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郑重声明
《2010年中考课外文言文140篇大阅兵》》系列资料系原创之作,版权归作者所有,现授权21世纪教育网运营,仅供21 世纪教育网的用户下载。未经本人书面授权,严禁任何个人、公司(或网站)对该系列资料进行转载或镜像。其它网站转载该试题亦属盗版行为,本人有权追求其法律责任!
下载其他辑资料可以点击此链接http://www.21cnjy.com/H/13/98/V16738.shtml ( http: / / www.21cnjy.com / H / 13 / 98 / V16738.shtml )
下载本作者的其他精品资料可以点击http://www.21cnjy.com/user/home_list.asp username=段国春&flag=&softType=0&page=1 ( http: / / www.21cnjy.com / user / home_list.asp username=段国春&flag=&softType=0&page=1 )
2010年中考课外文言文140篇大阅兵第十六辑
76.文侯与虞人期猎
《战国策·魏策》
文侯①与虞人② 期猎③。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④ ”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⑤哉!”乃往,身自罢⑥之。魏于是乎始强。
【注释】 ①文侯:名斯,是魏国的建立者。 ② 掌管山泽苑囿打猎的官。 ③期猎:约会打猎。期,约会。 ④焉之:到什么地方去。之:往,去,到。焉:何,哪里。 ⑤会期:会面赴约,去见一见。 ⑥罢:通“疲”。
【简析】
开口相约,是一件最简单不过的事,但要信守约定、践行约定,就不都是那么容易了。魏文侯信守约定,冒雨前往,体现了他的诚信。君王的诚信对一个国家是至关重要的,魏国能成为当时的强国,与魏文侯的诚信应不无关系。有历史学家说,魏文侯是战国第一位豪杰,其成功秘诀共计两条:师事贤才与重视信用。斯言为当。
【训练】
1.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魏文侯与虞人期猎( )
②是日,饮酒乐,天雨( )
③公将焉之 ( )
④岂可不一会期哉( )
2.与“公将焉之”中“焉”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且焉置土石 B.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C.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D.不复出焉
2. 翻译下面的句子。
乃往,身自罢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则小故事中,魏文侯表现出来的的品德至今还值得我们学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
由此你还可以联想到哪些人的故事,请举一例,并分析这一品质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训练】
1.①约定 ②下雨 ③到……去,往 ④难道,哪里 2.A 3.(魏文侯)于是前往,亲自取消了打猎活动。意思对就行,“之”的指代义要译出。) 4.言而有信,或讲信用。
【拓展】
这个故事讲叙的是关于诚信的问题,历史上有著名的尾生抱柱,曾子杀猪。现代也有感动中国的诚信人物。
【译文】
魏文侯与管理森林的一个小官约好了去打猎。这天,魏文侯与文武百官开怀畅饮,天又下起雨来,文侯准备去赴约。左右官员们说:"今天您喝了酒,天又下雨,您还要去吗 "文侯说:"我与小官约好了去打猎啊,虽然这里有乐子,哪能不去赴约会呢 "文侯于是前往,亲自停止了酒宴。
77.齐宣王使人吹竽
《韩非子·内储说上》
齐宣王使人吹竽①,必三百人。南郭处士②请③为王吹竽。宣王说④之,廪食⑤以数百人。宣王死,泯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注释】
①竽(yú)——古代乐器名,象现在的笙(shēng)。②处士:古代称有学问、品德而没有做官的人为处士。这里带有嘲讽意味。③请:请求。④说:同“悦”。
⑤廪食(bǐngsì)以数百人等——待遇跟那几百人一样。廪食,官府供食。廪:粮仓。食,供养、给……吃。以,同“与”。等,相同。
【简析】南郭先生是一个混饭吃的典型。他不学习,不劳动,靠欺骗过日子。这样的人虽然也能蒙混一时,但迟早终要露出马脚。人应该用诚实的劳动(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为社会作出贡献。人的能力有大有小,但只要是尽了努力,就会受到社会的尊敬。如果象南郭先生那样,就会成为大家耻笑的对象。
【训练】
1.解释加点的词:
①处士请为王吹竽:为 ②宣王说之:之
2.译下边句子
①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湣王立,好一一听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个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
从南郭先生身上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训练】
1.①、给。 ② 通“悦”,喜欢。2.①齐宣王命令艺人吹奏竽,一定要让三百人一起吹奏。②齐湣王继位为王,喜欢一个一个地听艺人吹竽。3.滥竽充数。
【拓展】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诚实,不弄虚作假,否则的话只会付出惨痛的代价!
