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8-07 16:46: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第3课时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授课时间
课程类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解释诗句重点词语和诗句的意思 。
3.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怀,领悟诗词中隽永的意蕴。
4. 感受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培养诵读和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反复诵读吟咏,背诵古诗。
2.在质疑的基础上赏析品味,加深理解,不宜面面俱到。可结合运用比较法(换词、移位等)理解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品味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2.学习诗人不怕困难,高昂进取的精神。
3.加深对诗歌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 朗读背诵古诗;感受诗词中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教学难点 培养对蕴涵在诗词中的思想感情和人生哲理的领悟。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读写结合法。
教学课时 1课时(总4课时)
教学工具 教材、PPT课件。
教学过程 学习《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的爱国的英雄有哪些吗?(岳飞、王二小等)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便是宋代爱国诗人陆游的名作。写这首诗时,他已年近70。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以前是用什么方法学习古诗的?(知诗人、明诗意 、悟诗情、诵古诗)本节课我们继续运用这种方法学习古诗。
二、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陆游满怀爱国之心,率领将士们在沙场驰骋,却处处受到当权派的排挤,最终被罢官归隐。壮志难酬之际,亲眼目睹南宋王朝面临强敌入侵,国土沦丧,政权摇摇欲坠的处境,将满腔爱国热忱和悲愤之情化为豪壮诗句。
三、整体感知
1.读准一首诗:
(1)读准字音
(2)读出节奏: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3)学生试读,点评。 集体朗诵。
2.读懂一首诗:
结合注释,合理想象,四人小组之间互相说一说这首诗的意思。 小组合作学习,检查反馈。
参考翻译:我直挺挺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没有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悲哀,心中还想着替国家守卫边疆。深夜里,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3.读懂一种情:
找一找,品一品:从诗中哪些词、句,你可以感受到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 学生发言。
僵卧:诗人年迈体弱,赋闲在家,无事可做;
孤村:孤寂荒凉,远离朝堂,诗人满腹经纶,一腔热血,却只能泪洒荒村。 大
家是不是觉得可悲可叹呢?然而诗人为自己的处境感到悲哀了吗?为什么?
没有,“不自哀”,他还在想着为国家戍守边疆。 找同学朗读这两句。
夜阑:夜已将近,诗人忧思难眠。
入梦来:窗外寒风呼啸,如战马嘶鸣;雨打柴扉,似万箭齐发。在梦里,他终于踏上金戈铁马的战场。这是一个多么豪壮的梦啊!然而,这只是一个梦呀!
板书设计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第3课时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一,作者简介: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
二、整体感知
布置作业 背诵并默写本诗
组长签字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