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专题三 正确使用词语(虚词、宾词)
考纲解读
《考试大纲》的要求: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能:D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这一考点涉及虚词、实词和熟语的运用三项,在辨析并修改病句、语言表达和写作等项都会牵涉到。具体包括正确理勰和正确使用两个层面,即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根据语境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这里面不仅有使用的正确性问题,还有更好的问题,与修辞有密切的关系。21世纪教育网
考情分析
1.题型丰富多样。从近几年高考命题来看,以客观题为主,也有主观题。其中客观题的设问一般是较为固定的两种形式:一是大部分省市区的试题都采用“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的形式,如2009年北京卷、江西卷;二是“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的形式。采用主观题形式以考查虚词为主,如2009年辽宁卷。
2.考查综合性强。从近几年高考命题看,有时单独考查实词和虚词;有时也把二者结合在一起考查,如2009年江西卷;或把正确使用实虚词与熟语结合起来考查,如2009年湖北卷;或把词语的运用和诗句的理解结合起来考查,如2008年天津卷。21世纪教育网
3.考查重点固定。从近几年的命题来看,本考点侧重考查实词。实词又侧重对词义轻重、大小、褒贬色彩等差异的考查,词语的适用对象、范围、搭配对象等方面也是考查重点。如2008年江西卷涉及的“年轻”考查的就是词语的搭配。虚词考查相对较少,有时与实词结合命题。虚词考查主要侧重对句子结构和句间关系的理解,其中关联词、介词、副词是主要考查的重点。21世纪教育网
知识要点
一 实词的辨析21世纪教育网
正确使用实词的前提是正确理解实词,近几年高考侧重于考查辨析、选用同义或近义词的能力。所选实词多是媒体上常用、生活中常见但又易混淆的词浯,考查重点是对同音词、近义词的意义,适用范围,用法及感彩方面的辨析。鉴于此,做题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词语进行仔细审查:21世纪教育网
1 对词语色彩的辨析
词语的感彩主要指词语的褒贬色彩,它反映说话人对所陈述事物的态度和感情,分为褒义词、贬义词和中性词;使用场合不同的词语具有语体色彩,分为口语和书面语。
(1)感彩。如“鼓励”、“纵容”,两个词语都有“允许别人做”的意思,但是“鼓励”是褒义词,“激发”、“勉励”的意思;“纵容”是贬义词,“对错误行为不加制止,任其发展”的意思。分析二者的感彩就能辨析其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的使用。
(2)语体色彩。如“陪同”、“搭伴儿”,二者都是“随同做伴”的意思,但是“陪同”是书面语,多用在庄重的场合,指陪伴着一同(进行某一活动);而“搭伴儿”多用在口语中。
(3)敬辞谦辞。一些词语可以表示对对方的敬重或表现自己的谦虚。如“鼎力”是敬辞,表示请托或感谢时用。“鄙见”是谦词,称自己的见解。21世纪教育网
2 对词语意义的辨析
辨析词语的意义要注意以下几点:
(1)使用对象。不同的词语有着不同的使用对象。如“熟悉”、“熟习”,二者都有“了解清楚、详细”的意思,但“熟悉”的对象是具体的人、事或抽象的事理,而“熟习”的对象是技艺、语言、学问、知识等。
(2)词义轻重。词义的轻重一般是同义的动词、形容词表现出来的一种意义上的差别。如“请求”、“恳求”,二者都是“请求对方”的意思,但“恳求”表现了态度的诚恳,词义较重。21世纪教育网
(3)适用范围。如“启用”、“起用”,都有“使用”的意思,但“启用”原来用于机关印信等,后来泛指开始使用;而“起用”指重新任用已退职或免职的官员。21世纪教育网
(4)词语侧重。如“诡辩”、“狡辩”,都指无理强辩,但“诡辩”着重在“诡”,指用欺诈的手段、奇怪的言辞、似是而非的论证来为自己的谬论辩护;“狡辩”着重在“狡”,即不老实、耍花招、歪曲事实,狡猾地为自己的错误言行辩解。
3 对词语运用的辨析
不同的语境要使用不同的词语,在选择词语时要考虑词语的词性、习惯搭配等。
(1)词语的词性。从语法的角度看,词语的词性决定了其在具体的语境中所作的成分。所以,我们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和词语的词性来确定词语的使用。如“突然”和“猛然”都有变化快、出人意料之意,但前者是形容词,除作状语外,还可作定语和谓语,后者是副词,只能作状语。21世纪教育网
