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唐诗三首《卖炭翁》教学设计+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4 唐诗三首《卖炭翁》教学设计+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8-09 19:34:26

文档简介

24
唐诗二首——卖炭翁
【教材分析】
《卖炭翁》是统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4课《唐诗二首》中的第二首讲读课文。这是一首叙事诗,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新乐府》组诗中的一首。白居易写作此诗时是在元和初年,正是宫市危害最深的时候。他对宫市十分了解,对人民又怀有深切的同情,因此写出这首感人至深的《卖炭翁》。讲授本课时应将品析的重点放在人物形象分析。
【教学目标】
1.借助课文注释,理解文意。?
2.掌握《卖炭翁》中人物描写与对比手法的运用。?
3.体会《卖炭翁》一诗的讽喻含义。?
【预习提示】
1.日积月累
(1)我搜集的资料
(2)我积累的字词
2.思悟发现
(1)塑造卖炭翁与宫使形象时使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
(2)什么是“宫市”?其本质是什么?
(3)读完全文,我的阅读感受是:
3.学贵有疑
预习中,我遇到的困惑是: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是来比喻人福气像东海一样浩大,寿命如终南山一般长久。在唐朝长安城外也有一座山叫终南山,那里住一位老人家,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走近白居易的千古名篇《卖炭翁》,看看这位老人究竟遭遇了什么?
翁是年老的男子的意思。年老的概念呢?六、七十岁。一般而言六、七十的男子在干什么?(学生回答:休息了,安享晚年。)而我们的卖炭翁在干什么呢?卖炭!那卖炭累不累呢?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文章。
二、检查预习
(一)走近作者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现实主义诗人。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文章应该为了反映时代而写,诗歌应该为了反映现实而作)。倡导了“新乐府运动”,他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喻、闲适、感伤、杂律。?
他的诗,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卖炭翁》是一首叙事讽喻诗。
(学生介绍资料,了解作者)
字词知多少
辨音:鬓(bìn)
辗(zhǎn)
骑(jì)
敕(chì)
叱(chì)
系(jì)
释义:
(1)伐:砍。
(2)薪:柴。
(3)苍苍:灰白色。?
(4)辗:通“碾”,轧。
(5)何所营:做什么用。?
(6)翩翩:轻快洒脱的情状,形容得意忘形的样子。?
(7)敕:皇帝的命令或诏书。??
(8)叱:大声责骂。??
(9)骑:骑马的人。?
(10)直:通“值”,价格。
(11)驱将:赶着走。
3.
反复朗读?
(1)播放视频,学生可轻声跟读,体会诗歌的轻重缓急。???
(2)教师点名学生朗读。?
(3)学生齐读课文,基本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三、合作探究,整体感知
1.这是一首叙事诗,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预设:
一个卖炭翁辛苦烧的一车炭最终被宫使用半匹红纱一丈绫掠夺一空。
2.文中写了哪两种人?
明确:
卖炭翁和黄衣使者白衫儿(宫使)?
3.整个故事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
明确:
烧炭—运炭—被夺炭
4.我们可以用哪个字来形容老人?
预设:
苦、累、惨……
四、理清结构,分析形象
1.开头一句为什么要交代卖炭翁伐薪烧炭的地点??
预设:
地点在长安附近的终南山上。为下文埋下伏笔,说明路远,下雪天的山路必然难行。?
2.课文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这卖炭的老汉呢?
明确:
外貌、动作和心理?
3.用文中原句说一下卖炭翁的外貌?侧重从哪些角度刻画其形象?为什么这样写??
预设: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侧重从颜色对其外貌加以点染,如“满面尘灰”指脸上的颜色;“苍苍”(灰白色)指头发耳边鬓角的颜色;“烟火色”“十指黑”说明烧炭艰辛,这样写形象逼真地刻画了老人悲苦的形象,表现老人烧炭的艰辛,说明炭的来之不易。?
4.冬天才是卖炭、买炭的时间,可是老人却是“衣正单”。在这样冷的季节,都会希望天气暖和,可是卖炭
翁是怎样想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
预设:
老人却“愿天寒”,因为老人家明白,天如果暖和了,炭就贱了;天要是寒冷,炭价就会更高一些。为了炭价高一点,他宁愿自己受冻。这种矛盾无奈的心理活动,深刻地揭示了卖炭老人的悲惨处境。
5.老人卖炭究竟是想要干什么呢??
明确:
“身上衣裳口中食”,老人是多么的可怜呀,长时间的劳动所得只是为了解决最基本的温饱。?
6.“夜来城外一尺雪”来了,卖炭翁一年的希望终于给盼来了,于是“晓驾炭车碾冰辙”满怀希望的上路了。那他这一路上辛苦吗?从哪里可以看出?
明确:
“一尺雪”——天冷、雪大,路难行。“碾冰辙”——炭重,路滑,车难走。?
“晓驾炭车”、“日已高”——路途遥远。“牛困”“人饥”“泥中歇”——十分艰辛。
7.卖炭翁来到集市后,那些炭换回了什么?换回的这些东西是否可以满足卖炭翁的愿望?这个过程中卖炭翁遇到了什么事情?
明确:
“半匹红纱一丈绫”,这些纱、绫对卖炭翁来说,既不能充饥,又不能保暖。天降横祸,他遇到了“黄衣使者白衫儿”,卖炭翁辛辛苦苦烧的一车炭就这么没有了。
8.宫使夺中的不仅是卖炭翁的一车炭,更是老人家一年的希望。那造成这一切的是什么呢?
明确:
宫市,令老百姓闻之色变的宫市制度?
9.请同学们说说诗中是如何表现宫使的横行霸道的?
明确:
诗中运用肖像、神态和动作描写来表现宫使的形象。“黄衣”“白衫”说明这些人的地位。“翩翩”一词写出了轻快敏捷而又趾高气扬、凶神恶煞的神态。同时用一系列动词,如“把”“称”“回”“叱”“牵”“系”,形象逼真地写出了他们仗势凌人、以强凌弱、蛮横无理的强盗行径。
10.“惜不得”写出卖炭翁怎样的心态??
明确:
写出卖炭翁无可奈何、甚至绝望的心态。因为这些人“手把文书口称敕”,说这是皇帝的命令,有冤老人也无处诉。
五、感受对比,体会作者情感
1.文章多处使用了对比,既有卖炭翁自身的对比,又有卖炭翁与宫使的对比,请从文章中找出这些句子,并说说各自的作用。?
明确:?
(1)“一车炭,千余斤”与“半匹红纱一丈绫”对比,写出宫市掠夺的残酷。?????
(2)“牛困人饥”与“翩翩两骑”对比,反衬出劳动者与统治者境遇的悬殊。?????
(3)“衣正单”与“愿天寒”对比,强烈对比之中写出了卖炭翁为生活所迫的悲苦无奈,“可怜”两字倾注了无限同情,催人泪下。?
2.课文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揭露了老百姓承受剥削阶级肆意剥削的现实,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六、拓展延伸
在《顺宗实录》中曾经有这样一段记述,“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称“宫市”取之。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街吏擒以闻,诏黜此宦者,而赐农夫绢十匹;然“宫市”亦不为之改易。谏官御史数奏疏谏,不听。”这段文字是白居易创作《卖炭翁》的原型,同学们看有何不同?
明确:
结局不同。选文中的农夫有圆满的结局,得到了补偿,皇帝罢免了宦官。可文中的卖炭翁却有着悲惨结局,千斤炭没有得到想要的钱来买衣服和食物。
七、课堂总结
白居易为何不给卖炭翁一个圆满的结局呢?选文中的农夫只是个案,可能千千万万中只有这么一例。罢免了宦官,给予补偿,但只要宫市还在,这些底层人们的悲惨命运就不会结束,而卖炭翁就代表了所有受苦受难的人。正如白居易的创作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是一首反映事实的诗歌,而这样一个悲剧的结尾正是艺术作品的力量。
八、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诗歌
2.完成分层作业
3.卖炭翁的一车炭就这样被宫使无情的夺走了,那他在回家的路途中究竟会发生什么呢,请同学们续写《卖炭翁》。
附:板书设计