【译文】
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南郭处士请求为齐宣王吹竽,宣王很高兴。官仓供养的乐手有好几百人。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王继位。王也喜欢听吹竽,但他喜欢让他们一个一个地吹,南郭处士只好逃走了。
78.邹孟轲母(节选)
《汉书·艺文志》
邹孟轲母,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乃去,舍市傍。其嬉游为贾人①炫卖⑵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复徙舍学宫之旁。其嬉游乃设俎豆③,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遂居。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④。
【注释】
①贾人,商人。②炫卖,叫卖。③俎豆,古代祭祀用的礼器。④渐化,逐渐濡染。
【简析】
“昔亚圣孟子,母之教也。”孟母三迁,至学校旁定居,以利孟子成长的佳话,千百年来为我们所称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母在教育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为其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精神环境.今天的家长无一不为自己的孩子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那么,作为孩子,我们该做些什么呢?城市的发展,使得不少学校渐渐被闹市化。不管学校愿不愿意,形形色色的“邻居”自然不招而来。目前,尽管如网吧等问题基本从制度上对和学校保持空间距离予以明确规定,但事实上,不少学校的周边环境仍令人担忧。作为学生我们是否应该把握好自己呢?让我们加强自身修养,得到良性的熏陶。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 舍:其舍近墓( )
舍市旁 ( )
(2) 及: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 )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复徙舍学宫之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故事的主要内容,然后谈谈这个故事给你的启示。
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阅读下列故事,看看九岁黄香是怎样报答父母之恩的。
汉朝黄香,年九岁。失母。思慕惟切。乡人称其孝。香躬执勤苦。一意事父。夏天暑热。为扇凉其枕席。冬 天寒冷。以身暖其被褥。太守刘护表而异之。有诗为颂。 诗曰:冬月温衾暖。炎天扇枕凉。儿童知子职。千古一黄香。
【参考答案】
【训练】
1.(1)家 建房子 (2)到 比得上
2.再一次把家迁到一所学堂旁边。
3. ①叙述了孟母三迁的故事。 ②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
【拓展】略
【译文】
邹孟轲的母亲,被称为孟母,孟子小的时候非常调皮,有一次,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旁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招待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表演得像极了!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孟子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欢读书。这个时候,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于是就定居在那里了,等孟子长大成人后,学成六艺,获得大儒的名望.君子以为这都是孟母逐步教化的结果。
79.郑人逃暑
《苻子》
郑人有逃暑①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从阴。及至暮,反席于树下。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④于身。其阴逾⑤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注释】
①逃暑:避暑,乘凉。②孤林:独立的一棵树。③衽(rěn): 卧席。④濡(rú):沾湿。⑤逾:同“愈”,更加。
【简析】
做人做事,最基本的是要记住:你到底要什么!记清楚了就不会在过程中迷失目标,这种事情常常发生。很明显的例子就是:孩子上学的目的是什么?这么问的时候,谁都不会回答是成绩,或者说是分数。可是在实际生活中,有多少老师和家长甚至学生自己,有百分之几的人们不看重成绩或者说分数?!!!
