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6张PPT)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水系--
流域--
外流河--
外流区--
内流河--
内流区--
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
外流河的集水区域(流域)
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
内流河的集水区域
有干流、支流等构成的系统
基本概念
供给河流水源的地面集水区和地下水源的地下集水区
中国水系
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分水岭:
巴颜喀拉山脉一秦岭
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南岭
一、中国的内流区和外流区
内外流区
外流区
内流区
界线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概念
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为外流河,其供水区域为外流区域(占全国面积2/3,占全国径流量95%)
最终未入海洋的河流为内流河,其供水区域为捏流区域(占全国面积1/3,占全国径流量5%)
主要河流
流入太平洋:黑龙江、辽河、海河、黄河、长江、淮河、闽江、珠江、澜沧江等
流入印度洋:怒江,雅鲁藏布江
流入北冰洋:额尔齐斯河
塔里木河,弱水等
水文特征
1、河流较长,流量较大
2、以雨水补给为主,流量的大小随降水量的大小而变化
3、淮河以北的河流含沙量大,并有结冰期;以南则相反4、上游河段一般流速较大,水能资源丰富
1、流程短,流量小
2、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3、流量随季节变化,夏季流量大
4、冬季有断流现象
主要湖泊
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多分布在东部平原地区,为淡水湖
青海湖、纳木错,多分布在青藏高原上,为咸水湖
黑龙江
辽
河
海河
黄河
淮河
长
江
珠
江
怒
江
雅鲁藏布江
额尔齐斯河
太平洋
塔里木河
内流区
外流区
印度洋
松花江
2、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
季风区非季风区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内外流区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内流区与外流区比较
松花江
辽河
海河
黄河
淮河
长江
珠江
澜沧江
怒江
雅鲁藏布江
额尔齐斯河
4、外流河及其水文特征
(1)主要外流河:
黑龙江
外流河分布概况
三大水系
太平洋水系:
黑龙江、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澜沧江等。
印度洋水系:
北冰洋水系:
边界河
怒江、雅鲁藏布江等。
额尔齐斯河。
中俄界河:
中朝界河:
中越界河:
黑龙江、乌苏里江等。
鸭绿江、图们江等。
北仑河。
国际性河流
黑龙江(阿穆尔河——俄罗斯)
额尔齐斯河(鄂毕河——俄罗斯)
怒江(萨尔温江——缅甸)
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印度)
澜沧江(湄公河——缅、泰、老、柬、越)
(2)外流河水文特征:
①东北地区河流(黑龙江水系):
特征:流量大.汛期短(春汛.夏汛).
含沙量小.冰期长.
原因:流经湿润半湿润区.
春季季性积雪融化.
夏季雨季较短,降水集中.
森林茂密.
纬度较高,冬季气温低
。
②秦—淮以北的河流(辽河.海河.黄河)
特征:流量较小.汛期较短(夏汛.黄
河有凌汛).含沙量大.冰期短.
原因:流经区多为湿润半湿润区.流域内植被较差.雨季较短.
位于暖温带.
③秦—淮以南的河流(长江、珠江):
特征:流量大.汛期长(夏汛.珠江有台汛).含沙量小.无冰期.
原因:流经湿润区,降水丰富,支流众多,流域面积大.植被较好.雨季较长.受台风影响大。在0℃等温线以南.
5.内流河水文特征:
⑴主要内流河:
塔里木河.弱水.
⑵水文特征:
流量小.含沙大.冬季结冰,
多季节性河流(下游断流).流程短.
原因:冰雪融水补给,补给量小.植被条件差.冬季温度在0℃以下。
项目
水位
水量
汛期
流程
注入
代表河流
内流河
低
小
短
短
内陆湖或中途消失
塔里木河
外流河
高
大
长
长
海洋
长江
补给类型
补给季节
补给特点
主要影响因素
我国主要分布地区
雨水补给
一般以夏秋两季为主
1、时间集中
2、不连续
3、水量变化大
1、降水量的多少
2、降水量的季节分配
3、降水量的年际变化
分布地区普遍,尤以东部季风区最为典型
季节性积水溶解补给
春季
1、有时间性
2、连续性
3、水量稳定
1、气温高低
2、积雪多少
3、地形概况
东北地区
永久性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
主要在夏季
1、有时间性
2、有明显的季节、日变化
3、水量较稳定
1、太阳辐射
2、气温变化
3、积雪和冰川储量
西北和青藏高原地区
湖泊水补给
全年
1、较稳定
2、对径流有调节作用
1、取决于湖泊与河流的相对位置
2、湖泊水量的大小
普遍
地下水补给
全年
1、稳定
2、一般与河流有互补作用
1、地下水补给区降水量
2、地下水位与河流水位的相互作用
普遍
