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声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感受声音的独特魅力,对自身的听觉进行初步的关注和了解。
2、能用各种材料和工具,以不同的点、线、色、形表达不同的声音。
3、激发热爱生活,关注自我的感情。
教学重点:
用各种材料和工具,画出不同的点、线和形,描绘听到的各种声音。
教学难点:
声音的表现和自我感觉、自我意识相联系。
教学课时: 1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的准备:多媒体课件、范画、白纸、彩色纸、瓶盖、梳子、牙刷、纸团、牙签、手机、水粉颜料。
学生的准备:多种作画工具。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境导入
教师与学生进行手势交流,师生问好,都是在无声的情景中进行,学生表现出一脸的惊讶和理解。
[创设一种打破常规的情境,立刻引起学生注意,激起学生好奇心。]
“看到大家惊讶的表情,我就知道是因为刚才我们的交流缺少一种信息?它是什么呢?”
学生讨论、发言交流
师生小结:是声音,它是人们之间传递信息的重要途径,在人们生活中发挥着非常大的作用。
媒体播放一些声音。
[让学生初步感知,体验声音的魅力。]
“可是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些耳聋的人,他们却听不到声音,他们需要我们大家的帮助。今天,就来了一位小朋友贝贝。”点击按钮,出现贝贝的画面,“他很想跟我们一起听音乐,享受音乐带来的欢乐。”
点击播放乐曲,带着学生随音乐一起拍掌、打节奏、做动作表演,媒体中小朋友贝贝一脸的无奈的表情,因为他听不到欢快的音乐。
“看着贝贝听不到音乐,感受不到音乐的快乐,多伤心啊?我们大家能不能想想办法,帮帮他呢?”
[在美术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思想意识。]
学生互相说说帮助贝贝的方法,组织交流。
教者引导小结:我们可以用手中的画笔,将听到的各种声音画出来,让他分享到音乐带来的欢乐,让他感受到声音的存在。
揭示课题 板书:画声音
二、引导探究
1、初步尝试
“声音怎么样画出来,让聋人小朋友贝贝感觉到呢?我们大家一起来做个小游戏‘大胆画声音’,用手中的画笔,用点、线、面的符号来表示听到的声音,可不能画出具体的形状呀!”媒体出现“大胆画声音”画面及简单游戏规则。
[以游戏形式提出适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
播放声音“叮”的铃声。
学生先听一听,再想一想,画一画。
学生先小组交流,再选学生向全班同学展示、介绍自己是怎么想的,怎么画的,然后将作品贴在黑板上。
[学生交流想法、画法,鼓励学生大胆进行语言表达。]
播放声音“ 叮 ……”连续铃声
学生先听一听,再想一想,画一画。
“画出来的声音前后两次有什么差别呢?”
小组交流。
再次播放一组简单的易分辨的声音,鼓励学生大胆地运用不同的点、线、面的符号来表示它们,先让学生听一听,再想一想,画一画。
“现在你们画出来的画面是什么样的呢?是怎么想的,怎样去画的呢?”再请学生向大家展示作品,介绍所想、所画,进行全班交流。
[通过学生介绍所想、所画,引导学生体验到声音的表现和自我感觉、自我意识是相联系的。]
“大家的声音画得真棒,通过这些点、线、面的符号,老师已经感受到不同声音的存在啦!其实不同声音也可以是不同色彩的。比如,优美动听的声音可以用鲜艳、漂亮的色彩表示,大家能不能也用不同的色彩表示声音呢?”
媒体出现游戏画面——“色彩朋友”。播放声音,让学生听辨,然后想一想,选择能够表示这种声音的彩色笔,再让学生自由发表一下自己选择这种颜色的原因,没有准则,只要说出自己的心理感觉就可以了。
2、合作探究
展示一些作品,有大师作品、教师范画、学生作品,让学生欣赏,发表自己的真实意见,结合刚才“大胆画声音”的作品,找“色彩朋友”的练习,让学生一起讨论,如何才能用点、线、面、色彩相对应地画出自己听到的声音。
[欣赏不同层次的作品,有利学生进行分析、比较绘画表现声音的方法。]
师生小结,媒体出现画面:
仔细听声音(让学生关注自己的听觉,听力。)
体会真感受(要有对声音的感受,如高与低、轻松与紧张、宁静与吵闹等感觉,关注自我的情感。)
综合来画画(根据自己的心理感受,灵活运用各种点、线、面、色彩,综合起来画声音。)
[以小学生容易接受的简短语言小结,切合学生的语言表达,提高了学习兴趣。]
“现在我们已知道怎么去画声音了,我们可以将刚才的乐曲用手中的画笔把它画出来,与贝贝一起分享,好吗?”
