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2.1. 我们怎样听见声音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2.1. 我们怎样听见声音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粤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8-08 22:25: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我们怎样听见声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同介质传播声音的快慢不同。
3、了解声波进入人耳后引起听觉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及传播的条件。
2、通过观察耳的结构图,并结合生活经验,了解人耳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声音的产生及传播的条件,感受实验的严谨性及合作交流的重要性,养成乐于探索自然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的习惯。
教学重点
声音产生的原因及传播的条件。
教学难点
声音的传播。
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法、观察法、讨论法、探究实验。
教具准备
土电话、纸、直尺、笔帽、杯子、水、玻璃水槽、石头(两块)。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在多媒体播放的悠扬的乐曲声中,教师朗诵章首语,引出第
二章第一节的课题。
2、让学生感受各种各样的声音:
鸡叫声、电话声、鼓掌声、小孩的哭声、鸟叫声。
在这些声音的海洋中,你想知道什么?(或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同学们一定会说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在诸多的问题中,教师指出我们本节课主要研究下列问题)
a、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b、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c、我们是怎样听见声音的?
二、新课探索
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教师讲述:据说,法国物理学家帕斯卡小时候在厨房玩,听到厨师用刀叉敲打盘子发出悦耳的声音,他很好奇,自己动手做了实验。他发现盘子被敲打后余音不断,但用手按住盘子后,声音立即没了。
由此我们看到,科学发现并不神秘,10岁的帕斯卡可以,你也一定能行!请同学们试一试你能否用纸、钢尺,笔帽和水设计几个实验,让它们发出声音呢?
学生动手实验。(教师总结学生方法)
思考:
1、上述物体发声时与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
2、物体发声时又有什么共同点呢?
3、怎样使发声的物体发声停止呢?
学生回答后欣赏两幅振动发声的图片。
得出结论:(用多媒体打出)
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我们把正在振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板书』
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想一想:
有歌词中唱道:“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段歌词
中三种声音对应的声源分别是什么?
议一议:
哪些物体可以是声源?(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是声源。)
2、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1)、声音的传播方式
用多媒体画面演示:a、水滴滴入平静的水面,水面上下起伏,向四周传播,形成水波。b、敲鼓时,鼓面不停地左右振动,空气形成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形成声波。(由此可见,声音的实质是一种波,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c、声波可以使其他物体振动。
『板书』
声音的传播方式:声波。
回声: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如遇到障碍物就会被反射回来,反
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用多媒体画面演示回声及回声的应用。)
教师简单介绍:声音是一种波,不仅能被听见,而且可以被“看
到”。将声音信号通过话筒,转换成电信号,再通过计算机或一种叫
示波器的仪器,就能在显示屏上显示出声音的波形。(学生观察课本
图2-5音叉振动时和演员唱歌时的波形有什么不同?课后有兴趣的
同学可到教师办公室用话筒录音,在计算机上显示自己的波形,然后观察
自己的波形。)
(2)、声音的传播条件
提出问题:声音是否是在任何条件下都可以传播呢?是不是所有物体都可以传声呢?
我们知道声音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例如在空气中,现在大家听
老师讲课,就是靠声音在气体中传播。那么声音可以在液体和固体
中传播吗?
a、『演示实验』
水中击石,缸外听音。(请一个同学在水中敲击石块,另一个同学
把耳朵贴在玻璃水槽的外面,能否听到水中敲击石块的声音。)
b、用多媒体出示古诗词画面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以上两个实验说明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
c、土电话
(①先让两学生在讲台上对话,甲说话,乙从土电话中听到后告诉全班同学甲对他说了什么;同学好奇,土电话真能听见声音?
②有的同学不相信,认为是老师或甲乙事前商量好的,此时,教师请甲在土电话一端重复刚才说过的话,用麦克风代替乙,让全班都听见甲说的话;同学们惊奇,原来土电话可以听见声音。
③可能还有同学不相信,认为不是固体(棉线)传声,而是空气传来的,教师让甲重复②步骤,在甲说话时突然用剪刀剪断土电话的棉线,声音嘎然而止,同学们恍然大悟,哦,原来真的是固体棉线传声。)
以上实验说明除了气体,液体和固体也可以传声。
请学生举出在生活中声音在固体、液体中传播的例子。
教师用多媒体出示画面,说明声音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
思考: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传声,那么,那种效果最好呢?举例说明。
找两个学生合作,一个学生轻敲桌面或抓桌子,另一个学生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听,感受听到的声音。亲身体会固体的传声效果好于气体。
大量实验表明:固体传声效果优于液体和气体.
想一想:真空中可以传声么?
『演示实验』
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铃声逐渐减小。
这个实验说明,真空中不能传声。(一般情况下,闹钟铃声不能完全消失,教师可解释:因为抽气机不能将罩内的空气全部抽尽,所以仍可听到微小的铃声,如果能够抽尽,则无法听见铃声。)
请你猜想一下,当航天员到达月球后,他们是如何相互交谈的?(同学相互交流方法的可行性)
想一想:影片中太空爆炸的场景能否听到声音?
『板书』
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的传播速度
单位时间内,声音传播的距离称为声速。不同介质中声速一般不
同(学生查阅声速表)。
学生欣赏多媒体动画,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的。
声音传播速度的大小除了跟传声材料有关外,还跟周围的温度有关。
『板书』
声速:单位时间内,声音传播的距离。
固体
>液体
>气体
议一议:百米赛跑中,如果终点计时员听见发令枪响才按表计时,这样的计时方法正确吗?为什么?
3、我们怎样听见声音
用多媒体播放人耳听见声音的过程,对照课本学生叙述人耳听见声音的过程。
三、作业
1、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敲击管的另一端,可以听到几次敲击声?如果铁管中装满了水,又会听到几次敲击声?
2、人耳能分清前后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应大于1/15秒。据此,要想听到回声,人离障碍物的距离应(
)。
A、大于11.3m
B、大于22.6m
C、小于11.3m
D、小于22.6m
四、学生小结本节课所得。
『板书设计』
2.1我们怎样听见声音
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声源:正在振动发声的物体.
2、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方式:声波
(2)声音的传播条件
声音可以在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固体传声效果比液体、气体好.
(3)声音的传播速度:
声速:声音每秒传播的距离.
150C的空气中,声速340m每秒;
温度每上升10C,声速每秒增加6m;
固体>液体>气体
(4)我们怎样听见声音
3、声音的显示:示波器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要让学生掌握声音的产生和声音的传播以及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进而通过人耳的结构了解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对于本节课我通过视频让学生亲自感受各种声音,通过学生动手实验亲自得出声音产生的条件,通过亲自观察得出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为下节课学习如何区分声音打下基础,但在本节的教学中也存在很多不足,没能及时的了解和评价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掌握,有些知识点的总结应由学生亲自得出,而不应由劳师代劳,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加以改进。

真空铃实验

宇航员在月球如何交谈?

影片中太空爆炸有声否?
物质粒子紧密,
传声效果好.
◆骑兵守夜枕于箭觳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