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朝著名词人。
代表作品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探 究 读
根据朗读指导,朗读诗文,探究下列问题:
这首诗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长相思》的朗读基调是苍凉悲伤的,词的上阕和下阕的前两句语速放缓突出路远雪大;后两句语气悲怆,读出对家乡、亲人的万分眷恋之情。
朗 读 指 导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这首诗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词人思念家乡的情感。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程:里路、路程。
榆关:山海关。
那畔:那边,这里指关外。
诗意:跋山涉水走过一程又一程,将士们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更:旧时一夜分五更。风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风雪交加也。
聒: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
诗意:帐篷外风声不断,雪花不住,声音嘈杂打碎了思乡的梦,而相隔千里的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啊。
这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反复,将“一程”二字重复使用,突出了路途的漫漫修远。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身向榆关那畔行”,“身”向榆关,那也就暗示出“心”向京师,它使我们想到词人留恋家园,频频回首,步履蹒跚的情况。
上阙中的哪一句点明了行旅的方向?试着想象一下这句词中描写的画面。
结尾这一句直接地表达了征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意。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将士们此时会想些什么呢?
可能会想起家中年迈的父母,他们身体是否安康;可能会想起温柔的妻子,生活过得是否还好;还可能会想起活泼可爱的孩子。
北方的风雪
这首词中引发词人乡愁的事物是什么?
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看谁说的最好。
跋山涉水走过一程又一程,将士们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帐篷外风声不断,雪花不住,声音嘈杂打碎了思乡的梦,而相隔千里的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啊。
前面老师已经对这三首古诗进行了详细的讲解,接下来请同学们开启你的智慧之门,探究以下问题。
1.《长相思》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本课三首古诗词有什么共同点?
这首诗表达了词人浓烈的羁旅怀乡之情。
1.《长相思》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本课三首古诗词有什么共同点?
这三首诗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长相思》描写了将士们在风雪声中辗转反侧, ,不能入眠的情景,体现了浓烈的 之情。
思念家乡
羁旅怀乡
长相思
上阕
叙事:山水重重,行军艰难
写景:灯火点点,声势浩大
下阕
写景:风雨交加,声音聒耳
叙事:思念故乡,难以入眠
羁旅怀乡
描写大自然的古诗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春 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读一读,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体会其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蓬动下渔舟。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1)天色已晚,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犹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静态:明月、松、石头。动态:清泉。
(2)竹林里传来了一阵阵欢声笑语,那是一些天真无邪的姑娘洗罢衣服笑逐着归来了;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散开,掀翻了无数珍珠般晶莹的水珠,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静态:竹、莲。动态:浣女、渔舟。
(3)月亮落下去了,在树林里栖息的乌鸦凄凉地鸣叫着,寒意从四处袭来,夜空中正弥漫着满天的霜雾。面对江边的枫树和渔船上的灯火,诗人心情愁闷,难以入眠。静态:霜天、江枫、渔火。动态:月、乌鸦。
借助注释,理解《长相思》的意思,试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同学交流。
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那边进发。夜里,住宿帐篷,每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入夜,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将士们从睡梦中醒来,再也睡不着了,不禁思念起故乡来,因为故乡温暖、宁静,是没有风雪之声的。体现了作者的羁旅怀乡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