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培优达标测试卷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培优达标测试卷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8-08 14:13: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单元培优达标测试卷系列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测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班级_____
姓名_______
得分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奕?力倡洋务,又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六,被称为“鬼子六”;洋务派官员丁日昌被称为“丁鬼奴”;郭嵩焘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出任第一任驻英公使。该现象发生在(
)
A.洋务运动期间
B.戊戌变法期间
C.辛亥革命期间
D.新文化运动时期
2.19世纪60年代初,清朝统治集团中出现了洋务派,在中央以恭亲王奕?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
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为代表。他们为兴办洋务,都曾写过奏折上奏皇帝,彼此也有书信来往,商议
谈论。在他们的奏折和书信中,频频出现的词汇应是(
)
A.师夷长技、自强
B.民主、科学、新青年
C.民族、民权、民生
D.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3.1865年,他购买了上海虹口“洋泾浜外国厂中机器之最大者”美商旗记铁厂。他将这座能够修造轮船枪炮的工厂与原来丁日昌、韩殿甲主持的两所炮局合并,成立了江南制造总局。“他”是(
)
A.李鸿章
B.张之洞
C.左宗棠
D.曾国藩
4.(2019·北京海淀区期末)1877年,轮船招商局收购美国旗昌轮船公司的全部产业,中国水域中中国资本的轮船吨位达到400万吨,占中外船只总吨位数的三分之一以上。说明洋务运动(
)
A.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
B.开启了军事工业近代化之路
C.对外国经济侵略起到了抵制作用
D.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5.曾纪泽说:“办洋务的难处,在于外国人的不讲道理,中国人的不明时势,只有徐图自强,才能扭转形势。”洋务派“徐图自强”的最早措施是(
)
A.仿效西方政治制度
B.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C.创办近代民用企业
D.兴办近代军事工业
6.(2019·广东江门模拟)某班排练一部有关《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国民众反应的情景剧。下列台词有史实性错误的是(
)
A.失去台湾,东南沿海不会太平了
B.2亿两白银的赔款,咱们的负担又重了
C.日本在中国设厂,经济掠夺加剧了
D.要求加入拜上帝会,推翻清政府
7.有学者研究认为,甲午战争前列强的主要侵华方式是“贸易和特权”,甲午战争后则变为“投资和特权”。对此变化,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甲午战争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加速发展
B.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C.《马关条约》让列强开始获得贸易和投资特权
D.列强主要侵华方式由商品输出转向资本输出
8.辽宁“丹东一号”清代沉船水下考古调查历时三年取得重大成果,确认在当年大东沟海战战场发现的沉船为清北洋水师“致远舰”,被评为“2015年度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以下考古发现,可作为判断该沉船就是当年“致远舰”的最直接证据是(
)
A.长60多米、宽9~10米的舰体残骸
B.舰体上留有篆书“致远”字样的瓷器碎片
C.舰体上的多处火烧及爆炸痕迹
D.抛撒在舰体周边的钢板、木板、锅炉残片
9.下面是近代某位人士回忆录的一部分:“割去了台湾?之后……这时候,潜藏在中国人心底里的民族思想?便发动起来,一般读书人向来莫谈国事的,也要与闻?国事。为什么人家比我强,而我们比人弱?为什么?被挫于一个小小日本国呢?读书人除了八股八韵之?外,还有其他应该研究的学问呢!”回忆录反映出的?史实是(  )
A.鸦片战争的结果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结果
C.《马关条约》签订的影响
D.《辛丑条约》签订的影响
10.19世纪七八十年代,外资丝厂规模较大的有美国的?旗昌丝厂、英国的公平丝厂和怡和丝厂。进入90?年代后,旗昌、怡和继续扩大规模,英国的纶昌、美?国的乾康、法国的信昌、德国的瑞纶等厂也相继在?上海设立,资本额共有531万元。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因素是?(
)
①通商口岸的扩大
②允许在中国设厂的刺激
③中国人民购买力的增强
④列强攫取了一系列特权
A.①④
B.①②④
C.②④
D.②③④
11.(2018·莱芜中考)发生于120年前的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在促进中国社会近代化的进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下列内容与之相关的是(
)
A.师夷长技,自强求富
B.裁撤冗官,维新改良
C.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D.民主科学,反对孔教
12.《清史纪事本末》:“及甲午败于日本,各国租港湾之?事,相逼而来,瓜分支那之说,腾沸于全球。于是国?人大哗,志奋起,痛论变法之不可缓。帝亦知非?实行变法,不能立国。”下列哪一位不属于材料中的?“志士”的代表?(
)
A.严复
B.康有为
C.梁启超
D.邓世昌
13.《日落紫禁城》中写道:“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世纪,?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落日的紫禁城里突然热闹?起来,几个读书人呼号—变亦变,不变亦变。”以?下选项中能体现“风云激荡的世纪”的事件是?(
)
A.维新变法运动
B.辛亥革命
C.《辛丑条约》的签订
D.新文化运动
14.1898年,康有为40岁,梁启超25岁。变革前,两人?都没有出过国,对西方文化和制度的了解只限于表?面,而且对于西方的认识,也只是局限于所读的传?教士的出版物和对香港及上海的殖民管理的见闻。?这说明?(
)
A.西方列强支持维新变法
B.慈禧太后控制着政治和军事事务
C.维新派缺乏经验
D.顽固派反对变法
15.在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探索过程中,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袁世凯的出卖
B.脱离群众和资产阶级本身的软弱
C.顽固派的强大
D.所依靠的光绪帝没有实权
16.《辛丑条约》签订后,美国公使田贝说:“事实上,外?国公使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可?以“任意斥责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材?料表明?(
)
A.中国已经完全成为美国的殖民地
B.帝国主义完成了对中国的瓜分
C.外国公使帮助清政府管理官吏
D.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17.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在《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中,列强都要求清政府?(
)
A.割地
B.赔款
C.允许开设工厂
D.设立使馆界
18.1841年英军占领了香港岛;1851年反封建反侵略?的太平天国运动爆发;1901年帝国主义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对上述材料所体现的历?史主线最准确的概括是?(
