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四高中化学第三章第三节:盐类的水解(6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选修四高中化学第三章第三节:盐类的水解(6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08-08 08:50: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0张PPT)
第三节
盐类水解
根据形成盐的酸、碱的强弱来分,盐可以分成哪几类?

+

==

+

(中和反应)

强酸
弱酸
弱碱
强碱

生成的盐
1、强酸强碱盐
2、强酸弱碱盐
3、强碱弱酸盐
4、弱酸弱碱盐
NaCl、
K2SO4
FeCl3、NH4Cl
CH3COONH4、(NH4)2CO3
CH3COONa、K2CO3
【知识回顾】
【回忆思考】
Na2CO3俗称什么?分别往Na2CO3和NaHCO3的
溶液中滴加酚酞,可观察到什么现象?
NaHCO3溶液
Na2CO3溶液
探究盐溶液的酸碱性
中性
碱性
碱性
酸性
中性
碱性
酸性
强酸强碱盐
强碱弱酸盐
强碱弱酸盐
强酸弱碱盐
强酸强碱盐
强碱弱酸盐
强酸弱碱盐
一、盐的类型与盐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中性
酸性
碱性
盐溶液
NaCl
Na2CO3
NaHCO3
NH4Cl
酸碱性
盐类型
盐溶液
Na2SO4
CH3COONa
(NH4)2SO4
酸碱性
盐类型
盐的类型
强酸强碱盐
强酸弱碱盐
强碱弱酸盐
盐溶液酸碱性
盐溶液呈现不同酸碱性的原因
H2O
H+
+
OH–
纯水中:
当分别加入NaCl、NH4Cl、CH3COONa形成溶液后,请思考:
(1)相关的电离方程式?
(2)盐溶液中存在哪些粒子?
(3)哪些粒子间可能结合(生成弱电解质)?
(4)对水的电离平衡有何影响?
(5)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分析后,填写书P55表格
【探究1】
往水中加NaCl形成溶液。
Na+、Cl–、H+、OH–、H2O

c(H+)
c(OH–)
=
中性

(对水的电离平衡无影响)

电离方程式

c(H+)和c(OH–)相对大小

盐溶液的酸碱性

盐溶液中的粒子

有无弱电解质生成

相关化学方程式
【探究2】
往水中加NH4Cl形成溶液。
+

(促进水的电离)
NH3
·
H2O
c(H+)
c(OH–)
>
酸性
Cl–、NH4+、H+、OH–、H2O、
NH3
·
H2O
水解方程式

电离方程式

c(H+)和c(OH–)相对大小

盐溶液的酸碱性

盐溶液中的粒子

有无弱电解质生成

相关化学方程式
【探究3】
往水中加CH3COONa形成溶液。
+

(促进水的电离)
CH3COOH
c(H+)
c(OH–)
<
碱性
Na+、CH3COO–、OH–、H+、H2O、CH3COOH
水解方程式

电离方程式

c(H+)和c(OH–)相对大小

盐溶液的酸碱性

盐溶液中的粒子

有无弱电解质生成

相关化学方程式
CH3COONa
==
Na+
+
CH3COO

NH4Cl
==
Cl

+
NH4+
二、盐溶液呈不同酸碱性的原因:
盐类的水解
以CH3COONa和NH4Cl的水溶液的酸碱性为例:
为什么不同的盐溶液会呈现不同酸碱性?
三、盐类的水解
1、定义:在盐溶液中,盐电离出的离子跟水所电离出的H+或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就叫做盐类的水解。
弱酸阴离子或
弱碱阳离子
弱酸或弱碱

+


+


+


+

盐易溶,有弱离子。
促进水的电离。
2、水解的条件:
3、水解的实质:
使
c
(H+)

c
(OH–)
生成弱电解质;
4、水解的特点:

可逆

吸热

一般很微弱

水解平衡(动态)
中和
水解
一般不用“↑”或“↓”;
一般不写“
”,而“
”。
,必有弱酸或弱碱生成

多元弱酸根离子分步水解,以第一步水解为主。
5、水解的规律:

有__就水解;无__不水解;

越__越水解;都__双水解;

谁__显谁性;同强显__性。






NaAc

弱酸
阴离子
促进水的
电离
碱性
NH4Cl

弱碱
阳离子
促进水的
电离
酸性
NaCl
不能


中性
记住啦!
盐类
实例
能否水解
引起水解的离子
对水的电离
平衡的影响
溶液的
酸碱性
强碱
弱酸盐
强酸
弱碱盐
强酸
强碱盐
在溶液中,不能发生水解的离子是(

A、ClO

B、CO3
2

C、Fe
3+
D、SO4
2

D
下列盐的水溶液中,哪些呈酸性(

哪些呈碱性(


FeCl3

NaClO

(NH4)2SO4

AgNO3

Na2S

K2SO4
①③④
②⑤
3.
等物质的量浓度、等体积的酸HA与碱NaOH
混合后,溶液的酸碱性是(

A、酸性
B、中性
C、碱性
D、不能确定
D
4.
下列物质分别加入到水中,因促进水的电离而使溶液呈酸性的是(

A、硫酸
B、NaOH
C、硫酸铝
D.
碳酸钠
C
酸性
碱性
5.
在Na2S溶液中,c
(Na+)

c
(S2–)
之比值(
)于2。
A、大
B、小
C、等
D、无法确定
A
6.
盐类水解的过程中正确的说法是(

A、盐的电离平衡破坏
B、水的电离平衡发生移动
C、溶液的pH减小
D、没有发生中和反应
B
【课堂小结】
一、盐的类型与盐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二、盐溶液呈不同酸碱性的原因:
三、盐类水解:
1、概念:
2、水解的条件:
3、水解的实质:
4、水解的特点:
5、水解的规律:
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弱离子跟水所电离出来的H+
或OH
–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
盐易溶,有弱离子。
破坏水的电离平衡。
生成弱电解质;
可逆;吸热;一般微弱;水解平衡。

有弱就水解;无弱不水解;

越弱越水解;都弱双水解;

谁强显谁性;同强显中性。

+


+

四、盐类水解方程式的书写:
先找“弱”离子。
一般水解程度小,水解产物少。So常用“

;不写“
==
”、“↑”、“↓”;
也不把生成物(如NH3·H2O、H2CO3)写成
分解产物的形式。
多元弱酸盐分步水解,但以第一步水解为主。
多元弱碱盐的水解,常写成一步完成。
弱离子
+

弱酸(or弱碱)
+
OH–
(
or
H+
)
四、盐类水解方程式的书写:
(一)一元弱酸强碱盐
如:CH3COONa、NaF
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CH3COONa
+
H2O
CH3COOH
+
NaOH
CH3COO–
+
H2O
CH3COOH
+
OH–
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NaF
+
H2O
HF
+
NaOH
F–
+
H2O
HF
+
OH–
(二)多元弱酸强碱盐
如:Na2CO3、
Na3PO4
离子方程式:
HCO3

