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检测
在阅读中领悟语文学习方法!
卷面分(3分)
情景一:学习的困难(13分)
七年三班的学生正在讨论如何学习初中语文,他们首先道出了他们在语文学习中的一些困难:
(
(
3
)小张接着说:“我现在做题都是小心
y
ì
y
ì(
④
),生怕一不小心,就不及格了!
)
(
(
2
)小林回应说:“是啊!原来小学语文都是全班前几的我现在看到自己的成绩都感到十分
c
á
n
(
③
)愧。
)
(
(
1
)
小高感
k
ǎ
i
(
①
)道:“初中语文好难啊!
在初中寻
m
ì(
②
)了许久,至今找不到一条语文学习的出路啊!
m
)
刚进初中的学生们,每天忙于各种功课,有些生字词记了又忘了,请你帮他们补充完整吧!(4分)
①
②
③
④
(
小郑回答:“这个简单,遥怜故园菊下一句是
①
。《次北固山下》中的表示时序交替之快的两句诗是
②
,
③
。
)
(
小周也凑了过来:“我
也
觉得,就连古诗词也很难背,遥怜故园菊,下一句
是什么我又忘记了,我也总是分不清楚《次北固山下》这首诗中到底是哪两句表势
了时序交替之快?
)
(
小王劝说小周:“论语有句
④
,
⑤
。小周,你得
按
时复习学过的知识才行啊!而且,背古诗要注意思考古诗的意思,不能光背,孔子早在几年年前就告诉我们
⑥
,
⑦
。一定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多加思考啊!
)
(
小李
在
这时经过:“子在川上曰:
’
⑧
,
⑨
。
’
同学们!时间就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还是散了吧,回去抓紧
时间
学习吧!
”
)
请你帮助以上的同学完成回答吧!(9分)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
从名著中汲取营养
向
名家
们
学习方法
在古文里提取知识
)情景二:困难的解决(54分)
同学们将自己在语文学习上遇到的困难询问老师,老师找了几篇
文章,组织了一次主题为“从名篇中学习语文”的讨论会,让同学从
几篇文章中归纳,总结学习方法,主要分为三部分:
A.从名著中汲取营养(12分):
名著选段
从此就看见许多陌生的先生,听到许多新鲜的讲义。解剖学是两个教授分任的。最初是骨学。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
……
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
“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不知从哪里听来的,东方朔也很渊博,他认识一种虫,名曰“怪哉”,冤气所化,用酒一浇,就消释了。我很想详细地知道这故事,但阿长是不知道的,因为她毕竟不渊博。现在得到机会了,可以问先生。
“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
……
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了。
……
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53”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铁如意,指挥倜傥54,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55过去,拗过去。
3.以上的文段分别选自《朝花夕拾》的
和
,文章中提到的先生分别是
和
,描写先生的手法都是用了
。(5分)
4.请你也学习这种写法来写一写你的某位老师。(3分)
5.结合上面的名著选段,说说你从中总结出的语文学习方法(4分):
B.向名家们学习方法(22分):
语文学习重在阅读积累,需要阅读大量的书,要读哪些书呢?如何读呢?或许下面的文章会告诉我们。
《读书》(12分)
老舍
阅读批注
若是学者才准念书,我就什么也不要说了。大概书不是专为学者预备的;那么,我可要多嘴了。
从我一生下来直到如今,没人盼望我成个学者;我永远喜欢服从多数人的意见。可是我爱念书。
书的种类很多,能和我有交情的可很少。我有决定念什么的全权;自幼儿我就会逃学,楞挨板子也不肯说我爱《三字经》和《百家姓》。对,《三字经》便可以代表一类——这类书,据我看,顶好在判了无期徒刑后去念,反正活着也没多大味儿。这类书可真不少,不知道为什么;也许是犯无期徒刑罪的太多;要不然便是太少——我自己就常想杀些写这类书的人。我可是还没杀过一个,一来是因为——我才明白过来——写这样书的人敢情有好些已经死了,比如写《尚书》的那位李二哥。二来是因为现在还有些人专爱念这类书,我不便得罪人太多了。顶好,我看是不管别人;我不爱念的就不动好了。好在,我爸爸没希望我成个学者。
第二类书也与咱无缘:书上满是公式,没有一个“然而”和“所以”。据说,这类书里藏着打开宇宙秘密的小金钥匙。我倒久想明白点真理,如地是圆的之类;可是这种书别扭,它老瞪着我。书不老老实实的当本书,瞪人干吗呀?我不能受这个气!有一回,一位朋友给我一本《相对论原理》,他说:明白这个就什么都明白了。我下了决心去念这本宝贝书。读了两个“配纸”,我遇上了一个公式。我跟它“相对”了两点多钟!往后边一看,公式还多了去啦!我知道和它们“相对”下去,它们也许不在乎,我还活着不呢?
