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20年高考物理试卷分类汇编之089b.其它电学实验(下)(含答案及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11-2020年高考物理试卷分类汇编之089b.其它电学实验(下)(含答案及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8-11 14:12: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89.b节 其它电学实验(下)
1.2020年新课标Ⅲ卷23.(9分)已知一热敏电阻当温度从10℃升至60℃时阻值从几千欧姆降至几百欧姆,某同学利用伏安法测量其阻值随温度的变化关系。所用器材:电源E、开关S、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为20Ω)、电压表(可视为理想电表)和毫安表(内阻约为100Ω)。
(1)在所给的器材符号之间画出连线,组成测量电路图。
(2)实验时,将热敏电阻置于温度控制室中,记录不同温度下电压表和毫安表的示数,计算出相应的热敏电阻阻值。若某次测量中电压表和毫安表的示数分别为5.5V和3.0mA,则此时热敏电阻的阻值为   kΩ(保留2位有效数字)。实验中得到的该热敏电阻阻值R随温度t变化的曲线如图(a)所示。
(3)将热敏电阻从温控室取出置于室温下,测得达到热平衡后热敏电阻的阻值为2.2kΩ.由图(a)求得,此时室温为   ℃(保留3位有效数字)。
(4)利用实验中的热敏电阻可以制作温控报警器,其电路的一部分如图(b)所示。图中,E为直流电源(电动势为10V,内阻可忽略);当图中的输出电压达到或超过6.0V时,便触发报警器(图中未画出)报警。若要求开始报警时环境温度为50℃,则图中   (填“R1”或“R2”)应使用热敏电阻,另一固定电阻的阻
值应为   kΩ(保留2位有效数字)。
答案:(1)如下图所示; (2)1.8; (3)25.5; (4)R1,1.2
解析:(1)根据实验要求,同学利用伏安法测量其阻值随温度的变化,所以测量范围比较大,所以应该采用滑动变阻器的分压式接法,同时热敏电阻的阻值从几千欧姆降至几百欧姆,属于大电阻,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应该采用外接法电路,所以组成测量电路图如图所示:
(2)若某次测量中电压表和毫安表的示数分别为5.5V和3.0mA,根据欧姆定律得此时热敏电阻的阻值为:;
(3)根据热敏电阻阻值R随温度t变化的曲线,可知当达到热平衡后热敏电阻的阻值为2.2kΩ,对应的温度为25.5℃;
(4)根据如图(b)所示电路,假设R1是热敏电阻,根据欧姆定律得输出电压为:
由题意知R2为定值电阻,当图中的输出电压达到或超过6.0V时,说明环境温度高,便触发报警器报警,那么热敏电阻的阻值会减小,输出电压会变大,从而报警,所以图中R1应该用热敏电阻;
若要求开始报警时环境温度为50℃,通过热敏电阻阻值R随温度t变化的曲线,可知:R1=0.8kΩ,代入数据得:
解得:R2=1.2kΩ
2.2019年全国卷Ⅱ 23.某小组利用图(a)所示的电路,研究硅二极管在恒定电流条件下的正向电压U与温度t的关系,图中V1和V2为理想电压表;R为滑动变阻器,R0为定值电阻(阻值100 Ω);S为开关,E为电源。实验中二极管置于控温炉内,控温炉内的温度t由温度计(图中未画出)测出。图(b)是该小组在恒定电流为50.0μA时得到的某硅二极管U-I关系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为保证流过二极管的电流为50.0μA,应调节滑动变阻器R,使电压表V1的示数为U1=______mV;根据图(b)可知,当控温炉内的温度t升高时,硅二极管正向电阻_____(填“变大”或“变小”),电压表V1示数_____(填“增大”或“减小”),此时应将R的滑片向_____(填“A”或“B”)端移动,以使V1示数仍为U1。
