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2
教学设计模板
学校名称
课例名称
《3的乘法口诀》
教师姓名
学段学科
低段
数学
教材版本
西南师大版
章节
第一章
第三小节
年级
二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经历编3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3的乘法口诀,并熟记3的口诀。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感悟编口诀方法之间的联系及3的乘法口诀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的能力、探索发现的能力,促进对乘法口诀的理解与掌握。
3.情感与态度目标:
(1).能运用3的乘法口诀计算乘法,体验数学的价值
(2).
激发学生学习3的乘法口诀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历编口诀的过程,理解每句口诀的含义掌握并熟记3的乘法口诀。
难点:学生自己尝试自主探究并得出3的乘法口诀。
学情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乘法,学习了1,2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创设了跳绳的情境,3个小朋友为一组,共9组,而我这节课时创设了用小棒拼三角形,三根小棒拼一个三角形,共拼9个三角形,引导学生自主探究3的乘法口诀。由于学生已有了编1,2的乘法口诀的经历,教学时让学生自己动手拼三角形,用自己的方法得出数小棒总根数,列出乘法算式,再根据乘法算式编口诀,让学生充分经历编口诀的过程。教学内容生动、直观,又充满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实践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又利于促进学生多方面能力的提高。
由于学生思维水平的不同层次,学生对“3的乘法口诀”的理解和熟练程度有差异,而且低年级学生自控能力较差,面对新知识的挑战,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发挥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的作用,通过趣味性的游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获得愉快的数学体验,让不同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在教学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口诀的同时,思维也得到发展。
教学方法
本课采用的教学方法。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我采用了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与组织学生动手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经历编口诀的过程。通过不同的形式的练习,达到熟练口诀的目的,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记忆口诀。
在教学中,我采用独立思考、自主探究、静心观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动手操作等学习方法,把问题带入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学习活动,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我想采用以下七个环节:(一)复习引入(二)探究新知(三)巩固新知(四)课堂小结(五)布置作业(六)板书设计(七)教学反思。下面,我具体说说每个环节的安排及我的设计意图。
第一环节:复习引入。
谈话引入“在数学王国里我们乘着列车参观了哪些景点?我们一起回忆吧!
”再完成两个练习题“对口令”“比一比,谁是神算子”
(课件展示),都是复习1,2的乘法口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参与探究口诀活动的兴趣,我设计了拼三角形的情境,以生动有趣的对话贯穿整节课,以便引起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主动提出问题、自主探究的愿望,并使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学生可能会用3个3个地加,可能会用乘法口诀直接计算,也可能通过数小棒得出总根数。如果学生用加法计算,就用了前面学的乘法意义,将学生的思维引导到乘法算式上来:如果学生直接用乘法计算,就让学生说一说乘法的意义,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乘法和加法之间的关系,同时,要求学生能写出两道乘法算式。最后问学生:你是怎么算出结果来的?让学生领会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计算,直接用乘法计算就能算得又对又快,于是产生了学习乘法口诀的兴趣,从而引出课题:3的乘法口诀。
【这一环节我的设计意图是通过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入手,逐步归纳出乘法算式,从而产生了学习乘法口诀的需要,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为下一环节探究3的乘法口诀做好了认知和情感上的铺垫。】
第二环节:探究新知
为了突出重点,也为了能轻易地突破难点,我由浅入深地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情境。在拼1个三角形(课件展示),师问:“共用多少根小棒?表示几个几?应用哪句口诀?”指名回答,生答“表示1个3,乘法算式1×3=3,口诀一三得三,再拼2个三角形(课件展示),师问:“共用多少根小棒?表示几个几?应用哪句口诀?”指名回答,生答“表示2个3,乘法算式2×3=3,口诀二三得六,这都是我们学过的1,2的乘法口诀,再出示3个三角形(课件展示),师问:“共用多少根小棒?表示几个几?怎样列式?”让学生们两人一组,小组合作,动手拼一拼,让生尝试完成边拼边数边说的活动,得出答案:(1)3+3+3=9;(2)两个三角形6根小棒,3个三角形比2个三角形多了一个,就多了3根小棒,6+3=9;(3)通过数小棒根数得出共有9根小棒。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表示3个3,乘法算式3×3=
9,师问:“你们能根据3×3=
9试着编乘法口诀吗?并说说你编口诀的理由。”引导学生根据编1,2乘法口诀的经验,编3×3=
9的口诀:三三得九。师生共同拼4个三角形(课件展示),师问:“共用多少根小棒?表示几个几?怎样列式?”根据拼图指名回答:“表示4个3,乘法算式3×4=12,”师生共同编出口诀:三四十二。有了编三三、三四这两句口诀的经历,就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拼5个三角形、6个三角形、7个三角形,8个三角形、9个三角形(课件展示),自主探究编写三五、三六、三七、三八、三九这几句口诀。然后进行汇报,讲一讲怎么列乘法算式,怎么编乘法口诀。然后找规律,记口诀。全班拍手齐读口诀。
集体反馈,师板书:
3×3=9
三三得九
3×4=12
三四十二?
