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 《20以内进位加法——9加几》浙教版(5份)

文档属性

名称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 《20以内进位加法——9加几》浙教版(5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8-10 12:39:53

文档简介

第一节
9加几
第1课时:9加几
教学内容:
课时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9加几的运算意义,了解并初步掌握凑十法,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经历9加几计算方法的独立探索以及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化,会口算9加几。
3.获得成功的体验,初步建立学好20以内进位加法的信心。
教学重点:探索进位加法的多种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比较熟练地掌握9加几的计算方法。
板书设计
9加几
9+3=12(瓶)
9+5=14(人)
(1)接着数:10,11,12
9
+
5
=
1
4
9
+
5
=
1
4
(2)把9看做10:10+3=13,13-1=12
10
1
4
4
5
10
(3)3分成1和2:9+1=10,10+2=12
9
+
3
=
1
2
(2)把9看做10。10+5=15
15-1=14
10
1
2
教学流程
一、复习铺垫
1.
口算
10+1=
10+3=
10+5=
10+7=
10+8=
10+6=
10+4=
10+2=
9+1+3=
9+1+8=
2.提问:观察这些算式,你为什么算得这么快?
二、情境引入
小朋友们,你们都喜欢哪些体育运动?(跳绳、、踢毽、做游戏……)看来大家都很喜欢运动,这里也有一群爱运动的孩子,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出示主题图)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1.原来有9个同学在踢毽,又来了5个同学,请问一共有多少个同学在玩踢毽?
2.箱子里有9瓶饮料,外面有3瓶,请问一共有多少瓶饮料?
3.有7个小朋友在跳绳,又跑来4个,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参加跳绳活动?……
这么一副小小的场景我们就找到了这么多的数学问你,看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呀?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各算式:9+5,7+4,9+3,······这些你都会算吗?看来孩子们遇到困难了,我们先来解决小男孩装水的问题吧!
三、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探究9+几的多样方法)。
1.出示:盒子里有9瓶水,盒子外面有3瓶水。
数一数盒子里和盒子外面各有几瓶水。
2.
提问: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追问:要算出“一共有多少瓶水”用什么方法?怎样列式?
你知道得数吗?说说你是怎样算的?可以用小棒帮助你。
3.展示算法。
①数小棒:从9后面接着数3个,10、11、12.
②把9看做10,10+3=13
13-1=12
提问:为什么把9看做10?为什么还要减去1?(把9看做10多看了1个,所以要减去1。)
③摆小棒:9个小棒和1个小棒合起来是10个小棒,再加上2个小棒,就是12个小棒。(请生上台移动小棒)
追问:这1个小棒是从哪里来的呢?(从3个里拿出的1个)
师肯定学生的此想法后,并请其边摆小棒边复述:从3个小棒里拿出1个,也就是把3分成1和2,这1个小棒与9个合在一起刚好是10个,10再加上旁边的2个小棒,一下就看出来是12个小棒。
也就是说,把3分成1和2,送1给9凑成10,9+1=10,10+2=12。
小结: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做凑十法。把一个加数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与另一个加数相加得10,再用10去加剩下的一部分。(板书凑十法)
9
+
3
=
1
2
10
1
2
4.你最喜欢哪种算法?为什么?
一边摆小棒,一边把你喜欢的算法说一说。
小结:9加3的算法(重点凑十法)。
(二)教学例2,进一步探索凑十法
1.出示例2情境图。刚才小朋友们都表现得很好,我们再去看看踢毽子的孩子们!谁来说说图的意思
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有9个小朋友在做游戏,又来了5个小朋友,现在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2.列出算式是9+5=?
这道题又该怎样算呢?小朋友们可以用你们喜欢的方法算一算。
学生独立计算
3.展示算法
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把5分成1和4,9加1等于10,10加4等于14。