(2)由图(b)可以看出U与t成线性关系,硅二极管可以作为测温传感器,该硅二极管的测温灵敏度为_____×10-3V/℃(保留2位有效数字)。
答案:(1). 5.00 变小 增大 B (2) 2.8
解析:(1)U1=IR0=100Ω×50×10-6A=5×10-3V=5mV,由 ,I不变,温度升高,U减小,故R减小;由于R变小,总电阻减小,电流增大;R0两端电压增大,即V1表示数变大,只有增大滑动变阻器的电阻才能使电流减小,故滑动变阻器向右调节,即向B端调节。
(2)由图可知,。
3.2019年浙江选考卷18.(5分)小明想测额定电压为2.5V的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的电功率,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电路。
(1)在实验过程中,调节滑片P,电压表和电流表均有示数但总调不到零,其原因是 的导线没有连接好(图中用数字标记的小圆点表示接线点,空格中请填写图中的数字,如“7点至8点”);
(2)正确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调节滑片P ,当电压表的示数达到额定电压时电流表的指针如图2所示,则电流为 A,此时小灯泡的电功率为 W。
(3)做完实验后,小明发现在实验报告上漏写了电压为1.00V时通过小灯泡的电流,但在草稿纸上记录了下列数据,你认为最有可能的是 。
A.0.08A B.0.12A C.0.20A
答案:(1)1点至4点 (2)0.30 0.75 (3)C
解析:(1)本实验是分压接法,电压和电流可以调为零,当接触不好变为限流接法时,则电压和电流总调不到零,故当1点至4点未连接好时为限流接法,电压和电流不能调为零。
(2)由图可知电流表示数为0.30A;小灯泡电功率为P=UI=0.75W。
(3)电压为2.5V时,小灯泡电阻为,
根据欧姆定律,
由于热效应,电压为1.00V时,电阻没有达到8.3Ω,则电流应大于计算值0.12A,故选C。
4.2016年新课标I卷23. (10分)现要组装一个由热敏电阻控制的报警系统,要求当热敏电阻的温度达到或超过时,系统报警。提供的器材有:热敏电阻,报警器(内阻很小,流过的电流超过时就会报警),电阻箱(最大阻值为),直流电源(输出电压为,内阻不计),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为),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为),单刀双掷开关一个,导线若干。
在室温下对系统进行调节。已知约为18V,约为10mA;流过报警器的电流超过时,报警器可能损坏;该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在60°C时阻值为650.0Ω。
(1) 在答题卡上完成待调节的报警系统原理电路图的连线。
(2) 电路中应选用滑动变阻器_____________(填“”或“”)。
(3) 按照下列步骤调节此报警系统:
①电路接通前,需将电阻箱调到一固定的阻值,根据实验要求,这一阻值为______Ω;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置于_______(填“a”或“b”)端附近,不能置于另一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将开关向_______(填“c”或“d”)端闭合,缓慢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直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保持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不变,将开关向另一端闭合,报警系统即可正常使用。