)
A.西方侵华史
B.西方侵华史和中国人民的抗争史
C.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的历史
D.中国人民的探索史
19.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相同点是(  )
A.都建立了较强大的政权
B.都把斗争的主要矛头指向了本国的封建地主阶级
C.都反抗了外国侵略者
D.都曾拥有中国的半壁江由
20.清末一位小商贩说:“在北京东交民巷这地界,我们这些个卖瓜的、卖菜的不能随便出入了,更不用说居住了,说什么皇上把这地界给了洋人。”这一情景的出现是因为清政府被迫签订了(
)
A.《南京条约》
B.《瑷珲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21.(14分)(2019·湖南长沙雨花区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中国人民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的三次灾难性战争使他们受到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材料二“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烂不堪的旧船,只需几只三桅战舰就能够摧毁它的整个海防。”
——英国人马戛尔尼
材料三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
——吴玉章的回忆文章
材料四“1840年至1901年短短的几十年间,中国遭西方欺凌,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请回答:
材料一中所说的“19世纪的三次灾难性战争”指的是哪三次战争?(2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说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战败的主要原因。(3分)
(3)材料三中“订得那样苛刻”的条约指什么条约?(2分)
(4)材料四中“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与《辛丑条约》中的哪一条款有关?(4分)
(5)回顾上述这段历史,你认为它给予我们的启示是什么?(3分)
22.(11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五口通商后,鸦片走私的情况更加严重。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品倾销到中国市场,使中国的家庭手工业遭到破坏,小农经济逐渐破产。
材料二中日某条约第二款:中国将管理下列地方之权并将该地方所有堡垒、军器工厂及一切属公物件,永远让与日本…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
材料三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拆毁大沽炮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1)材料一反映出中国当时的社会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
(2)材料二内容出自哪一条约?该条约中体现经济侵略方式变化的条款是什么?(4分)
(3)材料三出自哪个条约?“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对中国有什么危害?(5分)
23.(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甲午战争前,纵观整个知识分子阶层,了王韬、黄遵宪等人明确称赞日本,主张学习日本
外,大多数都持批评和否定的态度。尤其对日本改变祖宗成法,仿效西洋政治制度的做法不能接受。
——《甲午战败对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影响》
材料二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梁启超
材料三1898年,康有为向光绪帝进呈他编写的《日本变政考》。此书分条记载了从明治元年(1868
年)起至明治二十三年(1890年)止的明治维新的大事。康有为宣称“我朝变法,但采鉴于日本,一切已足”。
——《康有为师日变法思想新探》
材料四以康有为为代表的戊戌变法派曾真诚地相信,中国“广土众民,十倍于日,又无封建之强侯,更无大将军之霸主…(中国)就今岁入,已逾万万……彼(日本)与我同俗,则考其变政之次第…取其精华,在一转移间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为什么大多数知识分子不接受日本仿效西洋政治制度
的做法。(3分)
(2)将材料二中梁启超的主张变为实践的政治运动是什么?拉开这场运动序幕的是什么事件?(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对明治维新的看法并分析其原因。(4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4分)
【第二单元】参考答案
1.A
2.A
3.A
4.C
5.D
6.D
7.D[提示:由材料中的“贸易和特权”“投资和特权”可知,考查知识点为《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主要侵华方式由商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故选D〕
8.B[提示:此题考查历史学科素养中史料实证的问题,B选项有“致远”字样,最为直接,故选B〕
9.C
10.B[提示: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外国在华投资设厂的数量越来越多,主要是因为中国被迫开放了更多的通商口岸,故①正确;《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被允许在华投资设厂,故外资工厂数量越来越多,故②正确;《马关条约》签订后,清政府为支付巨额赔款,加大了对民间的搜刮,中国人民负担加重,购买力下降,故③错误;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攫取了一系列特权,故④正确。故选B〕
11.B
12.D
13.A[提示:根据材料中的“世纪末”“读书人”可知,该事件为戊戌变法,故选A
14.C提示:分析题干中的材料可以看出,在1898年,康有为和梁启超对西方的认识少,说明维新派缺乏经验,故C项符合题意;“西方列强支持维新变法”“慈禧太后控制着政治和军事事务”“顽固派反对变法”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故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15.B
16.D提示:由材料中的“《辛丑条约》”“意斥责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可知选D
17.B[提示:本题考查对三个不平等条约内容的比较。《南京条约》规定清政府赔款2100万银元;《马关条约》规定清政府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故选B
18.B
19.C
20.D提示:由材料中的“皇上把这地界给了洋人”可知选D
21.(1)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2)清政府的腐败无能;经济的落后。(3)《马关条约》。(4)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5)落后就要挨打。(言之有理即可)
22.(1)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3)《辛丑条约》使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23.(1)当时中国的大多数知识分子只认识到了西方技术的先进,没有意识到改革制度的重要性;中国当时进行的洋务运动只是学习西方的技术。(2)政治运动:戊戌变法。序幕:公车上书。(3)看法:推崇明治维新,主张学习明治维新。原因: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维新派认识到明治维新增强了日本的国力,故主张向明治维新学习,为戊戌变法做准备。(4)维新派对国情认识不足,没有意识到顽固派的强大;缺乏政治经验,操之过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