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有理数
1.4有理数的乘除法
1.4.1有理数的乘法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有理数乘法法则,能利用有理数乘法法则计算两个数的乘法.
2.能说出有理数乘法的符号法则,能用例子说明法则的合理性.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理解有理数乘法法则,能利用有理数乘法法则计算两个数或多个数的乘法.
难点:灵活运用乘法法则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三、教学用具
电脑、多媒体、课件
四、相关资源
微课、知识卡片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问题1 我们知道,有理数分为正数、零、负数三类.按照这种分类,两个有理数的乘法
运算会出现哪几种情况?
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从有理数分类的角度考虑,区分出有理数乘法的情况有:正数乘正数、正(负)数与0相乘、正数乘负数、负数乘正数、负数乘负数.
设计意图:有理数分为正数、零、负数,由此引出两个有理数相乘的几种情况,既复习有关知识,为下面的教学做好准备,又渗透了分类讨论思想.
(二)合作探究
问题2 下面从我们熟悉的乘法运算开始.观察下面的乘法算式,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
3×3=9,
3×2=6,
3×1=3,
3×0=0.
追问1:你认为问题要我们“观察”什么?应该从哪几个角度去观察、发现规律?
师生活动:学生回答,如果学生仍然有困难,教师给予提示:
(1)四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左边都有一个乘数3.
(2)其他两个数有什么变化规律?——随着后一个乘数逐次递减1,积逐次递减3.
设计意图:构造这组有规律的算式,为通过合情推理正数乘负数的法则做准备.通过追问、提示,使学生知道“如何观察”、“如何发现规律”.
小结:要使这个规律在引入负数后仍然成立,那么,3×(-1)=-3,这是因为后一个乘数从0递减1就是-1,因此积应该从0递减3而得-3.
追问2:根据这个规律,下面的两个积应该是什么?
3×(-2)=?????
,
3×(-3)=?????
.
练习:请你模仿上面的过程,自己构造出一组算式,并说出它的变化规律.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构造算式,加深对运算规律的理解.
追问3:从符号和绝对值两个角度观察这些算式(指师生给出的所有含正数乘负数的算式),你能说说它们的共性吗?
师生活动:先让学生观察、叙述、补充,教师再总结:都是正数乘负数,积都为负数,积的绝对值等于各乘数绝对值的积.
设计意图:先得到一类情况的结果,降低归纳概括的难度,同时也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问题3 观察下列算式,类比上述过程,你又能发现什么规律?
3×3=9,
2×3=6,
1×3=3,
0×3=0.
师生活动:鼓励学生模仿正数乘负数的过程,自己独立得出规律.
设计意图:为得到负数乘正数的结论做准备;培养学生的模仿、概括的能力.
追问1:要使这个规律在引入负数后仍然成立,你认为下面的空格应各填什么数?
(-1)×3=?????
,
(-2)×3=?????
,
(-3)×3=?????
.
练习:请你模仿上面的过程,自己构造出一组算式,并说出它的变化规律.
追问2
:类比正数乘负数规律的归纳过程,从符号和绝对值两个角度观察这些算式(指师生给出的所有含正数乘负数的算式),你能说说它们的共性吗?
师生活动:先让学生观察、叙述、补充,教师再总结:都是负数乘正数,积都为负数,积的绝对值等于各乘数绝对值的积.
追问3:正数乘负数、负数乘正数两种情况下的结论有什么共性?你能把它概括出来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模仿已有的讨论过程,自己得出负数乘正数的结论,并进一步概括出“异号两数相乘,积的符号为负,积的绝对值等于各乘数绝对值的积”.既使学生感受法则的合理性,又培养他们的归纳思想和概括能力.
问题4
利用上面归纳的结论计算下面的算式,你能发现其中的规律吗?
(-3)×3=????
,
(-3)×2=????
,
(-3)×1=????
,
(-3)×0=????
.
追问1:按照上述规律填空,并说说其中有什么规律?
(-3)×(-1)=????
,
(-3)×(-2)=????
,
(-3)×(-3)=????
.
设计意图:由学生自主探究得出负数乘负数的结论.
问题5 总结上面所有的情况,你能试着自己给出有理数乘法法则吗?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课堂交流,师生共同完成,得出结论后再让学生看教科书.
有理数乘法法则: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和0相乘,都得0.
