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短诗五首》教学设计+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3《短诗五首》教学设计+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8-10 15:59:27

文档简介

3
短诗五首
【教材分析】
《短诗五首》是第一单元的自读篇目,五首简短的现代诗歌语言凝练含蓄,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哲思。《月夜》通过霜风、月光、树的衬托,表现了诗人坚强的性格和追求思想自由、与个性解放的奋斗精神。《萧红墓畔口占》表达了诗人对亡友的怀念和哀思。《断章》是一首哲理诗,表明了事物之间相互关联、依存的道理。《风雨吟》表现了诗人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统一》则表达了作者对统一的美好世界的期许。学习这五首短诗,可以通过“反复朗读,结合背景品味诗句、理解感悟”等方法来进行。
【教学目标】
1.朗读诗歌,结合写作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
2.品读诗歌,感悟诗句的丰富内涵与诗歌主旨。
3.通读诗歌,归纳早期白话新诗的特点。
【预习提示】
1.日积月累
(1)我搜集的资料(作者简介)
(2)我积累的字词(字音和字形)
2.思悟发现
(1)结合时代背景,解读五首短诗的主旨和情感。
(2)这五首短诗是早期白话新诗的代表,形式和内容上与近体诗有什么不同?
(3)读完五首诗歌,我的阅读感受是:
3.学贵有疑
预习中,我遇到的困惑是:
【教学过程】
一、浅吟低唱,导入新课
师生诗歌朗诵会
开场:中国是诗的国度,经典的唐诗宋词唱诵不衰,清新隽永的现代诗别具一格,让我们走进新诗水草丰美的天地,聆听情感自然流淌的声音。
(一)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二)
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
你的时候
我原想收获
一缕春风
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

(三)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
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四)
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