+
H2O
H2CO3
+
OH

CO3
2–
+
H2O
HCO3

+
OH

(主)
(次)
Na2CO3溶液中含有的粒子?
5种离子,2种分子。

(三)弱碱强酸盐水解
如:NH4Cl、CuSO4、AlCl3
水解的离子方程式:
NH4+
+
H2O
NH3·H2O
+
H+
Cu2+
+
2H2O
Cu(OH)2
+
2H+
Al
3+
+
3H2O
Al(OH)3
+
3H+
(四)弱酸弱碱盐水解
1、一般双水解,如:CH3COONH4
CH3COO–
+
NH4+
+
H2O
CH3COOH
+
NH3·H2O
(NH4)2CO3
NH4HCO3
2、“完全双水解”的,用“
==
”、“↑”、“↓”。
Al
3+
+
3HCO3–
Al(OH)3
+
3CO2
 当两种离子水解相互促进时,使水解程度增大,有时会生成沉淀或气体,使两种离子水解完全而不能在溶液中共存。通常发生水解相互促进反应的离子有Al3+与AlO2-、CO32-(或HCO3-)、S2-,Fe3+与AlO2-、CO32-(或HCO3-),Fe3+与S2-在溶液中也不能大量共存,不是因为水解相互促进,而是因为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2Fe3++S2-===2Fe2++S↓。
(五)双水解:弱酸阴离子与弱碱阳离子在水溶液中互相促进水解,水解程度增大。有些互促水解反应不能完全进行,有些互促水解反应能完全进行(俗称“双水解反应”)。
1、【铝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
  Al3++3HCO3-=Al(OH)3↓+3CO2↑
 2、【铝离子和碳酸根离子】
2Al3++3CO32-+
3H2O
=Al(OH)3↓+3CO2

3、【铝离子和硫离子】
2Al3++
3S2-+6H20=2Al(OH)3↓+3H2S↑
中学化学中常见的能发生“水解相互促进的反应”的离子对有:  
Al3
+与HCO3–、CO32–、HS-、S2-、ClO-、AlO2-
Fe3+与HCO3–、CO32–、ClO-、AlO2-;
Fe2+与AlO2-;
Mg2+与AlO2-;
NH4+与SiO32-、AlO2-等。
书写规律:1、能相互促进水解的离子,如果其一含有氢元素,写离子方程式在反应物端不写H2O,不含氢元素,写H2O。
有“=”“↓”“↑”
2、按照电荷比较简单
1.下列微粒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Na+、Fe2+、SO42-、NO3-    
B.Fe3+、K+、Cl-、CO32-
C.Al3+、Na+、SO42-、AlO2-
D.Ca2+、H+、NO3-、SO32-
答案: A
请书写下列物质水解的方程式:Al2S3、Mg3N2
Al3+与AlO2–、HCO3–、CO32–、S2–、HS–、ClO–
Fe3+与AlO2–、HCO3–、CO32–
NH4+与SiO32–
Al2S3
+
6H2O
2Al(OH)3
+
3H2S
以上为“完全双水解”,进行得非常充分,故用“==”连接,且标上“
”、“
”符号。
常见“完全双水解”的弱离子组合——
如:
(NH4)2CO3
、NH4HCO3、
CH3COONH4
但有些弱酸弱碱盐是进行“一般双水解”。
(五)多元弱酸酸式酸根的水解与电离的区别:

NaHCO3
HCO3

+
H2O
H2CO3
+
OH



HCO3

+
H2O
CO32–
+
H3O
+

水解

电离
程度:
>
∴溶液呈



NaHSO3
HSO3

+
H2O
H2SO3
+
OH



HSO3

+
H2O
SO32–
+
H3O
+

水解

电离
程度:
<
∴溶液呈



NaH2PO4
溶液呈弱酸性

Na2HPO4
溶液呈弱碱性
1.
下列溶液pH小于7的是
A、氯化钾
B、硫酸铜
C、硫化钠
D、硝酸钡
2.
下列溶液能使酚酞指示剂显红色的是
A.
碳酸钾
B.
硫酸氢钠
C.
碳酸氢钠
D.
氯化铁
3.
下列离子在水溶液中不会发生水解的是
A.
NH4+
B.
SO42–
C.
Al3+
D.
F

4.?氯化铵溶液中离子浓度从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A.
NH4+
、H
+
、OH
–、Cl

B.
Cl


NH4+
、H
+
、OH

C.
H
+、
Cl


NH4+
、OH

D.
Cl


NH4+

OH

、H
+
【课堂练习】
五、盐类水解平衡
(一)定义:
在一定条件下,当盐类的水解速率等于
中和速率时,达到水解平衡。
(动态平衡)
(二)影响因素:
1、内因:
盐本身的性质。
(越弱越水解)