追问:你认为根据有理数乘法法则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时,应该按照怎样的步骤?你能举例说明吗?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回答.如果有困难,可先让学生看课本第29页有理数乘法法则后面的一段文字.
有理数相乘,可以先确定积的符号,再确定积的绝对值.
设计意图:让学生尝试归纳乘法法则,明确按法则计算的关键步骤.
问题6
观察下列各式,它们的积是正的还是负的?
2×3×4×(-5).
2×3×(-4)×(-5).
2×(-3)×(-4)×(-5).
(-2)×(-3)×(-4)×(-5).
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与负因数的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师生活动:教师出示问题,学生计算各题,并观察其结果的符号情况.
归纳: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负因数的个数是偶数时,积是正数;负因数的个数是奇数时,积是负数.
设计意图:通过探究多个有理数的乘法运算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能力.
问题7
你能看出下列的结果吗?如果能,请说明理由.
7.8×(-8.1)×0×(-19.6).
师生活动: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
归纳:几个数相乘,如果其中有因数为0,那么积等于0.
设计意图:问题的提出让学生意识到只有学习了本节课的知识,才能解释其中的道理,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例题分析
例1 计算:
(1)(-3)×9;(2)8×(-1);(3).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教师说明:在(3)中,我们得到了=1.与以前学习过的倒数概念一样,我们说与-2互为倒数.一般地,在有理数中仍然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追问:在(2)中,8和-8互为相反数.由此,你能说说如何得到一个数的相反数吗?
设计意图:本例既巩固了乘法法则,又引出了倒数的概念(因为这个概念很容易理解),同时说明了求一个数的相反数与这个数乘-1之间的关系(反过来有-8=8×(―1)).
例2 用正数、负数表示气温的变化量,上升为正,下降为负.登山队攀登一座山峰,每登高1km气温的变化量为-6
℃,攀登3
km后,气温有什么变化?
解:(-6)×3=-18.
答:气温下降18
℃.
设计意图:利用有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例3 计算:
(1);
(2);
解:(1);
(2).
设计意图:通过例题,让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多个有理数的运算规律进行运算.
(四)练习巩固
1.计算:
(1)6×(-9);(2)(-4)×6;(3)(-6)×(-1);
(4)(-6)×0;(5);(6).
解:(1)6×(-9)=-54;(2)(-4)×6=-24;(3)(-6)×(-1)=6;
(4)(-6)×0=0;(5);(6).
2.商店降价销售某种商品,每件降5元,售出60件后,与按原价销售同样数量的商品相比,销售额有什么变化?
解:(-5)×60=-300,即销售额减少300元.
3.写出下列各数的倒数:
1,-1,,,5,-5,.
解:1,-1,,,5,-5,的倒数分别为:
1,-1,3,-3,,,.
4.计算:(1)(-5)×8×(-7)×(-0.25);
(2).
解:(1)(-5)×8×(-7)×(-0.25)=-5×8×7×0.25=-70;
(2).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使学生熟悉法则的应用,深刻理解法则的内容和含义.
六、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带着下列问题回顾本节课的内容:
(1)你能说出有理数乘法法则吗?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和0相乘,都得0.
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负因数的个数是偶数时,积是正数;负因数的个数是奇数时,积是负数.
几个数相乘,如果其中有因数为0,那么积等于0.
(2)用有理数乘法法则进行两个有理数的乘法运算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第一步:确定乘积的符号,第二步:确定绝对值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知识内容和学习过程两个方面进行小结.
七、板书设计
1.4有理数的乘除法
1.4.1有理数的乘法
有理数乘法法则:
1.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和0相乘,都得0.
2.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负因数的个数是偶数时,积是正数;负因数的个数是奇数时,积是负数;几个数相乘,如果其中有因数为0,那么积等于0.(共25张PPT)
第一章
有理数
1.4有理数的乘除法
1.4.1有理数的乘法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有理数乘法法则,能利用有理数乘法法则计算两个数的乘法.
2.能说出有理数乘法的符号法则.
复习回顾
我们知道,有理数分为正数、零、负数三类.按照这种分类,两个有理数的乘法运算会出现哪几种情况呢?
正数乘正数;
正(负)数与0相乘;
正数乘负数;
负数乘正数;
负数乘负数.
合作探究
思考1 观察下面的乘法算式,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
3×3=9 3×2=6 3×1=3 3×0=0
上述算式有什么规律?
