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一位小数减两位小数,整数减小数的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小数减法。
2.并经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重
点
掌握被减数位数少于减数的计算方法。
难
点
理解位数不够用“0”补足再减。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谈话式导入:
小明利用休息的时间,去商店购物,准备添置一些学习用品。(出示情境图)
提出问题:
从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分类整理,复习旧知。
教师选择加、减法的计算题各一题让学生计算在作业上,并说说计算的方法和注意点。
4.根据问题“一本笔记本比一支水彩笔贵多少元?”出示学生的算式3.4-2.65=?和上节课小数减法试题相比,你觉得有什么不同?怎么计算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数减法。
二、引导探究:
1、自学。
(1)学生根据导学单自学。
根据问题列出算式,尝试用竖式解答。
思考:被减数的百分位上可以看作几,这样想的依据是什么?
小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与整数相同,试着验算例2。
2.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竖式计算时遇到什么问题?你是怎么解决的?
这样想的依据是什么?
怎么验算小数减法?
3、导学要点:
被减数的百分位上没有数,可以根据小数的性质在末尾添0后计算,但这个0一般不写出来,想在心里。
竖式的得数里,小数的整数部分是0,这个0一定要写出来。
验算小数减法,可以想差+减数是否等于被减数。
4.全班交流
分析黑板上学生在自学中出现的各种情况,适当点评。
三、巩固应用:
1.出示:书上“练一练”1题。
7.5
0.6
13
-3.28
-0.29
-8.6
(1)让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
(2)交流汇报。
2.练习八的第4题。
(1)先找出错在哪里,把错误的地方改正过来。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做的情况。
(2)指名学生汇报。
(3)师指出:以后自己不要出现这样的错误。
3、练习八的第5题:
(1)读题,说说要求的是什么?
(2)加法可以怎样验算?减法呢?学生独立验算,找学生介绍自己的验算方法,注意方法的不同。
4.作业:
练习八的第6题。
(1)学生独立完成,指生板演。
(2)
评讲时重点指导被减数小数位数怎样补与减数位数相同.
四、课终小结:
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
板书设计
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3.4-2.65=0.75(元)
3.40
-2.65
0.75课
题
小数加减法
教学目标
1.类比整数加减的计算方法,理解小数加减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有序组合、分类研究,学会用枚举法提炼、抽象法则。
3.经历小数加法计算的探究过程,主动运用方法探索小数减法的计算。
重点
与
难点
理解小数加减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
教
学
过
程
活动板块
活动内容与呈现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交流方式
常规积累
复习整数的计算法则。
(板贴)
预设:数位对齐(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从低位算起,满十进一,退一当十。
集体交流计算方法。
一、
引导探索
(18’)
一、探究小数加法
1.出示例题:提问从图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
你看懂这张购物小票吗?
应收金额是多少呢?你能列出算式吗?
你能先估一估这四样物品要多少元吗?
这是一道连加的综合算式,我们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2.(1)计算3.4+4.75
你能尝试列竖式计算吗?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演计算过程)
提问:刚才你是怎样来计算小数的加法的?
(2)计算8.15+2.65
小结:学习了小数的性质,先在竖式中化简,去掉0,竖式中要保留痕迹。横式上直接写出化简后的结果。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演计算过程)
(3)计算10.8+8
看谁反应快,你能直接报出结果吗?是怎么口算的?
小结:根据数据特点,能口算的就口算。要灵活计算。
估算结果是不是接近18.8?
(4)快速口算:8+4.75
2.65+8
3.对比沟通:小数加法与整数加法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学生看题说信息。
学生介绍。预设:单价、数量、应收金额、支付现金、交易找零。
列式
3.4+4.75+2.65+8=
预设:3+5+3+8=19元
或最少17元
最多20元
预设:先算3.4+4.75,从左往右计算。
学生竖式计算。
预设:3.4
3.4
+4.75
+4.75
对齐小数点,结果中的小数点也要对齐。
预设:小数点数对齐,从低位算起,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还要注意计算结果小数点要对齐。
学生竖式计算。
预设:8.15
+
2.65
学生口算。整数部分和整数部分相加,小数部分照抄。
学生口算。
学生对比发现。
预设:数位对齐(相同数位上数相加),从低位算起
注意:结果中的小数点对齐,结果中能化简的要化简。
指名回答。
指名回答。
并联呈现资源,集体交流,说说计算过程。
追问:怎样让相同数位对齐?对齐后怎样计算?写出结果后,什么不能漏掉?