(2)习惯性搭配。一些词语在搭配上有着固定的特征。如“改进”、“改善”,都有“改变”的意思,但与“改进”搭配的主要是工作、方法、技术等,与“改善”搭配的则是生活、关系、条件等。
二、虚词的辨析
虚词的数量虽然比实词少,但使用频率却很高,它在语言中起着“经络”的作用,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近几年高考考查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为句子选择恰当的词语,二是对语境中虚词使用的正误进行判断。在复习虚词时,首先要掌握常见虚词的基本用法;其次应了解虚词运用中常犯的错误;再次应掌握辨析近义虚词的一般方法,比如从词性的角度,从词语适用对象、场合、范围的角度,从搭配的角度,从语气的角度等分析。
从词性角度去辨析
如“固然”和“偶然”,前者只能作转折连词,后者除作连词外,还可作副词。如:
【例】 他常常写小说,偶然也写写诗。21世纪教育网
句中“偶然”是形容词,表示事理上不一定要发生而发生的,用来形容“写写诗”显然不妥,应该换用表示“间或”“有时”之意的副词“偶尔”。
从适用对象场合范围等角度辨析
如介词“对”和“对于”,前者适用范围广。一般来说.用“对于”的地方都可用“对”,但用“对”的地方有些不能用“对于”。“对于”不能用在动词、副词之后,而“对”可用
在助动词前,副词前或后,如“我会对你提的问题作出明确答复的”。再如:
【例】 他非常用心地写生,以致野地里刮起沙来也不理会。
此处应改为“以至”。“以至”是连词,表示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以致”也是连词,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也表示因果关系,但多指不好的结果或者陈述者不想看到的结果。
从语气、语意层次、习惯搭配等方面辨析
首先从整体上抓住句子的基本内容(语意、观点、态度、倾向、侧重点等),然后具体分析句子之间的意义、层次关系、前后搭配,并准确选用词语。有时候不同虚词问的区别很微妙,要结合语境,细心揣摩,从整体上来分析确定。例如:21世纪教育网
【例】尽管工作怎样忙,他还坚持天天记日记。
“尽管”和“不管”是不尽相同的。“尽管”用于让步转折句,“不管”用于无条件式的条件复句,应把“尽管……还”改为“不管……都”。再如:21世纪教育网
【例】 动物园根据大熊猫安排了大熊猫所需要的生活环境。
“根据”不能与“大熊猫”搭配,应改为“根据大熊猫的习性”。
经典题例
【例l】 (2009·高考北京卷)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逐步推广使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减少使用污染环境的能源,是 环境恶化的正确选择。
②随着人们自律程度的不断提高,过去有些需要用铁栏杆来维持 的地方,现在只要拉绳或画线就行了。
③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国画大师张大干,人物、花鸟、鱼虫、走兽无一不精,尤其 画山水。
A.遏制次序善于 B.遏制秩序擅长21世纪教育网
C.遏止秩序擅长 D.遏止次序善于21世纪教育网
[解析] “遏制”意为“制止,控制”,重在指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控制使其不再发展。“遏止”意为“阻止”,重在指控制住,制止住。“次序”意为“事物在空间或时间上
排列的先后”,“秩序”意为“有条理、不混乱的情况”,“善于”“擅长”皆意为“在某方面有特长”,“擅长”多用于人的兴趣、爱好方面。
[答案] B
【例2】 (2009·高考辽宁卷)请在下面一段文字中的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虚词,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层次分明。
① 人类来说,理想的居住环境是山水园林城市,当然,最富有魅力的城市还是历史文化名城。有的历史文化名城是国家的首都;有的 ② 不是首都, ③ 在这里曾发生过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有的在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曾经产生过重大影响。 ④ 有一点很关键,就是历史文化名城保留了比较多的文化遗迹。 ⑤ ,是不是历史文化名城,主要看它是不是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解析] 解答本题要在整体上把握整听。文段,从而确定文段的整体思路结构。最重要的是分析空格前后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然后选择恰当的虚词进行连接。在虚词的选择上,注意选择最恰当的。还要注意“层次分明”的要求。21世纪教育网