白居易
烧炭
运炭
抢炭

同情
(苦主)
卖炭翁
黄衣使者(原因)
外貌、动作、神态、心理24《唐诗二首——卖炭翁》
分层作业
一、巩固基础
1.
白居易,字
,号
,有“
”之称。白居易与
(人名)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又与
(人名)并称“刘白”。
2.
这首讽喻诗,通过卖炭翁辛勤劳作所得、赖以生存的一车炭被宫使掠夺的故事,揭露了
,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3.
“半匹红绡一丈绫”,唐代商务交易,绢帛等丝织品可以代货币使用。当时钱贵绢贱,半匹纱和一丈绫,比一车炭的价值相差很远。这句诗反映了

4.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运用肖像描写,表现了年迈的卖炭翁劳作的艰辛。
B.“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极为矛盾的心理刻画,反映了卖炭翁悲惨的生活境遇。
C.“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用动作描写,表现了宫使凶残掠夺、蛮横的面目。
D.“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以动作描写来表现卖炭翁的无奈与悲愤。
5.下列对诗歌理解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从题下自注“苦宫市也”,可以看出诗的主题在于揭露唐朝宫市的公开掠夺性。
B.白居易是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主义诗人,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与唐代的李白、杜甫一样都是著名诗人。
C.全诗完整地记述了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的经过,刻画了卖炭翁受压榨受欺凌但敢于反抗的人物形象。
D.“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运用叙述,“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则运用说明,全诗笔法简洁,富有表现力。
6.下列对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卖炭翁》一诗揭露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B.“把”、“称”、“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
C.“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文书”是行政机构间互相往来的平行公文,而小太监手里却有“文书”和“敕”,这两个词表现了宫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
D.“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就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7.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身上衣裳口中食”反映出卖炭翁辛苦劳作仅仅是为了满足最近本的生存需求。
B.“牛困人饥日已高”写出了运炭路途的遥远和艰辛。
C.“宫使驱将惜不得”刻画了卖炭翁想要反抗而不能的软弱性格。
D.本诗以叙事结尾,与直接议论相比,给读者留下了更大的思索空间。
二、思考探究
1.“晓驾炭车辗冰辙”中的“辗”有什么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翩翩两骑来是谁”中的“翩翩”一词表现了宫使怎样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宫使驱将惜不得”中的“惜不得”说明了卖炭翁怎样的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全诗反映了封建社会怎样的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巩固基础
1.
乐天
香山居士
“诗魔”(“诗王”)
元稹
刘禹锡
2.
揭露了“宫市”的腐败本质,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了有力的鞭挞与抨击,讽刺了当时腐败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3.
宫室的霸道不公
4.
D
5.
B
6.
D
7.
C
二、思考探究
1.“辗”字既写出了天寒冷,已经结了冰,从而突出说明了卖炭翁的辛苦,又写出了写出牛车的重量,说明了卖炭翁的勤劳。
2.“翩翩“本意是形容轻快洒脱的情状。这里表现了宫使得意忘形,骄横无理的样子,与卖炭翁为生活操劳的凄惨的个人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揭露了唐代“宫市”的罪恶。
3.说明卖炭翁虽万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的心理。
4.反映了封建统治者的横暴掠夺,反映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不幸。
5.本诗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宫市的揭露抨击。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