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热运动》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
中秋节期间,学校桂花盛开,花香扑鼻,这个现象说明(??
)
A
.分子间存在着引力
B
.分子间存在着斥力
C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
.分子间不存在空隙
2.
中国古诗词中蕴含了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月落乌啼霜满天”-----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B
.“雾里山疑失,雷鸣雨未休”-----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C
."遥知不是雪,为何暗香来”----香气袭来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D
.“可怜九月初三夜,解似珍珠月似弓”一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尘土飞扬,说明分子是运动的
B
.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说明分子是可分的
C
.气体被压缩后体积发生了较大变化,说明气体分子间的距离大
D
.将两个干净平整的铅柱紧压一段时间后,在其中一个铅柱的下面吊一个重物,也不能把它们分开,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4.
疫情期间,小玲用酒精湿巾擦拭双手,会闻到一股浓浓的酒精味道,这种现象主要说明(?
)
A
.物质由分子组成
B
.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C
.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D
.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5.
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正确的是(??
)
A
.气体受热膨胀——气体分子间的距离变大
B
.走过花园,闻到花香——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
C
.两块平整的玻璃不能压成一块玻璃——分子之间的斥力大于引力D
.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分子间有间隔
6.
下列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
A
.乡村里炊烟袅袅升起
B
.花园里花香四溢
C
.风起时花粉在花朵间传播D
.冬日里雪花漫天飞舞
二、填空题
1夏日荷花飘香,这是分子________的结果。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________构成的;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________。
2.
如图所示是一款3D打印笔。在打印笔中装入塑料条,接通电源加热一段时间后即可挤出热熔的胶条,胶条在空气中迅速冷却变成特定的形态。加热时,会闻到熔胶的气味是一种________现象。温度越高,气味越浓烈,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________,胶条被挤出后可以“粘”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
3.
铁观音原产于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因其清香雅韵的风味而被很多人喜欢,冲泡茶叶时会闻到阵阵茶香,这是因为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________,用热水冲泡时会比冷水冲泡时茶香更浓厚,说明温度越高这种运动会越________(选填“剧烈”或“缓慢”)。
4.
用如图的装置演示气体扩散现象,其中一瓶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另一瓶装有空气。为了有力地证明气体发生扩散,装二氧化氮气体的应是________(选“A”或“B”)瓶。扩散现象说明气体分子________。若实验温度分别为①0℃,②4℃,③20℃,则在________温度下(填序号)气体扩散更快。
三、实验探究
如图是一组实验,观察实验完成填空。
(1)
如图1,向一端封闭的玻璃管中注水至一半位置,再注入酒精直至充满。封闭管口,并将玻璃管反复翻转,观察液面的位置,发现液体总体积变小,说明
。
(2)
如图2所示的装置,其中一个瓶子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另一个装有空气,则演示扩散现象时应该把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放在
方。(选填“上”或“下”)。扩散现象说明气体分子
。若实验温度分别为①0℃,②4℃,③20℃,④30℃,则在温度下
(填序号)气体扩散最快。
(3)
如图3,把一块玻璃板用弹簧测力计拉出水面,在离开水面时,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说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