[答案]①对于;②虽然;③但是;④还;⑤总之。
专家秘笈
词语题的解题技巧
要培养自己正确使用词浯的能力,就要重视日常积累;要在平时的阅读中认真体会词语的含义、用法及表达作用,掌握词语的规范用法;平时写怍,要养成字字斟酌、力求用词准确的习惯;要用一定的时问对近义实词和易混虚词作集中复习,分门别类,归纳整理。
眼下,有的同学花了大量的时间来积累词语知识.但做起题来仍感困难,这就说明我们除了加强积累外还得掌握一定的解题方法,把握一定的临场技巧。
1.弄清语境。语境就是词语所处的语言环境,也就是上下文。正确使用词语的基础是能够根据语境辨析词语的意义。汉语词语有许多是多义的,但是到了具体语境中.每个词就只能有一个确定的意义。正确使用词语,就要分析语言情境,要综合考虑语句中包括所指对象、使用范围在内的各种情境因素,选择正确的词语.文章的字、词、句、段、篇是浑然一体的。所谓“词不离句”就是这个道理。
【例】 我国大型深水港——山东石臼港的建没进展顺利, (截止/截至)九月中句,已完成全年施工计划的90%。
“截止”是指到某期限停止,期限后的情况不予考虑;“截至”是指截止到某时间,时间后的事以后再说。从句①语境看,只统计到一定的时间的进度,建设将来还会继续进行,因此选“截至”。 21世纪教育网
2.辨别词义。高考试题大多选取近义词来实现考查,近义词又大多具有相同语素,因此,辨析两词的相异语素就成了关键。做题时我们要了解词义的细微差别,然后结合句意,进行选择。
【例】藏独分子分裂祖国的 (卑鄙/卑劣)行径,必将受到历史的制裁。
句中的语境意义是明显的,是指藏独分子分裂祖国的丑恶行径。“卑鄙”与“卑劣”虽然均为形容词,都可表示(言行)恶劣不道德。相比之下“卑鄙”强调丑恶,不道德,心地肮脏;而“卑劣”的意思是“卑鄙恶劣”,强调低下恶劣,词义更重,符合句意。
近年来考查近义虚词辨析的试题屡见不鲜,要准确地运用虚词,就必须辨析出它们的异同点,然后依据具体的语境作出取舍。
【例】要完成这个科研项目, (大体/大概)需要三年时间。
表示不很肯定的推测、估计,可用“大致”、“大约”、“大概”等,不能用“大体”,因为“大体”所说的情况是从根本上,主要方面或多数情况讲的,不表示推测、估计。因此
选“大概”。 21世纪教育网
3.筛选排除。比较难以确定对错的选项,尤其是那些同义词.根本无法从词义上加以辨析,这时采用排除法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所谓排除法,就是将最容易辨析的选项先排除,逐渐减少选项,以至选出正确答案。
【例】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我们的工作计划已经呈报上级有关部门,待 之后。即可付诸实施。
②抗击“甲型H1Nl流感”的白衣战士郑重立下誓言:我们 ,为守护患者不遗余力……
③这家医药公司 世界医药行业之首,是因为有三项产品连续获得国际金奖。
A.审定许诺跃居 B.审订承诺跻身21世纪教育网
C.审订许诺跻身 D.审定承诺跃居21世纪教育网
“审定”意为“审查决定”,“审订”意为“审查修订”,句①中计划“已经呈报上级有关部门”,应该是修订过了,只要求“上级有关部门”决定,所以用“审定”,B、C两项可以排除。“许诺”、“承诺”都有“应允、答应、应承”的意思,但词义的轻重不同,前者轻后者重,句②中“郑重立下誓言”,应该用“承诺”。即便是弄不清“跻身”与“跃居”的区别,甚至不用考虑句③该选哪个词,我们用排除法就得出了正确答案。本题答案:D。
4.迁移应用。有些近义词没有相同或相异的语素,而词语本身的意义、功用又辨析不清,那就把所辨析的词语放入日常习惯用语中,通过另造句子的方法来进行比照辨别,区分出异同,选出正确项。
【例】他 (犹豫/迟疑)不决,伫立在风中,缓缓环顾四周的房屋和院中的景物。
“迟疑”“犹豫”都有“一下子不能判定”义,“迟疑不决”“犹豫不决”都搭配正确。到底选哪一个,只有放到具体语境中体味其差异。“我请他帮助,他迟疑了一下,还是跟我走了。”“我请他帮忙,他犹豫了一下,同意了。”可以看出“迟疑”常指行动而言,“犹豫”常指态度而言,因此应选“犹豫”。
21世纪教育网温馨提示:
同学们:针对你们复习内容的巩固与掌握,请认真完成课后强化作业(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5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