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二年级下册 美术 教案 第11课 水墨画树

文档属性

名称 苏少版二年级下册 美术 教案 第11课 水墨画树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少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0-08-09 10:12: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课时 水墨画树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进一步掌握笔墨的基本技法,并学会用合适的笔墨表现树木。完成一副以树为题材且有水墨韵味的水墨画。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体验、讨论、游戏等活动,进一步掌握水墨画的基本技法,并通过各类活动提升学生水墨的眼光。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水墨的独特绘画语言,体会中国水墨画独特的审美价值。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和实践练习,让学生掌握用毛笔的粗线细线、浓墨淡墨、枯笔湿笔来画树。
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水墨的独特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画出树木的姿态和精神。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毛笔(狼毫、羊毫)、墨汁、各类宣纸或毛边纸等、中国画颜料、调色盘、毛毡、笔洗、抹布、镇纸、PPT课件、实物投影仪。
学生准备:
毛笔、调色盘、洗笔桶、毛毡、抹布、学案。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调整与反思
第一环节:导入 一、笔墨热身
1.今天我们带来了国画工具,首先我们一起来玩一玩。怎么玩呢?
要求:画出墨点、墨线、墨块
PPT课件出示:“墨点、墨线和墨块”玩一玩。
2.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发生这些不同点呢?
3.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学过的内容:树由哪几部分组成?
二、尝试练习(笔墨小挑战)
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中国画的方式画树。
2.同学们猜一猜树的每个部分该怎么画呢?
3.教师示范水墨画树
4
三:新授
1. 观察比较:PPT课件出示【图1】。
《古树》任伯年(1840~1896)
出示问题:
用一个词来表述欣赏这幅画的感受。
画家分别用了哪些笔墨来表现树的各个部分?
师生互动讨论,简介画家,教师板书。
2.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四、走进博物馆、儿童美术馆
单幅欣赏。
1. PPT课件:出示各类大师以及学生作品,逐个欣赏。
设置问题:
枝干、树叶、树皮用什么笔墨?
树皮的纹理怎样表现?
2.出示【图3】和【图4】,欣赏比较,并回答问题。

【图3】《大树》傅抱石 【图4】《水墨树》黄宾虹
设置问题:
【图3】用了什么笔墨?有什么感觉?(水墨淋漓—茂密)
【图4】用了什么笔墨?有什么感觉?(枯笔勾勒—苍劲)
3.师生互动,简介画家。
探寻古画:
1.PPT课件出示【图5】及其简介,学生欣赏,观察并回答问题。
【图5】壁画 魏晋 这是迄今为止能见到的最早仔细描绘树木的绘画原迹!
四、教师示范
注意:教师示范时,一定要关注和学生互动交流,关注生成。
五、互动讨论
1. 学生观察讨论,评一评老师的画,有建议吗?
注意:根据学情,还可鼓励学生帮老师修改,关注构图、树干的质感(皴法),树枝的穿插等。
2. 想一想:两棵树如何表现?
第四环节:作业环节
一、PPT课件作业内容及要求
作业菜单:
选择一幅喜欢的水墨画树的作品,临摹一幅。(加上自己的创意。)
选择自己喜欢的树,创作一幅水墨画树。
选择自己喜欢的画题,创作一幅水墨画树。
(千年古树、春风杨柳、小树新芽、秋叶纷纷……)
作业要求:形态、笔墨、疏密。
二、学生作业
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有针对性指导。
注意:学生作业时,教师巡视。如发现共性问题,可以及时互动讨论,或者师生互评。
设计意图:设置梯度作业,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作业表现方式,鼓励作业形式的多样性。提供学习菜单,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作业内容。教师教学时,可根据本班实际情况,酌情控制作业难度。
三、作业展示
1.师生互动,将作品展示于展示区域。
注意:(1)设置有趣的展示区域便于作品展示,并呈现最佳展示效果。(2)鼓励学生积极展示作品,同时,提醒学生注意宣纸湿了容易破损,用笔动作要合适。
四、互动评价
1. PPT课件出示评价要求。
设置问题:
(1)自己的作品,满意吗?(哪里最满意?)
(2)最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
(3)哪幅作品有小建议?
(4)有什么小困难?有什么小妙招?
第五环节:总结拓展
1.PPT课件出示山水小品(或实物展示),学生欣赏,教师总结,并拓展。
学生尝试笔墨练习,教师巡视,并展示笔墨效果较丰富的作业。
注意:教师选择效果不同的作业进行展示,便于学生观察,发现笔墨异同。根据不同的学情,也可提出行笔中锋、侧锋的问题。
注意:本环节可以根据学情不同,安排不同难度的导入环节,如果学情基础较好的学校,本环节采用出示笔墨作业展示提问,复习笔墨基本知识的方法快速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
水(多 少)
墨(多 少)
笔(干 湿)
树根、树干、树枝、树冠、叶子
树根树干树枝:墨线
树冠:墨块
叶子:墨点
本环节首先通过局部图片——完整图片——水墨画树的动态演示,学生形成强烈的视觉感知,培养良好细致的观察方法。
注意:本环节根据每个学校不同的硬件设施和不同的学情,可以设计不同的导入方法,基础较差的班级可以利用导入环节多观察现实树木图片,同时设计恰当的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表现方法。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引入学生尝试作业,直观观察,引发学生思考,同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
本环节利用【图1】和【图2】的直观比对,并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画家如何用水墨的眼光观察表现树。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启发学生如何用水墨的眼光和表现方法来画水墨画树。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等活动,层层递进,体验、探寻画家面对树木如何取舍,表现出富于美感的树。通过系列作品(大师作品和儿童美术作品)观察、比较,学会用不同的笔墨表现不同的树木。
本环节示范,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灵活机动示范,既可以在学生作品上进行添加,也可以根据情况多示范些树干的画法。教师通过设置观察、比较、示范、互动讨论等活动,启发学生自主探究,发现探寻表现树木的笔墨技法。并在演示环节,解决笔墨技法中较难的部分,教学时,要关注学生课堂生成及其师生之间互动,灵活教学。
在作业和评价环节,设置了不同难度的作业菜单,学生可自主选择作业方式。关注到不同学情的学生,都能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方式来完成作业,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同时在评价的环节,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要求学生从板书的教学要点来评价作业,并在此基础上,引发学生思考,说学习方法谈学习感受。而从在完成知识和技能的教学目标的同时,达成过程和方法以及情感价值观的目标,使审美和技法的同步提升。
通过拓展环节,进一步让学生感悟中国传统水墨的艺术美感,为以后水墨山水教学做铺垫,激发学习兴趣。

板书设计
水墨 (如何)画 (好) 树?
【水墨眼光】
【笔墨技法】
【树的结构】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