【训练】
1.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徙衽以从阴 ( ) (2)其阴逾去 (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郑人的“拙”具体表现在 (用自己的语言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则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
《吕氏春秋·自知》中也有一个类似的故事:一个人想偷别人的一口大钟,又怕别人听到响声来抢这只钟,赶忙把自己的耳朵堵起来,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就听不见了。你能说出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并说说其寓意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训练】
1.⑴移动 ⑵离开
2.这个办法用在白天是巧妙的,而用在晚上是笨拙的。
3.“拙”具体表现在晚上也跟着树影移动席子
4.要随机应变,要顺应变化,不凭经验办事,不要墨守成规
【拓展】
成语:掩耳盗铃
寓意: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不正视、不研究,采取闭目塞听的态度,这是自欺欺人,终究会自食苦果的。
【译文】
有个郑国人怕热,他跑到一棵树荫下去乘凉,太阳在空中移动,树影也在地上移动,他也挪动着自己的卧席随着树荫走。到了黄昏,他又把卧席放到大树底下。月亮在空中移动,树影也在地上移动,他又挪动着卧席随着树影走,因而受到了露水沾湿身子的伤害。树影越移越远了,他的身上也越沾越湿了。这个人白天乘凉的办法很巧妙,但晚上用同样办法乘凉就相当笨拙了……
80.浦阳郑君仲辨
方孝儒《指喻》
浦阳郑君仲辨,左手之拇指有疹焉,隆起而粟。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既三日,聚而如钱。忧之滋甚,又以示人,笑者如初。又三日,拇指大盈握①,近拇之指皆为之痛,肢体心膂②无不病者。惧而谋诸医,医视之,惊曰:“此疾之奇者,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不速治,且能伤身。然始发之时,终日可愈;三日,越旬可愈;今疾且成,已非三月不能瘳③。终日而愈,艾可治也;越旬而愈,药可治也;至于既成,甚将延乎肝膈④,否亦将为一臂之忧。非有以御其内,其势不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为之。”君从其言,日服汤剂,而傅⑤以善药,果至二月而后瘳,三月而神色始复。
余因是思之:天下之事,常发于至微,而终为大患;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当其易也,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顾;及其既成也,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如此指者多矣。
【注释】①握:四寸为一握。②膂:脊骨。③瘳:病愈。④肝膈:泛指人体内脏。⑤傅:涂。
【简析】
一般人能知道的事,一般人自然能处理,在情势上看来虽然危急,却不值得过于惧怕;只有那些发生在一般人不会去担忧的事情上,起初是隐藏着而看不到的,一般人以开玩笑的态度处理它、轻忽它。这就是君子们所深深戒惧的。
【训练】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两项是( )
A.惧而谋诸医(谋划)B.甚将延乎肝膈(蔓延)
C.疾未易为之(变换)D.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消除)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A.日服汤剂,而傅以善药 徐以杓酌油沥之
B.不速治,且能伤身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C.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 虽人有百手,首有百指
D.终日而愈,艾可治也 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忧之滋甚,又以示人(指代“拇指疾患”)
B.余因是思之(指代“引发的道理”)
C.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顾(指代“各种疾病”)
D.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指代“祸患”)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写郑君医治拇指疾患一事是为了说明一个什么道理?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
名医扁鹊曾为蔡桓公看病,但蔡桓公拒绝承认自己有病,最终不治而亡,由此引出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什么?现在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训练】
1.AC 2.AB 3.C 4.①郑君不能确定它是什么,把它给别人看,看的人大笑,认为不值得担忧。②开始认为不值得整治,最终到了不能够整治。5.世上的事情,常起于极细小的地方,但不加关注,就可能酿成无可挽救的大祸。(意思符合即可)
【拓展】 讳疾忌医 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的缺点和错误。
【译文】浦阳县有位青年名郑仲辨,有一天,左手的大拇指生了一个疹斑,肿起来像米粒一般大。郑君疑惧给别人看,看的人哈哈大笑,认为不值得担忧,过了三天,疹粒肿得像铜钱那般大,他更为担忧,又拿给人看,看得人像以前一样笑他。又过了三天,拇指肿得像拳头那般大,靠近拇指的指头,都被它牵引得疼痛起来,好像割刺一般,四肢心脏及背脊骨没有不受痛的。郑君心中害怕,就去请教医生,医生看了,吃惊地说:“这是奇特难治的病,即使病在指头上,其实成了影响全身的病了,不赶快治疗,将会丧失生命。可是刚开始发病的时候,一天就可治好,发病三天以后,要超过十天才能治好;现在病已经形成了,不到三个月不能治瘾。一天治得好,用艾草就可以了!过十天要治得好,用药草才可。到成了重病时,甚至会蔓延到肝脏、横隔膜,不然也可能有一只手臂残废。除非能从内部治它,否则病势不会停止,不设法从外面来治疗,病就不容易治好!”郑君听从他的话,每天内服汤药,又外敷有效的良药。果然到两个月后就好了,三个月后精神脸色才复原。
我因此想到:天下的事故,通常发生在极为细微,隐而不显的地方,最后成为莫大的祸患。最初认为不值得处理,可是最后会变成没有办法处理的地步。当初发生,容易处理时,往往吝惜些微的精力,轻忽它而不加顾虑,等到祸患形成了,花费很长的时间,用尽了脑筋,精疲力竭,才仅仅能把这祸患克服。天下事,像这拇指的,可太多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9 页 (共 10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