随着后一乘数逐次递减1,积逐次递减3.
要使这个规律在引入负数后仍成立,那么应有
3×(-1)=____;
3×(-2)=
____;
3×(-3)=
____.
-9
-3
-6
思考2 观察下面的算式,你又能发现什么规律吗?
3×3=9
2×3=6
1×3=3
0×3=0
上述算式有什么规律?
随着前一乘数逐次递减1,积逐次递减3.
要使这个规律在引入负数后仍成立,那么应有
(-1)×3=____;
(-2)×3=
____;
(-3)×3=
____.
-9
-3
-6
合作探究
从符号和绝对值两个角度观察,可归纳积的特点:
正数乘正数,积为正数;
正数乘负数,积为负数;
负数乘正数,积为负数;
积的绝对值等于各乘数绝对值的积.
从符号和绝对值两个角度观察这些算式,你能说说它们的共性吗?
合作探究
思考3 利用上面归纳的结论计算下面的算式,你发现什么规律?
(-3)×3=-9
(-3)×2=-6
(-3)×1=-3
(-3)×0=0
上述算式有什么规律?
随着后一乘数逐次递减1,积逐次增加3.
合作探究
归纳结论:负数乘负数,积为正数,乘积的绝对值等于各乘数绝对值的积.
利用上面归纳的结论计算下面的算式,你发现什么规律?
(-3)
×(-1)=3
(-3)
×(-2)=6
(-3)
×
(-3)
=9
合作探究
有理数乘法法则: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总结上面所有的情况,你能试着自己给出有理数乘法法则吗?
合作探究
阅读,填空:
……………………同号两数相乘
=+(
),…………………
得正
,
…………………把绝对值相乘
=15.
.
所以
(2)
………………………_____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所以
(1)
________.
异号两数相乘
得负
-28
把绝对值相乘
.
合作探究
思考:通过上题,你认为:非零两数相乘,关键是什么?
两个有理数相乘,先确定积的______,再确定积的________.
有理数乘法的步骤:
符号
绝对值
合作探究
观察下列各式,它们的积是正的还是负的?
2×3×4×(-5);2×3×(-4)×(-5);
2×(-3)×(-4)×(-5);
(-2)×(-3)×(-4)×(-5).
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与负因数的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负因数的个数是偶数时,积是正数;负因数的个数是奇数时,积是负数.
合作探究
你能看出下列算式的结果吗?如果能,请说明理由.
7.8×(-8.1)×0×(-19.6).
几个数相乘,如果其中有因数为0,那么积等于0.
合作探究
例题解析
例1 计算
(2)
(3)
(1)
一个数同1相乘,结果是原数,一个数同-1相乘,得原数的相反数.
解:(1)原式=
-27;(2)原式=
-8;
(3)原式=1.
;
;
.
例2 用正负数表示气温的变化量,上升为正,下降为负,登山队攀登一座山峰,每登高1
km气温的变化量为-6
℃,攀登3
km后,气温有什么变化?
解:(-6)×3=-18.
答:气温下降18
℃.
例题解析
例3 计算:
观察两式有什么特点?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思考:数
的倒数是什么?
(1)
;(2)
解:(1)1;
(2)1.
例题解析
例4 计算:
解:
;
.
;
.
例题解析
课堂练习
1.计算:
(1)6×(-9); (2)(-4)×6;
(3)(-6)×(-1);(4)(-6)×0;
解:(1)6×(-9)=-54;
(3)(-6)×(-1)=6;
(6)
.
(5)
; (6)
.
(5)
;
(2)(-4)×6=-24;
(4)(-6)×0=0;
2.商店降价销售某种商品,每件降5元,售出60件后,与按原价销售同样数量的商品相比,销售额有什么变化?
解:(-5)×60=-300,
即销售额减少300元.
课堂练习
3.写出下列各数的倒数:
解:
的倒数为:
课堂练习
4.计算:
(1)(-5)×8×(-7)×(-0.25);
解:(1)(-5)×8×(-7)×(-0.25)
=-5×8×7×0.25=-70;
课堂练习
课堂小结
1.有理数乘法法则: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2.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3.有理数乘法的步骤:
两个有理数相乘,先确定积的符号,再确定积的绝对值.
4.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负因数的个数是偶数时,积是正数;负因数的个数是奇数时,积是负数.
5.几个数相乘,如果其中有因数为0,那么积等于0.
课堂小结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