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
大
小
教学内容: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数学》第一学期
教学目标:
1、会根据计算条的长短和物体的个数进行大小比较。认识
“〈、=、〉”,并会读、写。
2、会用符号表示自然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3、使学生通过直观的实物比较,理解小于、等于、大于的含义。从中体验学习的愉悦与所学知识的价值。
4、培养学生静心听讲的习惯及口头表达能力与交流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会用符号表示自然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教学难点:能够区别大于号和小于号,并能正确使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人物图片,计算条
教学过程:
一、比人物高矮
1、出示人物图:小丁丁,小胖,小亚,小巧、小明。
师:小朋友,你们看谁来了?小明是我们的新朋友,今天他也来到我们的课堂里,和我们一起学习。今天他们想请我们的小朋友帮个忙,你们愿意吗?
2、出示图:小丁丁和小胖
小丁丁先想和小胖来比一比高矮。那应该怎样比呢?(背对背站在一起)
先请两位小朋友上来演示背对背站在一起,再媒体出示
表达训练:(
)和(
)比高矮,(
)比(
)高,也可以说(
)比(
)矮。
3、出示图:小亚和小巧
小亚和小巧也想比一比,你能用刚才的三句话来说一说吗?
表达训练:(
)和(
)比高矮,(
)比(
)高,也可以说(
)比(
)矮。
4、出示图:小明和小胖
谁和谁在比高矮?结果怎么样呀?
表达训练:(
)和(
)比高矮,(
)和(
)一样高。
设计意图:本环节利用了学生熟悉的人物比高矮的生活情境,比较受一年级小朋友的欢迎,在课的开始提到学习小伙伴们有问题想请教你们,你们愿意帮助它们吗?比较符合低年级儿童的心智发展规律,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比计算条长短
1、认识计算条
介绍他的名称:计算条(媒体出示)
师:刚才小朋友比了高矮,现在计算条也要来比一比长短。
2、
出示2个单位的计算条和2个单位的计算条,认识等于
提问:数数每根计算条有几格?比一比它们的结果怎么样?
我们在这两个计算条上摆两根小棒,你们发现这两根小棒有什么特点?(摆得一样平。)
为什么会一样平呢?(因为两边的计算条都是2个单位)
所以我们可以用式子来表示比较的结果。
(媒体出示)
2
=
2
“=”这个符号叫等于号
(齐读)
(学生书空)
读作:
2等于2。
(齐读)
2=2的意思是什么?就是2和2一样大
等号是两条平平的、长短一样的直线。
(书空等号)
3、出示3个单位的计算条和2个单位的计算条,认识“>”
提问:数数每根计算条有几格?它们还相等吗?
(一个计算条表示“3”,一个计算条表示“2”,它们不相等。)
我们再来摆小棒,这次能摆平吗?为什么?(因为它们不相等了)
用式子表示为:3大于2。
(媒体出示)
3
>
2
“>”这个符号叫大于号
(齐读)
(学生书空)
读作:
3大于2
(齐读)
4、出示2个单位的计算条和3个单位的计算条,认识“<”
提问:比一比它们的格数,现在能用什么符号表示?
(媒体出示)
2
<
3
这个式子谁能来读?
2小于3。
(生领读再齐读。)
谁说说1小于3是什么意思啊?
就是1比3小
5、小结:当左边的数大,右边的数小,就可以用“>”
来表示。当左边的数小,右边的数大,就可以用“<”
来表示。它们都是是尖角对小数,开口对大数。
6、动手操作,巩固理解
要求:每人拿出红蓝两色的计算条各一条,然后比一比长短。
和同桌交流一下你比较的结果,再说说你是怎样比的。(交流、反馈)
7、师小结:刚才我们认识了等于号、大于号、小于号。还知道了两个数比较大小,可以用它们来表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本领。
(出示课题:比大小
齐读课题)
师:我们今天认识的大于号和小于号,它们长得很像,我们是用什么好办法来把它们记住的?
