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穷人 课件 两课时(共28+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3 穷人 课件 两课时(共28+3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8-09 16:40:58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13
生活贫困
心地善良
今天给大家出一道数学题,5
+
2
=
题目很简单,但对渔夫和妻子桑娜来说却是一道大难题。他们一家有5个孩子,生活过的非常的艰辛,邻居西蒙家有两个孤儿,如果收养了这两个孩子,她们就要抚养7个孩子……
7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
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政治
思想家、哲学家。他的作品描写了俄
国革命时人民的顽强抗争,因此被称
为“俄国十月革命的镜子”。
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会写14个字,会写“渔夫、汹涌澎湃”等18个词语。
能快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能抓住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环境描写来体会桑娜和渔夫的人物形象。
能根据提供的语境,联系课文内容描写桑娜的心理活动。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
圈出文中的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读不顺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

















组词:
造句:
结构:左右
部首:氵
笔画:7
笔顺:
海面上波涛汹涌。
汹涌
来势汹汹
组词:
造句:
结构:左右
部首:氵
笔画:10
笔顺:
雨过天晴,海面上涌出一轮明月。
汹涌
涌现
翻涌
风起云涌
组词:
造句:
结构:左右
部首:氵
笔画:15
笔顺:
澎湃的海浪敲击着海岸。
澎湃
组词:
造句:
结构:左右
部首:氵
笔画:12
笔顺:
他写下了一首激情澎湃的诗篇。
滂湃
澎湃
组词:
造句:
结构:左右
部首:火
笔画:14
笔顺:
经过消防员的奋力扑救,大火终于熄灭了。
熄灭
熄火
熄灯
组词:
造句:
结构:左右
部首:扌
笔画:11
笔顺:
近来,学校掀起了学习书法的热潮。
掀起
掀动
掀翻
白浪掀天
组词:
造句:
结构:全包围
部首:囗
笔画:7
笔顺:
走了一天的路,大家都困乏极了。
困难
困境
困扰
困兽犹斗
字义:
造句:
结构:左右
部首:口
笔画:10
笔顺:
唉,这么容易的题还做错了,真不应该。
表示伤感或惋惜。
组词:
造句:
结构:左右
部首:氵
笔画:11
笔顺:
石雕经过了几百年的日晒雨淋,已面目全非了。
淋雨
淋湿
淋浴
日晒雨淋
组词:
造句:
结构:左右
部首:口
笔画:15
笔顺:
他冲着我嘿嘿地笑。
嘿嘿
嘿咻
组词:
造句:
结构:左右
部首:米
笔画:17
笔顺:
我们不应该糟蹋粮食。
糟糕
糟粕
糟蹋
乱七八糟
字义:
造句:
结构:左右
部首:口
笔画:14
笔顺:
这件事嘛,其实也不能怪他。
语气助词。
组词:
造句:
结构:左右
部首:皮
笔画:10
笔顺:
爷爷的脸上起了不少皱纹。
皱纹
皱眉
褶皱
皱起眉头
组词:
造句:
结构:半包围
部首:勹
笔画:3
笔顺:
妹妹喜欢用勺子吃饭。
勺子
汤勺
漏勺
后脑勺














挑战一下
这家新开张的店铺
门口铺
上了一条红地毯。
注意红色字的读音
原文示例

(店铺)
(铺上)
·从稻草铺(
)上垂下来。



安静

宁静
?
喧闹
在月光下,我漫步在宁静的校园里面。
在月光下,我漫步在安静的校园里面。
少顷,雨过天晴,院子里又传出了孩子们的喧闹声。
宁静
安静
喧闹
?
一起读一读




(身体)强壮高大。
自己做错了事,自己承受不好的后果。
忐忑,指心神不安。形容人心神不安定的样子。
担忧、思虑。本文指渔夫为以后的生活忧愁担心。
形容担心祸患临头,非常害怕不安。
一种手提的能防风雨的煤油灯,骑马夜行时能挂在马身上,故称马灯。
魁梧:
马灯:
忧虑:
心惊肉跳:
自作自受:
忐忑不安: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各部分大意是什么?



阅读朗读指导,朗读课文,探究下列问题:
朗读时要根据内容的不同运用不同的语气。如“唉,寡妇的日子真难过啊!”这句话要用关心、同情的语气读。“嗯,你看怎么办……”这句话要用思考、征求的语气读。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本文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丈夫主动收养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
2.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各部分大意是什么?
第一段(1、2):写桑娜在寒风呼啸的夜晚,焦急地守候在小屋里,等待出海打鱼的丈夫回家。
第二段(3-11):写桑娜出门探望丈夫的渔船,走进西蒙家,把两个孤儿抱回家,等待丈夫回家。
第三段(12-27):写渔夫回家夫妻俩共同决定收养孤儿。(共32张PPT)


13
生活贫困
心地善良
桑娜一家虽然很穷,但心地都是那么善良,即使自家的经济负担不起,也依然收养了两个无依无靠的孤儿,今天让我们走进课文,一起去读一读这个故事吧!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说一说桑娜为什要收养邻居的两个孩子?
邻居孤苦无依,独自一人带着两个孩子,有病身亡,尚且年幼的孩子成了孤儿无人照顾。
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
勤劳能干爱家护家
对比




地干干净净
炉火还没熄
食具闪闪发亮
寒风呼啸
海浪汹涌彭拜
丈夫清早驾着小船出海,这时候还没有回来。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
说明妻子很担心丈夫的安全。
突出了浪大、风大。
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不过,孩子们都还健康,没什么可抱怨的。
 
