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 正确使用词语(熟语)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四 正确使用词语(熟语)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8.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02-16 14:5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专题四 正确使用词语(熟语)
考纲解读
《考试大纲》的要求: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D
词语的考查范围一般包括实词、虚词、熟语三个方面,本讲考查重点是正确理解熟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能根据语境正确辨析、使用熟语,而不以考查记忆熟浯的意义为重点。熟语考查范围涉及熟语使用正误和使用优劣两个层面。21世纪教育网
考情分析
1.题型多样。高考对熟语的考查以客观题为主,但也有主观题。有下面四种常见题型:一是判断辨析型选择题,这是大部分省市采用的主要题目形式;二是填充辨析型选择题,这种题型是实虚词结合考查时的常用题型;三是替换辨析型选择题,替换或比较的对象可以是成语,也可以是俗语、谚语、歇后语,如2009年浙江卷;四是填充式的主观题,如2008年高考天津卷第23题。值得注意的是2009年大纲区考题均采用第一种形式。
2.考查重点明确。从近年的考查情况看,呈现两个“重点”:一是熟语中的成语是考查重点。大部分试题的命题点主要是成语,但也有些省市会涉及一些常见俗语、谚语、歇后语等,如2009年重庆卷、北京卷。二是熟语考查的命题重点是“三不辨”“三不合”。“三不辨”即不辨词义、不辨对象、不辨色彩;“三不合”即不合语境、不合逻辑、不合习惯。如2008年辽宁卷、湖北卷等都涉及以上内容。21世纪教育网
3.考查综合程度较高。熟语既可单独设题考查,也可结合实虚词、古诗句等其他考点综合设题考查。如2008高考重庆卷、天津卷均是这种综合考查形式。21世纪教育网
4.考查范围扩大。往年熟语考查以常见熟语为主,2009年在秉承这一原则的基础上,也出现了一些平时很少接触的熟语,如2009年全国卷Ⅰ的“春秋鼎盛”“崇论宏议”。
知识要点
熟语是指某种语言中所有常用的固定词组和固定短语的总和,是词汇的一部分,它包括成语、谚语、格言、歇后语、惯用语等。熟语在结构上是个短语,但在使用上只能当一个词来用。因此,正确使用熟语和使用实词原则上没有什么区别。通常要注意这些方面:
色彩不明21世纪教育网
成语从感彩上又可分为褒义、中性、贬义,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辨明色彩,否则就会误用。如:
【例】 自从中国颁布实施外商投资法规以来,不少外商蠢蠢欲动,纷纷来中国投资。
“蠢蠢欲动”本指虫子及其他生物缓缓移动。后用于比喻坏人准备进攻或行动。多含贬义。用在来我国投资的外商身上,是错误的。21世纪教育网
断词取义
成语的意义具有整体性,如果在使用时,只断取成语中个别词素的意义,而抛开成语其他词索的意义,就会导致成语意义与句子语意相悖。如:
【例】据专家测算,在首都市内的空气污染中,汽车尾气的排放可算首当其冲,竟占了污染总量的45%。21世纪教育网
“首当其冲”的意思是首先受到某种势力的攻击或遭受到某种灾难。在句中只断取了成语中“首”的意思,而抛开了“受到攻击”或“遭受灾难”之意,与浯境相悖。
对象误用
有些成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如果把握不准,就容易扩大使用范围或误作他用。如:
【例】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汗牛充栋”指搬运书籍时,(因为书多)把牛累得出汗;存放书籍时,(因为书多)装满了屋子。这里明显是因为不知道使用对象,而把用于书的成语扩大到人身上。
谦敬错位
有些成语是谦辞,只能对己;有些成语是敬辞,只能对人。如果辨别不准,就会导致谦敬错位。如:21世纪教育网
【例】 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显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
“蓬荜生辉”表示由于别人来到自己家里或别人的字画挂在自己室内而使自己非常荣耀。用作谦辞,只能对己。这里犯了谦词敬用的错误。
功能混乱