中国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
二、中国七大水系
流域内所有河流、湖泊等各种水体组成的水网系统,称作水系。中国大陆地区由于地域的宽广,气候和地形差异极大,境内河流主要流向太平洋,其次为印度洋,少量流入北冰洋。
中国境内七大水系均为河流构成,为江河水系,均属太平洋水系。分别是:珠江水系、长江水系、黄河水系、淮河水系、辽河水系、海河水系和松花江水系
中
国
主
要
河
流
简
况
流域区
河流名称
外
流
区
太
平
洋
水
系
黑龙江、松花江、嫩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雅砻江、大渡河、嘉陵江、乌江、浣江、汉江、珠江、郁江、澜沧江
印度洋水系
怒江、雅鲁藏布江
北冰洋水系
额尔齐斯河
内
流
区
西北区
塔里木河、叶尔羌、和田河
长江水系
1、发源:青海省唐古拉山各拉丹东峰
2、干流流经省(市、区):青、川、藏、云、渝、鄂、湘、赣、皖、苏、沪(11个)
3、注入:东海
4、长度:6300KM
5、主要支流: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汉江、赣江
6、流域面积:约181万平方千米
7、流域范围:昆仑山与秦岭以南,南陵以北地区
8、流经地形区:青藏高原、横断山脉、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9、分段特征:
上游:源头至湖北宜昌,落差大、水流急、富水力资源
中游:宜昌至江西湖口,河道弯曲,支流、湖泊多,可调节中游地区的水量
下游:湖口至入海口,河道宽阔,流量大
10、开发利用:干支流上游的水能开发,先后修正了二滩、三峡、葛洲坝等水电站。中下游的航运
11、河流整治:上游地区的水土保持,中游地区的河道整治、下游地区的航运疏通等
12:地位:我国长度最长(世界第三)、流域面积最大、水能最丰富、航运最大的河流
唐古拉山
东
海
(2)长江源头和注入的海洋
嘉陵江
乌江
汉江
湘江
赣江
雅砻江
南京
上海
重庆
武汉
洞庭湖
鄱阳湖
太湖
(3)支流和湖泊
大渡河
岷江
葛洲坝
三峡
沅江
安
徽
江
苏
江
西
湖
南
湖
北
重庆
云
南
四
川
西藏自治区
青
海
上海
唐古拉山
东
海
(4)长江干流流经省级行政区
流经11个省、自治区
青
藏
高
原
云贵高原
四川盆地
长
江
中
下
游
平
原
(5)长江干流流经地形区
横断山区
长江干流图
重庆
武
汉
宜昌
湖口
上
海
上
游
中游
下游
(6)上、中、下游的划分
(7)长江各河段水文特征
下游:江阔水深,水流缓,少支流,江海相连,航运便利
上游:落差大,多峡谷,水能丰富
中游:多曲流,多支流,多湖泊
a、工程措施
加固堤防
修建水库和分洪、蓄洪工程
重点治理荆江河段(裁弯取直)
b、生态措施
长江中上游的防护林工程
退耕还湖、退耕还林
(2)治理长江水患的措施
全长5500千米
年径流量580亿m3
仅为珠江的1/7
流域面积约75万平方千米,
长度
流量
流域面积
中国第二长河—---黄河
1、概况
(1)长度、流量、流域面积
巴颜喀拉山
渤海
(2)黄河的发源地和注入的海洋
黄河干流像一个巨大的“几”字
黄河源头之——约古宗列曲
青
海
四
川
内
蒙
古
山西
陕西
河南
山东
渤海
巴颜喀拉山
甘
肃
宁夏
(3)黄河流经的省区
(4)黄河流经的地形区
青藏高原
内
蒙
古
高
原
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
“塞上江南”——河套平原、
宁夏平原
(5)上中下游的划分
河口
旧孟津
上
游
中
游
下游
(6)黄河水系图
湟水
洮河
汾河
渭河
河口
旧孟津
河口
旧孟津
上
游
中
游
下游
(7)各段水文特征:
上游:水量大、多峡谷、富水力
中游:多支流、多泥沙
下游:“地上河”
2、黄河的贡献
丰富水能:尤其是黄河的上游
塑造平原
:黄河是华北平原的主要塑造者之一,并在干旱的宁夏、内蒙古境内,塑造了具有“塞上江南”美称的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
灌溉水源:黄河流经地区,一般降水不足。黄河水,使一块块干涸的土地展现了生机。“塞上江南”——河套平原、宁夏平原
3、黄河的忧患
水土流失严重(黄土高原)
“地上河”,洪水、改道
中游:
下游:
上图是开封市附近的黄河河床示意图。从图上可以看出,黄河河床比开封市区高出了7米。事实上,黄下游的河床一般都比两岸地面高出3-4米,有的河段高出10米以上,成为举世闻名的“地上河”。
下游
4、根治黄河:
黄河之害,在于下游决口改道。究其根源,是大量泥沙入河并在下游河道沉积。所以,治黄的关键在于治沙。黄河泥沙90%来自中游,因此,加强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是治黄的根本。
目前,开展水土保持工作,采取的途径是:
①植树种草
(使土不下坡,清水长流)
②打坝淤地(拦泥蓄水;既扩大耕地面积又改变交通条件)
③修筑梯田(缓坡;既扩大耕地面积,又保持水土,以减少入河的泥沙)
经过近几年的综合治理,现在晋、陕境内的黄土高原地区,每年流入黄河的泥沙减少了2亿吨。
水土保持工作,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改变黄河的多沙面貌。
⑤修建水库
使治沙和防洪并举,也是治黄的重要手段。已建的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除发电、灌溉外,在防洪、减淤等方面也发挥了显著作用。现在,已建设了一座重要防洪工程——河南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小浪底水利枢纽与三门峡水利枢纽联合使用,可使黄河下游河床20年不淤,并使黄河的防洪能力由现在抵御60年一遇的大洪水提高到千年一遇。
