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2. 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2. 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粤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8-09 20:32: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3.2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科目:
初中物理
教学对象:
初二
课时:1课时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沪科粤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光现象》的第二节,《光现象》这一章涉及的都是光学的基础知识,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传统内容,而本节内容《光的反射》中光的反射定律是光传播的基本规律之一,它是学习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基础,光的反射规律在实际应用广泛,在现代社会光学知识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学习学习本章知识可以帮助学生解释生活中和自然界的许多现象。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光的反射现象;了解光的反射定律,会用其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知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并能用之解释一些简单现象;了解光反射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能力;经历“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止一种”的熏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树立信心观察、认真操作的良好习惯;从两种反射在生活中的现象及光反射的应用及光污染的例子,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习惯。
三、设计理念
这节课我设计的基本思路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讨论得出结论。再以典型例题展开课堂讨论,最后通过强化练习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及时反馈,强化基本能力的训练,以达到提高教学的效果。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法: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推动课堂的层层递进,通过分组实验、视频演示实验等方法加强学生间的合作,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归纳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法:由于学生接触物理不久,对于物理的学习方法不太熟悉,尤其是对探究性的内容经验不足,更谈不上对于实验完整的设计,所以引导学生动眼、动嘴、动手、动脑,让学生在做中学,在交流中进步,积极主动去探究,去获取物理知识,提高能力。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光的反射定律是几何光学中最重要的基本定律之一,是分析有关光的反射问题的主要依据,该规律的探究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探索精神,所以光的反射定律及其探究过程是本节教学的重点,也是本章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学生对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不容易理解,是为难点之一。另外,在利用镜面反射和漫反射解释实际问题时,学生很容易产生错误认识,例如认为镜面反射看起来一定比漫反射亮等。因此,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引入
1、播放课件,导问:房间里有什么?
2、播放课件,导问:你现在知道房间里有什么了吗?房间里的灯可以称作什么?你为什么能看到的其他物体?
与老师互动,回答相关问题
通过一个猜测的小游戏,简单回忆上节内容,又引出: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的反射。
新课教学
(一)光的反射现象
1、演示课本活动1,引导学生得出光的反射定义,并导问:光在反射时,有没有特点和可遵循的规律呢?怎样才能更好地去研究?
2、课件播放,逐步出现光的反射光路图及其要素,引导学生明确“一点、二角、三线”。
(二)光的反射规律
A.光的反射定律
1、导问: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之间有没有关系?有什么关系?反射角与入射角有什么关系?
2、学生猜想后,追问:如何证明你的猜想?需要哪些器材?
3、引导学生进行活动2的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汇报结论,板书光的反射定律。
5、播放课件:另两种不同的探究实验视频。
B.光路的可逆性
1、导语:光线由AO入射时,它将由OB反射,如果光由BO入射,则它的反射光线将会怎样射出?光反射时,光路可以逆转吗?
2、引导学生利用平面镜相互看,看是否能相互看见对方的眼睛。
(三)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1、在正播放课件的屏幕上放一块平面镜。导问:为什么放上平面镜后,就看不见字了?
2、课件播放两种反射的概念机光路示意图。
3、导问:两种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吗?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四)光反射的应用
1、导问:你知道光反射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课件展示相关的内容。
2、课件展示:光污染。
1、观察“活动1”,思考、交流得出“光的反射”含义。
2、认识:分界面(反射面)、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入射角、反射角等。
1、经历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过程。
2、观察、讨论、交流。
3、感受不同的探究实验也可以得到同样的结论。
1、设计一个光反射时光路可逆的实验,并完成。
2、验证光路具有可逆性。
观察、讨论、总结、交流。
讨论、观察、思考。
1、通过活动自然引出光的反射光路图。
2、通过光路图中各要素的初步分析,有利于学生对光的反射现象的认识和进一步的研究。
1、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2、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3、感受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止一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开阔学生的眼界,了解更多的有关反射的知识。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1、发展学生思维,渗透辩证的思想。
2、体现“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基本理念。
本节小结
让学生针对本节的探究、实验和知识进行小结
小结、交流
回顾本节内容,加深印象,培养学生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反馈
课件出示练习题
学生练习、交流
加深对本节的理解,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布置作业
1、课后完成“自我评价与作业”
2、你有“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其他方法吗?课后与同学们分享。
七、板书设计
3.2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一、光的反射现象
光在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介质中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一点、二角、三线
二、光的反射规律
1、光的反射定律:共面、两侧、等角
2、光反射时光路具有可逆性。
三、镜面反射与漫反射
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四、光反射的应用
光污染
八.教学反思
1.教材解读  
为了让学生更好完成教学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这一目标,增加了一个自己设计的通过在水槽中加入牛奶蓝墨水液体,再通过镭射笔进行反射这一分组活动,让学生比较清晰直观地看到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并且通过画下来,进一步加深理解。在本课中,教材安排了制作潜望镜的活动,经过以前的试教,这个活动在制作上很费时,如果按照教材上,需要花大量的时间来制作潜望镜,通过教研组的讨论,我们认为要把时间更多地利用到促进孩子对于科学概念理解上来,因此对教材的活动进行了一些取舍。  
2.整合活动,长时探究  
我们把这节课的两个活动(任务一、任务二)有机地整合在一起,让学生有大块的时间来进行实验,也给予学生充分研讨的空间,体现了这种精神,也符合省教研员喻伯军老师提出的大环节、简约课堂的理念。从今天的教学来看,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3.材料准备  
这节课中选用的镭射笔、水槽中的液体起到了很好的实验效果,应该说这是一个集体智慧的结晶。在几次的试教中,我们从先前的牛奶到后来的黑墨水、蓝墨水、最后到蓝墨水加适量的牛奶,经过了很多次的实验,终于把最直观的光线呈现在孩子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