不同弱酸对应的盐
NaClO
(aq)
NaHCO3
(aq)
MgCl2
(aq)
AlCl3
(aq)
对应的酸
HClO
H2CO3
<
>



不同弱碱对应的盐
对应的碱


Mg(OH)2
Al(OH)3
<
>
16
1、内因:
盐本身的性质。
(越弱越水解)

同一弱酸对应的盐
Na2CO3
(aq)
NaHCO3
(aq)
对应的酸
HCO3–
H2CO3
<
>



正盐的水解程度
酸式盐的水解程度
>

多元弱酸对应的酸式盐:一般来说,
水解趋势
电离趋势
(
NaH2PO4和NaHSO3
例外)
Na3PO4
Na2HPO4
NaH2PO4
H3PO4
Na2SO3
Na2SO4
NaHSO3
NaHSO4
pH值
>
>
>
>
>
>

弱酸弱碱盐:水解程度较大
>
11
2、外因:

温度:
升温,促进水解。

浓度:
加水稀释,促进水解。

加酸:
弱碱阳离子的水解。
弱酸根离子的水解。
抑制
促进

加碱:
弱碱阳离子的水解。
弱酸根离子的水解。
促进
抑制
配制FeCl3溶液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加入一定量的
,抑制FeCl3的水解。
HCl
10
对于水解平衡
棕黄色变深
棕黄色变浅
棕黄色变浅
棕黄色变浅,冒气泡,可能产生红褐色沉淀。
棕黄色变浅,冒气泡,产生红褐色沉淀。
棕黄色变深
产生红褐色沉淀
改变条件
移动方向
n(H+)
pH
水解程度
现象
升温
通HCl(g)
加H2O
加Mg粉
加NaHCO3
加NaF
加NaOH
对于水解平衡
CH3COO–
+
H2O
CH3COOH
+
OH–
改变条件
方向
c(Ac–)
c(HAc)
c(OH–)
c(H+)
pH
水解程度
升温
加H2O
加醋酸

醋酸钠
通HCl(g)
加NaOH
盐类水解
的应用
六、盐类水解的应用:
(一)
易水解盐溶液的配制与保存:
配制
FeCl3溶液:加少量

配制
FeCl2溶液:加少量

保存NH4F溶液

加相应的酸或碱
稀盐酸
稀盐酸和Fe粉
不能存放在玻璃瓶中!
铅容器或塑料瓶
配制
FeSO4溶液:加少量

稀硫酸和Fe粉
(考点)
(二)
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
NaCl溶液
CH3COONa溶液
NH4Cl溶液
中性
碱性
酸性
CH3COONH4溶液
中性
NaHCO3溶液
碱性
NaHSO3溶液
酸性
NaH2PO4溶液
酸性
Na2HPO4溶液
碱性
(相同温度和浓度)
(三)
判定离子能否大量共存:
Al3+

AlO2–
Al3+

HCO3–
Al3+

CO32–
Al3+

S2–
Al
3+
+
3AlO2

+
H2O
Al(OH)3
4
6
Al
3+
+
3HCO3

Al(OH)3
+
3CO2
2Al3+
+
3CO32–
+
3H2O
2Al(OH)3
+
3CO2
2Al
3+
+
3S
2–
+
6H2O
2Al(OH)3
+
3H2S
(四)盐作净化剂的原理:明矾、FeCl3

本身无毒,胶体可吸附不溶性杂质,起到净水作用。
(五)某些化肥的使用使土壤酸碱性变化
(NH4)2SO4(硫铵)
Ca(OH)2、K2CO3(草木灰)
酸性
碱性
它们不能混合使用,
(六)利用盐类水解除杂
否则会因双水解而降低肥效。
如:
MgCl2溶液中混有FeCl3杂质。