如果有来生,要化成一阵风
一瞬间也能成为永恒。
(五)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读暖心诗句,给心灵栖息的港湾,与诗歌相伴,走进阳光明媚的春天。这节课我们与新诗继续美好的遇见,一起感悟字里行间的情怀冷暖。
二、品读诗歌,感悟诗意
(一)《月夜》
1.
这首小诗描绘了诗人在月夜下的所见所感,他看到了什么?他是怎么做的?
霜风呼呼地吹着,月光明明地照着,霜风寒月的冬夜中,“他”与一株顶天立地的高树并排站立着,“他”却没有倚靠大树,而是独自站立着。
2.“霜风”“月光”有什么作用?“顶高的树”中,“顶高”是什么意思?
“霜风”“月光”描绘了凄冷的环境,暗示了当时的社会环境,衬托出诗人对独立人格和个性解放的追求。
“顶高”是非常高的意思,说明这棵大树根基深厚,高大繁茂,可以遮风避雨,很适合倚靠,是传统的象征,为衬托“我”的独立做铺垫。
3.你从“我”的姿态中读出了怎样的精神风貌?诗歌写于1917年,结合时代背景,说说“我”还可能是谁?
姿态:“立着”“没有靠着”。
精神风貌:“并排立着”是思想的并立;“没有靠着”是挣脱,是倔强,也是追求独立。“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象征着诗人独立不倚的坚强性格和奋斗精神。
在严寒下不妥协,在孤独中不退缩。“我”还是新一代知识分子的代表,诗歌也表现了“五四”时期觉醒的一代知识分子追求独立自由、崇尚光明的意识和探索真理的精神与人格。
4.拓展阅读
湖上
胡适
水上一个萤火,一个萤火,
平排着,轻轻地,
打我们的船边飞过。
他们俩儿越飞越近,
渐渐地并作了一个。
过渡:月夜里,沈尹默坚定了自强自立的信仰,遥远的南方,戴望舒正站在故友的墓前黯然神伤。
(二)《萧红墓畔口占》
师讲述故事:1942年早春,31岁的年轻女作家萧红在身心疲痛中病逝,走完了她漂泊凄苦的一生。作为萧红的好友,同样四处漂泊、屡遭挫折、几陷困境的戴望舒,直到近三年后的1944年初冬,才终于来到了香港浅水湾萧红的墓前凭吊祭拜。耳畔,海浪阵阵,眼前,好友阴阳相隔,低矮的坟茔,简陋的墓牌,诗人触景生情,哀痛难抑,采一束红山茶轻轻放在她的墓前,一首小诗脱口而出:
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我等待着,长夜漫漫,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1.戴望舒的凭吊情深意切,你从哪些诗句里可以感受到这种深厚的情谊?
“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中,“六小时”说明时间之长,“长途”说明距离之远,诗人不畏路远,不惧时长,足见对萧红友谊的深厚和诚挚。
“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中,“红山茶”寄托诗人对萧红的深情悼念,表达了对萧红由衷的赞美、欣赏与缅怀,红山茶是萧红一生品性风采的写照,放一束鲜艳的红山茶,这是对萧红这样一位生前爱花写花的诗人最好的告慰与祭奠。
教师追问:为什么不说“墓畔”而说“头边”呢?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蕴藏的情谊:诗人痛惜朋友早逝,希望她仍然活着,幻想她只不过是暂时安睡的心情。
2.诗句中说“我等待着”,“我”在等待什么呢?请结合背景说说你的理解。
背景介绍:1941年12月至1945年8月,香港被日本占领,卷入了战争的惊涛骇浪。戴望舒因宣传抗日被日本宪兵抓进监狱,受尽折磨,出狱后,他发现原来在香港宣传抗日的大批作家和文化人经过党组织的帮助,早已纷纷离开,只留诗人孤身一人。
不惧路远而来,诗人希望多点时间和好友倾诉自己心中的哀思。
好友亡故,同仁离开,诗人只能痛苦地、寂寞地在漫漫长夜里等待着抗日胜利的到来。
3.最后一句诗言少意丰,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讨论,说说自己的理解。
活着的诗人在痛苦寂寞地煎熬中等待着胜利,逝去的友人不再漂泊流浪,“卧听着海涛闲话”,
对比之下,诗人的心情是复杂的,既哀悼萧红被坎坷生活夺走了生命,惋惜萧红因早逝不能创作更多更好的作品,同时也羡慕萧红得到解脱,无须在长夜漫漫中苦等苦熬。
苦苦等待的自己一直在向往光明,等待黎明,期盼与友人互诉衷肠。可“你”却不再等待,去了另一个世界,“卧听着海涛闲话”。漂泊了一生,终于有了安息之地,不再受惊扰,不再挣扎流浪漂泊,睡在这浅水弯的一隅,依偎在喜欢的大海身旁,听潮起潮落,为你此刻的安适而释怀。这首伤逝之作,包含着对好友盛年而逝的惋惜和悲痛,对亡友真挚的情感与怀念,对生命之旅深沉的感慨与反思。
过渡:你在墓畔前伫立凝望,我们穿越时光在远处看你。在同一时期的诗歌作品中,有一首哲理诗家喻户晓,那就是《断章》。
(三)《断章》
《断章》创作于1935年10月,是一首精致的哲理诗。据作者自云,这四行诗原在一首长诗中,但全诗仅有这四行使他满意,于是抽出来独立成章,标题由此而来。
1.
诗歌选取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明确:“站在桥上的你”“楼上看风景的人”“桥”“楼”“明月”“窗子”“别人”“梦”,营造出美好朦胧的意境。
2.诗歌描绘了四幅美丽的画面,这四个画面之间有什么关联呢?
前两幅画面,看风景的你同时也是看风景的人的欣赏对象。“桥上”“楼上”这两个地点,表面看来似乎互不相关,却因为“看风景”这个动作发生了联系。
后两幅画面,月亮装饰了你的窗子,让你感到愉悦,同时,也许你正出现在别人的梦里,给别人带来愉悦。“窗子”与“梦”本是互不相关,却在“装饰”这一点上又发生了联系。十分平常的生活画面,几个毫不相关的事物,经过诗人精心构思与组合,变得十分耐人寻味。
3.反复朗读诗歌,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人可以看风景,也可以成为别人的风景;明月可以装饰你的窗子,你也可以去装饰别人的梦,人生可以互相装饰,事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的。世间万物本来就是相互关联、互相依存的,人与人之间、物与物之间,不论自觉与不自觉,都有可能产生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4.拓展阅读

