
汹
汹涌
气势汹汹
搁
xiōng
gē
造句:轮船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破浪前进。
搁置
隔板
造句:时钟在搁板上滴答滴答地响着。
我会认
字词乐园
识字方法
加一加
熄
糟
火+息=熄
米+曹=糟
字词乐园
纠错卡片
皱眉
考虑
zhòu
zòu
lù
lǜ
多音字
qiǎng
qiáng
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强大。
强迫
强词夺理
字词乐园
qiǎng
强
字词乐园
唉
看图做动作
字词乐园
霉
méi
每
nán
南
熟字比较
喃
糟
zāo
左边是“米”,不是“木”
糟糕
易写错
字词乐园
溅
jiàn
右边是“戋”,不是“戈”
飞溅
易写错
字词乐园
勺
sháo
是一点,不是两点
勺子
易写错
字词乐园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结构:左右
组词:澎湃 惊湃
造句:汹涌澎湃的金沙江,像一条摇摆飞腾的金龙。
pài
字词乐园
湃
笔顺:
苹果丰收啦
糟糕
勺子
唉呀
溅起
熄灭
倒霉
呢喃
淋雨
嘿呀
皱眉
熬夜
忧虑
字词乐园
识字游戏
词语解释
字词乐园
心惊肉跳:形容担心祸患临头,非常害怕不安。
上次看的恐怖片,现在说起来大家仍心惊肉跳。
心神不定,心神极为不安。
忐忑不安:
他预感到有什么事情要发生,心里忐忑不安。
自作自受:自己做了错事,自己承受不好的后果 。
天冷时不加衣服感冒了,岂不是自作自受?
字词乐园
自己小声读课文,边读边想:
1.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字?
贯穿全文的线索是“穷”字 。
2.你知道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的吗?
等待丈夫
抱回孩子
渔夫归来
初读感知
根据小说“环境、人物、情节”三要素,找出本文的三要素。
西蒙死后,桑娜收养她的两个孩子。
渔夫西蒙和妻子桑娜
环境
一个海风呼啸的夜晚
人物
情节
初读感知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在一个狂风呼啸的夜晚,( )在邻居西蒙死后,( )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
主动收养
渔夫和妻子桑娜
初读感知
1.形容担心灾祸临头,恐慌不安。( )
2.心神极为不安。( )
3.形容声势浩大,不可阻挡。。( )
4.指神力的护卫帮助。( )
心惊肉跳
忐忑不安
汹涌澎湃
保佑
一、根据意思写成语。
课堂练习
二、给蓝色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澎湃(pài bài) 勉强(qiánɡ qiǎnɡ)
刮断(guā guǎ) 仍旧(rēnɡ rénɡ)
模样(mó mú) 忐忑(tǎn tán)
√
√
√
√
√
√
课堂练习
第二课时
上节课,我们学习《穷人》,认识了桑娜、西蒙、渔夫,从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笔下,读懂了在沙皇统治下的俄国老百姓穷苦的生活。但是,我们知道他们生活的极度贫穷,并不能掩盖灵魂的高尚。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走进穷人的灵魂。
默读课文,按照“等待丈夫——抱回孩子——渔夫归来”的顺序,给课文划分段落。
第一段(第1-2自然段):海上起风暴,桑娜等待丈夫归来。
第二段(第3-11自然段):桑娜发现西蒙病死,便把她的两个孩子抱回自己家里。
第三段(第12-27自然段):渔夫出海归来,听说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把西蒙的孩子抱过来抚养。
新知探究
第一部分(1-2):等待丈夫。
思考:
1.哪些词语写出桑娜家境贫困、生活艰难?
2.哪些词语表现了桑娜勤劳能干?
3.从哪些地方能体会到桑娜内心很善良?
新知探究
默读第一自然段
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
环境描写,天气恶劣,渔夫冒险出海打鱼,写出了“穷”,为全文作铺垫。
新知探究
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
桑娜勤劳能干
把“外面”和“小屋”对比。
环境描写,侧面烘托人物美好品质。
新知探究
1.桑娜家境贫困,生活艰难。
补、破帆、勉强填饱肚子、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
2.桑娜勤劳能干
温暖与舒适
3.桑娜内心很善良
上帝啊,保佑他,救救他,开开恩吧!
新知探究
第二部分(3-11):抱回孩子。
思考:
1.哪些地方最能体现出桑娜的善良?
2.理解“忐忑不安”。
新知探究
桑娜敲门
出于礼貌
敲了敲门
一次又一次地敲门
心情急切
猛地推开门
意识到情况不妙,预感有所不测
桑娜对西 蒙的牵挂、同情、关注
新知探究
桑娜收养了两个孩子后,怎样“忐忑不安”地想?
他会说什么呢?
这是闹着玩的吗?