每个成语由于自身词义和词性的不同,在句子中的语法功能也不同。如果把握不准,就容易造成功能混乱。如:
【例】每天早晨,他都要一个人跑到花园里,指手画脚地练动作,抑扬顿挫地背台词。
“指手画脚”是一个动词性成语,在句中应充当谓语,而该句由于对它的语法功能把握不准,误把它当做形容词性成语,充当了状语。
不合语境
有些成语使用时有着特定的语言环境,如果使用不当,就会与所在的语境不协凋。如:
【例】 当时暴雨如注,满路泥泞,汽车已无法行走,抢险队员们只好安步当车,跋涉一一个多小时赶到了大坝。
“安步当车”意思是慢慢地步行,就当作是坐车。使用时宓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行走速度缓慢;二是行走者不慌不忙地步行,表现出的是一种闲适平和的心情。而句中描述的是抗洪抢险时的情景,情况紧急又遇上暴雨如注,该成语与所在的语境很不协调,是不恰当的。
望文生义
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都有一定的典故,加之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生僻的古义,这就造成了成语理解上的难度。如果不仔细辨析,一瞥而过,就容易导致望文生义的错误。如:
【例】 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美轮美奂”出自《礼记·檀弓下》,形容房屋华美高大而众多。在句中使用时,由于望文生义,误解成了美好之意,
形近混淆
有些成语与其他成语由于读音字形相近或具有某些共同的语素,使用时极易混淆。如:
【例】 这次选举他最有希望,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负众望,结果落选了。
“不负众望”意思是没有辜负众人对他的期望,而句中却把它与读音相近、只有一字之差的成语“不孚众望”混淆了。
特定用法
有些成语随着语言的演变,形成了固定的常用义,但本义也没有完全废除,只是使用较少。使用时就不能只从常用义入手,以免误用。如:
【例】 本来还不错的一篇文章,让你们这样改来改去,反而改得不三不四了。
“不三不四”本义是不像样子.后来多比喻行为不正派。在该句中用的是本义,是正确的。
还有些成浯使用时离不开特定的句式,如果不了解,也会出错。如:
【例】 成都五牛俱乐部的雄厚财力令其他甲B球队望其项背。
“望其项背”意思是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背脊,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这个成语必须用于否定句式,在该句中使用就不恰当了。21世纪教育网
经典题例
【例l】 (2009·高考全国卷I)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邻里之间的是非大多是由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屑小事引起的,不必寻根究底,你们还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吧。21世纪教育网
B.身处春秋鼎盛的时代,我们这些身强力壮的青年应该奋发有为,积极向上,刻苦学习,为国家和社会多作贡献。21世纪教育网
C.这位代表说的虽不是什么崇论宏议,但他的话发自肺腑,句句实在,没有套话和假话,因此我们要更加重视。21世纪教育网
D.今年有四到六成的作品流拍,成交总额同比减少一半,这说明以往超过底价数十倍成交的火爆场面已成明日黄花。
[解析] B.春秋鼎盛:春秋,指年龄;鼎盛,正当旺盛之时。比.喻正当壮年。本项因望文生义而错用成语。A.寻根究底:泛指弄清一件事的来龙去脉。C.崇论宏议:指高明的见解和出众的言论。D.明日黄花: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时效怍用的事物。
[答案] B
【例2】 (2009·高考浙江卷)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
能被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且符合句意的一项是 ( )
A.针对个别干部违规驾驶公车发生交通事故的现象,某单位作出副科级以上干部重考驾驶证的决定,这实在是驴唇不对马嘴。(名不副实)
B.“限塑令”颁布之后,农贸市场的一些摊主对记者打开天窗说亮话:为了招徕顾客,我们难以拒绝提供免费塑料购物袋。(直言不讳)
C.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管理经验,需要提倡“拿来主义”精神,如果脱离国情,盲目照搬,就有可能画虎不成反类犬。(画蛇添足)
