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一、单项选择题
1.[2020·玉林模拟]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383年,这个流亡政府的弱势军队出人意料地打败了前秦领袖苻坚所统率的具有绝对优势的北方联军。”这个“流亡政府”是( )
A.东汉 B.西晋 C.东晋 D.北魏
2.4世纪时,发生在东晋与前秦之间的著名战役是( )
A.长平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3.[2019·黔西南]我国少数民族在中国历史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建立北魏政权的少数民族是( )
A.女真族 B.鲜卑族
C.党项族 D.契丹族
4.[2019·聊城]迁都洛阳后,北魏孝文帝亲自到鲁城(今山东曲阜)祭祀孔子,封孔氏后人为官,并让兖州刺史修复孔子墓。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统一黄河流域 B.开发江南经济
C.笼络守旧势力 D.学习先进文化
5.[2019·衡阳]“孝文帝引见朝臣,诏断北语,一从正者……于是诏: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材料反映了孝文帝在改革中( )
A.严禁贪污 B.颁布均田令
C.迁都洛阳 D.实行汉化政策
6.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以上措施出自( )
A.商鞅变法 B.王安石变法
C.管仲改革 D.北魏孝文帝改革
7.下表所示内容的直接作用是( )
序号 措施
① 改汉姓,禁胡语、胡服
② 鼓励鲜卑族与汉族通婚
A.推动经济发展 B.促进民族交融
C.加强中央集权 D.实现南北统一
8.[2019·荆州]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汉语成为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在民族心理上,以往的“胡”“汉”观念逐渐淡薄。可见孝文帝改革( )
A.实现了南北统一
B.提升了洛阳的地位
C.促进了民族交融
D.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9.下列关于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共同点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都进行了迁都
B.都推行了汉化政策
C.都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D.都是统治者自上而下的改革
10.下列对魏晋以来北方民族大交融表现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更多的少数民族仍从事游牧生产,不会农耕
B.汉族人从少数民族那里学到不少畜牧业发展的经验
C.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汉语成为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
D.西北民族的乐器、歌舞等也受到汉族人民的喜爱
11.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下列关于北方民族交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各民族经济交往密切
B.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C.丰富了中华民族文化
D.“胡”“汉”观念仍很明显
12.[2018·南通]下列砖画出土于甘肃嘉峪关魏晋古墓,生动地反映了当时汉人胡食的生活习俗。这组砖面可以用来直接研究( )
,图1 制作蒸馍与烙饼)
,图2 食用烧烤食品)
A.江南开发 B.民族交融
C.政权并立 D.经济重心南移
二、非选择题
13.[2019·福建改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5世纪末,中原地区农业经济已较发达,成为北魏主要产粮基地。而平城地区屡受灾荒,粮食供应常发生危机。随着北魏在中原的开拓,平城已不适合于控制整个北方地区。加上平城的保守势力强大,北魏社会的发展受到了制约。
迁都后,孝文帝下诏改用汉姓,改穿汉服,改说汉语,推行汉族的官制和律令。于是,胡食、胡床、畜牧选种等草原文化因子也逐渐融入汉族人民的生活中。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北魏都城地点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魏迁都的原因及意义。
(3)根据材料,概括迁都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特点。
参考答案与解析
1.C 【解析】 本题考查淝水之战的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383年,苻坚拼凑了80多万大军南下,东晋以8万精兵应战,在淝水之战中以少胜多打败了前秦。所以答案选择C项。
2.D 3.B 4.D 5.D 6.D
7.B 【解析】 本题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表格内容反映的是孝文帝改革,这场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融合,也增强了北魏实力。所以答案选择B项。
8.C
9.D 【解析】 本题主要以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为材料,考查比较分析能力。结合两者的内容与影响比较分析可知,商鞅变法没有迁都与汉化政策,故A、B两项错误。而孝文帝改革的重点是迁都和汉化政策,没有直接涉及军事的改革措施。两者的改革措施都是通过统治者自上而下推行实施的。故答案选D。
10.A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向汉族学习农业技艺,逐渐将原来从事畜牧业生产转变为从事农业生产。而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还学习和接受他们的食物、服装、用具等。故A项错误。
11.D
12.B 【解析】 本题考查魏晋时期北方地区的民族关系。题中两幅图的信息体现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相互影响,反映出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所以答案选择B项。
13.(1)从平城迁到洛阳。
(2)原因:中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较先进;洛阳有区位优越,是汉族政治文化的中心;平城地理环境恶化,不利于对黄河流域的统治;摆脱保守势力,减少改革阻力。
意义:便于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推动了北魏社会的发展;促进了洛阳的繁荣;加强了民族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或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3)汉化;涉及面广;自上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