把9看做10,10+5=15
15-1=14。
为什么还要减去1?
4.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是用凑十法计算)你更喜欢哪种算法?用你喜欢的方法说说计算过程。
三、课堂活动
1.
课堂活动第1题
(1)出示图,学生数出方块数,列出算式。
(2)学生用凑十法试算。
(3)抽生汇报算法。
9
+
4
=
13
10
1
3
2.
回顾9+3、9+5和9+4的过程(边说边出示算式)
追问:刚才在计算这些算式时,我们把9+3变成了10+2=12;把9+5变成了10+4=14;把9+4变成了10+3=13。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9加几(板书)3.课堂活动第三题,说一说
师示范,同桌交流
四、巩固练习
1.
练习十三
第1题
先圈十,再计算。
(1)用小棒代替图1介绍算法
提问:怎样移动小棒,让人一眼看出结果?(抽生移动小棒)
(2)边说边圈:我们把10根圈起来,再算9+7=16
(3)学生独立完成1题,集体订正。(板书算式)
2.练习十三
第2题
计算。(边做题边板书算式)
(1)看算式,把算式变成10+几
9+6→9+6=9+1+5,9+6=10+5=15
9+2→9+2=9+1+1,9+2=10+1=11
(2)提问:看到9+1+8,你知道是9加几吗?9+9等于多少?
五、课堂小结
孩子们,我们今天都学了些什么呢?你会算9加几的哪些算式了呢?《20以内进位加法——9加几》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形成“凑十”的思想。
2、通过比较、推理、概括,建立凑十法的概念。
3、通过具体的活动练习,掌握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的口算、计算方法。
【能力目标】
1、在玩中学,学中悟,使学生将已有的经验迁移到9加几的学习上。使学生经历凑十法形成的过程,并能运用凑十法进行计算。?
2、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初步的抽象、概括、推理的方法,学会有个性地进行学习。?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学会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
1、在玩中思,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趣味和快乐,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逐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
2、在探索中,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重点:
1、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算法多样化让学生初步学会有个性地学习。
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将“凑十法”由具象思维过度到抽象思维。
教学准备:
课前读凑十歌,多媒体课件,每个学生准备小棒20根。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许老师听说我们班的孩子是全校最聪明的,所以特地带了几个算式来考考你们,看谁最聪明,算得最快!
10+9=??????10+6=????????10+2=
7+10=??????5+10=????????3+10=
师:算得可真快,有什么小窍门吗?
生:10加几就等于十几。
真是聪明的孩子!再考考你,这2道算式你也能算的这么快吗?
9+1+8=
9+1+5=
师:连加都能算得这么快,你能说说你是怎样计算9+1+5的吗?
师:老师发现,在计算这些题的时候大家都联系到了同一个数字,你们发现了吗?