D.1977年高考招生制度的恢复,既给下乡知识青年提供了求学上进的机会,也使许多农家子弟有了“鲤鱼跳龙门”的希望。(脱胎换骨)
[解析] A.“驴唇不对马嘴”比喻答非所l"7或事物两下不相和。“名不副实”指名称或名声与实际不相符,有名无实。“名不副实”不符合句意,故不能替换。C.“画虎不成反类犬”比喻模仿得不到家,反而弄得不伦不类。“画蛇添足”比喻做多条的事,反而不恰当。“画蛇添足”不符合该句“盲目照搬”的意思,故不能替换。D.“鲤鱼跳龙门”比喻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也比喻逆流前进,奋发向上。“脱胎换骨”比喻彻底改变立场观点。“脱胎换骨”不符合句意,故不能替换。21世纪教育网
[答案] B
专家秘笈
熟语题的解题技巧
1.避生就熟,以熟带生。每年高考试题都有较生僻的成语,但百分之五十以上的还是常见常用的。这是出题的艺术,是在考查中学生所掌握的成语词汇量的基础上故意拔高。其目的是以熟带生,使学生既能凭所学知识来分析做题,又能促进学生扩大词汇量,同时也考查学生的聪明才智。那么,考试做题时如何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呢 那就应该“避生就熟”。尤其是选择题,完全不必担心有未接触过的知识。一般来讲,四个选项有两个是很容易排除的,另外两个,要避开生的,因为越是生僻的东西越不易出问题。抓住似懂非懂的一个选项,则可推测一下出题者的意图,是在有意混淆什么,一般即可做出判断。
2.细致分辨,冷静审视。由于疏忽将正确答案首先排除掉的现象是常有的,殊不知,当你苦于在说不清道不明的选项中徘徊时,却有一个漏掉的选项存在着十分简单的入选理由。因此,要细致分辨,冷静审视。
以下是容易用错的成语,请查查字典,细致分辨,加深理解。
(1)感彩容易用错的成语
褒义成语:雨后春笋 蔚然成风 蔚为大观 虚怀若谷 神采奕奕 鞠躬尽瘁 敢作敢为 两袖清风 力挽狂澜 视死如归 高风亮节 从容不迫 殚精竭虑 凤毛麟角 叹为观止
贬义成语:无所不为 处心积虑 画地为牢 人云亦云 别有用心 大放厥词 得陇望蜀 上行下效 甚嚣尘上 始作俑者 弹冠相庆 一唱一和 党同伐异 评头论足 长篇累牍 过江之鲫 睚眦必报 改头换面 粉墨登场 忘乎所以 坐而沧道 巧立名目 师心自用 擢发难数 倾巢而动 炙手可热
(2)容易望文而生义的成语
珠圆玉润 不名一文 不速之客 不足为训 不赞一词 不经之谈 不刊之论 屡试不爽 吊民伐罪 细大不捐 进退维谷 危言危行 五风十雨 醍醐灌顶 别无长物下里巴人 不可理喻 瓜田李下马革裹尸 相见恨晚 首当其冲 江河日下 登堂入室
(3)容易误用对象的成语
不期而遇 汗牛充栋 洗心革面 大快人心 豆蔻年华 美轮美奂 气宇轩昂 破镜重圆 青云直上 洛阳纸贵 倚马可待 巧夺天工 相敬如宾 比翼齐飞 萍水相逢 不耻下问 楚楚可怜 从善如流 精神矍铄 妙手回春
(4)容易谦敬错位的成语
用作谦词-抛砖引玉 管窥之见 不情之请 却之不恭 忝列其中 不揣冒昧 绠短汲深
用作敬词-鼎力相助 不吝赐教 敬谢不敏 有眼不识泰山
(5)容易搞混语法功能的成语21世纪教育网
不带宾语:漠不关心 求全责备 司空见惯 熟视无睹 乐此不疲 出奇制胜 耳濡目染
只用于否定句或反问句中:望其项背 同日而语 善罢甘休 一蹴而就
(6)容易造成语意重复的成语(括号内的词赘余,应删除)
(正)方兴未艾 难言之隐(的苦衷) (对自己)妄自菲薄 (人民)生灵涂炭 (人民的生活)安居乐业 (显得)相形见绌(感到)习以为常 忍俊不禁(地笑起来) (故意说得)闪烁其辞 (目前的)当务之急 (难得的)空谷足音
(7)容易形近致误的成语
不负众望与不孚众望 不以为然与不以为意 不堪卒读与不忍卒读 无微不至与无所不至 独行其道与独行其是 前仆后继与前赴后继 另眼相看与刮目相看 不胜其烦与不厌其烦骇人听闻与耸人听闻 纷纷扬扬与沸沸扬扬 一发不可收与一发不可收拾 鱼目混珠与鱼龙混杂 不胫而走与不翼而飞 无可厚非与无可非议 不可理喻与不可思议 处心积虑与殚精竭虑 谈笑风生与谈笑自若 望文生义与顾名思义 一文不名与一文不值 高山流水与行云流水 不绝如缕与络绎不绝 侃侃而谈与夸夸其谈 设身处地与身临其境 一挥而就与一蹴而就 见危授命与见危受命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温馨提示:
同学们:针对你们复习内容的巩固与掌握,请认真完成课后强化作业(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5 页 (共 5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