设计意图:本环节使用到计算条,这是他们第一次接触。计算条的作用是帮助学生从具体形象的比较到抽象符号的运用,在练习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是否使用计算条帮助判断比较的结果。同时,它也可以很好的帮助学生理解“<、>、=”三个符号的意义,也能够帮助学生判断具体的数的大小。教学时要关注学生“讲话是否完整,语言是否比较规范”如果学生回答完整,要及时表扬。如果学生说得不完整,教师可以示范。
三、巩固练习
1、先说图意,再比较大小。
2、比一比,填一填。
1
3
9
6
1
1
0
5
8
3
0
0
1
0
3、
后面是几?
6>(
)
4<(
)
4、(
)里可以填几?
1>(
)
3>(
)
6<(
)
(
)=5
(
)<8
6<(
)<8
9>(
)>(
)
3<(
)<( ) ( )<( )<( )<3
四、总结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了什么本领?你有哪些收获呢?
设计意图:本节课按照“情境引入——图片感知——数字抽象”三个层次让学生体会知识,发展思维。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的开始就以比身高的游戏形式引入,唤起学生的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抽象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利用多层次的练习来巩固新知。有效的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小于、等于、大于
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会根据长度和个数进行大小比较。
引入符号“〈、=、〉”,并会读、写。
会用符号表示自然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与交流合作意识。
3、情感目标:使学生通过直观的实物比较,理解小于、等于、大于的含义。
从中体验学习的愉悦与所学知识的价值。
教学重点:会用符号表示自然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教学难点:能够区别大于号和小于号,并能正确使用。
教学准备:教师:小丁丁,小胖,小亚,小巧四人的图片、小棒
学生:计算条
教学过程:
1、
比高矮
1、
出示图:小丁丁,小胖,小亚,小巧。
师:小朋友,你们看谁来了?
今天他们要比赛。谁愿意来猜一猜他们今天要比什么?
生:(说各自的想法)
师:我们成为小学生已经一个月了,小朋友们都长高了,今天他们就要来比一比高矮。
2、
师:小丁丁先想和小胖来比一比高矮。那应该怎样比呢?
(出示图:小丁丁和小胖)
生:两个人站在一起,背对背。
(演示)
师:小丁丁和小胖比高矮,结果怎样?
生:小丁丁比小胖矮。
师:小丁丁和小胖比高矮的结果还能怎么说?
生:小胖比小丁丁高。
3、
师:接着请你自己从他们四人中挑两位好朋友来比一比高矮,说一说结果。
学生可以自由挑选,挑选时,教师进行演示。
比较应包括各种情况。(谁比谁高,谁比谁矮,谁和谁一样高)
只要表达的合理,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比较结果。
2、
计算条比长短,引出小于、等于和大于。
师:刚才小朋友比了高矮,现在计算条也要来比一比长短。
(一)、动手操作。
要求:每人拿出红蓝两色的计算条各一条,然后比一比长短。
和同桌交流一下你比较的结果,再说说你是怎样比的。
在这里鼓励学生用数几个单位来比较计算条的长短。
(二)、大组交流。
请三种不同比较结果的同学进行交流。
通过在计算条上摆放的小棒的平衡情况,引出小于、等于和大于符号。
①出示2个单位的计算条和2个单位的计算条,认识等于
1、生:我拿2个单位的计算条和2个单位的计算条比。
2、
师:结果怎样?
师:2个单位的计算条和2个单位的计算条一样长。
3、
师:我们在这两个计算条上摆两根小棒,你们发现这两根小棒有什么特点?
生:摆得一样平。
师:为什么会一样平呢?
生:因为两边的计算条都是2个单位。
4、
师:所以我们可以用式子来表示比较的结果。
就是2等于2。
(板书)
2和2中间的符号是等号。
(齐读)
3、师:谁试着来读一读这个式子?
生:2等于2。
(领读、齐读)
师:谁能说说这个式子的意思?
生:就是2和2一样大。2个单位的计算条和2个单位的计算条一样长。
师:对呀,所以两条线一样平。
②出示1个单位的计算条和3个单位的计算条
1、生:我拿1个单位的计算条和3个单位的计算条比长短。
生:1个单位的计算条比3个单位的计算条短。
2、
师:我们再来摆小棒,这次能摆平吗?为什么?