3×5=15
三五十五?
3×6=18
三六十八?
3×7=21
三七二十一?
3×8=24
三八二十四?
3×9=27
三九二十七
【这一环节我的设计意图是:这个过程通过从“扶”到“放”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生自己归纳乘法口诀。编好口诀后,让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形式记口诀,重点引导学生利用刚才发现的规律记口诀。这一过程,让学生独立完成,老师给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同时选择典型事例展示,使学生加深理解口诀的由来,通过展示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成功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三环节:巩固新知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为了使学生的学习既掌握知识和技能又能创造性地运用,我精心设计了不同程度有易到难的练习题,数学王国里的“智慧宫”
(课件展示)。
【设计意图:通过“智慧宫”课堂活动,既着眼于基本技能的训练,又着眼于相关知识的拓展,在这些多层次的练习中,运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他们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既是对知识的巩固,又是对思维的又一次拓展,使他们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体验学习的快乐,不断让学生在乘法算式、口诀之间建立联系,既让学生熟悉3的乘法口诀,又提高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还激发了学习的兴趣,积累了活动经验。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
师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让学生们对这节课所学知识进行了一次梳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链。
【这一环节我的设计意图是:通过总结,可以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让学生说说这课的总结,可以让学生再一次体验成功的喜悦,让学生用新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再一次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第五环节:布置作业
布置了12页的课堂活动1至3题。
第六环节:板书设计
本着一个清晰明了,重点突出的原则设计。
教学反思
新课标:“数学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基础之上。”
教学时,以“扶——半扶半放——放”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参与与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理解乘法口诀的来源,掌握编制乘法口诀的方法,始终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让学生经历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这节课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教师的语言过于苍白,针对性不强,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语言的运用,多给与孩子们鼓励。
-
2
-
-
1
-【课题】3的乘法口诀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学习乘法的开始,这些内容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也是今后学习6-9的乘法口诀,表内除法,一位数乘两、三位数以及两位数乘两位数等知识的基础。在教3的乘法口诀的同时,教学用乘法口诀求积。之后安排了乘加、乘减计算。这样编排能使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的乘法口诀,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
例1以跳绳为背景,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用表格的形式对跳绳小朋友的组数和人数进行统计,包含了几个3是多少的乘法计算。表格中的数据是编3的口诀所必需的。例2是利用3的乘法口诀求积,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掌握3的乘法口诀。对于“7X3”,这是有意识地安排前一个因数大于后一个因数的乘法算式,一方面让学生灵活运用3的乘法口诀,另一方面,巩固用一句乘法口诀可以计算两个乘法算式的知识。
【学情分析】
“3的乘法口诀”一课是西师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1~15页的内容。通过迁移上节课的经验到本节课来编制3的乘法口诀。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掌握3的乘法口诀。同时,通过数形结合,加深对3的乘法口诀的理解。通过操作、观察和比较等活动,在动手操作中感受规律,在观察中发现规律。
【教学目标】
经历编制3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熟识3的乘法口诀并能熟练地口算3的乘法。
在具体的情境初步感知3的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会计算3的乘加、乘减试题。
在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中,初步培养抽象、概括、发现简单规律的能力,增加自主学习的意识,感受学习成功的乐趣。
4、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编制3的乘法口诀。
利用3的乘法口诀求积。
乘加乘减的理解和实际运算。
【教学难点】
编制在3的乘法口诀过程中,迁移1、2的乘法口诀编制的经验到新问题中来,做到以旧知引新知,以新知巩固旧知。乘加乘减的理解及其实际运算。
【教师准备】
课件,学习单
【学生准备】
学习单
【课时划分】
1课时
【教学过程】
◆雁学飞-自学自练,练中感悟
1、复习1、2的乘法口诀。
2、复习编制2的乘法口诀的过程。
3、回顾如何在2的乘法口诀基础上如何得出1的乘法口诀,启迪学生的思维迁移。
我们已经学了1、2
的乘法口诀,大家能猜到今天的学习内容吗?
