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爬山虎的脚 课件(2课时 28+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0 爬山虎的脚 课件(2课时 28+3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8-08 10:24:12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爬山虎的脚
10
留心观察
发现新奇
作者观察爬山虎观察得真仔细啊!它的生长,它的颜色,它的特点,都一一展现在我们眼前。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随作者一起去仔细观察观察吧!
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爬山虎的脚”写了爬山虎的哪几个方面内容?
·爬山虎的生长环境
·爬山虎的叶子
·爬山虎的脚
学校操场北边墙上满是爬山虎。我家也有爬山虎,从小院的西墙爬上去,在房顶上占了一大片地方。
从这一段中我们可以知道爬山虎成长的特殊环境是________________。
墙上、屋顶上
爬山虎的生长环境
墙上、屋顶上
仔细阅读第2自然段,说说爬山虎的叶子有什么特点。
颜色好看
排列整齐
爬山虎的叶子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
颜色好看
这些词语既写出了颜色的鲜亮,又表现了“我”对爬山虎的喜爱。
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一顺儿朝下
均匀
没有重叠
不留一点儿空隙
排列整齐
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比喻
直接抒情,写出作者了内心的赞叹。
“漾”字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满墙的爬山虎叶子随风起伏,如绿海荡起了波纹。
刚长出来的叶子




长大了的叶子








嫩红的
嫩绿的
绿得新鲜
一顺朝下
铺得均匀
不留空隙
刚长出的
几天后
长大了
爬山虎的脚
朗读3-5自然段,想一想,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爬山虎的脚的?
爬山虎脚的外形
怎么爬的
脚与墙的关系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位置
颜色
形状
爬山虎脚的外形
爬山虎的脚
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
把爬山虎的脚比作蜗牛的触角,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爬山虎的脚的特点。
细丝
蜗牛的触角
小练笔
仿写比喻句。


银杏树叶
扇子
爬山虎是怎样用脚往上爬的呢?在第4自然段找出描写动作的词语。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触着墙
变成小圆片
巴住墙
拉一把
紧贴在墙上
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比喻
生动形象
自由读第5自然段,看一看爬山虎的脚没触着墙和触着墙有什么变化。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
没触着墙

触着墙
变成灰色
触不着——萎
触着墙——活
读完课文,你觉得作者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作者留心周围的事物,细致观察,写作时用准确、生动的词语,抓住事物的特点来描写事物。我们应该学习作者善于观察,抓住特点,准确描写的精神。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爬山虎?
2.作者为什么能把爬山虎的脚写得这样生动具体?
前面老师已经对这篇课文进行了详细的讲解,接下来请同学们开启你的智慧之门,探究以下问题。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爬山虎?
爬山虎的叶子;
爬山虎的脚的形状和特点;
爬山虎怎样用脚爬墙来描写的。
2.作者为什么能把爬山虎的脚写得这样生动具体?
作者观察细致,抓住特点,注意事物的细微变化。
本文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用“脚”爬的。作者细致的描述,使我们产生了探究的愿望,激起了我们
的强烈兴趣。
留心观察周围事物
生长地点——墙上、房顶上
叶子特点
脚的特点
颜色好看
初生:枝状如细丝
爬山虎的脚
排列整齐
爬墙过程
对墙的依赖
抓住特点
细致观察
学习了《爬山虎的脚》,我们知道了爬山虎是怎么生长的,那同学们想知道其他植物的生长过程吗?仔细观察一种植物,看看它有什么特点,再把它记录下来。
绿豆的生长过程: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泡了一天的水,小绿豆涨涨的,外衣也撑破了。
小嫩芽从绿豆里钻出来了,真可爱。
小豆芽长长了,长得真快!
小豆芽又长长了很多,豆子的颜色也有点变紫色了。
第五天
第六天
第七天
芽苗弯弯曲曲地努力生长着,小纸杯都快装不下了。
今天豆芽已经长得很高了,豆芽上还长出了两片小绿叶。
从小小的绿豆长成高高的豆芽菜,种子的生长过程真奇妙!
朗读课文。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观察得特别仔细。
如课文第2段描写爬山虎叶子的特点时,先描写叶子的颜色变化,再描写叶子的生长状态及形态等;第3段描写爬山虎的脚时,先写脚的生长位置,再描写它的形状和颜色;第4段描写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描写细腻,运用“触、变、巴、拉、贴”等一系列动词,通过描写脚触着墙时的一些变化,清楚地展现了爬山虎爬墙的过程。
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
茎上伸出六七根细丝→细丝的头上变成圆片巴住墙→细丝变弯曲拉嫩茎使其贴在墙上
找出课文中你觉得写得准确、形象的句子,抄写下来。
(1)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2)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共28张PPT)
人有脚动物也有脚,可是你见过植物的脚吗?
它的脚长什么样?有什么做用呢?
一起来学习今天的课文吧!
爬山虎的脚
10
留心观察
发现新奇
叶圣陶(1894年-1988年),原名叶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代表作有《隔膜》《线下》《倪焕之》等。
爬山虎:多种藤类植物的别称。适应性强,喜阴、耐干旱,在一般土壤中都能生长。由于爬山虎的茎叶密集,覆盖在房屋墙面上,有遮挡强光、美化环境、降低室温、吸收噪音等好处。
认识“均、柄”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曲”,会写“虎、操”等13个字,会写“爬山虎、操场”等16个词语。
能找出课文中写得准确形象的句子,感受作者细致的观察。
能说出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感受作者连续的观察。学会自己写观察记录。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
圈出文中的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读不顺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
