(小组讨论)
3、
师:这次我们也可以用一个式子来表示。1小于3。
(板书)
这个符号我们把它叫做小于号。
(齐读)
4、师:这个式子谁能来读?
生:1小于3。
(领读、齐读。)
5、
师:1小于3是什么意思啊?
生:就是1比3小。就是1个单位的计算条比3个单位的计算条短。
③出示3个单位和1个单位的计算条。
1、
生:我拿3个单位的计算条和1个单位的计算条比。
3个单位的计算条比1个单位的计算条长。
2、师:这次我们再摆上小棒,猜猜看这回小棒能平衡吗?为什么?
3、师:那可以用什么式子来表示呢?
两个人先互相说一说。
2、师:谁愿意和大家交流你们讨论的结果?
生:3个单位的计算条比1个单位的计算条长。我们就说3大于1。
3、师:大家说的都很好。你们能告诉大家这里的3表示……,1
表示……
3大于1的意思就是……
4、师:那么,3和1中间的符号是…
生:大于号。
师:读作
…
生:3大于1。
(齐读)
(三)、把你刚才自己比较的计算条的比较结果,用我们刚才学的新本领来说一说。(两个两个说,小组说)
(四)、小结:
2、
师:刚才,我们一起比高矮,通过计算条比较长短,认识了(小于号,等号,大于号)。还知道了两个数比较大小,可以用(小于号,大于号,等号)表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本领《小于,等号,大于》。
(出示课题,齐读)
3、
师:我们今天认识的大于号和小于号,长的想不想啊?
它们就像一对小兄弟,你们有什么好办法来把它们记住吗?
顺口溜: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五)、写符号
师:接着我们一起来学一学这三个符号怎样写,好吗?
1、小于号一笔写成,从右到左下,再到右下。
(书空)
2、大于号也是一笔写成,从左到右下,再到左下。
(书空)
3、等号是两条平平的,长短一样的直线。
(书空)
3、
巩固练习
1、看图写不等式。(课本第21页,第三题)
要求学生先自己看懂题意再完成练习。
2、用符号表示自然数之间的大小关系。(课本第21页,第四题)
3、填空。(课本第21页,第五题)
2<(
)帮助学生理解(
)里要填比2大的数,而这样的数有无数个。
7>(
)帮助学生理解(
)里要填比7小的数,而这样的数有0~6共7个。
4、
总结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了什么本领?
师:你有哪些收获呢?
反思
反思这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我们觉得以下几方面是值得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借鉴的。
首先,教学过程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件(比高矮)入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其次,我们利用了摆放在计算条上的小棒的平衡情况引出三个数学符号,把抽象的数学符号用直观的教具进行演化,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理解。
再次,学习中以学生为主体,改变他们被动接受的学习形式。学习中鼓励学生大胆的猜想小棒的平衡情况。鼓励学生合作交流,也多用数学语言表达意思。练习中也鼓励学生自己来理解题意,而不是老师叙述题意。数学常态教案设计
课题
多与少
学科
数学
执教者
教学目标:1.初步知道“一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两两配对(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初步感受对应思想。2.
