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20年高考物理试卷分类汇编之0082.替代法和比较法测电阻(含答案及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11-2020年高考物理试卷分类汇编之0082.替代法和比较法测电阻(含答案及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17.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8-11 11:14: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82节 比较法和替代法测电阻
1.2011年新课标版
22.(5分)为了测量一微安表头A的内阻,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图中,A0是标准电流表,R0和RN分别是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S和S1分别是单刀双掷开关和单刀开关,E是电池。完成下列实验步骤中的填空:
⑴将S拨向接点1,接通S1,调节_____,使待测表头指针偏转到适当位置,记下此时_________的读数I;
⑵然后将S拨向接点2,调节_____,使____________,记下此时RN的读数;
⑶多次重复上述过程,计算RN读数的________,此即为待测微安表头内阻的测量值。
答:(1)R0、标准电流表A0;(2)RN,标准电流表A0的示数仍为I;(3)平均值
【解析】此题测量微安表头A的内阻采用的是替代法。首先将S拨向接点1,接通S1,调节R0,使待测表头指针偏转到适当位置,记下此时标准电流表A0的读数I;然后将S拨向接点2,让电阻箱替代待测电流表,调节RN,使标准电流表A0的读数仍为I;此时电阻箱读数等于待测电流表内阻,记下此时RN的读数;多次重复上述过程,计算RN读数的平均值,此即为待测微安表头内阻的测量值。
2.2012年海南卷
13.图示电路可用来测量电阻的阻值。其中E为电源,R为已知电阻,Rx为待测电阻, V可视为理想电压表,S0为单刀单掷开关,S1、S2为单刀双掷开关。
(1)当S0闭合时,若S1、S2均向左闭合,电压表读数为U1;若S1、S2均向右闭合,电压表读数为U2。由此可求出Rx=______________。
(2)若电源电动势E=1.5V,内阻可忽略;电压表量程为1V,R=100Ω。此电路可测量的Rx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Ω。
答:(1) (2)200
解答:(1)S1、S2均向左闭合,电压表读数为U1为Rx两端的电压,S1、S2均向右闭合,电压表读数U2为R两端的电压, 。
(2)当已知电阻R两端的电压表满偏U2=1V时,Rx两端的电压U1=0.5V,由上式解得Rx=50Ω。
当Rx两端的电压表满偏U1=1V为时,R两端的电压U2=0.5V,由上式解得Rx=200Ω。所以此电路可测量的Rx的最大值为200Ω。
3.2018年全国卷III、23.(9分)一课外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测量某待测电阻的阻值,图中R0为标准定值电阻();可视为理想电压表;S1为单刀开关,S2为单刀双掷开关;为电源;R为滑动变阻器。采用如下步骤完成实验:
(1)按照实验原理线路图(a),将图(b)中实物连线;
(2)将滑动变阻器滑动端置于适当的位置,闭合S1;
(3)将开关S2掷于1端,改变滑动变阻器滑动端的位置,记下此时电压表的示数U1;然后将S2掷于2端,记下此时电压表的示数U2;
(4)待测电阻阻值的表达式
(用表示);
(5)重复步骤(3),得到如下数据:
1 2 3 4 5
U1/V 0.25 0.30 0.36 0.40 0.44
U2/V 0.86 1.03 1.22 1.36 1.49
U2/U1 3.44 3.43 3.39 3.40 3.39
(6)利用上述5次测量所得的平均值,求得 Ω。(保留1位小数)
答案:(1)实物连线如右图示
(4)
(6)48.2
解析: 开关S2掷于1端,由欧姆定律可得通过Rx的电流I=U1/R0,将开关S2掷于2端,R0和Rx串联电路电压为U2,Rx两端电压为U=U2-U1,由欧姆定律可得待测电阻阻值
5次测量所得的平均值,(3.44+3.43+3.39+3.40+3.39)/5=3.41,
代入Rx=(-1)?R0=(3.41-1)×20.0Ω=48.2Ω。
4.2014年理综四川卷8.(2)(11分)
右图是测量阻值约几十欧的未知电阻Rx的原理图,图中R0是保护电阻(10Ω),R1 是电阻箱(0~99.9Ω),R是滑动变阻器,A1和A2是电流表,E是电源(电动势100V,内阻很小)。
在保证安全和满足要求的情况下,使测量范围尽可能大。实验具体步骤如下:
(i)连接好电路,将滑动变阻器R调到最大;
(ii)闭合S,从最大值开始调节电阻箱R1,先调R1为适当值,再调滑动变阻器R,使A1示数I1 = 0.15A,记下此时电阻箱的阻值R1和A2示数I2。
(iii)重复步骤(ii),再测量6组R1和I2;
(iv)将实验测得的7组数据在坐标纸上描点。
根据实验回答以下问题:
① 现有四只供选用的电流表:
A.电流表(0~3mA,内阻为2.0Ω)
B.电流表(0~3mA,内阻未知)
C.电流表(0~0.3A,内阻为5.0Ω
D.电流表(0~0.3A,内阻未知)
A1应选用 ,A2应选用 。
② 测得一组R1和I2值后,调整电阻箱R1,使其阻值变小,要使A1示数I1 = 0.15A,应让滑动变阻器R接入电路的阻值 (选填“不变”、“变大”或“变小”)。
③ 在坐标纸上画出R1与I2的关系图。
④ 根据以上实验得出Rx = Ω。
【答案】:① D、C ② 变大 ③ 关系图线如图 ④ 31.3
【解析】①A1的示数能达到0.15 A,A2的示数由图像可知能达到0.3 A,故A1、A2的量程均选0.3 A,
由电路图可列出关系式(Rx+RA2)I2=(R0+R1+RA1)I1,整理后可得RA2+Rx=(R0+R1+RA1),
由此可知,若RA2未知,则不能求出Rx,故应使RA2已知,即A1选未知内阻的电流表D,A2选已知内阻的电流表C.
②当R1减小时,如果在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值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电路的总电阻减小,由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可得总电流I增大,由分压关系知,并联部分分得的电压减小,则I2减小,由I1=I-I2可知I1将增大。所以当R1减小时,要保持I1=0.15 A,则需将滑动变阻器R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大.
③根据题目中已知描出的点,平滑连接,删除错误的点,使点分布在图像的两侧,如图示:
④根据欧姆定律有(Rx+RA2)I2=(R0+R1+RA1)I1,
整理可得R1=I2-(R0+RA1),
即R1-I2图像的斜率,根据图像求出斜率为
,所以,可得Rx=31 .3Ω.
_21?????????è?????(www.21cnjy.com)_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