答案:(1)如下图
(2) R2
(3) ①650.0, b, 接通电源后,流过报警器的电流会超过20mA,报警器可能损坏坏
② c,报警器开始报警
解析:(1)热敏电阻工作温度达到60°C时,报警器报警。故需通过调节电阻箱使其电阻为60°C时的热敏电阻的阻值,即调节到阻值650.0Ω,光使报警器能正常报警,电路图如上图
(2)U=18V,当通过报警器的电流10mA≤IC≤20 mA,故电路中总电阻,
980Ω≤R≤1800Ω,故滑动变阻器选R2。
(3)热敏电阻为650.0Ω时,报警器开始报警,模拟热敏电阻的电阻器阻值也应为650.0Ω,为防止通过报警器电流过大,造成报警器烧坏,应使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置于b端。
5.2016年新课标Ⅲ卷22.(5分)某同学用图中所给器材进行与安培力有关的实验。两根金属导轨ab和固定在同一水平面内且相互平行,足够大的电磁铁(未画出)的N极位于两导轨的正上方,S极位于两导轨的正下方,一金属棒置于导轨上且两导轨垂直。
(1)在图中画出连线,完成实验电路。要求滑动变阻器以限流方式接入电路,且在开关闭合后,金属棒沿箭头所示的方向移动。
(2)为使金属棒在离开导轨时具有更大的速度,有人提出以下建议:
A.适当增加两导轨间的距离
B.换一根更长的金属棒
C.适当增大金属棒中的电流
其中正确的是 _______(填入正确选项前的标号)
【答案】(1)如图所示 (2)A C
【解析】(1)如图所示,注意滑动变阻器的接法是限流接法
(2)根据公式F=BIL可得,适当增加导轨间的距离或者增大电流,可增大金属棒受到的安培力,根据动能定理可知,金属棒离开导轨时的动能变大,即离开时的速度变大,A、C正确;若换用一根更长的金属棒,但金属棒切割磁感线的有效长度及导轨间的宽度不变,所以对最最后的速度没有影响,B错误。
6.2015年海南卷12.某同学利用图(a)所示电路测量电容器充电时两极板间的电压随时间的变化。实验中使用的器材为:电池E(内阻很小)、开关和、电容器C(约100μF)、电阻R1(约200kΩ)、电阻R2(1kΩ)、电压表V(量程6V)、秒表、导线若干。
(1)按图(a)所示的电路原理图将图(b)中实物图连线。
(2)先闭合开关,再断开开关;闭合开关,同时按下秒表开始计时。若某时刻电压表示数如
图(c)所示,电压表的读数为________V(保留2位小数)。
(3)该同学每隔10s记录一次电压表的读数U ,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在答题卡给出的坐标纸上绘出U-I图线。已知只有一个数据点误差较大,该数据点对应的表中的时间是______s。
时间t/s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电压U/V 2.14 3.45 4.23 4.51 5.00 5.18
(4)电路中C、R2和S2构成的回路的作用是___________。
答案:(1)如答图示 (2)3.6V (3)40s (4)使实验前电容器两极板上的电荷相中和
解析:(1)实物图连线如答图示
(2)电压表的量程为6V,分度值为0.1V,所以读数为3.6V
(3)从数据中可以得出,电压表示数变化得越来越慢,而从30s到40s之间数据变化又突然快了,所以该数据对应表中的时间为40s
(4)电路中C、R2和S2构成的回路,先闭合开关,再断开开关,使电容器上所带的电荷量释放干净,不影响实验。
7.2016年江苏卷10.小明同学通过实验探究某一金属电阻的阻值R随温度t的变化关系。已知该金属电阻在常温下的阻值约10Ω,R随t的升高而增大。实验电路如图所示,控温箱用以调节金属电阻的温度。
实验时闭合S,先将开关K与1端闭合,调节金属电阻的温度,分别记下温度t1,t2,…和电流表的相应示数I1,I2,….然后将开关K与2端闭合,调节电阻箱使电流表的示数再次为I1,I2,…,分别记下电阻箱相应的示数R1,R2,….