对“比较”的结果能够说理,并能够说出多、少、一样多,多了几个,少了几个。3.根据个数进行数的大小比较。教学重难点:2、正确区分>、<、=,建立初步的符号感。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练习设计
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景
引入课题二、
动手实践
体验方法三、
巩固练习
方法运用五、总结
1、谈话引入:星期天的早上,我们的小伙伴约好去公园玩碰碰车。他们来到了碰碰车的场地(出示主题图)问:请你们仔细观察一下图,说说他们会遇到什么问题?你是怎么知道的?2、揭题刚才有的小朋友们都说要比一比车和人的多少来看车是不是够。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比一比,看看到底能用什么方法来比出两样东西的多与少。板书:多与少(一)数数法1、数一数车与人各是多少?2、根据图1学说3句话。(我用数数的方法比,车比人少,人比车多。)3、出示图2、图3,学生集体练习。(二)两两配对法1、出示图1刚才我们学会了用数数的方法比较人与车的多少?小朋友你还能想出其他方法吗?2、刚刚这个小朋友所用的在我们数学里叫做两两配对法3、出示图4、图5、图6,两两配对法说出什么比什么多,什么比什么少,并且说出多几只,少几只,(我用两两配对的方法比,兔子比猴子多,多1只。猴子比兔子少,少1只。)小结:用两两配对法比的时候,我们可以用线连一连1、小游戏游戏规则:男生代表多的物体,女生代表少的物体。老师喊物体名称,相对应的学生要起立。2、小练习用两两配对法,比较书P17两幅图片。(教师指导用尺连线)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比较物体多少可以用什么方法呢?还知道了些什么?
生:观察主题图后交流(车不够:又6个小朋友,只有5辆车;已经4个小朋友有坐在车子里了,还有一辆车空着,可是有2个小朋友从后面跑来;……)学生按要求说,教师指导。生:交流(老师对学生语言组织进行指导)生:交流生:交流(老师对学生语言组织进行指导)生:进行比较反馈全班交流参与游戏学着连线数数法两两配对法
个别回答个别回答集体交流
遇到问题时,加强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巩固练习,加强学生对一一对应的理解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会出现的一些数学问题,使学生觉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课后练习布置
板书设计:
多与少数数两两配对
教学反思:
数学常态教案设计
课题
小于、等于、大于
学科
数学
执教者
谢华来
学校:诸翟学校
班级
一1、2、3
教时:2
日期
教学目标:1.能根据长度和个数进行数的大小比较。2.认识符号>、<、=,会书写自然数之间的大小关系。教学重难点:2、正确区分>、<、=,建立初步的符号感。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练习设计
设计意图
课前2分钟
10以内加法
学生口答
10以内加法卡片
加强口算能力
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景
引入课题二、集体探究小于、等于、大于的含义三、练习巩固四、拓展练习五、总结
1、谈话引入:你们看,我们数学书中的好伙伴在干什么?谁和谁比?比的结果怎么样?2、揭题其实,比较我们还可以用小于、等于、大于来表示。比如,我可以说小丁丁的身高小于小胖的身高。小明的身高等于小胖的身高。小亚的身高大于小巧的身高。今天我们一起来来学习:小于、等于、大于。1、数数每根计算条有几格?比一比它们的结果怎么样2、左边的计算条有2格,右边的计算条也有2格,它们的格数一样多,所以用“=”连接。读作:等于。3、继续介绍小于和大于4、出示草莓图,先说图意,再比较大小。5、出示书P18题3。分小组练习。6、辨别大于号、小于号。并指导书写。1、完成书P25题4,开火车核对。2、判断,用手势表示。1、看看方框里能填几。2、花朵后面藏着几?1、今天你认识了什么?2、你是怎么区分小于号和大于号的?
观察主题图后交流。老师对学生语言组织进行指导。生交流左边有6只草莓,右边有5只草莓,6比5大,所以6大于5.学生回答,教师指导说完整。学生回答
个别回答个别回答集体交流集体交流
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感知认识小于、大于、等于。巩固练习,加强学生对小于、等于、大于的理解与应用。帮助学生增强逆向思维。
课后练习布置
板书设计:
小于、大于、等于
教学反思:课题:小于、等于、大于(1课时)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认识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读法和作用。
能力目标:1、能用符号“〉”、“〈”、“=”表示比较的结果,建立符号感。
2、能根据长度和个数进行大小比较。
3、通过看一看,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
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情境中通过亲身实践,主动体验,理解知识,获得感悟,进而学习运用。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认识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
会用“〉”、“〈”
表示比较的结果。
教学准备:
“﹤、﹥、=”符号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个环节: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第一部分:比高矮,分为2个层次。
出示课本P21/1“比高低”题图
请学生说一说比的结果:
(
)和(
)同样高;(
)比(
)高;(
)比(
)矮。
2、学生4人一组,任意挑选两位小朋友比一比身高,说一说结果。
第二部分:动手操作,分为3个层次。
1、左边放3个□的计算条,右边放5个□的计算条,说一说比的结果。
2、左边放4个□的计算条,右边放2个□的计算条,说一说比的结果。
3、请学生拿出和教师手上同样多的计算条,并说一说想法。
师:
生:
估计出现以下几种答案:
(1)我用数的方法来比较。老师计算条上的正方形有2个,所以我也拿2个正方形的计算条,这样就和老师一样多了。
(2)我用摆的方法进行比较。我先摆一个正方形,再摆一个正方形,摆了2
个,就和老师一样多了。
第三部分:认识
“=”,分为2个层次。
1、教师讲解:老师有2个正方形,每个小朋友也都有2个正方形,你们看,如果在这两根计算条的上下两端各画上一条线,这两条线都是平平的,两边开口一样。
我们把这两条线移下来,看,这就是一个表示“同样多”的符号,它叫什么呢?
