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在牛肚子里旅行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读准“答、应、骨”3个多音字。能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青头和红头对话时心情的变化,体会它们之间真挚的友情。
3.能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图,并借助路线图讲故事。【语文要素】
4.感受青头临危不惧,对朋友充满真挚的情感,懂得在危险时刻不慌张,用知识战胜困难的道理。启发学生珍惜友情,团结互助。
[教学重难点]
抓住描写青头动作和语言的语句,体会青头为救朋友,临危不惧、急中生智的品质。体会青头与红头真挚的友情。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 个生字,读准“答、应、骨”3个多音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一、猜谜语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谜语:身穿褐色衣,头顶长触角,草丛堆里把歌唱,小孩用它来斗仗。你能猜出这是什么动物吗?(出示图片,简单介绍蟋蟀)
2.师:今天我们要认识两位蟋蟀朋友,一位叫“青头”,一位叫“红头”。有一天,那只叫红头的蟋蟀跑到牛肚子里旅行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板书课题,齐读)
二、学习生字新词
1.自学生字词,记住字音、字形,了解字义、词义。
2.认读生字词,交流生字的识记方法,检查自学情况。
3.指导写字。
(1)用“换一换”的方法帮助学生记住“救、拼”两个生字。
(2)重点指导。
旅:右边部分共六笔,第三笔是撇,第四笔是竖提,不要将这两笔合为一笔。胃:上下结构,下部“月”的第一笔写成竖。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红头怎么会到牛肚子里旅行?结果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评价)
2.学生自由朗读第1~7自然段,了解红头怎么会到牛肚子里旅行。(红头和青头玩捉迷藏,红头躲到草堆里,被大黄牛吃到嘴里去了。)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图,并借助路线图讲故事。(难点)
2.能体会青头和红头对话时的心情,分角色朗读课文时能读出相应的语气。
3.体会青头和红头之间真挚的友情。(重点)
一、谈话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红头和青头两只蟋蟀在草地上玩捉迷藏时,红头被牛吃进了肚子里。它会经历一次怎样的惊险旅行呢?这节课我们就跟随它们去看看吧。(板书课题)二、细读品悟,体验历险
1.轻声读课文第8~15自然段,学习红头和青头的对话,感受作者生动的描写。
课件出示:“我被牛吃了……正在它的嘴里……救命啊!救命啊!”
青头大吃一惊,它一下子蹦到牛身上,可是那头牛用尾巴轻轻一扫,青头就给摔到地上了。青头不顾身上的疼痛,一骨碌爬起来大声喊:“躲过它的牙齿,牛在这时候不会仔细嚼的,它会把你和草一起吞到肚子里去……”
(1)指导朗读红头的话,体会省略号的作用。(这里的省略号表示说话断断续续,让我们感受到当时情况的危急。)
(2)了解青头想告诉红头的知识,并指导朗读。
2.课件出示:“那我马上就会死掉。”红头哭起来。它和草已经一起进了牛的肚子。
“我听说牛肚子里一共有四个胃,前三个胃是贮藏食物的,只有第四个胃才是管消化的!”
指名朗读红头的话,体会红头当时的心情。(着急、担心、恐惧)
(2)理解红头说话时提示语放在后面的用意。(当后面一个人说的话与前面一个人说的话接得很紧的时候,我们可以把提示语放在后面。)
(3)指导朗读青头的话,课件出示动画,加深对牛的四个胃的了解。
3.课件出示:“可是你说这些对我有什么用呢?”红头悲哀地说。
“当然有用。等一会儿牛休息的时候,它要把刚才吞进去的草重新送回嘴里,然后细嚼慢咽……你是勇敢的蟋蟀,你一定能出来的。”
(1)指名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图,了解牛吃草时的反刍现象。
(2)理解青头话中省略号的作用。(青头想告诉红头等一会儿跟着草一起回到牛嘴里就可以得救了,牛会把草送到嘴里细嚼慢咽后再送回胃里消化。)
(3)启发学生课后收集资料,把省略号的内容补充完整。
(4)指导朗读,理解反问句的含义。
三、深化友情,拓展延伸
1.全班一起读故事的结局。
师总结:红头在青头的帮助下,有惊无险地经历了这次旅行,这是多么值得庆幸啊!正是青头的临危不惧,对朋友真诚的关心,以及灵活应用了所学知识才解救了自己的朋友。
2.谁能借助路线图,用自己的话为我们讲讲《在牛肚子里旅行》的故事。(四人小组交流,派代表发言)
3.推荐学生课外阅读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昆虫记》。
[教学板书]
10在牛肚子里旅行
原因:玩捉迷藏——躲在草丛中——被牛吃到肚子里(意外)
过程:牛嘴里——第一个胃——第二个胃——牛嘴里——出来
启示:遇事冷静不慌张团结互助定成功
[教学反思]
本课重在引导学生抓住描写青头的语言及动作的词句,感受青头奋不顾身帮助朋友的精神。因此,我让学生仔细品读描写青头的句子,并谈谈自己的感受,在交流过程中,进一步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深入体会文字传达的情感。这既尊重了学生个性化的朗读体验,又培养了学生品词析句的能力。
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如各环节之间的过渡不够自然,教师说得太多,有些地方处理得太过繁琐,以至于后面的教学环节处理得过于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