组词:
造句:
结构:半包围
部首:虍
笔画:8
笔顺:
动物园里的老虎很受欢迎。
老虎
虎口
虎牙
虎背熊腰
组词:
造句:
结构:左右
部首:扌
笔画:16
笔顺:
我最喜欢看体操比赛。
操场
体操
操作
操之过急
组词:
造句:
结构:上下
部首:卜
笔画:5
笔顺:
那只鸟侵占了喜鹊的家。
占据
侵占
占领
占为己有
组词:
造句:
结构:左右
部首:女
笔画:14
笔顺:
春天来了,树枝上冒出嫩绿的芽。
嫩叶
嫩绿
娇嫩
外焦里嫩
组词:
造句:
结构:左右
部首:页
笔画:9
笔顺:
这项实验进展得很顺利。
顺利
顺路
顺序
风调雨顺
组词:
造句:
结构:左右
部首:土
笔画:7
笔顺:
他把种子均匀地撒在地里。
均匀
均衡
平均
雨露均沾
组词:
造句:
结构:上中下
部首:又
笔画:13
笔顺:
每天起床,我都将被子叠得整整齐齐的。
重叠
折叠
层叠
层峦叠嶂
组词:
造句:
结构:左右
部首:阝
笔画:12
笔顺:
他从大门的缝隙向外张望。
缝隙
空隙
间隙
白驹过隙
组词:
造句:
结构:上下
部首:艹
笔画:8
笔顺:
竹子的根茎非常发达。
树茎
根茎
茎秆
组词:
造句:
结构:左右
部首:木
笔画:9
笔顺:
这柄斧头已经生锈了。
刀柄
把柄
笑柄
手柄
组词:
造句:
结构:上下
部首:艹
笔画:11
笔顺:
小姑娘看到花儿萎谢了,不禁伤心起来。
萎谢
枯萎
萎缩
萎靡不振
组词:
造句:
结构:左右
部首:目
笔画:17
笔顺:
千万别小瞧熬夜带来的危害。
瞧见
瞧病
小瞧
东瞧西看
组词:
造句:
结构:全包围
部首:囗
笔画:8
笔顺:
他这个人很固执,从不接受别人的意见。
固执
固然
坚固
固若金汤
蜗牛
均匀
枯萎
叶柄
弯曲
挑战一下
我们唱着欢乐的歌曲
,行走在弯

的山路上。
注意红色字的读音
原文示例

(歌曲)
(弯曲)
·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
)了。



舒适

舒服
?
难受
外面寒风呼呼,屋子里又舒服又暖和。
外面寒风呼呼,屋子里又舒适又暖和。
我浑身难受,有点发烧,可能是感冒了。
舒服
舒适
难受
?
一起读一读




渐渐。
别想;不要妄想。
物体留下的印儿。
中间空着的不大的地方。
(相同的东西)一层层堆叠。
逐渐:
休想:
痕迹:
空隙:
重叠:




分布或分配在各部分的数量相同;时间的间隔相等。
引起别人的注意。
叶柄:
叶的组成部分之一,连接叶片和茎,长条形。
均匀:
引人注意:
读一读,说一说,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阅读朗读指导,朗读课文,探究下列问题:
请同学们用赞美的语气朗读本课,注意吐字清晰,读准字音,感受作者笔下爬山虎别样的生命力。




读一读,说一说,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①):写了爬山虎生长得很茂盛。
(②):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很美丽。
(③):写了爬山虎的脚的生长位置、样子、形状。
(④):写了爬山虎的脚是怎么爬的。
(⑤):写了爬山虎脚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