师:看来这个10个子小作用大,那老师把它送给大家!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收集信息,提出问题
师:昨天许老师去超市买矿泉水了,来看看。
师:老师在纸箱里装了一些,数一数有多少瓶?(9瓶)
师:箱子外面还有3瓶,你能根据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一共有多少瓶矿泉水???
师:谁来把信息和问题完整的讲一讲?
2、尝试列式,自主探索
师:你们会列算式吗?
生:9+3
板书:9+3
师:还可以怎么列?
生:3+9
板书:3+9
师: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
师:一共有多少瓶呢?你是怎样想的?
生:从外边拿一瓶放到箱子里,箱子里就是10瓶,外边还有2瓶,一共是12瓶。
2、初步抽象
师:如果老师要表示这些矿泉水,用画矿泉水瓶的方法太耽误时间,可以怎么办?
生:画圆、三角形、正方形……
为了方便,老师用圆形表示。课件展示抽象过程。
格子里有9个圆,外边有3个,一共多少个?可以怎样想?
生:从外边再拿一个到格子里,格子里就有十个了。外边还有两个,一共是十二个。
3、老师用画圆的方法表示,你能用小棒来表示这些矿泉水吗?摆一摆,摆好的举手告诉老师。
学生摆成两堆,左边9根,右边3根。
师:你怎么知道一共摆了多少根小棒?
生:右边分1根到左边,合成10根,再加上右边的2根,一共是12根。
老师播放视频。
师:你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接着数。
学生交流后,老师播放视频。
师:还有别的方法吗?哥哥还给你们带来了第三种方法。播放视频,把9看作10,加上右边的3根,再用户13-1=12。
3、比较,优化方法
师:9+3我们用了3种不同的方法来计算,比较一下这三种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你觉得哪一种最好。
师:许老师最喜欢分的方法,从右边的3根里分一根到右边凑成10根,右边还有2根,加上2等于12根。这样的方法叫做“凑十法”,叫三遍它的名字。
4、思维外显,书写格式。
出示例2,学生说图意,并提问。现在有多少人?
师:可以怎样列算式?9+5,5+9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学生说三种算法。
师:你能用凑十法来算吗?老师在黑板上板书。
师:我们只能分5吗?
生:还能分9,5还差5才能凑成十,把9分成4和5,5+5=10,10+4=14。
师随即板书两种分法。
这两种分法都是把其中一个数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与另一个数凑成十,比较一下,哪一种更简单?从而小结出“分小数”。
齐读“看大数,分小数,凑成十,再计算”
翻开书,把两种分法写在书上。
三、巩固应用
1、课堂活动,摆方块,说算法。
左边有9个正方体,右边还有四个,一共有多少个?可以怎样列算式?9+4
怎样算呢?
生:从右边分一个过去。凑成十,再加三。随着学生发言课件展示。
你能根据刚才说的过程填空吗?
2、课堂活动,说算法过程。出示算式卡片,学生仿照说分法,算法。
四、深入体验
师:同学们,一年一度的元宵节,在农历的正月十五,大家沉浸在过年的喜悦中。除了吃汤圆,家家户户还要挂上大红灯笼呢。
看看左边有几个灯笼?9个,右边呢?6个。一共有多少个灯笼?你会用刚才的方法,在方框中填数字吗?
五、谈收获
在同学们的努力下,我们一起解决了很多问题,那在这个过程中你学会了什么?
你最想表扬谁?
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少,能为你们带来这么多的收获,老师心里非常高兴,希望在以后的生活中同学们可以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解决更多的问题,相信你们会越来越棒!《9加几》教学设计
备课时间:


《9加几》


1课时


新授课




知识目标
通过各种学习活动,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初步掌握“凑十法”的思维过程。通过比较,优化“凑十法”,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能力目标
通过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找到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
情感目标
体会多种计算方法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初步掌握“凑十法”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课件、小棒、口算卡片




讲授法、讨论法、合作学习法










一、自主学习
1、复习10加几的加法。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l0+8  
师:刚才口算的这些题,你发现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生:都是10加几的。
生:得数都是十几。
师:计算这些题,你为什么这么快?
生:都是10加几,就能很快算出得数是十几。
师:小朋友们学得真不错,咱们出发吧!
二、合作探究
1.观察主题图(猴子吃桃),收集信息。
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说一说,数一数。
(一)学生展示
师:小猴子的妈妈给小猴子留下一些桃,但是猴妈妈说小猴子必须要算出有多少个桃子才能吃,可是小猴子看见这么美味可口的桃,口水直流,哪还有心思算桃有多少呢,小朋友们,你们能帮帮小猴子算一算一共有多少个桃吗?
师:小组同学相互讨论,共同完成导学单。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手上不同的两种颜色代替桃子。完成之后请小组上台展示汇报。
(二)老师验证并小结
师:我们来看看,这个小组的小朋友是怎样摆放的?
生:粉色的桃有9个,稍微黄一点的呢有4个。
师:用什么方法可以算出一共有多少个呢?
生:用加法。
师:那应该怎么列算式呢?
生:9+4
师:那么,怎样算出9+4的结果呢?
师:看看这组的小朋友是用的凑十法。(或者一个一个数的方法或者接着数的方法。)
师:(1)凑十法的小结:先把1个桃子放进盒子里,凑成10个,10+3等于13,一共有13个。
(2)凑十法(看大数,分小数;凑成十,算得数。)
师:刚才同学们用了不同的方法算出了9加4得13,那你们最喜欢的是哪一种方法呢?
【巩固提升】
师:由于大家的帮忙,小猴子已经成功算出来一共有多少个桃子啦!它可开心啦!他终于能吃到美味可口的桃子啦!同学们你们帮助了小猴子,你们开心吗?(开心)老师也给我们班上的小猴儿们准备了美味可口的食物,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观察课件上的巩固练习题
师:你能根据这幅图用加法解答的9加几的问题吗?并用你认为最简单的方法计算结果吗?
(1)一共有多少颗糖果?(9+6=15)
(2)一共有多少个冰激凌?(9+7=16)
(3)一共有多少个菠萝?(9+8=17)
师:在草算本上独立完成,再指名说用的什么方法计算,并说说计算的思路和过程。
(二)课后练习:导学单上的连线题
师:看谁做得有对又快
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作业布置
P89
做一做
【自主学习】
学生观察得数的特点:(先小声说给同桌听)
10+1=11
10+2=12  
10+3=13
10+4=14  
10+5=15
10+6=16
10+7=17
10+8=18  
【合作探究】
同桌讨论,指名汇报
1、点数出结果。
2、从9接着数。
3、从4接着数。
4、圈一圈。
5、凑十法。
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都算出了9加4得13,那么,哪一种方法最好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凑十法。
师:大家看9+4,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小组交流,汇报展示】
小组交流完成导学单
用小棒数一数,摆一摆
小组汇报:1人汇报;1人板书;1人操作(摆小棒);(4人小组的剩余一人帮忙摆小棒)
【巩固提升】
(一)摆一摆,算一算
学生在草算本上列出算式,并算出得数
(二)先算出得数,再连线。《9加几》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2、教材简析:
《9加几》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一部分内容,这一部分学习的好坏,将对今后计算的正确和迅速产生直接的影响。如果有的学生对这一部分内容没有学好,计算时既慢又容易出错,以后继续学习口算和多位数笔算时就会遇到很大困难。因此,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
3、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知道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比较简便,学会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2).在探索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过程中初步渗透转化为10加几的转化思想,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仔细观察的习惯。
4、教学重点:初步掌握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
4、教学难点: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5、教具准备:磁扣、课件、
6、学具准备:每人20根小棒。
二、说教法、学法
计算不单单是一种技能或能力,它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意识,同时也是人们应具备的数学素养之一。《9加几》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计算的开始,在教学中,我首先把计算教学放置在多种活动情境中,给学生创造结合实际提出计算问题和进行计算的空间。比如借助数苹果卡片,让学生提出“9加几”的计算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探讨计算方法。其次根据一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的思维特点,以及爱动、爱说的特点,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口说、动脑想等学习活动掌握计算方法。边实际操作,边对照算式进行计算,具体形象的操作过程与抽象的计算过程一一对应,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算法。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讨论、动手——解决问题”的系列学习活动,给学生以充分的观察探讨、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和空间,这样从具体到抽象,一步一步地深入到学习中去。
三、说教学程序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做运动吗?现在运动场上正在举行一场激烈的运动会,你们想去看看吗?闯关成功才能参观运动会,你们有信心吗?
?1.第一关:对口令。
?复习3、6、7、8、9等数的组成。
?2.第二关:10加几的加法。
?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lO+8  10+9
师:这些都是几加几的算式?
小结:同学们是怎么算10加几的算式的?引导学生说10加几就等于十几。
第三关。师:恭喜大家顺利通过第二关,第三关更难了,同学们有信心吗?
9+1+2=?????????9+1+4=???????9+1+7=????????9+1+8=
师:同学们为什么算的这么快啊?哦,同学们是先算出了9+1=10是吗?在算十加几就简单了。我们把先算9+1的这种方法叫做“凑十法”.
[设计意图:复习题的设计由易到难,充满乐趣,解决好这三个层次的练习,本节课的重点便水到渠成。]
二、探索新知
1、学习例题,探索算法

谈话:同学们表现的太棒了,顺利闯过了三关。现在我们一起到运动场上看一看吧,看图,说说你知道了什么?从饮料图中你知道哪些信息,
师贴圆片于黑板,左边9个右边4个。
师:谁能提出一个加法数学问题?
师:谁能列出算式?

