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

文档属性

名称 记承天寺夜游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02-17 10:3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记承天寺夜游
作者和作品简介:
本文作者苏轼(1037-1101),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人。他写的诗、词、散文达到了北宋时期的最高水平,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成就卓著的作家。苏轼的文学才能是多方面的,在书法、绘画方面也负盛名。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词和散文,仅词留下来的就有340多首。他的词开创了一个新的流派。即与婉约派双峰并峙的豪放派。苏词是以新的面貌出现的,表现为题材新、形式新、风格新,多具有豪壮、雄夸的风格,使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苏词的影响深远,南宋时辛弃疾一派词人直接受其启迪,直到清初的“词兴中兴”是,仍有人效仿。苏轼的作品被编入《苏东坡集》。
这篇文章选自《东坡志林》。写本文时,苏轼已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
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
本文前段叙寺庭步月。中段“如积水空明”、“藻荇交横”,描状月光的澄澈,是实感而来,令人宛然如见。末段惋惜无人赏月。暗示世人大都汲汲于名利,为俗务所累,意思虽然平常,可说得含蓄,绕有余味。
文言译注及评析: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中庭。
【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里,(我)解开衣裳准备睡觉,看见月光照进堂屋的门户,便很高兴地起来走动。因为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就来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评析】交代了时间,地点和夜游原因。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评析】描绘庭中月光的澄澈。
【译文】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那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哪个夜晚没有月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不过少有像我们这样的闲人罢了。
【评析】惋惜无人赏月。
一词多义:
与:
(1) 未受有能与其奇者(欣赏)
(2) 念无与为乐者(和)
书:
(1) 答谢中书书(信)
(2) 答谢中书书(与“中”合为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