◆雁试飞-合作引领,互帮互助
1、教学例1
(1观察例1插图,把例1补充完整。
教师:图上画的是谁?他们在干什么,他们是怎样分组的?你能根据1,2的乘法口诀的学习,把例1的表格算式和口诀补充完整吗?学生独立思考,把例1补充完整,教师指定一学生上台(黑板上)补充。
(2)探索口诀的编法,促进口诀理解。
课件显示完整的例1。(随机抽取图或算式、口诀)
教师:表格中的哪一个数可以表示8个组跳绳的人数?
教师:说说哪一个算式可以表示4个组跳绳的人数。
教师:7个组有几个人在跳绳?可以用哪一个算式来表示?
教师:“三九二十七”这句口诀表示什么意思?它表示几个组跳绳的人数?应该用哪个算式?
“三九二十七”这句口诀表示9个3是27;它表示9个组跳绳的人数;对应3×9=27(或9×3=27)这个算式。
(3)读3的乘法口诀。
学生全班拍手齐读3的乘法口诀。
(4)找特征,总结规律。
教师:3的乘法口诀有哪些特征和规律?
3的乘法口诀共有7句。
口诀的第一个字都是三。
口诀的第二个字从上到下依次增加1。
口诀的积从上到下依次增加3。
教师:为什么会有这些特征、规律?
教师:同学们真能干,自己找出了这么多的特征,总结出这么多的规律。你能利用这些特征和规律把下面的口诀补充完整吗?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出示:三七二十一
三四十二
三八二十四
三五十五
(5)熟记口诀。
教师:利用口诀的特征,我们可以把临时遗忘的口诀补充完整,你们能记住这么多口诀吗?
学生集体拍手背口诀→一生当小老师,抽大家背→同桌互相打“电话”背→分4人小组抽背→集体拍手背。
设计意图:让学生观察、思考,探究今天的知识,把1、2的乘法口诀的编制方法迁移到3的乘法口诀的编制中来,发现其中的特点,用多种方法帮助记忆口诀。
◆雁齐飞-点拨提高,共生共长
1.教学例2
教师:刚才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下面我们来学例2。
教师板书出示例2:3×6=□
7×3=□
教师:请同学们先想一想,计算这两道题各用哪句口诀?计算结果是多少?再把积填在方框里。
学生独立思考,在书上填出得数,教师指名在黑板上填写。
学生:我填出的积各是18,21,各用的“三六十八”、“三七二十一”这两句口诀。
2.出示例3的情境问题。
(1)、学生看图后老师提问:你在图中发现了什么?
