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精品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精品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02-22 10:46:00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课
泸水县民族中学段国春制作
【教学目的】
1.培养热爱大自然,追求新鲜知识的童心。
2.学习两相对照的文章结构。
3.揣摩和理解文章精彩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
1.对百草园的景物描写。
2.记叙的感彩。
3.两相对照的结构特点及其过渡。
4.对三味书屋内容和写法的理解。
作者简介
鲁迅,本名周树人,一八八一年生于浙江绍兴一个破落的封建官僚家庭。他六岁时入私塾,十二岁进三味书屋读书。二十一岁去日本学医,寻求救国之路,后为拯救国民的精神之病,毅然弃医从文。他以犀利的笔,战斗在反帝反封建的最前列,成为文化革命的主将,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于一九三六年在上海病逝。他给我们留下了八百多万字的文学巨著,成为极其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
预习检查
给加点的字注音、正音,然后释词。
确凿( )菜畦( )桑椹( )轻捷( )
油蛉( )斑蝥( ) 缠络( )攒( )
珊瑚( )豁( ) 敛( ) 脑髓( )
陌生( ) 鉴赏( )书塾( )秕谷( )
觅食( )竹筛( )
高枕而卧:
人迹罕至:
záo

shèn
líng
máo
chán
cuán
shānhú
huō
liǎn
suǐ

hǎn

shāi

shú
qié
听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思考:
  1.从题目上看,本文应分几个部分?
  2.从百草园写到三味书屋,在层次结构上中间怎样处理?
  3.“从……到……”表明文章是以什么顺序记叙的?
是以空间的变换为顺序记叙
教学第一部分
(一)分析课文第一自然段
(1)这段文字包含几句话?
(2)第一句重点词语是哪个?
百草园
(3)第二句重点词语是什么?
乐园或是“我”的乐园
(4)把一、二句的重点词语连缀成句,概括本段内容。
百草园是“我”的乐园
【揣摩】本段中“似乎”与“确凿”是否矛盾?试用现代汉语“好像确实”加以体会。
不矛盾。“似乎”和“确凿”连用,貌似矛盾,其实正是作者用词准确之处。
“似乎”是因为时间已经隔了七八年,对下面“确凿”的断定有些踌躇;“确凿”是写此文时,作者用成人的眼光断定的。
(二)分析课文第二自然段
1、作者描写了百草园这么多景物,用了一个怎样的句式把它们连缀起来的?
“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
2、“不必说”之后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何特点,它们的共性是什么?
菜畦、石井兰、皂荚树、桑葚;碧绿、光滑、高大、紫红;
它们的共性都是静物。
3、“也不必说”之后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行为,它们的共性是什么?
鸣蝉、黄蜂、叫天子;长吟、伏在菜花上、直冲向云霄里去;写的都是动物。 
4、这些景物描写为什么会有无限趣味,同时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可以满足孩子的好奇心;不只是对自然的观察,而是自己动手去捉、去按、去拔、去尝……觉得更加好玩;增长了许多知识……表达了作者对百草园的喜爱、留恋之情。
(三)速读3─6段,读后讲述美女蛇的故事,要求情节完整,形象生动。
思考:
写百草园插入这段“美女蛇”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这个故事主要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色彩,说明百草园是充满情趣的儿童乐园,也紧扣中心“趣”。
(四)阅读7、8两段
1.对于冬天的百草园作者写了什么趣事?
拍雪人、塑雪罗汉、捕鸟。
2.边读边想象捕鸟的动作,画出描写捕鸟动作的词。
扫、支、撒、系、牵、拉
3.不看课本,复述捕鸟动作。同桌互相听述,更正。
小结:
前面我们欣赏了鲁迅先生的童年乐园——百草园,作者在描写百草园的景物时,不仅采用了多种写景的方法,而且运用了许多精妙的语句来对各种景物的特点进行细致的描绘,使寂静的百草园充满生机,其乐无穷,处处渗透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品读“三味书屋
1.书屋中的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
先生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2.“我为什么不喜好在三味书屋读书?
因为先生执行的是呆板、令人生厌的教学方法:不准发问、“读书!” 灌输的是陈腐、晦涩难懂、不适合儿童的内容,过的是单调枯燥的学习生活:正午习字、晚上对课。
而孩子们只能在乏味无奈中的消极抵抗:折腊梅、寻蝉蜕、捉了苍蝇喂蚂蚁等。
由此可见,这样的生活不能满足孩子对自然和知识的向往,当然就不会喜欢。
3. “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反映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儿童生活,作者为什么要把它们写在一篇文章中?
作者通过“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不同生活的对比,反映童年时热爱大自然、向往自由快乐的生活的心理。
课文总结
贯穿《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全文的,是甜美的欢乐的回忆,是一颗天真调皮的童心,这就是这篇散文的意境美和韵味美之所在。百草园生活的描写自不必说,写三味书屋,同样是充满着欢乐、天真的笔调,一种怀着成年人回顾儿童们放声唱读的乐趣,一种从老先生略带迂腐的神态中品出的幽默。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主题思想是: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美好生活的回忆,表现儿童热爱自然,追求新鲜知识,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