可是我对这类书,老有点敬意。这类书和第一类有些不同,我看得出。第一类书不是没法懂,而是懂了以后使我更糊涂。以我现在的理解力——比上我七岁的时候,我现在满可以作圣人了——我能明白“人之初,性本善”。明白完了,紧跟着就糊涂了;昨儿个晚上,我还挨了小女儿——玫瑰唇的小天使——一个嘴巴。我知道这个小天使性本不善,她才两岁。第二类书根本就看不懂,可是人家的纸上没印着一句废话;懂不懂的,人家不闹玄虚,它瞪我,或者我是该瞪。我的心这么一软,便把它好好放在书架上;好打好散,别太伤了和气。
这要说到第三类书了。其实这不该算一类;就这么算吧,顺嘴。这类书是这样的:名气挺大,念过的人总不肯说它坏,没念过的人老怪害羞的说将要念。譬如说《元曲》,太炎“先生”的文章,罗马的悲剧,辛克莱的小说,《大公报》——不知是哪儿出版的一本书——都算在这类里,这些书我也都拿起来过,随手便又放下了。这里还就属那本《大公报》有点劲。我不害羞,永远不说将要念。好些书的广告与威风是很大的,我只能承认那些广告作得不错,谁管它威风不威风呢。
(
6
.
根据阅读小贴士,我发现这一句是文段中关键句,这一句的作用是(
2
分):
)“类”还多着呢,不便再说;有上面的三项也就足所证明我怎样的不高明了。该说读的方法。
怎样读书,在这里,是个自决的问题;我说我的,没勉强谁跟我学。第一,我读书没系统。借着什么,买着什么,遇着什么,就读什么。不懂的放下,使我糊涂的放下,没趣味的放下,不客气。我不能叫书管着我。
(
7
.
这一部分,老舍先生传授给了我们许多阅读方法,有(
4
分):
)第二,读得很快,而不记住。书要都叫我记住,还要书干吗?书应该记住自己。对我,最讨厌的发问是:“那个典故是哪儿的呢?”“那句书是怎么来着?”我永不回答这样的考问,即使我记得。我又不是印刷机器养的,管你这一套!
读得快,因为我有时候跳过几页去。不合我的意,我就练习跳远。书要是不服气的话,来跳我呀!看侦探小说的时候,我先看最后的几页,省事。
第三,读完一本书,没有批评,谁也不告诉。一告诉就糟:“嘿,你读《啼笑因缘》?”要大家都不读《啼笑因缘》,人家写它干吗呢?一批评就糟:“尊家这点意见?”我不惹气。读完一本书再打通儿架,不上算。我有我的爱与不爱,存在我自己心里。我爱念什么就念,有什么心得我自己知道,这是种享受,虽然显得自私一点。
再说呢,我读书似乎只要求一点灵感。“印象甚佳”便是好书,我没工夫去细细分析它,所以根本便不能批评。“印象甚佳”有时候并不是全书的,而是书中的一段最入我的味;因为这一段使我对这全书有了好感;其实这一段的美或者正足以破坏了全体的美,但是我不去管;有一段叫我喜欢两天的,我就感谢不尽。因此,设若我真去批评,大概是高明不了。
第四,我不读自己的书,不愿谈论自己的书。“儿子是自己的好”,我还不晓得,因为自己还没有过儿子。有个小女儿,女儿能不能代表儿子,就不得而知。“老婆是别人的好”,我也不敢加以拥护,特别是在家里。但是我准知道,书是别人的好。别人的书自然未必都好,可是至少给我一点我不知道的东西。自己的,一提都头疼!自己的书,和自己的运气,好象永远是一对儿累赘。
第五,哼,算了吧
。
小贴士:本单元的阅读提示告诉我们“标题、开头、结尾及文段中的关键语句,都是阅读时需要重点关注的。
8.小蒋同学读了上面的文章之后对老舍的归纳的三类不读的书产生了质疑:为什么作者“楞挨板子也不肯说我爱《三字经》和《百家姓》”,但是家长和老师还总是在我们小时候让我们背《三字经》和《百家姓》呢?再比如《相对论原理》,《元曲》,太炎“先生”的文章等这类书可都是备受推崇的,为什么作者却不读呢?结合文章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6分)
《谈读书》老舍(10分)
我有个很大的毛病:读书不求甚解。
从前看过的书,十之八九都不记得;我每每归过于记忆力不强,其实是因为阅读时马马虎虎,自然随看随忘。这叫我吃了亏——光翻动了书页,而没吸收到应得的营养,好似把好食品用凉水冲下去,没有细细咀嚼。因此,有人问我读过某部好书没有,我虽读过,也不敢点头,怕人家追问下去,无辞以答。这是个毛病,应当矫正!丢脸倒是小事,白费了时光实在可惜!