他们一家虽然很穷,但是很满足。
“寡妇的日子真困难啊!”桑娜站在门口想,“孩子虽然不算多——只有两个,可是全靠她一个人张罗,如今又加上病。唉,寡妇的日子真难过啊!进去看看吧!”
桑娜在去寻丈夫的时候来到邻居的门前,她为什么要去探望邻居?
解释说明,表明邻居家的生活更困难。
“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发生了什么事?句中“这样做”是指什么?这看似矛盾的心理活动表现了什么?
邻居有病身亡,两个很小的孩子还在邻居身边睡觉。“这样做”是指把邻居的两个孩子抱回家。写出了一个贫苦的家庭妇女真实的感情——出于本能的母爱。反映了她同情穷人、关心穷人的善良品质。
可是原本就已经很贫困的家庭,现在还要再多养两个小孩子,不是雪上加霜吗?桑娜真的没想过这些吗?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你知道桑娜为什么“忐忑不安”吗?
她不知道自己这样做丈夫是否会同意,丈夫本就已经很劳累了,现在还要再给丈夫增添负担,觉得对不起他,也不知道怎样和丈夫说这件事,所以心情忐忑。
这一自然段中省略号的连续运用有什么作用?透过这段描写,你感受到了什么?
表明妻子当时的心理活动时断时续,逼真地写出了她不安的心理。
感受到了生活给她的压力,更感受到她心疼丈夫,同情孤儿,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心灵。
你能体会桑娜现在的心情吗?如果你是桑娜,你会怎样做?可以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也可以合理地表演一下。
正在这时,桑娜的丈夫回来了,桑娜会怎样和丈夫说呢?丈夫会同意吗?
“我?”桑娜脸色发白,说,“我嘛……缝缝补补……风吼得这么凶,真叫人害怕。我可替你担心呢!”
第一个省略号表示说话的断断续续;第二个省略号表示语义的跳跃。表现出了桑娜的犹豫和忐忑,不知如何向丈夫开口。
这一自然段中的两个省略号分别表示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写?
终于桑娜鼓起勇气和丈夫谈起了邻居的情况,桑娜是怎么说的?
“我也不知道,大概是昨天。唉!她死得好惨啊!两个孩子都在她身边,睡着了。他们那么小……一个还不会说话,另一个刚会爬……”桑娜沉默了。
等待丈夫的选择
丈夫听了妻子的话后是怎样的表现?从中可以感受到渔夫是个怎样的人?读第24自然段填一填。
神态:
皱起眉、严肃、忧虑
动作:
搔搔后脑勺
语言:
得把他们抱来
甘愿自己受苦,也要收养孩子
有人说这篇课文中的“穷人”渔夫和妻子其实并不“穷”,其实他们很“富有”。你支持这种观点吗?
支持。因为他们有一颗善良的心,善良是一种无价的财产,所以说他们很富有。
(1)家中整洁、温馨:
地干干净净,炉火还没有熄,食具闪闪发亮,孩子安静地睡着。
(2)桑娜关心生病的女邻居。
(3)夫妻俩不顾生活艰难收养孤儿。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桑娜一家很富有?试着总结一下。
前面老师已经对这篇课文进行了详细的讲解,接下来请同学们开启你的智慧之门,探究以下问题。
课文为什么以“穷人”为题?
渔夫一家在物质上虽然是贫穷的,但是他们却有一颗淳朴善良、乐于助人的心,在精神上是富有的,以“穷人”为题引人深思同时也暗含对穷人的同情和赞美。
课文为什么以“穷人”为题?
你的身边有哪些像桑娜这样的人呢?他们身上具有怎样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请你向大家介绍一下他。
示例:我有注意到身边的环卫工。平时本来就很辛苦的环卫工人,加上冬日里残酷的风雪和夏日里炎炎的骄阳工作起来更加不容易,现在我只要看到干净的马路就会想到这群可爱的人。我们平时要爱护环境,不要随便丢垃圾增加他们的工作量。
本课主要讲渔夫夫妇在邻居死后,不顾自己生活困难,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赞美了渔夫夫妇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好品质。
穷人
等待丈夫
心地善良
抱回孤儿
丈夫归来
何为贫穷
一天,富有的父亲带着小儿子去乡下旅行,想让他见识一下穷人是怎么生活的。在农场最穷的人家里他们度过了一天一夜。旅行结束后,父亲问儿子:“旅行怎么样?”“好极了
!”“这回你知道穷人是怎么过日子的了?"
儿子回答:”我发现咱家里只有一条狗,可是他们家里却有四条狗;咱家仅有一个水池通向花坛的中央,可他们竟有一条望不到头的小河;我们的花园里只有几盏灯,可他们却有满天的星星;还有,我们的院子只有那么一点儿,可他们的院子却有整个农场那么大!”儿子说完,父亲哑口无言。接着儿子又说:“感谢父亲让我明白了我们有多么贫穷!”
快速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的是渔夫和妻子在邻居死后,不顾自己生活困难,主动收养了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
从课文中找出描写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说说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桑娜和渔夫是怎样的人。
人物对话:“嘿,我回来啦……”“哦,是你!
……”“你怎么啦?不愿意吗?你怎么啦……”“你瞧,他们在这里啦。”心理活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嗯,揍我一顿也好!”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渔夫夫妇是勤劳、善良、充满爱心的人。
渔家的小屋“温暖而舒适”,这样的环境描写对刻画桑娜这个人物有什么作用?找出课文中其他描写环境的句子,体会它们的作用。
烘托了女主人公勤劳、善良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