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里的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圆、排列组合、比例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了解普通自行车和变速自行车的速度与其内在结构的关系,知道变速自行车能变化出多少种速度。
2、通过解决生活中常见的有关自行车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
教学重点:
1、总齿数一定,齿轮齿数与齿轮转数成反比例;
2、普通自行车的速度与其内在结构关系的数学模型。
教学难点:
前齿轮转一圈,后齿轮转(前齿轮齿数÷后齿轮齿数)圈。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师:上课之前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好不好?在两百多年以前,法国一个人叫西夫克拉,他平常十分爱动手动脑。有一天,雨刚停,他走在街道上,狭窄的街道上积满了雨水,身后驶来了一辆四轮的马车,他躲闪不及,身上溅满了雨水和淤泥。回到家后,他就想,马车能不能造得更窄一些呢?只用两个轮子行不行呢?于是,他就动手造了前后只有两个轮子的车,叫“木马轮”,但不是用马拉的,是人骑在上面,用脚蹬踩地面前行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自行车的雏形(出示仿真自行车)。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这一课,就是关于自行车的问题《自行车里的数学》
2、师:那么,自行车里有什么数学问题呢?
学生自由回答
师提示:比如,车轮的周长是多少?
师:车轮是什么形状?
生:圆
师:同学们还记得圆的周长是怎么算吗?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C=dπ或C=2rπ(这是插入复习)
师:再比如,我们蹬一圈,自行车走多远?这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问题
二、新授
研究一、我们蹬一圈,自行车走多远?
师:要解决“我们蹬一圈,自行车走多远?”这个问题,我有哪些方法呢?
生:测量、计算
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来看看自行车的构造。
出示仿真自行车。课件出示前齿轮和后齿轮关系图和关系表。
前齿轮
后齿轮
前齿轮齿数
前齿轮转数
转动总齿数
后齿轮齿数
后齿轮转数
转动总齿数
20
——
1
5
——
1
20
——
2
5
——
2
20
1
20
5
4
20
20
2
40
5
8
40
20
5
师:这是脚蹬、这是前齿轮,这是链条,这是后齿轮,前齿轮和后齿轮是通过链条连起来的。
师:当前齿轮走动一个齿,后齿轮走动几个齿?
生:一个
师:当前齿轮走动2个齿,后齿轮走动几个齿?
生:2个
师:当前齿轮走动20个齿,也就是一圈,后齿轮走动几个齿?
生:20个齿。
师:要走动20个齿,后齿轮需要转动几圈。
生:4圈
师:当前齿轮走动40个齿,也就是两圈,后齿轮走动几个齿?
生:40个齿
师:后齿轮要走40个齿,需要转动几圈。
生:8圈
师:从这个表中我们得出什么结论呢?
生:前齿轮齿数
前齿轮转数=后齿轮齿数
后齿轮转数
师:得出这样的关系后,如果总齿数一定,你知道前齿轮齿数和前齿轮转数成什么比例吗?
生:反比例
师:那么,要算出“我们蹬一圈,自行车走多远?”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
生:后轮的直径和后齿轮的转数。
师:你能写出蹬一圈,也就是前齿轮转一圈,后齿轮转几圈的关系式吗?
板书:前齿轮齿数
1=后齿轮齿数
后齿轮转数,那么,后齿轮转数=?
生:后齿轮转数=前齿轮数/后齿轮数
师:所以,蹬一圈的距离=周长
后齿轮转数=周长
(前齿轮齿数/后齿轮齿数)
注:让学生多读几遍。
三、课堂作业:
(1)如果前齿轮齿数为30个,后齿轮齿数为15个,车轮直径为50cm,那么蹬一圈能走多少厘米?
(2)如果前齿轮齿数为40,后齿轮齿数为8,车轮半径为25cm,那么蹬一圈能走多少厘米?
(1)50×3.14×(30∶15)
(2)25×2×3.14×(40∶10)
=50×3.14×2
=50×3.14×4
=314cm
=628cm
比较:
师:蹬同样的圈数,他们车轮的直径也相同,看看,哪辆自行车走的最远?
生:第二走得更远。
师:对(1)(2)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互相讨论,引导出:车轮大小不变时,前后齿轮的齿数的比值越大,蹬一圈自行车走的距离就越远,速度也就越快。反过来也是。
师:根据这个规律,人们制造出了变速自行车。
出示变速自行车构造图。
探究二:研究变速自行车能变化出多少种速度。
师:老师这辆变速自行车,有2个前齿轮和3个后齿轮,它能变化出多少种速度呢?
