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新课标版第6章细胞生命历程章综合训练(新人教版必修1)4
一、选择题
1.图4-8是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的变化曲线。秋水仙素能使细胞中的染色体加倍,其作用于细胞分裂的
A.a~c段
B.c~d段
C.d~e段
D.f-g段
2.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植物细胞,能看到的结构是( )
A.赤道板、染色体、细胞膜
B.纺锤体、赤道板、同源染色体
C.细胞壁、染色体、纺锤体
D.细胞壁、核膜、染色体、着丝点
3.如图是体外培养中的正常成纤维细胞转化为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变化。癌变后的成纤维细胞特征是 ( )
A.再分化形成成纤维细胞
B.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增加
C.形态球形化而不再贴壁生长
D.增殖过程不受环境影响
4.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癌细胞的特征是
A.癌细胞在适宜的条件下只能分裂50次--60次
B.癌细胞能够无限繁殖
C.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
D.癌细胞彼此之间的黏着性减小,导致癌细胞在有机体内分散和转移。
5.在人的胚胎发育过程中不会出现下列哪种现象 ( )
A.细胞数目增多 B.细胞全能性增加
C.细胞种类增加 D.细胞衰老
6.下列有关细胞癌变和衰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细胞发生癌变是由于原癌基因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畸形分化的结果
B.癌变和衰老的细胞其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均发生了变化
C.新陈代谢减慢和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是细胞衰老的特征
D.衰老的细胞内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7.分裂期细胞的细胞质中含有一种促进染色质凝集为染色体的物质。将某种动物的分裂期细胞与G1期(DNA散乱分布于纺锤体中央前期)细胞融合后,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A.来自G1期细胞的染色质开始散乱分布于纺锤体中央
B.融合细胞DNA含量是G1期细胞的2倍
C.来自G1期细胞的染色质开始凝集
D.融合后两细胞仍按各自的细胞周期运转
8.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伊丽莎白·布莱克本等三名美国科学家,以表彰其在研究衰老方面作出的巨大贡献。他们发现位于染色体两端的一种特殊构造(端粒)与细胞衰老有关,它会随着细胞分裂而变短。癌细胞中存在延长染色体端粒的酶。据此推断,癌细胞能无限增殖的原因最可能是 ( )
A.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选择性表达
B.控制端粒酶合成的基因发生突变
C.控制端粒酶合成的基因选择性表达
D.癌细胞膜糖蛋白的种类与数量减少
9.下列关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在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DNA含量加倍
B.在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DNA含量也加倍
C.在分裂中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最清晰
D.在分裂末期,复制后的染色体平均分配进入两个子细胞
10.正常的细胞有丝分裂首先进行的过程是
A.纺缍体的形式 B.细胞质的分裂
C. 子细胞的形成和发育 D.染色体的复制
11.癌细胞容易扩散的重要原因是
A.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 B.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
C.细胞分裂速度快 D.癌细胞代谢旺盛
12.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稳定变化,这种变化是( )
A可逆转的 B生物体内不可逆转的
C发生变化的 D无序可循环的
13.如图是某高等生物细胞分裂中染色体和DNA的变化曲线图,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O~a段属于有丝分裂的间期
B.O~c细胞中始终存在同源染色体
C.b时期曲线下降是由于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D.O~d过程不存在细胞分化
14.下图是4种植物细胞按顺时针方向表示的细胞周期,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
A.图中的b→→a→b表示细胞增殖过程的一个细胞周期