加入Mg(OH)2

加入MgO

加入MgCO3

加入Mg
不引入新杂质!
(主)
(次)
(八)
某些盐的无水物,不能用蒸发溶液的方法制取
AlCl3溶液
蒸干
Al(OH)3
灼烧
Al2O3
MgCl2·
6H2O
Mg(OH)2
MgO
晶体只有在干燥的HCl气流中加热,才能得到无水MgCl2
Fe2O3
Fe2O3
Fe2(SO4)3
Na2CO3
Na2CO3
CuSO4
Na2SO4
CaCO3
(七)
热的纯碱去污能力更强,Why?
升温,促进CO32–水解。
下列盐溶液加热蒸干后,得到什么固体物质?
(八)
某些盐的无水物,不能用蒸发溶液的方法制取
AlCl3溶液
蒸干
Al(OH)3
灼烧
Al2O3
MgCl2·
6H2O
Mg(OH)2
MgO
晶体只有在干燥的HCl气流中加热,才能得到无水MgCl2
(七)
热的纯碱去污能力更强,Why?
升温,促进CO32–水解。
制备纳米材料。如:用TiCl4制备TiO2

P58
(九)
泡沫灭火器的原理
塑料内筒装有Al2(SO4)3溶液
外筒装有NaHCO3溶液
Al2(SO4)3

NaHCO3溶液:
Al
3+
+
3HCO3–
Al(OH)3
+
3CO2
速度快
耗盐少
混合前
混合后
1.下列情况与盐类的水解无关的是(  )
A.泡沫灭火器中的反应原理
B.草木灰(主要成分K2CO3)作为农作物肥料不能与铵态氮肥混用
C.明矾和漂白粉常作为抗洪救灾物质
D.CuSO4可使蛋白质变性
答案: D
2.将下列固体物质溶于水,再将其溶液加热,蒸发结晶、再灼烧,能得到化学组成与原固体物质相同的是(  )
①胆矾 ②氯化铝 ③硫酸铝 ④Na2CO3 ⑤NaHCO3
⑥氯化铜
A.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⑤
D.全部
A
3.在蒸发皿加热蒸干并灼烧(低于400
℃)下列物质的溶液,可以得到该固体物质的是(  )
A.氯化铝
B.碳酸氢钠
C.硫酸铁
D.高锰酸钾
答案: C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目的的是(双选)(  )
A.用Na2S溶液和Al2(SO4)3溶液反应制到Al2S3固体
B.用加热蒸发K2CO3溶液的方法获得K2CO3晶体
C.用Na2S溶液和CuSO4溶液反应制到CuS固体
D.加热MgCl2溶液制到MgCl2固体
BC
七、水溶液中微粒浓度的大小比较:
(考点)
1、电离理论:

多元弱酸电离是分步,主要决定第一步

弱电解质电离是微弱的
如:
NH3
·
H2O
溶液中:
c
(NH3
·
H2O)
c
(OH–)
c
(NH4+)
c
(H+)
如:H2S溶液中:
c
(H2S)
c
(H+)
c
(HS–)
c
(S2–)
c
(OH–)
>
>
>
>
>
>
>
对于弱酸、弱碱,其电离程度小,产生的离子浓度远远小于弱电解质分子的浓度。
2、水解理论:

弱离子由于水解而损耗。
如:KAl(SO4)2
溶液中:c
(K+)
c
(Al3+)

水解是微弱

多元弱酸水解是分步,主要决定第一步
c
(Cl–)
c
(NH4+)
c
(H+)
c
(NH3·H2O)
c
(OH–)
如:Na2CO3
溶液中:
c
(CO3–)
c
(HCO3–)
c
(H2CO3)
>
>
>
>
>
>
>
单水解程度很小,水解产生的离子或分子浓度远远小于弱离子的浓度。
如:NH4Cl
溶液中:
七、水溶液中微粒浓度的大小比较:
(考点)
3、电荷守恒
如:NH4Cl
溶液中
阳离子:
NH4+
H+
阴离子:
Cl–
OH–
正电荷总数
==
负电荷总数
n
(
NH4+
)
+
n
(
H+
)
==
n
(
Cl–
)
+
n
(
OH–
)
溶液中阴离子和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总数相等。
c
(
NH4+
)
+
c
(
H+
)
==
c
(
Cl–
)
+
c
(
OH–
)
七、水溶液中微粒浓度的大小比较:
(考点)
七、水溶液中微粒浓度的大小比较:
(考点)
3、电荷守恒
阳离子:
Na+
、H+
阴离子:
OH–