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
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
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
忐忑不安
善良,乐于助人,有爱心
新知探究
桑娜收养了那两个孩子后,神态是怎样的?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
桑娜一惊……
桑娜沉思着,久久地坐在床前。
忐忑不安
桑娜内心由害怕、紧张、矛盾到坚定。
新知探究
第三部分(12-27):渔夫归来。
要求:小组合作,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找出相关词语。
思考:
1.渔夫的善良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2.丈夫知道了西蒙的死讯后有什么反应?
3.小练笔:“两个人沉默了一阵。”沉默中,桑娜会想些什么呢?联系课文内容,写一写桑娜的心理活动。
新知探究
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1.渔夫的善良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渔夫过着苦日子,度日如年,备受煎熬,同时也表达了渔夫的坚强精神,一定能战胜困难渡过难关。说明渔夫同桑娜一样有关心他人的美好心灵。
新知探究
比较句子,看看哪个更好,为什么?
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
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不行。
第一句好,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强调了必须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来。
新知探究
把下列句子改写成反问句。
都是穷人,西蒙的两个孩子,我们不能不管。
都是穷人,西蒙的两个孩子,我们怎么能不管呢?
新知探究
忧虑
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
2.丈夫知道了西蒙的死讯后有什么反应?
“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
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
思考
决定
新知探究
比较句子,看看哪个更好,为什么?
“你知道吗?”桑娜说,“咱们的邻居西蒙死了。”
桑娜问渔夫知不知道邻居西蒙死了。
第一句好,运用了直接对话,语句生动形象,写出了桑娜善良、淳朴的特点。
新知探究
“两个人沉默了一阵。”沉默中,桑娜会想些什么呢?联系课文内容,写一写桑娜的心理活动。
桑娜会想:丈夫出去打鱼能安全回来,该是多么好啊!西蒙死了,我把她的两个孩子抱了回来,也没经过丈夫的同意,我该向他怎么说呢?生活的压力已经够大了。丈夫会同意吗?我们都是穷苦人,他会同意我的做法的。
新知探究
文章反映的是一百多年前沙皇统治下的穷人们的悲惨生活,所以本文以“穷人”为题更宽泛。
以“穷人”为题,更能体现主旨。虽然人穷,但为了帮助别人,宁愿吃苦受累。像这样的穷人,还有很多。
小组讨论:课文为什么以“穷人”为题?
新知探究
爱满人间
新知探究
穷 人
等待丈夫
抱回孩子
心惊肉跳
桑
娜
渔夫
催促桑娜
忐忑不安
平静下来
脉络梳理
主题交流
课文讲述的是( ),在邻居西蒙死后,( )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反映了沙俄专制统治下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桑娜和渔夫( ),( )的美好品质。
渔夫和妻子桑娜
主动收养
勤劳、善良
乐于助人
钓 鱼
列夫·托尔斯泰在河边钓鱼,一个小孩走过去看他钓鱼,列夫技巧纯熟,所以没多久就钓上了满篓的鱼,列夫见小孩很可爱,要把整篓的鱼送给他,小孩摇摇头,列夫惊异地问道:“你为何不要?”小孩回答:“我想要你手中的钓竿。”列夫问:“你要钓竿做什么?”小孩说:“这篓鱼没多久就吃完了,要是我有钓竿,我就可以自己钓,一辈子也吃不完。”
知识拓展
我想你一定会说:好聪明的小孩。错了,他如果只要钓竿,那他一条鱼也吃不到。因为,他不懂钓鱼的技巧,光有鱼竿是没用的,因为钓鱼重要的不在钓竿,而在钓技。有太多人认为自己拥有了人生道上的钓竿,再也无惧于路上的风雨,如此,难免会跌倒于泥泞地上。就如小孩看老人,以为只要有钓竿就有吃不完的鱼,像职员看老板,以为只要坐在办公室,就有滚进的财源。
知识拓展
宁可……也…… 与其……不如…… 尽管……还是……
1.桑娜一家( )生活十分艰难,( )决定收养西蒙的孩子。
2.渔夫( )自己多受些苦,( )要把西蒙的孩子抱回家中抚养。
一、选择正确的词语填空。
尽管
还是
宁可
也
课后点拨
1.第一自然段话中的( )和( )两个词最能表现出渔夫家境贫穷。
2.文段中描写海风狂暴的词语是( )和
( ),描写海浪巨响的词语是( )。
二、我会写词语。
破
狂风怒吼
补
海风呼啸
波涛轰鸣
课后点拨
A.表明心理活动的时断时续。B.表示省略递增的次数。
C.表示语意的跳跃。 D.表示说话结巴,欲言又止。
三、选择省略号的作用。
1.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
2.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 )
3.谢谢上帝,总算活着回来啦。……我不在,你在家做些什么呢?( )
4.我嘛……缝缝补补……( )
A
B
C
D
课后点拨
四、对语段的理解正确的是( )。
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A
A.“这样做”是指把西蒙孩子抱回家。“非这样做不可”反映了桑娜善良的品质。
B.“这样做”是指等丈夫回来。“非这样做不可”反映了桑娜坚强的品质。
课后点拨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