B.甲图的b→a与丙图的b→a所用的时间可能一样长
C.从a→b,由于DNA的复制使染色体数目增加一倍
D.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材料最好是选植物甲
15.人体中的某一体细胞,如果连续分裂了60次以上还在继续分裂,此细胞很可能是发生了
A.分化能力增强 B.全能性增强 C.衰老 D.癌变
16.下列关于实验过程的叙述,正确的一组是( )
①解离的目的是用药液使组织细胞相互分离 ②漂洗的目的是洗去根尖上的盐酸,以利于染色时碱性染料着色 ③用龙胆紫染液可将细胞核中的染色质染成紫色 ④压片的目的是使根尖细胞充分分散,形成单层 ⑤当看到一个处于中期的细胞时,注意观察它如何进入后期、末期,以理解从中期到末期的变化
A.①② B.③④⑤ C.①⑤ D.①②③④
17.细胞分化过程中,不会改变的是 ( )
①细胞表面结构 ②细胞器的数量 ③蛋白质种类和数量 ④染色体数目 ⑤细胞核遗传物质 ⑥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种类 ⑦基因表达的数目 ⑧细胞的功能
A.①③⑤⑥ B.②④⑥⑧ C.④⑤⑥ D.③⑤⑥
18.图中是一位同学在观察植物某一器官的装片时所画的4个图像。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d细胞属于畸形分化
B.b细胞和c细胞都不可以用于观察叶绿体运动
C.图中a、b、c、d主要通过渗透作用吸收水分
D.a细胞中的染色体比其他细胞中的染色体清晰
19.下列关于癌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癌细胞的遗传物质与正常细胞有所不同
B.在适宜条件下,癌细胞能够无限增殖
C.细胞癌变后,彼此之间的黏着性显著降低
D.细胞癌变是完全不可逆转的,所以癌症是不治之症
20.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载玻片上每单位面积平均有50个酵母菌细胞,把制作此装片的样液继续培养6 h后再稀释10倍,然后制作成装片放到相同的显微镜下观察,则发现每单位面积平均有80个细胞。可推断细胞周期的平均时间是( )
A.0.5 h B.1 h C.1.5 h D.2 h
二、填空题
21.如图表示细胞内发生的一系列重大生命活动,请据图回答:
(1)对于人体来说,在A、B、C、D四项生命活动中,有积极意义的是_____________。
(2)B过程表示一个细胞增殖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________的过程。
(3)该生物为________生物,其中A过程的方式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细胞有丝分裂末期,染色体的动态变化是指______________,在高度分化的生物体细胞中,基因的表达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动物体内F到E过程的细胞信号主要来自__________和内分泌系统。
(6)由于某种原因,正常细胞发生了D过程,细胞中的原癌基因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Ⅰ.下图为某种细胞周期示意图,请据图回答(能用图中字母回答的,请用字母作答)。
(1)一个细胞周期包括两个阶段,其中极为关键的准备阶段是____________,约占细胞周期的____________。
(2)从图中可知,分裂间期应包括____________三个阶段。
(3)一个细胞中,具有形态和数目完全相同的两套染色体的时期是____________(不考虑C途径)。
(4)D过程叫____________,在生命过程中的____________时期达到最大限度。
(5)如用秋水仙素处理分裂细胞,则可发生____________过程,其作用的时期是____________。
Ⅱ.下图表示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的制作与观察,请据图回答。
(1)A过程叫__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
(2)C过程叫____________,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
(3)D过程需要对载玻片上的根尖进行按压,以促使细胞
(4)E过程中需要先在低倍镜下找到根尖的____________,才能进行下一步的观察。
23.图A为某生物体细胞有丝分裂示意图,图B表示在一个细胞周期(G1、S、G2组成分裂间期,M为分裂期)中的细胞核内DNA含量的变化曲线;图C表示处于一个细胞周期中各个时期细胞数目的变化(用特殊的方法在一个培养基中测得的),请据图作答。
(1)图A中含有________条染色单体,此细胞在分裂末期不出现细胞板,理由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图A所示细胞是来自杂合子且在2的某一位点上有一基因a,对应图C中DNA含量为2C时,该培养液共有________个基因a。
(2)若图A表示胚胎干细胞,正处于培养液中,则在正常的情况下,与其吸收无机盐离子有关的细胞器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
(3)C图中的DNA含量由2C到4C的细胞,处在B图的________期(填写图中符号)。