S2–

HS–
又如:Na2S
溶液
Na2S
==
2Na+
+
S2–
H2O
H+
+
OH–
S2–
+
H2O
HS–
+
OH–
HS–
+
H2O
H2S
+
OH–
c
(Na+
)
+
c
(
H+
)
==
c
(
OH–
)
+
2c
(
S2–)
+
c
(
HS–
)
溶液中阴离子和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总数相等。

正电荷总数
==
负电荷总数
七、水溶液中微粒浓度的大小比较:
(考点)
4、物料守恒
(元素or原子守恒)
溶液中,尽管有些离子能电离或水解,变成其它离子或分子等,但离子或分子中某种特定元素的原子的总数是不变的。
是指某一元素的原始浓度应该等于该元素在溶液中各种存在形式的浓度之和。
七、水溶液中微粒浓度的大小比较:
(考点)
4、物料守恒
是指某一元素的原始浓度应该等于该元素在溶液中各种存在形式的浓度之和。
如:a
mol
/
L
的Na2CO3
溶液中
Na2CO3
==
2
Na+
+
CO32–
H2O
H+
+
OH–
CO32–
+
H2O
HCO3–
+
OH–
HCO3–
+
H2O
H2CO3
+
OH–

c
(Na+
)
=
2
[c
(CO32–)
+
c
(HCO3–)
+
c
(H2CO3)
]
c
(Na+
)
=
2
a
mol
/
L
c
(CO32–)
+
c
(HCO3–)
+
c
(H2CO3)
=
a
mol
/
L
(元素or原子守恒)

c
(Na+)
:
c
(C)
=2
:
1
七、水溶液中微粒浓度的大小比较:
(考点)
如:Na2S
溶液
Na2S
==
2
Na+
+
S2–
H2O
H+
+
OH–
S2–
+
H2O
HS–
+
OH–
HS–
+
H2O
H2S
+
OH–
因此:c
(Na+
)
==
2
[
c
(
S2–)
+
c
(HS–)
+
c
(H2S)
]
4、物料守恒
是指某一元素的原始浓度应该等于该元素在溶液中各种存在形式的浓度之和。
(元素or原子守恒)

c
(Na+)
:
c
(S)
=2
:
1
七、水溶液中微粒浓度的大小比较:
(考点)
如:NaHCO3溶液
4、物料守恒
是指某一元素的原始浓度应该等于该元素在溶液中各种存在形式的浓度之和。
(元素or原子守恒)

c
(Na+)
:
c
(C)

1
:
1
因此
c
(Na+)=c
(HCO3–)
+
c
(CO32–)
+
c
(H2CO3)
七、水溶液中微粒浓度的大小比较:
(考点)
5、质子(H+)守恒
电解质溶液中分子或离子得到或失去质子(H+)的物质的量应相等。
如:NH4HCO3
溶液中
为得到质子后的产物,
为失去质子后的产物,
因此:
H3O+、H2CO3
NH3、OH–、CO32–
c(H3O+)
+
c(H2CO3)
=
c(NH3)
+
c(OH–)
+
c(CO32–)
解题指导
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问题,是高考的“热点”之一。
多年以来全国高考化学试卷年年涉及这种题型。这种题型考查的知识点多,灵活性、综合性较强,有较好的区分度,它能有效地测试出学生对强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电离度、水的电离、pH值、离子反应、盐类水解等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及对这些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首先必须有正确的思路;
其次要掌握解此类题的三个思维基点:电离、水解和守恒(电荷守恒、物料守恒及质子守恒)。对每一种思维基点的关键、如何切入、如何展开、如何防止漏洞的出现等均要通过平时的练习认真总结,形成技能。
第三,要养成认真、细致、严谨的解题习惯,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学会灵活运用常规的解题方法,例如:淘汰法、定量问题定性化、整体思维法等。
例1:在氯化铵溶液中,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A.[Cl–]>[NH4+]>[H+]>[OH–]????
B.[NH4+]>[Cl–]>[H+]>[OH–]
 C.[Cl–]=[NH4+]>[H+]=[OH–]????
D.[NH4+]=[Cl–]>[H+]>[OH–]
解析:
NH4Cl是可溶性的盐,属于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电离
NH4Cl=NH4++Cl–。因为NH4Cl是强酸弱碱所生成的盐,在水中要发生水解;
NH4++H2O
NH3·H2O+H+,∴
[NH4+]比[H+]及[OH–]大得多;溶液因水解而呈酸性,所以[H+]>[OH-]。综合起来,不难得出:[Cl–]>[NH4+]>[H+]>[OH–]。
例题分析
A
单一溶液
例2:在0.1
mol/L的NH3·H2O溶液中,关系正确的是
A.c
(NH3·H2O)