媒体播放乐曲,学生先想一想,进行交流,说一说对这段声音的感受。
再选择自己喜欢的工具画出来。
学生自由练习,教者指导、鼓励。
画好后互相交流,向贝贝介绍自己的想法与画法。
媒体反应:贝贝看到画面后非常高兴,手舞足蹈,向大家表示感谢。
3、乐趣创作
媒体播放画面——声音超市:
让学生听一听媒体中演示的奇特的声音,猜一猜是什么声音。
让学生模仿生活的各种有趣的声音。
媒体画面出现:我可以制造奇特的声音。
让学生根据提供的各种工具制造奇特的声音。
[奇特声音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与创作激情。]
鼓励学生用不同工具、特殊工具绘制奇特的声音。
指导如何使用特殊工具。
介绍绘画小窍门:示范《超市的噪杂声》的作画方法:用线沾色,在纸上拖动,产生了柔软而毛糙的线条;还可以用绒线贴出水流的哗哗声;纸上先涂水再画颜色,让色彩融合在一起,表现甜美的声音;用含水分多的毛笔沾色,挥洒出下雨的声音;在涂完色的纸上用较硬的东西刮出线条,表现尖利的声音;用高浓度的酒精在油画棒画的颜色上涂一涂,颜色就会融化开,可以表现欢快的和谐的声音。
[根据一年级儿童的认知水平和经验,应给予适当的指导,以利于丰富儿童的绘画表现手法,大胆表现自己的感受。]
学生自由表现,可以小组合作。
三、成果分享
展示自己的作品,向别人介绍自己的想法、画法。
进行猜声音游戏,展示画面让别人猜一猜画的是什么样的,什么类型的声音,可以小组进行,也可以全班进行,师生共同分享画声音的乐趣。
互相交流评价作品,推荐画得比较“像”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给予肯定、表扬。
[开展多维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在轻松的活动中发表自己的审美见解,逐步学会欣赏他人作品,关注伙伴的成果,以培养学生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欣赏评判作品的能力。]
四、总结鼓励
对着布满“声音”的大作品,师生共同取个名字,表扬本节课学生学习取得的成功,鼓励学生用心体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去发现生活中许多美好的事物!
让学生根据画面模仿各种声音,课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
教学反思:从心理学角度讲,美术与声音易形成色、听联觉,声音有很多的呈现形式,高低起伏、强弱对比、节奏快慢、激烈柔和……声音还有丰富的感彩:欢快、悲伤、安静、激动、疯狂、嘈杂……用绘画的形式来表现声音,首先要找到听觉与视觉的契合点。这一课完全是在同学们的想象中创造出来的,关键是要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的点,线,面表达相应的声音,我在课堂上采用了方法来解决教学难点。
1.师生互动游戏,融难点在趣味中:点击播放乐曲,带着学生随音乐一起拍掌、打节奏、做动作表演,媒体中小朋友贝贝一脸的无奈的表情,因为他听不到欢快的音乐。
2.分析范作,学习借鉴:示范《超市的噪杂声》的作画方法:用线沾色,在纸上拖动,产生了柔软而毛糙的线条;还可以用绒线贴出水流的哗哗声;纸上先涂水再画颜色,让色彩融合在一起,表现甜美的声音;用含水分多的毛笔沾色,挥洒出下雨的声音;在涂完色的纸上用较硬的东西刮出线条,表现尖利的声音;用高浓度的酒精在油画棒画的颜色上涂一涂,颜色就会融化开,可以表现欢快的和谐的声音。根据一年级儿童的认知水平和经验,应给予适当的指导,以利于丰富儿童的绘画表现手法,大胆表现自己的感受。
3.手“舞”足“蹈”笔“画”——让学生边听音乐边随着节奏活动身体,一边以手代笔,在空中“绘”出各种点、线、形,调动起他们的兴趣,克服畏难情绪。例如点击播放乐曲,带着学生随音乐一起拍掌、打节奏、做动作表演,媒体中小朋友贝贝一脸的无奈的表情,因为他听不到欢快的音乐。在美术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思想意识。播放声音“ 叮 ……”连续铃声学生先听一听,再想一想,画一画。再次播放一组简单的易分辨的声音,鼓励学生大胆地运用不同的点、线、面的符号来表示它们,先让学生听一听,再想一想,画一画。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