(4)培养过程中若用DNA合成抑制剂处理,C图中DNA含量为________(C)的细胞数量会增加。
24.人类各种癌症中的关键基因之一是原癌基因,其突变后表达的产物是G蛋白。当细胞膜表面的酪氨酸激酶受体与生长因子结合后,G蛋白将信号经图中的过程①形成转录激活剂,激活剂激活、启动过程②③,形成大量物质D,导致细胞周期启动并过度分裂(图中字母表示物质,数字表示生理过程)。
(1)癌细胞的两个重要特点是 、 。
(2)过程②、③合称为 。
(3)图中②过程中,主要需要 酶,其作用是 。
(4)根据图中的信息,从信息交流的角度提出一种抑制癌细胞产生的方法 。
答案
一、选择题
1.B
2.C
解析:赤道板是一个虚拟的平面,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在有丝分裂前期核膜已经解体、核仁已经消失,染色质螺旋化成染色体,且出现纺锤体,所以有丝分裂中期看不到核膜,但可以看到染色体和纺锤体。
3.C
解析 正常的成纤维细胞呈扁平梭形,癌变后变成球形。形成癌细胞后无限增殖,不再分化。癌细胞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癌细胞之间的黏着性降低,容易分散和转移。癌细胞的增殖过程受温度、pH等环境条件的影响。
4.A
5.B
6.D
7.C
解析:分裂期细胞的细胞质中含有促进染色质凝集为染色体的物质,当其与G1期细胞融合后,融合细胞的细胞质也就存在着上述物质,G1期细胞的染色质不再散乱分布于纺锤体中央,而表现为开始凝集,所以A错误,C正确;由于分裂期细胞与正常细胞相比DNA加倍,所以融合细胞DNA含量是G1期细胞的3倍,B错误;融合后两细胞已成为一个细胞,不再按各自的细胞周期运转,所以D错误。
8.C
9.B
10.D
11.A
12.D
13.C
14.B
15.D
16.D
解析:该实验中盐酸解离已使细胞死亡,因此不能通过一个细胞持续观察各时期的变化。
17.C
18.B
解析:a图细胞是刚分裂产生的新细胞,d图形成了根毛,a、b、c、d图的细胞都属于根细胞,都没有叶绿体。
19.D
解析:本题考查癌细胞的特征。癌细胞是正常细胞基因突变后产生的,其遗传物质与正常的细胞有所不同。在适宜条件下,癌细胞能够无限增殖,不受正常体细胞分裂次数的限制。细胞癌变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彼此之间的黏着力下降,使细胞易于扩散和转移。如果控制了癌细胞的细胞周期,使其不能无限增殖,就可以使癌症得以控制。
20.C
解析:样液稀释10倍后有80个细胞,则细胞总数为800,设6 h内酵母菌细胞共完成了n个细胞周期,则50×2n=800,n=4,即完成了4个细胞周期。因此,细胞周期的平均时间为6/4=1.5 h。
二、填空题
21.(1)A、B、C (2)稳定性差异 (3)多细胞真核 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4)染色体解旋形成染色质 选择性表达 (5)神经系统 (6)从抑制状态转变成激活状态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了细胞的生命历程。(1)细胞的一生经历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等阶段,这些过程对于人体来说都是有积极意义的。(2)细胞分化是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3)因有细胞分化等过程,可判断此生物是多细胞生物;含有染色体,则为真核生物的细胞。(4)考查对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规律性变化的理解以及细胞分化的实质——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基因的选择性表达。(5)动物的生命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节。(6)细胞癌变是细胞的畸形分化,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即原癌基因从抑制状态转变成激活状态。
22.Ⅰ.(1)A期 90%~95% (2)G1、S、G2 (3)G期 (4)细胞分化胚胎 (5)C E期
Ⅱ.(1)解离使组织中的细胞分离开来
(2)染色使染色体着色 (3)分散开
(4)分生区
23.(1)8 该细胞是一个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 6 000
(2)线粒体、核糖体 (3)S (4)2
解析:(1)图A细胞位于有丝分裂中期,染色单体没有分开;细胞板是植物细胞分裂末期出现的一种结构,该细胞没有细胞壁,属于动物细胞;DNA含量为2C时,说明细胞没有进行散乱分布于纺锤体中央,据图分析就可以得出答案。(2)吸收无机盐离子属于主动运输过程,需要载体(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和能量(线粒体进行有氧呼吸提供能量)。(3)据图分析可知S期DNA在加倍,由2C逐渐增加到4C。(4)抑制DNA的合成就会使细胞周期处于分裂间期的开始。
24.(1)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易分散转移 无限增殖 (2)基因的表达 (3)RNA聚合 催化RNA的合成 (4)破坏细胞膜表面的酪氨酸激酶受体(或服用结构与生长因子类似的物质)w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