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考课外文言文140篇大阅兵第十九辑

文档属性

名称 2010年中考课外文言文140篇大阅兵第十九辑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2.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02-16 15:1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郑重声明
《2010年中考课外文言文140篇大阅兵》》系列资料系原创之作,版权归作者所有,现授权21世纪教育网运营,仅供21 世纪教育网的用户下载。未经本人书面授权,严禁任何个人、公司(或网站)对该系列资料进行转载或镜像。其它网站转载该试题亦属盗版行为,本人有权追求其法律责任!
下载其他辑资料可以点击此链接http://www.21cnjy.com/H/13/98/V16738.shtml ( http: / / www.21cnjy.com / H / 13 / 98 / V16738.shtml )
下载本作者的其他精品资料可以点击http://www.21cnjy.com/user/home_list.asp username=段国春&flag=&softType=0&page=1 ( http: / / www.21cnjy.com / user / home_list.asp username=段国春&flag=&softType=0&page=1 )
2010年中考课外文言文140篇大阅兵第十九辑
91.读孟尝君传
王安石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①,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②。
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③,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④,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⑤,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注释】
①归:投奔。语出《史记·孟尝君列传》:“士以此多归孟尝君”。 ②虎豹之秦:语出《史记·苏秦列传》;“夫秦,虎狼之国也”。孟尝君出使秦国,被拘留,赖鸡鸣狗盗之徒帮助而脱身。 ③特:只不过是。雄:首领。 ④擅齐之强:拥有齐国强大的力量。 ⑤南面:面向南,表示至尊地位。
【简析】这是一篇读后感。全文只有八十八个字,却写得气势雄壮,抑扬顿挫,曲折反复,给人以新鲜、明快之感。王安石指出孟尝君非将士之人,只不过是鸡鸣狗盗之雄而已,而贤明之士是指治国安邦的人,正因为孟尝君门下尽是一些雕虫小技之士,所以真正的贤明之士是不肯投靠他的,观点有新意,其实这里有一个人才的标准问题。
【训练】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士以故归之( )( ) ②岂足以言得士( )( )
③宜可以南面而制秦( )( ) ④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
2.填空:本文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改革家,也是唐宋“________”之一。孟尝君是________时期齐国公子________的封号,曾任齐国国相,《孟尝君传》是指司马迁的《 ________》中的《孟尝君列传》。
3.翻译下列句子。
⑴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本文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孟尝君是与信陵君、平原君、春申君齐名的战国四君子之一,世人都赞扬他,而王安石却认为他是鸡鸣狗盗之首。
B.王安石认为孟尝君掌握齐国的强大政权,只要得到一个真士,就可以南面称王制服秦国了。
C.作者认为孟尝君得不到真士的原因是鸡鸣狗盗之徒出入他的门下。
D.许多士人都投奔到孟尝君的门下,是因为他掌握着齐国的大权。
文中第一句揭示哪些关于孟尝君的传统观念?下文反驳这些传统观念的主要论点是什么?在作者王安石的心目中,“士”是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①原因 投奔 ②难道 值得 ③面向南,表示至尊地位。制约 ④……的原因
《临川先生文集》 王安石 八大家 战国 田文 史记
(1)他到底倚仗了他们的力量,从虎豹那样的秦国脱身出来 (2)鸡鸣狗盗之辈出入他的门下,这正是真正的人才之所以不到他那里去的原因呀!
C
传统观念:能得士。反驳的论点: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士:必须是具有经邦济世的雄才大略之人
【译文】
世俗的人都称赞孟尝君能够搜罗人才,因此人才都投靠他的门下,而他终于借助他们的力量,得以从虎豹一样凶恶的秦国逃走。咳!孟尝君只不过是那些鸡鸣狗盗之徒的头目罢了,哪里称得上能搜罗人才呢?要不是这样,他完全可以凭借齐国的强大力量,得到一个真正的人才,就应该南面称王而制服秦国,还用得着这些鸡鸣狗盗之辈的能力吗?鸡鸣狗盗之辈出入他的门下,这正是真正的人才之所以不到他那里去的原因呀!