学生讨论交流,完成书本第67面的表格。
60
30
20
①3:1
②3:2
15
③4:1
④2:1
10
⑤6:1
⑥3:1
60
30
20
①1:3
②2:3
15
③1:4
④1:2
10
⑤1:6
⑥1:3
观察表格
师:蹬同样的圈数,哪种组合使自行车走的最远?
1、结论:蹬同样的圈数,前后齿轮的齿数的比值越大,自行车走的越远,但费力;前后齿轮的齿数的比值越小,自行车走的越近,但省力。
2、快乐升级:如果一辆自行车前齿轮齿数为36,后齿轮齿数为12,车轮直径为1米,那么蹬一圈能走多少米?小明家距离学校大约942米,从家到学校至少要蹬多少圈?
四、归纳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在自行车里找到哪些数学知识?(圆的周长、比例等)
附:板书设计
齿数比
前齿轮
齿数
后齿轮
齿数
圈数比
前齿轮
齿数
后齿轮
齿数
自行车里的数学
蹬一圈自行车走的距离=车轮的周长×(前齿轮的齿数∶后齿轮的齿数)
(1)50×3.14×(30∶15)
(2)25×2×3.14×(40∶10)
=50×3.14×2
=50×3.14×4
=314cm
=628cm
PAGE
1自行车里的数学教学设计
一、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巩固比例知识,了解普通自行车的速度与其内在结构的关系;变速自行车的能变化出多少种速度。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求解—解释与应用”的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获得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培养学生学以致用,做事认真,用数学眼光透视周围事物,增强数学意识。
?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变速自行车能变速的原理。
教学难点: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生活实际解决问题。
??
教学用具
学习单,课件
二、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会骑自行车吗?
师:其实自行车里蕴含着许多丰富的数学知识,今天我们就一起探究自行车里的数学。(板书课题)
(二)研究普通自行车的速度与内在结构的关系
1.提出问题。
师:今天我就到来了一辆儿童自行车,这辆自行车的前齿轮有48个齿,后齿轮有16个齿,车轮直径是0.8m,(板书数据)大家知道这辆自行车蹬一圈能走多远吗?
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2.分析问题。
(1)直接测量
生:汇报测量结果。(蹬一圈得出来的测量结果有:5.7米,4.6米……)
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不同的答案?
生:直接测量误差较大。
师:误差大说明测量这种方法不太准确。有没有准确一些的方法呢?
生:计算。
(2)计算方法
师:用什么方法计算?
生:看看蹬一圈,车轮转几圈,再用车轮转的圈数×车轮的周长。
师:通过数据我们可以求出车轮周长,因此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只要知道蹬一圈,车轮转了多少圈就可以了。
师:有人说:蹬一圈车轮就转一圈,蹬一圈自行车走的路程即是车轮一周的周长,你认为对吗?
生:对(看来你还不够了解你的自行车)
生:不对(你是个细心的孩子)
师:要知道蹬一圈车轮转多少圈,我们首先要知道自行车是如何行进的?
探究一:自行车的行进原理
生分别汇报展示,师进行必要的引导与总结:
生1:靠车把推动的
生2:靠车轮滚动的
生3:靠脚踏推动齿轮转动,齿轮带动车轮前进的。
师:齿轮是怎样带动车轮转动的?(师一边转动脚踏一边让学生仔细观察)
师总结:脚蹬---前齿轮--前齿轮带动后齿轮转--后齿轮带动后轮转--后轮推动前轮转。
①蹬一圈是指(脚踏处的前齿轮)转一圈。
②车轮转动的圈数实际是(后齿轮转动)的圈数。
师:因此我们只要知道前齿轮转一圈,后齿轮转几圈,就可以知道车轮转了几圈了。
师:看来前后齿轮在自行车的行进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呢。那么前后两个齿轮与他们的转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探究二:前后齿轮的转动原理
(1)前后齿轮通过链条链接在一起。前齿轮转动一个齿,后齿轮转动(
)个齿?两个齿呢?三个齿呢?
(2)前齿轮和后齿轮转动的(
)是一定的?齿数与转数成(
)比例关系?
