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爸爸妈妈

文档属性

名称 亲爱的爸爸妈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56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07-17 10:16: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1张PPT)
中坪中学:姚明刚
2011年7月15日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对作品中感人的形象、情节和语言,有自己的心得和评价。
2、领会文章的主题。借助阅读文本和有关资料,筛选、归纳、整合信息,进行阅读反思和阅读批判,培养阅读创新的能力,感受作品情真意切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
1、搜集、整理有关战争,特别是二战中战领国对被占领国实行残暴统治的有关资料,为阅读文本,贮蓄情感做准备。
2、通过多种朗读方式,在读中感知内容要点,在读中领悟文章情感,并利用自己搜集的资料,提出自己的感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再现历史的画面和重温历史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法西斯强盗的灭绝人性的恨和对南斯拉夫人民的英勇、对生活热爱的由衷敬佩,真正领悟和平与幸福的重要。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探究文中看似矛盾实则统一的语句的含义,理解文章的内容、主题。
2、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的习惯和探究学习方法
聂华苓,女,美国华裔作家,1921年生,湖北武汉人。1949年去台湾,开始发表作品。1964年赴美定居,代表作《台湾轶事》。聂华苓的作品以深邃的历史感表现现代中国的沦桑变化,抒写台湾中下层人们的乡愁和海外浪子的悲歌。创作坚持“溶传统于现代,溶西方于中国”的艺术追求。
聂华苓,美国华裔女作家,1921年生,湖北武汉人。
萨特,法国哲学家、作家、评论家。著有哲学著作《存在与虚无》。
积累一些基础知识
1、词语:
请找出文中的成语和以前不常见的词语或精彩的词语
2、句子:
找出你欣赏的句子,主要是描写和议论性较强的句子
4、 常识
⑴生活常识
⑵文学常识
肃穆 荒谬 憧憬
呵护 杀戮 悼念
屹立 蜿蜒 恍惚
明赫白 聂华苓
sù mù
miù
chōng jǐng