卖柑者言①
刘基
卖者笑曰:“吾业是①有年矣,吾赖是以食②吾躯。吾售之,人取之,未尝有言,而独不足子所③乎?世之为欺者不寡矣,而独我也乎?吾子④未之思也。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⑤,洸洸乎干城之具也⑥,果能授孙、吴⑦之略耶?峨大冠、拖长绅者⑧,昂昂乎庙堂之器也⑨,果能建伊、皋之业耶⑩?盗起而不知御,民困而不知救,吏奸而不知禁,法殬而不知理?,坐糜廪粟而不知耻?。观其坐高堂,骑大马,醉醇醴而饮肥鲜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
【注释】①业是:以这个为职业,即做这样的买卖。②食(sì)吾躯:养活我自己。③不足子所:不能满足你的要求。所,意愿。《汉书·周亚夫传》:“此非不足君所乎?”杨树达《古书疑义举例续补》卷二:“所者,意也。不足君所者,于君意有不足也。”④吾子:对对方的尊称。⑤虎符:古代调兵遣将的凭证,虎形。皋比(pí):披在椅子上的虎皮,这里指武将的座席。⑥洸(guāng)洸:威武的样子。《诗经·大雅·江汉》:“江汉汤汤,武夫洸洸。”干城之具:保卫国家的将才。《诗经·周南·兔罝》:“纠纠武夫,公侯干城。”具,才具。⑦孙、吴:指春秋时的孙武和战国时的吴起。⑧峨大冠:戴着高耸的帽子。峨,高耸。拖长绅:垂挂着长长的衣带。绅,古代士大夫在衣外束的带子。大冠、长绅均是文官的装束。⑨昂昂:轩昂自负的样子。庙堂之器:朝廷中善于理政的人才。⑩伊、皋:伊尹和皋陶(yáo)。伊尹,名挚,商朝名臣。皋陶,虞舜时贤臣。业:功业。?法(dù):法律、法令败坏。理:整顿。?(糜廪粟:白白地耗费国家的俸禄。糜,耗费。廪粟,官府给大臣的薪俸。?醇醴:味道醇厚的美酒。饫(yù)肥鲜:饱食肥美鲜香的食品。饫,饱食。? 巍巍:高大的样子。赫赫:显耀的样子。象:法式、楷模。《楚辞·九章·桔颂》:“行此伯夷,置以为象兮。
【简析】
这是一篇寓言式短文,本文用作者与卖柑者的交谈,抨击了那些拥有特权,奢侈浪费,不为国家办事,不顾人民死活的封建官吏。说他们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欺世盗名的骗子。文章语言犀利,生动有力。
【训练】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洸洸乎干城之具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孰不巍巍乎可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翻译下面的句子。
观其坐高堂,骑大马,醉醇醴而饫肥鲜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段两个“果能……耶?”句,旨在表现卖柑者的什么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段在写作上有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蔡元培先生曾给刘基庙撰楹联:“时势造英雄,帷幄奇谋,功冠有明一代;庙堂馨俎豆,枌榆故里,群瞻遗像千秋。”请你根据自己的了解,为刘基撰写一幅对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训练】
1.(1)乎:的样子(2)孰:谁
2.你看他们,坐高堂,骑骏马,沉醉于醇釀,饱食着鱼肉。
3.批判那些所谓的达官贵人外强中干,表里不一的人。
4.采取反问的修辞手法,揭露官吏的丑恶嘴脸,表达自己鲜明的态度。
【拓展】蔡元培先生曾给刘基庙撰楹联:“时势造英雄,帷幄奇谋,功冠有明一代;庙堂馨俎豆,枌榆故里,群瞻遗像千秋。”请你根据自己的了解,为刘基撰写一幅对联。
【拓展】略
【译文】
卖橘子的人笑着说:“我从事这种职业,已有好多年了。我靠它养活自己。我卖它,别人来买它,从来没有人说过什么的,而唯独不能满足您的需求吗?世上欺骗他人的人不少,难道就我一个吗?你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当今那些佩带兵符、坐虎皮椅子的人,一副威风凛凛的样子,好像是捍卫国家的人才,他们真的能够拥有孙武、吴起的谋略吗?那些高高地戴着官帽,腰上拖着长长带子的人,一副神气活现的样子,好像是朝廷的重臣,他们真的能够建立伊尹、皋陶的功业吗?盗贼四起却不知道抵御,百姓贫困却不知道救助,官吏狡诈却不知道禁止,法度败坏却不知道整顿,白白地浪费国家的钱财却不知道羞耻。看看那些坐在高敞的厅堂上,骑着高头大马,醉于美酒,饱食了鱼肉海鲜的人,哪一个不是高高在上令人生畏,哪一个不是威严显赫、让人去效仿呢?(这些人)又何尝不是外表华丽、而实质却像破絮呢?现在您不去明察这个,反倒对我的橘子指指点点。”
93.卫懿公好鹤
《史记)
冬十二月,狄人伐①卫。卫懿公好鹤,鹤有乘轩者,将战,国人受甲者皆曰:“使鹤,鹤实有禄位,余焉②能战!”公与石祁子珏,与宁庄子矢,使守,曰:“以此赞③国,择利而为之。”与夫人④绣衣,曰:“听于二子。”渠孔御戎,子伯为右,黄夷前驱,孔婴齐殿。及狄人战于荧泽。卫师败绩,遂⑤灭卫。
【注释】
①伐:攻打 ②使:派 ③焉:怎么 ④夫人:这是两个词,“夫”是指示代词,相当于“那些”。⑤遂:于是
【赏析】
懿公好鹤,总以为“民可使”,“使民”也是理所当然,他们会乖乖的听他的。可是他错了,当他的政权、他的国家面临危险时,他想起了他的百姓,想起了他的军队,可是残酷的战争来临时,回答他的是“袖手旁观”。“天下无亲,维德是馨。”只知爱鹤,与德的要求还相去甚远。的确,卫懿公是个昏君,但卫国君臣在国破家亡之时,确实不应该落井下石,应当抛弃前嫌,共同保家卫国才是。伊拉克的前领导人萨达姆及其军民也遇到了类似的事情,萨达姆是个暴君没错,百姓不该为他卖命,但他们愚昧麻木地看着敌人入侵他们的家园,实在目光短浅的可以。结果呢,侵略者长驱直入,如入无人之境,大肆掠夺宝贵的资源。