指名回答。
追问:小数末尾的0要不要写?
指名说说计算过程。
指名回答。
指名回答。
二、
自主探索
(15’)
1.你能用这样的方法独立探索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吗?
(1)1袋香菇青菜包比1瓶酸奶贵多少元?
4.75-3.4
1个肉松面包比1袋香菇青菜包便宜多少元?
4.75-2.65
2.对比沟通: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3.引导比较、总结算法。
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学生独立列式。
学生独立列式。
预设:化简
学生对比发现。
预设:数位对齐(相同数位上数相减),从低位算起
注意:结果中的小数点对齐,结果中能化简的要化简。
指名说说计算过程。
指名说说计算过程。
指名回答。
练习巩固
闯关一:练一练
闯关二:灵活计算
闯关三:应用
快速完成。
快速判断哪些可以口算,直接口算。
剩下4题列竖式计算。
独立完成。
集体交流。着重交流第四小题,去掉末尾的2个0,小数点不用去。
集体校对。
集体交流。
三、
归纳总结
(2)
1.引导回顾: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总结沟通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3.回到情境图:老师带了20元,应找零多少钱呢?下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
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
20-18.8
板书设计小数加减法计算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体会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算理上的联系,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运用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意识,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情感态度:
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养成独立思考、自觉验算的习惯,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探索一位小数减两位小数、整数减小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相同计数单位对齐”;探究当被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少于减数时的处理方法。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小数加减法,还记得吗?下面我们再来试一试。
2、用竖式计算。
13.32
9.86
1.76
+
2.47
-
4.26
-
0.25
--------------
-------------------
---------------
学生独立完成,师生具体交流(PPT展示)。板书:数位对齐,结果化简。
3、下面各数不改变大小变成三位小数。
8.9
0.4
2
13.4600
学生独立完成,师生具体交流(PPT展示)。板书:小数性质。
4.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小数加减法。
二、学习新知
1.出示:教材例2情境图。
导入:同学们看这幅图,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学生思考成熟后,全班交流。
2.探究新知。
(1)出示学生提出的问题,尝试列出算式。
(2)学生尝试用竖式解答。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
师生共同交流,并要求学生说出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
3.4-2.65=0.75(元)
3.4
0
-
2.6
5
————
0.7
5
答:1本笔记本比1支钢笔贵0.75元。
质疑:到这里是不是就结束了呢?
根据学生回答引到验算环节。
小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与整数相同,试着验算例2。
质疑:你验算依据是什么?
学生说出:被减数-差=减数(板书)
减数+差=被减数(板书)
小结。
被减数小数部分位数少于减数时怎么办?
教师强调:用零补位。
三、练习
(一)基础练习。
1.课本试一试。
课件出示,学生独立思考。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8-2.65=5.35(元)
8.0
0
-
2.6
5
5.3
5
减数是两位小数,被减数也要看作两位小数,先在8的后面添上小数点,再添两个0,变成8.00。
分组验算,集体交流。
2.课本练一练。
课件出示,学生独立解决。
交流时强调,被减数小数部分比减数小数部分数位少时,可以根据小数性质把它看做“0”来计算。
(二)学以致用:
课件出示:小李用竖式计算5.1加一个两位小数时,把加号看成了减号,得2.76,你能帮他算出正确的结果吗?
学生试着解答。
课件展示计算过程,重点说清算理。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又学习了小数加减法,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五、作业。练习八第1-4题。
板书设计
3.4-2.65=0.75(元)
3.4
0
-
2.6
5
————
0.7
5
数位对齐
结果化简
用零补位
小数性质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差=被减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