(1)有以下两种电流表,实验电路中应选用________。
A.量程0~100 mA,内阻约2 Ω
B.量程0~0.6 A,内阻可忽略
(2)实验过程中,要将电阻箱的阻值由9.9 Ω调节至10.0 Ω,需旋转图中电阻箱的旋钮“a”“b”“c”,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
①将旋钮a由“0”旋转至“1”
②将旋钮b由“9”旋转至“0”
③将旋钮c由“9”旋转至“0”
(3)实验记录的t和R的数据见下表:
温度t(℃) 20.0 40.0 60.0 80.0 100.0
阻值R(Ω) 9.6 10.4 11.1 12.1 12.8
请根据表中数据,在方格纸上作出Rt图线。
由图线求得R随t的变化关系为R=________ Ω。
【答案】 (1)A  (2)①②③(或①③②) (3)(见下图)
0.04t+8.8 (0.04t+8.6 ~0.04t+9.0 都算对)
【解析】(1)当滑动变阻器取最大阻值10 Ω时,再加上金属电阻常温下阻值为10Ω,总电阻为20Ω,则电流I===0.075 A=75 mA<100 mA,故选量程为0~100 mA的电流表比较精确,即选A。
(2)调电阻箱时要注意的是不能使电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也就是不能先将b、c旋钮先旋转至“0”,因为此时电阻箱相当于导线,电流表可能会烧坏。因此必须先将a旋钮由“0”旋转至“1”,再将b、c旋钮旋转至“0”。
(3)根据表中数据,在方格纸上描点,并根据点的分布特点作出R-t图像,如右图,且使直线尽可能通过更多的点,把两个在直线上的点的数据代入直线方程R=kt+b,列出方程组,求出k=0.04,b=8.8,即R=0.04t+8.8。
8.2017年新课标Ⅱ卷23.(9分)某同学利用如图(a)所示的电路测量一微安表(量程为100μ?A,内阻大约为2500Ω)的内阻。可使用的器材有:两个滑动变阻器R1,R2(其中一个阻值为20Ω,另一个阻值为2000Ω);电阻箱Rz(最大阻值为99999.9Ω);电源E(电动势约为1.5V);单刀双掷开关S1和S2 ,C、D分别为两个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1)按原理图(a)将图(b)中的实物连线。
(2)完成下列填空:
①R1的阻值为 Ω(填“20”或“2000”)
②为了保护微安表,开始时将R1的滑片C滑到接近图(a)中的滑动变阻器的 端(填“左”或“右”)对应的位置;将R2的滑片D置于中间位置附近。
③将电阻箱Rz的阻值置于2500.0Ω,接通S1。将R1的滑片置于适当位置,再反复调节R2的滑片D的位置、最终使得接通S2前后,微安表的示数保持不变,这说明S2接通前B与D所在位置的电势 (填“相等或“不相等”。”)
④将电阻箱Rz和微安表位置对调,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发现将Rz的阻值置于2601.0Ω时,在接通S2前后,微安表的示数也保持不变。待测微安表的内阻为 Ω(结果保留到个位)。
(3)写出一条提高测量微安表内阻精度的建议: 。
【答案】(1)连线见答图所示;
(2)①20 ②左 ③相等 ④2550
(3)调节R1上的分压,尽可能使微安表接近满量程.
【解析】
(1)实物连线如答图所示:
(2)①滑动变阻器R1要接成分压电路,则要选择阻值较小的20Ω的滑动变阻器。
②为了保护微安表,开始时将R1的滑片C滑到接近图(a)中滑动变阻器的左端对应的位置。
③将电阻箱Rz的阻值置于2500.0Ω,接通S1。将R1的滑片置于适当位置,再反复调节R2的滑片D的位置,最终使得接通S2前后,微安表的示数保持不变,这说明S2接通前后在BD中无电流通过,可知B与D所在位置的电势相等。
④设滑片D两侧电阻分别为R21和R22,因B与D所在位置的电势相等,可知:;同理当RZ和微安表对调时,仍有;联立两式解得:
(3)为了提高测量精度,调节R1上的分压,尽可能使微安表接近满量程。