【思考练习】
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使鹤,鹤实有禄位,余焉能战!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卫懿公身死亡国的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卫国灭亡,仅仅是卫懿公一个人“玩物丧志”导致的吗?卫国的将士、百姓应不应该也负有责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卫懿公身死亡国的故事使我们明白了“玩物丧志”的道理。卫懿公根本没有有惠于民,爱鹤超过爱民,而指望老百姓给他打仗,保卫他的政权,恐怕就是奢望了。所以他也就只能落一个“身死人手”的可悲下场。
2.让鹤出战,鹤享受俸禄,居高位,我们怎么能战斗呢!
3.不仅仅是卫懿公一个人应该负责任,俗话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即使当大众与执政者有根本利益冲突时,而站在人民和国家的角度看,大众仍然有着根本的共同利益。在国破家亡之时,确实不应该落井下石,应当抛弃前嫌,共同对抗异族是唯一的出路。愚昧麻木地看着敌人入侵他们的家园,大肆掠夺宝贵的资源。实在目光短浅的可以。
【译文】
卫懿公很喜欢鹤,甚至于用精美的刺绣来装饰鹤、让鹤乘坐华美的车。还不顾老百姓的生存而加重赋税来敛财,看重演戏的伶人而不重视大臣。如果有大臣进谏,就当面叱责大臣。当翟伐卫国时,敌人已经逼近了城墙,卫懿公流着泪向臣民们下拜说:“敌人近了,大家一起努力抗敌吧”臣民们说:“您还是派出你所看重的戏子,率领你所宠爱的鹤们,让他们为你出占吧!我们都是你所抛弃的人,怎么能守城出战呢?”于是打开了城门四散奔逃,翟国的军队于是进入卫国,卫懿公出逃而死,卫国也灭亡了。
94.戴嵩画牛①
《东坡志林》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②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③大笑曰:“此画斗牛也!斗牛力在角,尾搐④入两股间。今乃掉尾⑤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⑥之。 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⑦。”不可改也。
【注释】①选自《东坡志林》,作者苏轼。戴嵩,唐代的著名画家。。②囊:袋子。此处指画套。③拊(fǔ )掌:拍手。④搐(chù )):抽缩。⑤掉尾:摇尾巴。⑥然:认为对。⑦婢(bì):女佣人。
【简析】戴嵩没有观察斗牛的情形,凭主观想象画画。牧童天天与牛打交道,熟悉牛的习性。启示是:要仔细观察生活,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
【思考练习】
1.解释下列旬中加点的词。
(1)好书画 (2)一日曝书画
(3)尾搐入两股间 (3)处士笑而然之
2.与“有一牧童见之”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怅恨久之 B.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C.悉以咨之 D.将军既帝室之胄
3.下列句子中,括号里补出的省略成分错误的两项是( )( )
A.(杜处士)所宝以百数
B.(戴嵩)尤所爱
C.(牧童)拊掌大笑
D.(杜处士)不可改也
4.翻译下列句子。
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最后引用古文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
戴嵩是唐代的著名画家,却被一个牧童指出错误。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训练】
1.(1)喜爱 ②晒 ⑨大腿 ④认为……正确
2.C
3.B.D
4.现在(画上的牛)竟然(却)是摇着尾巴斗,错了。
5.使论据确凿充分、提纲挈领、总领全篇、引人入胜。
【拓展】
(1)人无完人,圣人也会有不懂的事情,对自己不懂的东西千万不要掩埋,要大胆承认,并及时改正。
(2)世上没有绝对的权威,对“权威”要敢于怀疑,发现错误要大胆的指出,要保持实事求是的品质。
(3)仔细观察(熟悉生活)是准确反映生活,是写好作文的前提。(意对即可)
【译文】四川有个杜处士,喜爱书画,他所珍藏的书画有几百种。其中有一幅是戴嵩画的牛,(杜处士)尤其珍爱。他用玉做了画轴,用锦囊装起来,经常随身带着。有一天,他摊开了书画晒太阳,有个牧童看见了戴嵩画的牛,拍手大笑着说:“这张画是画的斗牛啊!斗牛的力气用在角上,尾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中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翘着尾巴在斗,错了!”杜处士笑笑,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古人有句话说:“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女佣。”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呀!