矫正之法有二:一曰随读随作笔记。这不仅大有助于记忆,而且是自己考试自己,看看到底有何心得。我曾这么办过,确有好处。不管自己的了解正确与否,意见成熟与否,反正写过笔记必得到较深的印象。及至日子长了,读书多了,再翻翻旧笔记看一看,就能发现昔非而今是,看法不同,有了进步。可惜,我没有坚持下去,所以有许多读过的著作都忘得一干二净。既然忘掉,当然说不上什么心得与收获,浪费了时间!
第二个办法是:读了一本文艺作品,或同一作家的几本作品,最好找些有关于这些作品的研究、评论等著述来读。也应读一读这个作家的传记。这实在有好处。这会使我们把文艺作品和文艺理论结合起来,把作品与作家结合起来,引起研究兴趣,尽管我们并不想作专家。有了这点兴趣,用不着说,会使我们对那些作品与那个作家得到更深刻的了解,吸取更多的营养。孤立地读一本作品,我们多半是凭个人的喜恶去评断,自己所喜则捧入云霄,自己所恶则弃如粪土。事实上,这未必正确。及至读了有关这本作品的一些著述,我们就会发现自己的错误。这并不是说我们应该采取人云亦云的态度,不便自作主张。不是的。这是说,我们看了别人的意见,会重新去想一想。这么再想一想便大有好处。至少它会使我们不完全凭感情去判断,减少了偏见。去掉偏见,我们才能够吸取营养,扔掉糟粕——个人感情上所喜爱的那些未必不正是糟粕。
在我年轻的时候,我极喜读英国大小说家狄更斯的作品,爱不释手。我初习写作,也有些效仿他。他的伟大究竟在哪里?我不知道。我只学来些耍字眼儿,故意逗笑等等“窍门”,扬扬得意。后来,读了些狄更斯研究之类的著作,我才晓得原来我所摹拟的正是那个大作家的短处。他之所以不朽并不在乎他会故意逗笑——假若他能够控制自己,减少些绕着弯子逗笑儿,他会更伟大!特别使我高兴的是近几年来看到些以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点写成的评论。这些评论是以科学的分析方法把狄更斯和别的名家安放在文学史中最合适的地位,既说明他们的所以伟大,也指出他们的局限与缺点。他们仍然是些了不起的巨人,但不再是完美无缺的神像。这使我不再迷信,多么好啊!是的,有关于大作家的著作有很多,我们读不过来,其中某些旧作读了也不见得有好处。读那些新的吧。
真的,假若(还暂以狄更斯为例)我们选读了他的两三本代表作,又去读一本或两本他的传记,又去读几篇近年来发表的对他的评论,我们对于他一定会得到些正确的了解,从而取精去粕地吸收营养。这样,我们的学习便较比深入、细致,逐渐丰富我们的文学修养。这当然需要时间,可是细嚼烂咽总比囫囵吞枣强得多。
此外,我想因地制宜,各处都成立几个人的读书小组,约定时间举行座谈,交换意见,必有好处。我们必须多读书,可是工作又很忙,不易博览群书。假若有读书小组呢,就可以各将所得,告诉别人;或同读一书,各抒己见;或一人读《红楼梦》,另一人读《曹雪芹传》,另一人读《红楼梦研究》,而后座谈,献宝取经。我想这该是个不错的方法,何妨试试呢。
(选自《写与读》,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9.读而思考(2分)
小文发现老舍的文中“及至日子长了,读书多了,再翻翻旧笔记看一看,就能发现昔非而今是,看法不同,有了进步。”这句话与《〈论语〉十二章》中的
有异曲同工之妙。
10.读而学习(4分)
读书要如何更好地理解书中的内容呢?小红发现了老舍的方法:
11.读而反思
作者发现自己的读书毛病,从而为自己提出了矫正之法,反观自身,你读书过程中又存在什么毛病呢?你打算如何矫正?(4分)
C.在古文里提取知识(20分):
读书
宋
陆九渊
读书切戒在慌忙,
涵泳工夫兴味长。
未晓不妨权放过,
切身须要急思量。
12.关于读书的方法,老舍和陆九渊都有自己的见解,结合老舍《读书》中的相关内容以及陆九渊的《读书》,说说两位名家读书方法的异同。(5分)
《论语》(学)(15分)
①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②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③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④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己矣。”
⑤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⑥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文言文的学习重在积累!帮助同学们完成以下文言文的笔记,积累文言知识吧!
