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月亮爬上来
教材分析
《半个月亮爬上来》本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音乐八年级(下)第四单元《神州音韵》,本单元是八年级上《神州音韵》的续篇,在学习我国民族民间音乐初中阶段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神州音韵》栏目旨在培养学生的感受,体验我国不同民族民间音乐的特点,了解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题材。形式。进而认识到民族民间音乐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学生分析
《半个月亮爬上来》是一首具有代表性的新疆民歌。属于无伴奏合唱曲目。具有浓郁的新疆特色,培养学生在歌曲演唱中注意咬字吐字以及气息的控制,提高演唱的技巧和水平,掌握合唱的基本要求,领略合唱的魅力。
教学准备
音像资料
幻灯片
打击乐器(铃鼓.响板.三角铁若干)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少数民族音乐的魅力,激发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的热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演唱,聆听优秀作品,体会合唱的魅力,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观,培养学生甄别日常生活中的不同音乐作品。
过程与方法
采用聆听.模仿.合作.教师示范唱等方法相结合,引导学生解决音准,变音记号等问题。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以积极的心态进行小组合作演唱。
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的用气息演唱歌曲,体会歌曲连贯的旋律。
(2)掌握正确的发声练习以及咬字吐字。把声乐演唱技能与实践相结合。能大胆的演唱歌曲。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歌曲的节奏.音准的把握。
难点:合唱中两个声部的变化和区分。
六:教学过程
课程导入
1.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国家。拥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具有不同的民族特色,在少数民族音乐中更是如此。接下来老师弹奏几首歌曲,同学们说出它们的名字。
教师弹奏《茉莉花》《康定情歌》《青春舞曲》
(设计意图)领略不同地方的民歌。
2.学生回答完音乐作品名后,提问:什么是民歌?
教师简单介绍民歌:是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和劳动过程中用来抒发感情的歌曲。
介绍新疆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提问引导学生,与学生互动,如下:
提到新疆你有什么印象?设想回答:能歌善舞,囊,葡萄等。
新疆人能歌善舞,那些新疆歌曲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设想回答:《青春舞曲》《阿拉木汗》
介绍歌曲的作者
有谁知道歌曲的作者是谁?设想回答:王洛宾
教师总结并提问:王洛宾被称为“西部歌王”,他一生中到祖国各地采风,创作出大量的歌曲,我们学过他的那些歌曲?设想回答:《青春舞曲》《在那遥远的地方》
学唱歌曲
热身活动及发声练习
播放《半个月亮爬上来》学生跟着音乐做身体的律动,使身体放松
教师弹奏234三个音,按照低音到高音的办法,学生发哼鸣(恩)以便于学生找到共鸣,为演唱歌曲做准备。
演唱歌曲
再次聆听歌曲分析歌曲的感情及情绪
(1)教师提问:歌曲所表达的感情是什么?设想回答: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向往,
(2)教师再次提问:演唱时我们要用什么样的情绪延长呢?设想回答:喜悦等。
2.教师范唱歌曲
3.学生学唱
采用小组接龙方式使学生熟悉歌曲,在学唱过程中教师讲解变化音符号,以及强弱符号的处理方法。
4.学生再次演唱歌曲
做到表现出歌曲所表达的安详,宁静,和谐,有变化以及富有层次感。
5.进行分声部合唱体会合唱的魅力
七.课堂总结
祖国幅员辽阔,每个地方都有它的魅力所在,值得我们去学习和探索。我们热爱祖国,少年强则国强,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奉献自己的力量。
八.作业布置
分声部演唱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