卞之琳
像一个天文家离开了望远镜,
从热闹中出来闻自己的足音。
莫非在自己圈子外的圈子外?
伸向黄昏去的路像一段灰心。
(四)《风雨吟》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风雨图,请结合诗中一些关键词“卷”“奔”“海”“舟”“舵
手”等词语,描绘诗歌画面。
示例:“风”“雨”从大地“卷来”“奔来”,气势十足,风雨中的大地看起来像是波
涛起伏的海面,大地上的“房舍”,就像海面上飘摇不定的舟船。“我”面对“大地的海”,要敢于像年轻的舵手一样,有惶惑有畏惧,但最终还是坚定信心,迎接风雨。
2.结合诗歌写作时间,说说诗歌中的“风”“雨”仅指自然界的风雨吗?还有什么象征意义?“大地”又有什么深层内涵?
诗歌中的“风”“雨”,不仅仅是指自然界中的风雨,对于“我”这样一个“年轻”没有人生阅历与生活经验的“舵手”来说,它们也象征着人生的坎坷与遭遇。
这首诗作于1941年,这里遭受“风雨”侵袭的“大地”指的是当时风雨如晦的中国局势。这样来说,“风雨”又有了更深层次的含义:当时的中国社会所承受的苦难。
3.面对风雨飘摇的“大地”,“年轻的舵手”内心很复杂,他会想些什么?他会怎么
做?
在风雨飘摇的局势面前,作为年轻一代,心中会担忧、彷徨、畏惧、不知所措。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个人未来,该何去何从,一切都是未知,不免让人忧思难眠,这些都是正常的心理过程。
然而在惶惑之后,年轻的舵手会渐渐平静下来,面对风雨,他不会坐以待毙,不会畏首不前,困难当前,更需要年轻人勇敢承担,直面现实,乘风破浪,用行动掌握好自己的舵盘!这也体现了年轻人的担当,时代赋予了年轻人使命和责任,就要坚定地勇往直前,把航向掌握在自己手中,一定会迎来美好的黎明!
(五)《统一》
1.朗读诗歌,结合诗句说说作者是如何表现“统一”这个主题的?
所有的叶与一片叶,所有的花与一朵花,所有的树与一棵树,它们都是多对一的关系,“多”与“一”本是对立的关系,但是作者在此用“是”字将其等同起来,用对立物表现了“统一”的思想。
2.怎样理解“繁多是个谎言”?
作者认为“一切果实并无差异”,因此“繁多是个谎言”。作者先写到了花,又写到了叶,然而花、叶不论它们拥有怎样的万象姿态,它们的本质是为了结出果实,而果实的本质又是为了生命的传递。从这点上看,所有的花、叶、果实都有着自己的本质,且就生命传承的角度而言,这本质也并无不同。因此,繁多是众多生物存在的表象,它们的本质都是相同的。
3.人们常说“世界是丰富多彩的”,而诗人认为“繁多是个谎言”“整片大地是一朵花”,你更认同哪个观点?
示例一:我认同诗人的观点,因为所有的花叶都有共同本质。将零散的事物化繁多为统一,通过事物现象归结出事物的本质,从而达到对事物更清晰的认识,这也是人类本身就存在的认知规律。
示例二:我认同“世界是丰富多彩的”,花的本质固然相同,但正是因为千万朵花不同的色彩形态,才构成了美丽多彩的世界。
三、通读诗歌,归纳诗“新”
通读这五首短诗,举例说说新诗“新”在何处。
1.形式新:不拘平仄,不拘长短,没有字数规定;在韵律上,没有严格规定,但是一般还是会遵循一定的韵脚,如《风雨吟》中的“来”“海”。
2.语言新:以白话写诗,不仅以白话词语代替文言,含而不露,耐人寻味,而且以白话的语法结构代替文言语法,并吸收国外新语法,如“霜风呼呼的吹着”“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等,语言散文化。
3.思想新:追求个性与独立,强调作者主体性情、情感与见解,如《月夜》《断章》《风雨吟》等。
今天我们与诗歌有个清新的约会,触摸着新诗的意境之美、情感之美、哲理之美、思想之美,心前所未有的明净,让我们与诗相伴,且吟且行。
四、推荐阅读
沈尹默《三弦》
沈尹默《鸽子》
沈尹默《人力车夫》
戴望舒《雨巷》
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
鲁藜《泥土》
附:板书设计
短诗五首
霜风
月光
并排立着
没有靠着
走六小时
放红山茶
我期待黎明
你听海涛闲话