等号
板书
出示
:
2
=
2
读作:
二等于二
书空等号
2、游戏:找相同
出示下列计算条:
找出相等的,用等号连接。4
=
4,5
=
5
不相等的,说一说比的结果。
①1比2小
②
1比3小
2比1大
3比1大
第四部分:认识
“〈”、“﹥”,分为2个层次。
1、
出示:
1比2小
1比3小
2比1大
3比1大
问:现在,我们再在每组两根计算条的上下两端各画上一条线,这两条线还是平平的,两边开口一样的吗?
2、教师在计算条上画小于号、大于号。
一个叫大于号,一个叫小于号。
开口的方向表示大,合拢的方向表示小。
①介绍小于号。先合拢再张开的是小于号“﹤”。一起书空小于号。
是1﹤2。
读作1小于2。
请学生尝试表示:1比3小
教师板书:1﹤3
②介绍大于号。问下面的“2比1大”、“3比1大”两条线的形状是怎样的?猜想一下它叫什么名字?
学生汇报:A:解释形状B:名称
教师小结:我们可以用大于号来表示“2比1大”、“3比1大”。
板书:2>1、
3>1
读作:2大于1、3大于1
一起书空大于号。
第五部分:看图编一编,说一说。
根据书上P21/3图中所列信息,请学生说图意,比大小。
第六部分: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记住大于号和小于号。
引导学生编顺口溜:“大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大口朝左大于号,大口朝右小于号,两边相同用等号”。揭示课题:“小于、等于、大于”
第二个环节:拓展应用
1、游戏:看谁找得快
(1)教师拿出数字卡片3和5,问:中间用什么符号连接?
(2)交换成5和3,找符号。
(3)小组游戏:请小组长出示1~10中的两个数,其他同学找符号。
2、书上P21/4,学生独立完成。
3、出示书上P21/5,按要求填□。(多媒体教学平台)
2﹤□
,
7﹥□
请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第三个环节:总结
回家看一看哪些东西和哪些东西是可以比的?比的结果怎样?几大于几?几小于几?几等于几?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小于、等于、大于》教案
教学内容:数学新教材一年级第一学期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1、会根据长度和个数进行大小比较。
2、
引入符号“〈、=、〉”,并会读、写。
3、会用符号表示自然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与交流合作意识。
情感目标:使学生通过直观的实物比较,理解小于、等于、大于的含义。
从中体验学习的愉悦与所学知识的价值。
教学重点:会用符号表示自然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教学难点:能够区别大于号和小于号,并能正确使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引入
1、昨日学了对应和比较,看图说说比一比。(出示图:5只西瓜,4只生梨,4只苹果。)图上有什么?挑选你喜欢的水果比一比,说给小组里的同学听。2、游戏:比身高(1)选2名学生上来比一比身高,结果怎样?还可以怎么说?(2)再选2名学生上来比一比身高,结果怎样?3、生活中还能比什么?