95.逢蒙学射于羿
《孟子》
逢蒙学射于羿①,尽羿之道,思天下惟羿为愈己,于是杀羿。孟子曰:“是亦羿有罪焉。”公明仪曰:“宜若无罪焉。”曰(A):“薄乎云尔②,恶得无罪?郑人使子濯孺子侵卫,卫使庾公之斯追之。子濯孺子曰:‘今日我疾作,不可以执弓,吾死矣夫!’问其仆③曰:‘追我者谁也?’其仆曰:‘庾公之斯也。’曰:‘吾生矣。’其仆曰:‘庾公之斯,卫之善射者也。夫子曰:“吾生”,何谓也?’曰:‘庾公之斯学射于尹公之他,尹公之他射于我。夫尹公之他,端人也,其取友必端矣。庾公之斯至,曰:‘夫子何为不执弓?’曰:‘今日我疾作,不可以执弓。’曰(B):‘小人学射于尹公之他,尹公之他学射于夫子,我不忍以夫子之道反害夫子。虽然,今日之事,君事也,我不敢废”。抽矢扣轮,去其金,发乘矢④而后反。”庾公之斯至,竟如孺子之所言。而曰:“我不敢废君事。”故扣轮去镞,使不害人,乃以射孺子,四发而去。乘,四也。孟子言是,以明羿之罪。假使如子濯孺子之得尹公之他而教他之,何有逢蒙之祸乎?”
【注释】
①羿:夏时诸侯,善射,百发百中。逢蒙,羿的徒弟。②薄乎云尔:不大罢了。③仆:车夫。④乘矢:四支箭。
【简析】
交往不可不慎,孔子说过,“无友不如已者”,也说过“亲仁”等,这些都说明在与人打交道时,应该择善而从,不应该交往那些品行不端之人。本章孟子认为羿有罪过,也是基于此。某种意义上,羿被杀有点自找的味道,错就错在他用人不当。今天,不少领导在选拔任用干部时,也不免羿之过。他们喜欢那些终日绕自己转的人,喜欢听阿谀之词,睹胁肩谄笑,倒头来,每每坏在这些小人身上,自食其果。
【训练】
1.羿与逢蒙这两个人是什么关系?子濯孺子、庾公之斯、尹公之他这三个人是什么关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曰(A)的说话人是谁?曰(B)的说话人是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然,今日之事,君事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发乘矢而后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子濯孺子为什么确信庾公之斯不会杀死自己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抽矢叩轮,去其金”这句话中的“金”是指_______________。“去其金”是为了_______________。
6.孟子认为“羿有罪(过错)”的理由是什么?注解中有一句话说明了理由,请把这句话找出来,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注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都是师生关系。
2.(A)孟子 (B)庾公之斯
3.(1)虽然如此,今日的事是君主命令的事。(2)射了四箭,然后回去。
4.因为他知道庾公之斯为人正直。
5.箭头 不伤害人(使不害人)
6.注解:假使如子濯孺子之得尹公之他而教之,何由有逢蒙之祸乎?
译文:假如像子濯孺子找到尹公之他来教那样,哪里还会有逢蒙之祸呢?
【译文】
逢蒙跟羿学射箭,学得了弄的技巧后,他便想,天下只有羿 的箭术比自己强了,于是便杀死了羿。孟子说:“这事也有羿自己 的罪过。”
公明仪说:“羿不该有什么罪过罢。”
孟子说:“罪过不大罢了,怎么能说没有呢?从前郑国派子濯孺子侵入卫国,卫国派庚公之斯追击他。子濯孺子说:‘今天我的病发作了,不能够拿弓,我死定了!’又问给他驾车的人说:‘追我的人是谁呀?’驾车的人答道:‘是庚公之斯。’子濯孺子便说: ‘那我不会死了。’给他驾车的人说:‘庚公之斯是卫国著名的射手, 先生反而说不会死了,这是为什么呢?’子濯孺子说:‘庚公之斯 是向尹公之他学的射箭,尹公之他是向我学的射箭。那尹公之他是个正直的人,他所选择的朋友也一定正直。’庚公之斯追上来了, 问:‘先生为什么不拿弓呢?’子濯孺子说:‘今天我疾病发作,不 能够拿引’庚公之斯说:‘我跟尹公之他学射箭,尹公之他又跟您学射箭。我不忍心用您的箭术反过来害您。不过,今天这事是国家的公事,我不敢不做。’于是抽出箭,在车轮上敲打了几下, 把箭头敲掉,发了四箭然后就回去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