(2)、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入第2个问题:图中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分组讨论)
根据学生的回答得出“最优解”,并板书。
3+3+3+2=11(人),
3×3+2=
11(人)
3×4-1=11(人)
请提供解法的学生说思路,大家点评,最后教师点评选择出最好的表达式。
(3)
课堂活动1、2
学生动手摆出不同的图形,并说出算式然后计算。老师适时鼓励。
◆雁竞飞-拓展延伸,差异发展
(1)指导学生完成课堂活动的第1、2、3题。
(2)完成练习三中的2、3、4题。
【板书设计】
3的乘法口诀
3X3=9
三三得九
例3:3+3+3+2=11(人),
3X4=12
三四十二
3×3+2=
11(人)
……
3×4-1=11(人)
3X9=27
三九二十七
【练习反馈】
一、口算。
2X3=
3X8=
3X4=
5X3=
3X9=
6X3=
二、把相同得数的算式用线连起来。
1X6
4X3
6X3
2X3
6+6
20—2
三、你会解决吗?
人行道上种了一排法国梧桐,相邻两棵树的距离是3米,小明从第1棵树走到第8棵树,再走了4米,他一共走了多少米?
【教学反思】《3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学生经历3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理解3的乘法口诀的意义,熟练背诵3的乘法口诀。
2.在探索、寻找3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3.能够正确运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积累活动经验,进一步形成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3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理解3的乘法口诀的意义。
【教学难点】熟记3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
小磁板
小棒
操作记录单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艺术节的表演越来越精彩了,看,小丑头顶小碗,手扔彩球,多精彩呀。你都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信息窗图)
学生可能回答:
预设1:每个小丑头上顶着4个碗,手中玩着3个球。
预设2:有4组小丑在踩晃板。每组3个。
预设3:有4排红灯笼,每排3个。
预设4:有4排绿灯笼,每排4个。
提问: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出:
预设1:小丑共顶着多少个碗?手中拿着多少个球?
预设2:表演晃板的有多少人?
预设3:一共有多少个红灯笼?多少个绿灯笼?
预设4:3个小丑耍几个球?4个、5个呢?
【设计意图】本环节继续承接信息窗2的情境,引出继续看杂技的话题,通过有效地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提取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二、合作探索,探究新知
谈话:我们先来解决“3个小丑耍几个球?4个、5个呢?”这一问题。
1.独立思考,自主探究
谈话:自己先来想一想:
3个小丑耍几个球?4个、5个?
学生独立思考。
2.小组合作,展示交流
谈话: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来研究这些问题。
出示合作要求:
可以用学具小棒、圆贴等来摆一摆,帮助我们研究。
可以动手画一画、算一算。
也可以借助2、5的乘法口诀的方法帮助我们研究。
学生小组活动。
谈话:下面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问题说说你们的研究方法。
学生展示方法:
预设1:我们组解决的问题是“3个小丑耍几个球”。用小棒摆,一个小丑3个球,摆3根小棒,这是第二个的、第三个的,合起来一共是9个。我们摆出了3个3,用加法算式是:3+3+3=9。3个3用乘法算式就是“3×3=9”
预设2:我们研究的是“4个小丑耍几个球?也就是4个3相加是多少。3+3+3+3=12,改写成乘法算式是:“3×4=12”。
预设3:我们解决了“5个小丑耍几个球”的问题。4个小丑是表示4个3,那5个小丑就是5个3是多少。用加法算式可以这样计算:3+3+3+3+3=15,写成乘法算式是:“3×5=15”。
小结:3个小组分别带领我们研究了3个3、4个3、5个3是多少,先用加法帮助我们,再改写成乘法算式,让我们更容易理解了。
提问:同学们看,两个小丑就是几个3?谁会列加法算式?乘法算式呢?
预设:2个3,3+3=6,2×3=6。
(教师相机板书:2个3相加
2×3=6)
提问:1个小丑3个球,也就是几个3?用乘法怎么表示?
预设:1个3,1×3=3。
(教师相机板书:1个3
1×3=3)。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师先大胆放手,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去思考,然后小组合作研究,展示交流。在交流时,学生的想法可以得到充分的展示,既培养了学生的操作、归纳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因为学生有了前面学习2、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研究3的乘法口诀时会列出加法算式,并依据乘法的意义列乘法算式,学生讲解、展示的过程也是学生初步理解3的乘法口诀的意义的过程。
3:编口诀,理解意义
谈话:我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这些问题,知道了:1个小丑3个球;2个小丑6个球……老师发现我们不但解决了问题,还能编成一首小儿歌呢,你们能接着编下去吗?