5只西瓜,4只生梨,4只苹果。小组活动、交流:西瓜比梨(多)梨比西瓜(少)苹果和梨(同样多)苹果比西瓜(少)西瓜比苹果(多)╳╳比╳╳高╳╳比╳╳矮╳╳和╳╳同样高比大小、比多少
二、展开
1、今天,计算条来和我们一起学数学。那计算条怎样比大小呢?出示:1个□。问:有几个小方格?
再出示1个□放右边,问:右边有几个?1个□和1个□比,结果怎样?2、在两个小方块上面摆一根小棒,下面也摆一根,两根小棒摆得怎样?我们可以用这样一个符号表示:1=1“=”指着问这是什么?板书:
=
等号3、读法:这是等号,读作等于。
“1=1”表示什么?
书空“=”。问它像什么?
1个1个1个和1个同样多。一样平、一样长。等号跟老师齐读1和1同样多。书空像中队长的标志
4、老师来变个小魔术。左边□
右边
左边几个?右边几个?1比3结果怎样?演示:
□上面摆一根小棒,下面也摆一根小棒,小棒还一样平吗?这是一个新的符号,叫“小于号”(板书)读作:小于。问:这是什么符号?读作什么?1比3小,可用“1<3”来表示。“1<3”表示什么意思?书空:“<”
“1个
3个1比3小不一样平指名回答。1比3小书空
5、老师再变个小魔术:
变成3>1这是什么符号?读作什么?“3>1”表示什么意思?书空:“>”。
生拿计算条小棒摆一摆,比出长短。交流、核对指名回答。3比1大
6、3个符号中有两个小兄弟长得很像,是哪两个?有什么不同?尖角对着大数还是小数?开口对着小数还是大数?我们可以这样记:(用手势表示)尖角对小数,开口对大数。书空“<”和“>”。
“<”和“>”方向不一样小数大数齐读
三、巩固拓展
闯关:1、比谁记得牢,读得准。“<”、“=”、“>”6<9、4>2、3=3、0<52、比谁填的对,说得好。
书上题33、抢答:比谁抢得快,答得对。8○7、5○5、0○6、9○24、小练习3○1、6○5、8○9、2>□(最大)0○0、4○2、9○9、7<□(最小)
指名读指名回答抢答独立完成,反馈
四、总结
今天,认识了哪3个符号,分别读作什么?出示课题。谁学得最棒?为什么?
小于号、等号、大于号小于、
等于、大于课
题
小于、等于、大于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是通过比身高和学生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一些感性认识,初步建立“符号感”,同时,通过将学具的对应排列,让学生认识符号“>”、“<”和“=”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10以内数的大小。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件(比高矮)入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其次,利用了摆放在计算条上的小棒的平衡情况引出三个数学符号,把抽象的数学符号用直观的教具进行演化,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理解。
学情分析
这一教学内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早就接触到了,只是在脑海有一个初步的表象,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概念。整节课我按照“情境引入——图片感知——数字抽象——生活实际”四个层次让学生体会知识,发展思维。
教学目标
1、会根据长度和个数进行大小比较。2、引入符号“〈、=、〉”,并会读、写。3、会用符号表示自然数之间的大小关系。4、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与交流合作意识。5、使学生通过直观的实物比较,理解小于、等于、大于的含义。6、从中体验学习的愉悦与所学知识的价值。
教学重点
会用符号表示自然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教学难点
能够区别大于号和小于号,并能正确使用。
教学准备
课件、教学具、学习任务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内容及要求
课前复习
裤子和背心的ppt
观看ppt,说说什么比什么多,什么比什么少?
学习习惯:仔细观看
一、情境引入,初步感知
1、出示ppt小朋友,你们看,谁和谁在比什么?比的结果怎样?
2、东西可以比多少,人可以比高矮,那么我们认识的数可以比什么呢?(板书:比大小)
学生交流
学习习惯:仔细倾听老师讲解、同伴发言,能复述;声音响亮,表达完整、有条理。积极发言,思路清晰。
【教学意图】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的开始我就以比身高的游戏形式引入,唤起学生的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兴趣盎然中进入到学习的角色中
二、新授探究
(一)认识等号,知道同样多用等号连接1、出示:
2、数一数左边有几格?右边有几格?比一比谁多?谁少?3、你们看,如果在这两根计算条的上下两端各画上一条线,这两条线都是平平的,两边开口一样大。
我们把这两条线移下来,这就是一个表示“一样多”的符号,它叫什么呢?