(
)×(
)=(
)×(
)
(3)当前齿轮转动一圈时,后齿轮转动(
)圈?
小组讨论
汇报交流结论:
(1)前后齿轮通过链条链接在一起。前齿轮转动一个齿,后齿轮也转动1个齿。
(2)前齿轮和后齿轮转动的总齿数是一定的。齿数和转的圈数成反比例关系。
前齿轮齿数×前齿轮转数=后齿轮齿数×后齿轮转数。
(3)当前齿轮转动一圈时:
前齿轮齿数×1=后齿轮齿数×后齿轮转数
后齿轮转数=
(齿数比)
分析总结,建立模型
自行车蹬一圈车轮走的路程=车轮转的圈数×车轮的周长
(3)师:前齿轮的齿数∶后齿轮的齿数是一个固定的比值,称之为齿数比。那么自行车蹬一圈走的距离可以总结为什么?
生:自行车蹬一圈走的距离=齿数比×车轮的周长。
引导学生根据分析问题得到解题思路:蹬一圈自行车走的距离=车轮的周长×(前齿轮的齿数∶后齿轮的齿数)。
应用模型,解决问题。
(1)A车轮直径是0.8米,前轮是48个齿,后轮是12个齿,蹬一圈A车跑多少米?
根据上式,蹬一圈车子走的距离怎么表示?
学生讨论,列式:0.8π×=3.2π米
(2)B车轮直径是0.8米,前轮是48个齿,后轮是16个齿,蹬一圈B车跑多少米?
学生列式:0.8π×=2.4π米
(3)①师:如果是你,愿意骑哪能辆自行车?为什么?
生:A车跑得快,因为同样蹬一圈,A车行的距离长。
②师:A车为什么快??
生:车轮转得快。
③师:车轮的转速与什么有关?
生1:影响车速快慢的因素:前后齿轮齿数的比值(齿数比)。
生2:比值大车速快,比值小车速慢。
④师:如果你是工人师傅,你会怎么设计自行车?
生:变速自行车,可以自行调节速度的快慢。
生:设计成前后齿轮数比值大些。
(三)研究变速自行车的能变化出多少种速度
1.出示变速自行车实物,介绍变速自行车的结构
师:仔细观察这辆自行车分别有几个前齿轮和几个后齿轮?
变速自行车的主要结构图:有2个前齿轮(齿数分别是48和40),6个后齿轮(齿数分别是28,24,20,18,16,14)。分别填在书上的表格里,并分别算出它们的齿数比。
师:想一想:可以组合出多少种不同的速度?
2.
展示分享,全班交流
(1)变速自行车能组合出多少种速度的组合方法。
①表格法
②连线法
③计算:2×6=12(种)
小结:
师:变速自行车能组合出多少种速度可以怎样计算?
生:前齿轮个数×后齿轮个数。
师:蹬同样的圈数,哪种组合使自行车走得最远。
①48/14的组合使自行车走得最远。前后齿轮齿数比和自行车走的距离有关系。
②当“前齿轮的齿数∶后齿轮的齿数”比值最大时,走得最远。
自行车里蕴含着丰富的数学问题,变速自行车的发明大大解决了我们面对不同路况的需要。自行车运动员们在比赛时要经过各种不同的路段,你觉得在上坡时应该怎样搭配前后齿轮才省力?下坡时应该怎样搭配更合理?请大家在课外继续探索这个问题。
(四)巩固练习,拓展思维
小刚的自行车前齿轮齿数为48,后齿轮齿数为19,车轮直径为71cm.
(1)你能算出蹬一圈,他能走多远吗?
(2)小刚家距离学校大约1000m,他从家到学校至少要蹬多少圈?
(五)分享收获
畅谈感想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生1:自行车蹬一圈走的距离=齿数比×车轮的周长。
生2:自行车跑得快不仅与齿轮比有关,还与车轮的大小有关。
生3:变速自行车能组合出多少种速度是:前齿轮个数×后齿轮个数。
??
板书
自行车里的数学
自行车蹬一圈走的距离=齿数比×车轮的周长
变速自行车组合出不同速度数量=前齿轮个数×后齿轮个数
前齿轮齿数
后齿轮齿数
后车轮的转数
后齿轮的转数
前齿轮齿数
后齿轮齿数
自行车蹬一圈走的距离=
×车轮的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