学生可能回答:1个小丑3个球;2个小丑6个球;3个小丑9个球;4个小丑12个球;5个小丑15个球。
提问:1个3是3,2个3是6……还有没有比这更简洁的记忆方法了?
学生可能回答:乘法口诀,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
谈话:看来通过前面两个信息窗的学习大家对乘法口诀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3的乘法口诀。
提问:1个小丑3个球,1×3=3。口诀是?
学生回答:一三得三。(板书:一三得三)
谈话:谁能像老师这样接着往下说?
学生回答,预设:
1.
2个小丑6个球,2×3=6。口诀是二三得六。
2.
3个小丑9个球,3×3=9。口诀是三三得九。
3.
4个小丑12个球,4×3=12。口诀是三四十二。
4.
5个小丑15个球,5×3=15。口诀是三五十五。
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自己就能归纳总结出3的乘法口诀来了。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的新知识——《3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但同学们要注意是三四十二,不能说成四三十二,虽然表示的意义是一样的,但通常小的数放在前面,应该是三四十二,三五十五。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教学中,教师充分调动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利用生成的小儿歌和学生对2、5的乘法口诀的已有认识,让学生自主编制乘法口诀。学生在动脑想和动口编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加深理解,记忆口诀
谈话:观察3的乘法口诀,你们有什么发现?
学生可能发现:
预设1:我发现从一三得三到三五十五,得数每个都加3。
预设2:我发现乘法口诀的前面是一三、二三、三三,后面不是四三,而是三四、三五。
预设3:列算式用的是数字,口诀是大写数字。
小结:同学们有这么多的发现,这样我们就更容易理解了。
谈话:我们做一个游戏,敢接受挑战吗?我来说你来对,听好口令。
一三(得三),二三(
),三三(
),三四(
),三五(
)。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中,教师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理解、记忆3的乘法口诀。通过找规律,学生进一步发现每句口诀间的联系,更加深刻的理解每句口诀的意义。然后利用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对口令等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兴趣,为以后学习其他的乘法口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解决绿点问题
提问:正在表演晃板的小朋友有点等不及了。你能帮忙算算表演晃板的一共有多少人?
出示图片
学生独立思考解答
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回答:
预设1:3×4=12(人)
预设2:4×3=12(人)
追问:你为什么这样列式?
提问:我们运用到的乘法口诀是什么?
学生回答:三四十二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中,教师在学生熟练掌握口诀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绿点问题。在交流、分析、比较中,学生充分感受到用乘法解决问题的简便以及用乘法口诀算得数的便捷。发展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应用新知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应用提高
2、
3、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了三个练习,第一题由直观图像——乘法算式——乘法口诀,让学生巩固3的乘法口诀,加深对口诀的理解。第二题、第三题利用口诀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样三个层次分明的练习既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重点,又照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课堂总结,回顾反思
谈话:同学们,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回想一下,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可能回答:我会积极学习了。教师适时追问:你哪个环节最积极?(课件“积极”绿苹果图片飞出果篮。)
学生回答。(根据学生的情况,课件将绿苹果变成黄苹果或红苹果。)
学生也可能回答:我学会提问了。教师适时追问:你都问什么问题了?(课件“会问”绿苹果图片飞出果篮。)
学生回答。(根据学生的情况,课件将绿苹果变成黄苹果或红苹果。)
……
学生也可能回答果篮中5个苹果对应的5个方面之外的,教师适时提升概括,并在篮筐外三个绿苹果中输入文字,并根据学生情况触发苹果下部将绿苹果变成黄苹果或红苹果。
谈话:让我们满载着收获,下课休息一下吧。
【设计意图】以教材丰收园为依托,在果篮外增加了3个生成性的绿苹果,直面课堂生成,灵活地引领学生从“积极”“合作”“会问”“会想”“会用”等多方面全面回顾梳理,帮助学生积累一些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养成全面回顾的习惯,培养自我反思、概括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