⑥下游加固大堤
一条条绿沟、一片片果树、一坡坡草灌、一层层梯田,山西省河曲县60多万公顷的黄土高坡被装扮得绿油油的。全县得到治理的地区,基本上达到了水不下山,土不出沟。但是过去的河曲县却是另一番景象:植被稀少,黄土裸露,每遇下雨,泥沙俱下,水流变成泥流,每年地表流失肥土1厘米。经过十多年大规模综合治理,现在水土流失已基本得到控制,每年减少入黄泥沙600多万吨。
黄河水系
1、发源:q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北麓
2、干流流经省(市、区):青、川、甘、宁、内蒙古、晋、陕、豫、鲁
3、注入:渤海
4、长度:5464KM
5、主要支流:洮河、湟水、汾河、渭河
6、流域面积:约75平方千米
7、流域范围:阴山山脉以南,昆仑山与秦岭以北地区
8、流经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9、分段特征:
上游:源头至内蒙古河口。流量大、喊杀两肖,多峡谷
中游:河口至河南旧孟津。支流多,含沙量大
下游:旧孟津至入海口,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悬河”
10、开发利用:主要是上游河段的水能开发,先后修建了龙羊峡、李家坝等多个梯级电站
11、河流整治:中游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和下游地区疏通河道、加固大坝等工程
12、地位:我国第二长河,也是泥沙含量最大的河流
珠江水系
1、发源:云南省乌蒙山东南侧
2、干流流经省(市、区):云、贵、桂、粤
3、注入:南海
4、长度:2214KM
5、主要支流:主干流为西江,北江、东江汇入后始称珠江
6、流域面积:约45万平方千米
7、流域范围:南岭以南地区
8、流经地形区:云贵高原、两广丘陵、珠江三角洲
9、分段特征:
上游:流量大,汛期长;中上游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
下游:河道多,水流平稳
10、开发利用:上中游地区的水能开发,先后修建了天生桥,龙滩、岩滩等电站。中下游的航运
11、河流整治:上游地区的水土保持,下游地区的航道疏通等
12、地位:我国汛期最长,流量第二,航运条件好的河流
我国主要湖泊
1、数量
我国幅员辽阔,湖泊众多,天然湖泊就有2000多个。
2、类型
根据湖泊所在的流域特点,可将湖泊分为内流湖和外流湖。
内流湖(也叫非排水湖)在内流区,基本上是咸水湖(盐度>1‰);
外流湖(又叫排水湖)在外流区,属淡水湖(盐度<1‰)。
分布
:主要有两大湖泊分布区。
①青藏高原湖区:
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湖泊群分布区。全区湖泊面积约占我国湖泊总面积的一半,仅西藏自治区就有大小湖泊1000多个。
本区的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湖泊。位于青海省,是我国面积最大、水容量最大的湖泊。属咸水湖,但含盐度较低,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
②东部平原湖区:
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平原、淮河下游和山东南部。是我国淡水湖最集中的地区。全区湖泊面积约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1/3。
我国五大淡水湖——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都分布在这一地区。
洞庭湖
鄱阳湖
太湖
洪泽湖
青海湖
巢湖
河流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
(1)河流水文特征(指河流中水的特征)
主要包括径流量、水位、结冰期、含沙量等.
①流量:大、小
以雨水补给的河流,看降水量的多少;
流域面积大,一般流量大
②水位:汛期(春汛、夏汛)、枯水期
决定于河流补给类型,以雨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降水特点决定;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气温特点决定.
③含沙量:大、小
主要决定于流域内地面植被状况
④结冰期:有(长、短)
、无
决定于最冷月月均温,中国一月份0℃
等温线以北有冰期
东北——纬度高,中温带,寒温带,结冰期长;
秦淮以北——位于暖温带,结冰期短;
秦淮以南——流经亚热带,冬季气温在O℃以上,无结冰期
(2)水系特征(指河流河道的特征)
表述角度:
①河流的流向、长度;
②流域面积;
③支流的多少、河网密度;
④水系形状;
⑤落差或峡谷的分布;
⑥河道的宽窄、弯曲、深浅等。
水系特征与河流所在地形地势关系最为密切
水系形状:是指河流的干、支流组成的形态特征。
主要有:向心状(刚果盆地、四川盆地);
扇形状(淮河、海河);
树枝状(长江、亚马孙河);
放射状水系(多发育在中间高、四周低的地区,河流由中间向四周分流,如海南岛)。
学习河流的一般思路
发源地
长度
注入的海洋
流经的是省市(区)
流经主要的地形区
主要的支流
上中下游的划分
一、河流的概况
二、河流水文特征
三、河流的开发与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