dào

wān yán
hǎng hū

líng
根据下列语句的意思判断相应词语:
1、原指描写刻画十分细致生动,现在
也用来指丑态毕露
2、形容非常凶暴残忍,没有一点儿人
情味。
3、形容天气恶劣。比喻境遇悲惨
凄凉。
4、极端错误;非常不合情理。
5、严肃而庄严。
穷形尽相
灭绝人性
凄风苦雨
荒谬
肃穆
   同学们,今天我们都有安稳的,幸福的生活,能够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但是大家是否知道在半个世纪前曾有许多的孩子,他们并没有如此幸运,他们生活在动荡的年代里,战争不断,饥饿侵袭,甚至时刻面临着死亡,他们渴望的是什么呢 而作为幸福一代的我们在看了这篇文章后,大家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掌握一些写作技巧
反衬:
    反衬是衬托手法的一种。它是运用其他事物与要突出的事物之间的相反特点或不同情况,从反面来衬托主要事物,使对立两极的事务互为映衬。反衬主要有一下几种:以动衬静、以丑衬美、以乐衬哀、以有衬无。
反衬能更好地突出和表现主体,使其更鲜明。由于反衬都是从对面着笔,因此,比起其他衬托手法来,反衬更具有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课文特点是通过被残杀者有血有肉的生命活动,反衬出法西斯的残酷.标题是如此,引用诗句是如此,第四部分引述死者遗言也是如此.
在正文前的引文中,萨特说他的“记忆”既是“沉重”的,又是“美丽”的,试结合 课文内容说说萨特这样说的原因。
“沉重”是指纳粹屠杀无辜者的凶残,
“美丽”是指塞尔维亚人民的英勇。
明白一些人生道理
通过文章,
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本文表达了怎样的主题思想?
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1、复述课文内容
提示:抓住文中记叙的要素梳理情节
2、课文主体部分可分为几个片断
1.在纪念地的所见所闻
2.看纪念演出
3.参加座谈会
4.参观纪念馆
引文:用萨特的话,说记忆既是“沉重”的,又是“美丽”的.
概括起来,四个部分记述纪念活动的四个片断:
一、来到纪念地
二、看纪念演出
三、参加座谈会
四、参观纪念馆
除了与纪念活动有关的文字,作者还写了些什么 有什么用意
  对于当年法西斯犯下的滔天罪行,西德的作家和日本作家的态度有何不同?
  西德作家真诚忏悔,日本作家进行自私的狡辩。
为什么着重再现孩子们被屠杀的历史?
孩子们天真无邪,一直在父母亲人的关爱下幸福的生活,他们也思想单纯,力量弱小,不可能做出对纳粹不利的事来,灭绝人性的纳粹分子却残酷地杀害孩子,这我们强烈的感受到屠杀的野蛮残酷,使我们对法西斯强盗的本质有更深刻的认识.
课文中有不少意味深长的描写和议论,请仔细体味其中的含义,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凄风。苦雨。天昏。地暗。
(这里连用四个句号,起到了什么表达效果?这里仅仅是在描写天气吗?)
使每个字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表意功能。这里不仅
写天 气,也是在表明作者的心情,渲染了悲凉的气氛。
2、“他们杀孩子、老师、也杀牧师、工人、工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纯朴勤劳的普通市民。”(“全是”一词强调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全是”一词包含了作者对被残杀者的深切同情和对法西斯强盗的愤怒控诉。
3、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你怎样理解这看似矛盾的议论?)
看似矛盾,其实不矛盾。残酷的历史令人悲哀,南斯拉夫人民没有忘记历史,成千上万的人来到这里纪念死者,这又是美丽的。这一切都是真实的。47年前纳粹竟然认为种族有优劣,要消灭劣等种族,这又是何等的荒谬。
4、人,是健忘的。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联系上下文,说说这几句话的内涵。)
作者强调的是不能忘记历史,因为只有记住
历史,吸取历史的教训,才能保证世界永远不再
有战争和屠杀。
5、明赫白仍然双手撑着头流泪。我和安格尔走过去和他握手许多人走过去和他握手。
(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明赫白能得到众人的宽恕和尊重。)
他反省本国的罪行,认识深刻,态度
诚恳。半个世纪前的罪行是纳粹强盗犯下
的,明赫白是没有责任的,他却代上一代
的人受过,所以人们宽恕他,尊重他。
“沉重的记忆”指纳粹党在克拉库耶伐次埋葬了7000名被残杀的人。“美丽的记忆”指克拉库耶伐次的人民被敌人杀戮的那一刻所表现出来的整个民族的英勇。
沉重的记忆“指什么 “美丽的记忆”又指什么。
萨特的话是很精辟的,特别是说他的记忆是“沉重”的,又是“美丽”的,可以作为全文的一个引子,回味起来,又是本文的点睛之笔。从萨特的话又可以看到克拉库耶伐次留给后人的警示已越过国界。
正文前面为什么引用萨特的话?
不好。课文通过再现被残杀者有血有肉的生命活动,反衬法西斯的残酷。“亲爱的爸爸妈妈”突出孩子们撕心裂肺的最后一声呼喊,让我们想见当年那场屠杀的情景,对残杀者的凶残感受得更为深切。
如把文章的标题改为“克拉库耶伐次之行”,好不好,为什么?
1.凄风。苦雨。天昏。地暗。
(连用四个句号,起到了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这里仅仅是在描写天气吗 )
这里不仅是描写天气,而且在渲染气氛,“天地亦与人同哀”。连用四个句号,成为四个短句,使每个字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表意功能,易激发读者的想像,使读者充分感受到无限悲哀的气氛。
“全是”一词包含了作者对被残杀者的深切同情,对屠杀无辜平民的法西斯强盗的愤怒控诉。
2、“他们杀孩子、老师,也杀牧师、工人、木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纯朴勤劳的普通市民。”
(“全是”一词强调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其实并不矛盾。成千上万的人来纪念当年被残杀的人,特别是两位生还者来到这里,半个世纪前残酷的历史呈现在人们跟前,在凄风苦雨的悲哀气氛中,历史和现实融合了。残酷的历史令人悲哀;南斯拉夫人民没有忘记历史,成千上万人来到这里纪念死者,这又是美丽的。这一切都是真实的;47年前纳粹竟然认为种族有优劣,要消灭劣等种族,这是何等荒谬。
3.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如何理解这看似矛盾的议论。)
4.他们坐在书桌前……
(引用迪桑卡的诗句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这些诗句歌唱孩子们“对未来的憧憬,对生命的喜悦”。孩子们的生命才起步,他们努力学习,向往将来‘‘在阳光下奔跑”,创造人生的业绩。他们在爱的阳光下成长,丝毫没有意识到近在眼前的死亡威胁。歌唱孩子们的可爱和希望,正是对纳粹强盗的控诉。
5.世世代代“人”的声音,在诗和音乐的韵律中,响彻云霄,响遍山谷。
这个引号起强调作用,强调人的价值、生命的价值。
6.人,是健忘的。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
作者强调不能忘记历史,只有记住历史,吸取历史教训,才能保证世间永远不再有战争和屠杀。
(联系上下文,说说这句话的涵义)
(为什么给“人”字加引号 )
7.一位作家讲话之后,日本人也要讲话了。
(称他为“日本人”为什么不说“作家” )
日本作家为日本军国主义开脱罪责,他在自私地狡辩。作家本应具有人类的良知。作者不称他为作家,说“日本人”,表明了作者对他的鄙弃。许多人与西德作家握手,在无言之中表明人们对日本人的反感和唾弃。
8.明赫白仍然双手撑着头流泪。我和安格尔走过去和他握手。许多人走过去和他握手。
(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明赫白得到众人的宽恕和尊重)
明赫白反省本国的侵略罪行,认识非常深刻,情感非常真挚,态度非常诚恳。半个世纪前的罪行是纳粹强盗犯下的,明赫白是没有责任的,他却代上一代人受过,他把自己与整个民族看成一个整体,表达了整个民族的反省,所以赢得了人们的宽容和尊重。
拓 展
请你站起来说一段话,反驳日本人的发言。
课堂小结:
这确实是一个沉重而美丽的记忆。我们崇敬塞尔维亚人的英勇,认同他们的历史观,让我们用良知、用正义和着作家的心声一同呼吁:永远不要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谈谈此时你内心的感受吧,对同学们或者对与你们同龄的青少年朋友们说说学习了这一课后让你感受颇深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