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二
交流探索
本组课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哪篇课文让你印象最深,受益匪浅呢?下面请同学们以课文为例,畅谈自己的收获,交流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5
七律·长征
本诗概述了红军长征历经的千难万险及面对千难万险的态度,生动具体地描绘了红军战胜艰难险阻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精神。
英雄气概
革命乐观主义
6
狼牙山五壮士
本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赞扬了抗日英雄们热爱人民、仇恨敌人,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7
开国大典
本文记叙了_____________在首都北京举行的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的__________、_____的心情,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的_________。
1949年10月1日
无比自豪
激动
领袖风采
8
灯光
本文通过作者漫步在天安门广场时,由看到的千万盏灯和听到的“多好啊”回忆起郝副营长为了给部队照亮前进的道路而英勇牺牲的事迹,颂扬了革命烈士为了理想、为了下一代的幸福
_________的精神,说明了今天的_________来之不易。
勇于献身
幸福生活
本单元有的课文写到了大的场面,如狼牙山上的激烈战斗,开国大典中的阅兵式。课文在写这些场面时,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交流平台
《开国大典》写阅兵式时,既从整体上写了受阅部队经过天安门广场时那种整齐威武的情景,又注意通过细节去展现各个方阵的风采。这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整个阅兵式的庄严、隆重,还让我们领略到了各个队伍的特色。
平时的阅读中,你是否也读到过这样的场面描写?在自己的习作中,你是怎样写场面的?和同学交流。
词句段运用
读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和乐曲声,只听见国旗和其他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
···
···
第一句中加点的部分是“只听见”,两个“只听见”说明当时现场非常安静,体现了升国旗时庄严肃穆的气氛。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
···
第二句中加点的部分是“是那么”,两个“是那么”说明了草原景色的美丽,突出大草原的“可爱”,也表现了作者第一次看到草原时无比愉悦的心情。
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
“我还有作业没完成,不能和你一起去玩了。”我婉言谢绝了伙伴的邀请。
写人物说话时,可以不用“说”来表达。读句子,仿照着写一写。
这两个句子分别用“赞叹”“婉言谢绝”代替了“说”。我还想到了“谈论、讲解、窃窃私语……”
“既然这样,你以后再也不要来找我借书了!”话一出口,我就后悔了。
妈妈俯下身子盯着我的眼睛,一脸焦急:“你的眼睛怎么肿了?”
也可以不用与“说”有关的词语……
第三句中表示“说”的词语是“话一出口”。
第四句中没有明确表示“说”的词语,但是表达了“说”的意思。
仿写:哥哥还不满足:“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
书写提示
下面是两位同学的书写作品。我们也来试着写一写,举办一次书写作品展览。
注意行款整齐、布局合理。
书写要正确,不出现错别字和不规范的汉字。
养成自我检视的习惯,不断提高书写水平。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
——李纲
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
日积月累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
出处:三国时期诸葛亮的《后出师表》。句意:勤勤恳恳,竭尽心力,到死为止。多用来形容人的伟大。
出处:三国时期曹植的《白马篇》。
句意:为国献身,去血洒疆场,赢得胜利与自由的荣光!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
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
——李纲
出处:宋代的爱国名臣李纲所说。
句意:祖宗留下来的土地,我们无论如何也要守住,一寸土地也不能让给别人。
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
出处:这句话是宋代的爱国诗人陆游说的。
句意:虽然职位低微却从未敢忘记忧虑国事。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司马迁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顾宪成
国家是大家的,爱国是每个人的本分。——陶行知
其他的爱国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