4、媒体出示
:等号
2
=
2
读作:二等于二
想一想,
什么时候可以用等号连接?(二)认识小于号,知道什么比什么用小于号连接。1、出示
计数条2、数一数左边有几格?右边有几格?比一比谁多?谁少?3、现在,我们再在每组两根计算条的上下两端各画上一条线,这两条线还是平平的,两边开口一样的吗?我们把这两条线移下来,这就是一个表示“左边比右边小”的符号,它叫什么呢?
4、媒体出示
:等号
2
〈
3
读作:2小于3
全班一起读一读。5、跟进练习:先说一说左边有几个,
右边有几个?再比一比。6、想一想,
什么时候可以用小于号连接?(三)认识大于号,知道什么比什么多用大于号连接。同上
学生回答交流反馈全班一起读一读。
学习习惯:仔细倾听老师讲解、同伴发言,能复述;声音响亮,表达完整、有条理。学习兴趣:大胆参与交流,能主动参与操作过程。学业成果:认识等于号、小于号合大于号
(四)书写、记忆符号1、刚才我们认识了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并知道了如何使用这些符号,可是有的小朋友分不清哪个是大于号,哪个是小于号,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吗?大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大口在左大于号,尖角在左小于号2、写符号接着我们一起来学一学这三个符号怎样写,好吗?3、,你认为读的时候,
一定要按照什么顺序读?
学生自由回答(1)小于号一笔写成,从右到左下,再到右下。
(书空)(2)大于号也是一笔写成,从左到右下,再到左下。
(书空)(3)等号是两条平平的,长短一样的直线。
(书空)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这三个式子
学习习惯:仔细倾听老师讲解、同伴发言,能复述;声音响亮,表达完整、有条理。学习兴趣:积极思考,大胆交流,能主动参与操作过程。
【教学意图】以直观的教具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符号,在丰富学生数学知识的同时,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在比较的过程中,还给学生总结出了“大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的顺口溜,强化孩子记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练习巩固
1、看图写不等式。(课本第21页,第三题)2、用符号表示自然数之间的大小关系。(课本第21页,第四题)3、判断2<2
7>5
3<5
6>9
要求学生先自己看懂题意再完成练习。独立练习第四题
完成“学习任务三”,先写出几分之一,再读一读。学生手势表示。判断说理。
学习习惯:认真完成练习题,仔细倾听、声音响亮,表达完整、有条理。学习兴趣:能主动参与交流,并积极反馈。学业成果:能熟练应用大于等于小于号
4、后面藏着谁(课本第18页第五题)2<(
)帮助学生理解(
)里要填比2大的数,而这样的数有无数个。7>(
)帮助学生理解(
)里要填比7小的数,而这样的数有0~6共7个。
学生自由回答
学习习惯:认真完成练习题仔细倾听同伴发言,能复述;声音响亮,表达完整、有条理。学习兴趣:能主动参与交流,并积极反馈。学业成果:灵活应用所学知识
【教学意图】结合练习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大于小于等于的意义。
四、归纳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你觉得你学的如何?