情景三:方法的总结(30分)
16.请你帮小文同学写一篇文章告诉他的好朋友小语同学语文的学习方法吧!要求:(1)字数不少于600字;(2)文中不要出现含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
(
小语同学:小文!听说你们班举办了一场“从名篇中学习语文”的讨论会,你语文成绩那么好,你快来告诉我
你的语文学习方法以及你今天学到的方法
吧!
小文同学
:
好的,我就以“初中语文学习方法总结”
为题
来写篇文章告诉你初中语文的学习方法吧!
)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检测
参考答案
试卷共三部分,16小题,满分100分(含书面分3分)
情景一:学习的困难(13分)
1.(4分)⑴慨
⑵觅
⑶惭
⑷翼
2.(9分)①应傍战场开
②海日生残夜
③江春入旧年
④学而时习之
⑤不亦说乎
⑥学而不思则罔
⑦思而不学则殆
⑧逝者如斯夫
⑨不舍昼夜
情景二:困难的解决(54分)
A.
从名著中汲取营养(12分)
3.(5分)《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藤野先生
寿镜吾
白描
4.(3分)运用白描的手法(1分),语句通顺(1分),写出人物特点(1分)
5.(4分)从藤野先生帮我交修改讲义可以说明语文学习要经常做笔记,并且笔记要严谨;从我问先生“怪哉”虫是怎么回事,可以说明语文学习中不懂的地方要多请教老师;从先生给我读书是渐渐地加字上去,从三言到五言,再到七言可以说明语文学习要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从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可以说明语文学习要注重大声朗读。(共四点,一点两分,答出结合选文的两点学习方法,即得满分。只答出学习方法或只结合选段均只给一分,结合选段,并总结出学习方法得两分。)
B向名家们学习方法(22分)
《读书》(12分)
6.(2分)承上启下,承接上文书的类别,引出下文读的方法。(“承上启下”1分,解释1分)
7.(4分)①读书不讲系统:拿到什么读什么,读自己懂的,有趣的书。②读书快,不感兴趣的情节跳过,挑感兴趣的读。③读完书,不要发表自己的意见。④不读自己的文章,读别人的文章听取别人的意见。(每点1分,写出4点即得满分。)
8.(6分)老舍楞挨板子也不肯说他爱《三字经》和《百家姓》是因为小时候这些文章我们并不能理解,而且读起来又比较枯燥,还要背下来就更无味了。《相对论原理》,《元曲》,太炎“先生”的文章等这类文章,其中涉及的专业知识或是专有名词比较多,需要读者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外行人可能就读不太懂了,所以作者也不怎么读,但是背《三字经》和《百家姓》有利于我们了学习和继承中华传统文化,读一些科学类书籍或者读“名气挺大,念过的人总不肯说它坏,没念过的人老怪害羞的说将要念”的书也可以拓展我们的知识,但是也不能因为这些书别人说好或者比较有名就读,还是要选择适合自己,自己感兴趣的书来读。(结合文章内容2分,联系生活实际2分,语句通顺2分。)
《谈读书》(10分)
9.(2分)温故而知新。
10.(4分)一随读随作笔记。及至日子长了,读书多了,再翻翻旧笔记看一看,就能发现昔非而今是,看法不同,有了进步。二读了一本文艺作品,或同一作家的几本作品,最好找些有关于这些作品的研究、评论等著述来读。也应读一读这个作家的传记。三因地制宜,成立几个人的读书小组,约定时间举行座谈,交换意见,或同读一书,各抒己见;或一人读《红楼梦》,另一人读《曹雪芹传》,另一人读《红楼梦研究》,而后座谈,献宝取经。(第一、二点每点各1分,第三点2分,共4分。)
11.(4分)言之成理即可(说出自己的毛病1分,纠正方法三点,每点1分,共4分。)
C.在古文里提取知识(20分)
12.
(5分)同:都讲了读书不必字句斟酌,部分内容可以跳过。
异:老舍读书只读自己感兴趣的,而且十分讲究速度;而陆九渊认为读书一定要杜绝急急忙忙,一目十行的毛病,应当沉浸在书中,反复的咀嚼、品味,这才能体会出无穷的兴趣与意味来。有不明白的地方不妨暂且放过去,与自己切身相关的需要认真思考。(同1分,异:老舍的部分1分,陆九渊的部分3分。)
13.(6分)满足
教导;教诲
用来
好处;益处
同“无”
坚定
14.(3分)古之学者为己
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
15.(6分)“默而识之,学而不厌”告诉我要默默地识记知识,要不知满足的学习;“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告诉我,只是思考没有用的,不如学习;“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己矣”告诉我成为好学的人要每天知道一些过去不知道的东西,每月不忘记已经掌握的东西;“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告诉我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而不是为了向别人炫耀。(每点2分,写出三点即可得满分,但是每一点都得结合语段内容,没有结合只得1分)
情景三:方法的总结(30分)
16.作文评分标准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