c
(OH–)

c
(NH4+)

c
(H+)
B.c
(NH4+)

c
(NH3·H2O)

c
(OH–)

c
(H+)
C.c
(NH3·H2O)

c
(NH4+)

c
(OH–)

c
(H+)??
D.c
(NH3·H2O)

c
(NH4+)

c
(H+)

c
(OH–)
解析:
NH3·H2O是一元弱碱,属于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少部分发生电离(NH3·H2O
?
NH4+

OH–),所以
c
(NH3·H2O)
必大于
c
(NH4+)及
c
(OH–)。
因为电荷守恒
c
(OH–)

c
(H+)

c
(NH4+),所以
c
(OH–)

c
(NH4+)。综合起来,
c
(NH3·H2O)

c
(OH–)

c
(NH4+)

c
(H+)。
A
单一溶液
例3:(2000年高考)用1L
10mol/L
NaOH溶液吸收0.8molCO2,所得溶液中CO32–和HCO3–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是??
A.1
:
3??????B.2
:
1???
??C.2
:
3
???????D.3
:
2
解析:设反应生成的Na2CO3的物质的量为x,
生成的NaHCO3的物质的量为y。
??????????
2x+y=10mol/L×1L(Na+守恒)
x+y=0.8mol(C守恒)
求出:x=0.2mol,y=0.6mol。

c
(CO32–)
:
c
(HCO3–)
=1:3
A

合溶液
例4:用均为0.1
mol的CH3COOH和CH3COONa配制成1L混合溶液,已知其中
c
(CH3COO–)

c
(Na+),对该混合溶液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c
(OH–)

c
(H+)
B.
c
(CH3COOH)

c
(CH3COO–
)

0.2
mol/L
C.
c
(CH3COOH)

c
(CH3COO–
)?????
D.
c
(CH3COO–
)?+
c
(OH–
)

0.2
mol/L
解析:
CH3COOH和CH3COONa的混合溶液中,CH3COOH的
电离和CH3COONa的水解因素同时存在。已知[CH3COO-]>[Na+],根据电荷守恒[CH3COO-]+[OH-]=[Na+]+[H+],可得出[OH-]<[H+]。说明混合溶液呈酸性,进一步推测出0.1mol/L的CH3COOH和0.1mol/L的CH3COONa溶液中,电离和水解这一对矛盾中起主要作用是电离,即CH3COOH的电离趋势大于CH3COO-的水解趋势。根据物料守恒,可推出(B)是正确的。

合溶液
因为Al(OH)3的电离有2种方式:
Al(OH)3
Al
3+
+
3OH

H
+
+
AlO2

+
H2O
所以
Al(AlO2)3
的水解离子方程式:
Al
3+
+
3AlO2

+
H2O
Al(OH)3
+
3OH

Al(OH)3
+
3H
+
+
3H2O
3Al(OH)3
4

3H2O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