9.2017年江苏卷11.(10分)某同学通过实验制作一个简易的温控装置,实验原理电路图如图11-1图所示,继电器与热敏电阻R1、滑动变阻器R串联接在电源E两端,当继电器的电流超过15 mA时,衔铁被吸合,加热器停止加热,实现温控。继电器的电阻约为20 Ω,热敏电阻的阻值Rt与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t/℃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Rt/Ω 199.5 145.4 108.1 81.8 62.9 49.1
(1)提供的实验器材有:电源E1(3 V,内阻不计)、
电源E2(6 V,内阻不计)、 滑动变阻器R1(0~200Ω)、
滑动变阻器R2(0~500Ω)、 热敏电阻Rt,继电器、
电阻箱(0~999.9 Ω)、开关S、 导线若干。
为使该装置实现对30~80℃之间任一温度的控制,电源E应选用 (选填“E1”或“E2”),滑动变阻器R应选用 (选填“R1”或“R2”)。
(2)实验发现电路不工作。某同学为排查电路故障,用多用电表测量各接点间的电压,则应将如图11-2图所示的选择开关旋至 (选填“A”、“B”、“C”或“D”)
(3)合上开关S,用调节好的多用电表进行排查,在题11-1图中,若只有b、c间断路,则应发现表笔接入a、b时指针 (选填“偏转”或“不偏转”),接入a、c时指针 (选填“偏转”或“不偏转”)。
(4)排除故障后,欲使衔铁在热敏电阻为50℃时被吸合,下列操作步骤正确顺序是 。(填写各步骤前的序号)
①将热敏电阻接入电路
②观察到继电器的衔铁被吸合
③断开开关,将电阻箱从电路中移除
④合上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阻值
⑤断开开关,用电阻箱替换热敏电阻,将阻值调至108.1Ω
答:(1)E2 R2 (2)C (3)不偏转 偏转 (4)⑤④②③①
解析:(1)当继电器的电流超过15 mA时,衔铁被吸合,继电器的电阻约为20 Ω,30℃时热敏电阻的阻值Rt为199.5Ω,由欧姆定律
,故电源E应选用E2;
80℃时热敏电阻的阻值Rt为49.1Ω,,滑动变阻器R的阻值滑动变阻器R应选用R2.
(2)用多用电表测量各接点间的直流电压,应将选择开关旋至直流电压档,即C.
(3)若只有b、c间断路, a、b两点间无电压,表笔接入a、b两点指针不偏转;接入a、c时,测量断路时的路端电压,指针偏转。
10.2017年浙江选考卷21.(1)为完成“探究变压器线圈两端的电压与匝数的关系”的实验,必须要选用的是 (多选)。
A.有闭合铁芯的原副线圈 B.无铁芯的原副线圈 C.交流电源 D.直流电源 E.多用电表(交流电压档)
F.多用电表(交流电流档)
用匝数匝和匝的变压器,实验测量数据如下表,
1.80 2.80 3.80 4.90
4.00 6.01 8.02 9.98
根据测量数据可判断连接电源的线圈是 (填na或nb)。
(2)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感应电流方向的规律”实验,磁体从靠近线圈的上方静止下落,当磁体运动到如图所示的位置时,流过线圈的感应电流方向从 (填“a到b”或“b到a”)。在磁体穿过整个线圈的过程中,传感器显示的电流i随时间t的图像应该是 。
【答案】(1)ACE (2)b到a A
【解析】(1)变压器的原理是互感现象的应用.是原线圈磁场的变化引起副线圈感应电流的变化,如果原线圈中通的是直流电源,则副线圈中不会有感应电流产生,题意为探究变压器线圈两端的电压和匝数的关系,需要测量电压,所以需要一个测电压的仪器,所以需要的器材有:A有闭合铁芯的原副线圈、C交流电源 、E多用电表(交流电压档);根据题意,电压比与匝数比不相等,可知该变压器为非理想变压器,考虑到变压器有漏磁铁芯发热、导线发热等影晌判断出 Ub 为原线圈上电压大小,则判断出nb接的是电源.
(2)根据题目可知.当磁体下落时,穿过线圈的磁场方向向上增加,由楞次定律可知感应电流的磁场应向下,则由安培定则可知电流方从b到a;当磁体穿过线圈下落的过程中,穿过线圈磁通量向上,故先增加后减小,根据楞次定律,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磁通量的变化,故感应电流的磁场先向下后向上,故感应电流的方向先从b到a,后从a到b。
_21?????????è?????(www.21cnjy.com)_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