学生回答后老师板书:9+4=
师:那么,怎样算出9
+4的结果呢?请同学们先自己探索,再和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生独立探索并与同桌交流)
③师:“9+4”得多少呢?请小朋友先自己算一算,再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怎样想的。
④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并参与学生的活动
⑤学生汇报,及时肯定学生各种正确的想法。生:我是数着算的,9,10,11,12,13。
生:我是先拿一个放到盒子里,外面还有3个,就是13。
生:我是先想10加4得14,再减去1就是13。
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都算出了9加4得13,真聪明!刚才有同学说;
⑥重点讲解“凑十法”。
刚才有同学说;左边有几个圆片还加几个是10个?这个1个从哪里来?这样左边就有10个,右边剩下3个,合起来就是13个。
师:怎么会想到把9个凑成10个来算呢?
我们可以把这种想法用图表示出来。师板书。
师:为什么把4分成1和3。(9和1凑成10)
师:请同学们用小棒代替饮料摆一摆,左边9根,右边4根,你有什么办法让大家一眼就看出是13
生动手操作,然后同座说一说,指名说。
[设计意图: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9加几”,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所提倡的算法多样化的新理念。]
2、操作练习
用小棒摆9+7.
师:请左边的同学拿出9根小棒,右边的同学拿出6根小棒,同桌一共有几根小棒?该怎样列示式?
师板书算式9+7=
指明上台演示计算过程老师板书
[设计意图:从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使学生初步感知“凑十法”,并从中体验出“凑十法”是比较简便的方法。]
3、尝试计算9+7=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从直观上了解“凑十法”的算理,并通过互相说一说计算过程,内化为计算方法。]
4、小结:我们来看看今天学习的这些算式他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是9加几。)板书课题。9加几。计算9加几时用什么方法比较简便?我们是怎么计算9加几的算式的?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做一做”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五、拓展作业
8+6=???????8+7=课

《9加几》
课时
1


新授课
修改意见
教学目标
利用已有经验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通过比较,体验比较简单的计算方法;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教学重点
能选用自己较熟练的计算方法口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
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学情分析
熟练掌握20以内不进位的加法。
学法指导
自学互帮导学法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效果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
补救措施
修改意见
一.利用唐僧师徒闯关复习题,提取学生已有认知。二、情境创设,导入新课三、探究新知,例一:“9+3=几”四、探究新知,例二:“9+5=几”五、总结巩固六、本课小结
1、出示课件三道闯关题,并用指名回答,抢答,“开火车”回答等方式,抽学生回答。2、悟空被铁扇扇到操场上,所看到学生活动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数学信息,提出问题。3、出示例一图片,学生列出算式时黑板板书课题4、出示问题“用小棒摆一摆,你能用哪些方法计算9+3?5、出示“凑十法6、出示例二情境图,并引导学生列出算式。7、引导学生用凑十法算出算式。8、提出问题“怎样计算“9加几”9、接着闯关,出示三道闯关题,并观察学生完成情况。10、出示问题: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学到了什么。
1、复习旧知识,提取已有认知,回答课件出示的三道闯关题。2、观察操场图中数学信息,并按图中要求,提出数学问题,并列算式。3、学生提出问题,并列出算式。4、(1)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三种用小棒计算的方法)5、学习“凑十法”6、观察例二情境图,找出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并列出算式。7、探索用凑十法计算出“9+5=几”8、小组讨论后得出“看大数
分小数
凑成十
算得数”9、独立完成三道闯关题,并小组交流,全班讨论。10、小组交流,指名说出本课收获,主要说出“凑十法”的计算方法。
1、2、……
1、2、……
板书设计
9加几
9+3=12
9+5=14
看大数
分小数
凑成十
算得数
参考书目及推荐资料
《数学书》
《教学参考书》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