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0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8-09 08:42: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一、单项选择题
1.爷爷给小明讲三国的故事时说:“三国尽归于司马懿。”小明认为不对,因为最终使三国归于统一的是另一个人。这“另一个人”是(  )
A.司马师 B.司马昭
C.司马炎 D.司马睿
2.洛阳是中国的著名古都,下列朝代中曾在此建都的是(  )
①秦朝 ②西汉 ③东汉 ④西晋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3.三国鼎立局面存在的时间并不长,如果按照“三国”灭亡的先后顺序排列,应该是(  )
A.魏→蜀→吴 B.蜀→魏→吴
C.吴→蜀→魏 D.蜀→吴→魏
4.[2018·广东]从东汉桓帝(永寿二年)到西晋统一前的125年间,全国人口减少了3 390多万,平均每年减少近28万。这时期人口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政局动荡、战乱频繁 B.人口南迁、土地荒芜
C.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D.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5.西晋的大臣石崇和国舅王恺斗富,王恺用麦糖洗锅,石崇就用白蜡当柴烧;王恺用紫色丝绸做成长20千米的步障,石崇就用织锦做出更华丽的25千米的步障。这充分说明了(  )
A.统治阶级的腐朽 B.社会经济的繁荣
C.制糖技术的发达 D.丝织技术的高超
6.西晋政权衰落的主要原因是(  )
A.北部和西部的少数民族内迁 B.西晋的皇族纷纷起兵争夺皇位
C.赋税、徭役繁重,刑法残酷 D.灾荒连年
7.成语“乱七八糟”意为杂乱无章,难理清头绪。你一定想不到这个成语源自历史上的“七国之乱”与“八王之乱”。其中“八王之乱”发生在(  )
A.西汉 B.三国
C.西晋 D.东晋
8.自东汉到西晋,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民族交融的加强 B.汉族先进经济文化的吸引
C.西晋短期统一的作用 D.北方政权力量弱小,不能抵挡
9.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不断内迁。其中内迁的少数民族的代表是(  )
A.匈奴族、鲜卑族、羯族、氐族、羌族
B.匈奴族、鲜卑族、羯族、氐族、蒙古族
C.蒙古族、鲜卑族、羯族、氐族、羌族
D.匈奴族、女真族、羯族、氐族、羌族
10.下列关于前秦的表述,错误的是(  )
A.是氐族建立的政权 B.统一过黄河流域
C.任用汉人王猛改革 D.境内胡汉矛盾尖锐
二、非选择题
11.西晋结束了三国分立的局面,实现了短暂的统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国实力比较表
国名 户数(户) 人口(人) 兵力(人)
魏 约103万 约443万 约60万
蜀 约28万 约94万 约10.2万
吴 约52.3万 约230万 约23万
材料二 据《晋书》记载,晋武帝分封诸王,并规定:“诸王以郡为国。邑二万户为大国,置上中下三军,兵五千人;邑万户为次国,置上军下军,兵三千人;邑五千户为小国,置一军,兵千五百人。”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国中哪一国比较有优势完成统一?最终谁完成了统一?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晋武帝为何实行分封?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晋惠帝的执政有什么特点?他在位期间出现了什么局面?
参考答案与解析
1.C 【解析】 本题考查识记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自立为帝,建立西晋,西晋结束了三国分立的局面。故答案选C。
2.D
3.B 【解析】 263年,魏灭蜀。266年,司马炎自立为帝,建立西晋。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所以答案选B项。
4.A 5.A
6.B 【解析】 西晋皇族之间的八王之乱历时十几年,对社会造成巨大灾害,西晋从此衰落。
7.C
8.B 【解析】 北方少数民族内迁,从游牧生活状态转向农耕生活状态,是一种进步,体现出了汉族先进经济文化的吸引力。故答案选B。
9.A
10.D 【解析】 4世纪后期,氐族苻氏建立的前秦逐渐强盛,并统一了黄河流域。苻坚任用汉人王猛为丞相,锐意改革,加强集权。此时,前秦境内的胡汉之间的对立和矛盾有所缓和。所以D项表述是错误的。
11.(1)三国中魏国在国土面积、经济、人口、地理位置、人才等方面都是领先的,最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司马炎。
(2)西晋初年,晋武帝认为,曹魏因削弱所封诸王的势力,导致孤立而亡,于是大封同姓诸王。
(3)昏庸无能。出现了西晋皇室内部争夺中央政权的八王之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