学生回答交流收获与评价
学业成果: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能尝试说明理由,懂得关爱与分享的重要意义。
【教学意图】在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数学知识与生活问题有机结合,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而一次次地体验分享,懂得分享所带来的快乐,并感受学习的快乐。
板书设计
数
比大小
小于号
等号
大于号
<
=
>
2<3
2=2
3>2
读作:2小于3
读作:2等于2
读作:3大于2《小于、等于、大于》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和“=”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2.会利用“>”“<”和“=”来描述长度和个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重点】会用符号表示自然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教学难点】能够区别大于号和小于号,并能正确使用。
【教学情分析】
《小于、等于、大于》是九年制义务教育数学课本一年级第一学期第一单元的一个教学内容。小于、等于、大于是一组数学符号,主要用来表示自然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在学习《小于、等于、大于》前,已经学过了比较。能够很好的掌握两种物体之间的数量比较。而且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比较的结果。这些都是学习新本领的基础。《小于、等于、大于》就是把直观的比较用抽象的数学符号表达出来。
小于、等于、大于是一组数学符号,主要用来表示自然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对于一年级小朋友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所以教材从小朋友熟悉的生活事件(比高矮)入手,再通过生活中的物品(篮球和足球)来引出小于、等于、大于。这样更贴近学生的生活,而且抽象符号的引入是以直观的事物为基础的。所以怎样是抽象的数学符号变得更加直观,更易被一年级学生接受是学习的关键。全课教学,围绕“比”字展开,在比较中引入,在比较中探索,在比较中总结,在比较中运用,在比较中拓展。
【教学过程】
游戏引入
师:我们首先来做个热身小游戏,游戏的名字叫《火眼金睛》,老师随机选两个小朋友上来,请下面的小朋友擦亮你的小眼睛,看一看,比一比他们的身高,然后用“谁比谁高”,“谁比谁矮”来回答我,听明白游戏规则了吗?
生:听明白了!
师选择两个小朋友(有明显的身高差距以免造成歧义)
师:谁已经有答案了?
生:A比B高。
师:还有不同的答案吗?
生:B比A矮。
师:你们都同意吗?
生:同意!
师:原来我们既可以说A比B高,也可以说B比A矮。
(出示图片,小丁丁和小胖)
师:还有两个小朋友,他们也想比一比身高,他们是谁?
生:小丁丁和小胖。
师:他们比的结果怎么样?(出示身高比较红线)
生:小丁丁和小胖一样高。
情景新授
师:篮球和足球它们也想比一比,你能用昨天学过的本领来比一比吗?
生:我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的。第一个篮球对第一个足球,第二个篮球对第二个足球……
师:比的结果是?
生:篮球和足球一样多。
师: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比较?
生:数一数,篮球有4个,足球有4个。
师: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来连接呢?
生:等号。
师:没错,这里可以用等号来连接,和我说“等号”!
(板书:4=4)
师:举起小手,和老师一起来书空一下等号。
师:谁会读这个式子?
生:4等于4。
师:我们跟他读,4等于4。(请小朋友和全班读)
师:这里的两个4分别表示什么?
生:有4个篮球和4个足球。
师:因为4个篮球和4个足球一样多,所以4等于4。谁还会说?
(请学生说)
师:方框里填数字,圆圈里填符号。第一幅图谁会填?
(出示糖葫芦和衣裤图)
(要求说出:因为6件上衣和6条裤子一样多,所以6等于6。)
(第二幅图)
(出示4篮球3足球)
师:那现在呢?谁还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
生:篮球比足球多(足球比篮球少)。
师:现在篮球有几个,足球有几个?
生:篮球有4个,足球有3个。
师:这里应该用什么符号连接呢?
生:大于号。
师:没错,大于号。
(板书:4>3)
(书空大于号)
师:谁会读一读?
生:4大于3。
师:读的真标准,我们跟着他读,4大于3。
师:这里为什么是4大于3?
生:因为4个篮球比3个足球多,所以4大于3。
师:除了可以说篮球比足球多,还可以怎么说?
生:足球比篮球小。
(同样引出小于号)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的“大于、小于、等于”。(板书)
(练习苹果香蕉图和正方形圆圈图)
师:我们来观察这几个式子,谁有好办法可以记住大于号和小于号?
生:……
师:数学中有一句小口诀,开口朝大数,尖头对小数(板书)。
巩固新知
书P18/④
方框里填数字
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会用大于号、小于号和等号来比较吗?
作业设计
练习册P14、15
板书设计
等于、大于、小于
6>3
5<7
4=4
4>3
3<4
读作:
4大于3
4大于3
3小于4
开口朝大数,尖头对小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