风景
看风景的人

明月
窗子

别人的梦
风雨卷来
房舍飘摇
舵手忧怀
叶是一片
花是一朵
果实无差异
树木是一棵
大地是一朵花
环境清冷
月夜
独立人格
怀念
哀思
悲痛
寂寞
萧红墓畔口占

断章
装饰
忧心民族命运
使命感责任感
风雨吟
对统一的美好世界的期待和赞美
统一3
短诗五首
一、巩固基础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我和一株(zhū)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
B.走六小时寂寞(mò)的长途/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C.明月装饰(shì)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D.我有年轻舵(tuó)手的心/在大地风雨的海上。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寂寞  海涛  山茶  胶原如海
B.舵手 
繁多 
谎言 
房舍如舟
C.闲话 
差异 
霜风 
长夜慢慢
D.长途 
等侍 
并排 
大地风雨
3.文学常识填空。
(1)《月夜》的作者是
,原名君默,诗人、
家。
(2)《萧红墓畔口占》的作者是
,现代诗人、
家。主要作品有诗集《
》《
》《灾难的岁月》等。
(3)《断章》的作者是

、翻译家。主要作品有诗集《鱼目集》《慰劳信集》《雕虫纪历》等。
(4)《风雨吟》的作者是
,原名陈培迪,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
》《驰驱集》等。
(5)《统一》的作者是

(国籍)诗人,获1971年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作品有《
》《
》等。
二、思考探究
4.
请尝试写一首小诗,或发现生活之美,或表达心灵之思。
参考答案
1.D
2.
B A项,“胶原如海”应为“郊原如海”;C项,“长夜慢慢”应为“长夜漫漫”;D项,“等侍”应为“等待”。
3.(1)沈尹默 书法 
(2)戴望舒 翻译 望舒草 望舒诗稿 
(3)卞之琳 诗人 
(4)芦荻 桑野 
(5)聂鲁达 智利 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 漫歌
4.
示例:
我微笑着走向生活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88%91%E5%BE%AE%E7%AC%91%E7%9D%80%E8%B5%B0%E5%90%91%E7%94%9F%E6%B4%BB"
\t
"_blank?)
汪国真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B1%AA%E5%9B%BD%E7%9C%9F?/?313083"
\t
"_blank?)
我微笑着走向生活,
无论生活以什么方式回敬我。
报我以平坦吗?
我是一条欢乐奔流的小河。
报我以崎岖吗?
我是一座庄严思索的大山。
报我以幸福吗?
我是一只凌空飞翔的燕子
(?https:?/??/?baike.baidu.com?/?item?/?%E7%87%95%E5%AD%90?/?5610874"
\t
"_blank?)。
报我以不幸吗?
我是一根劲竹经得起千击万磨。
生活里不能没有笑声,
没有笑声的世界该是多么寂寞。
什么也改变不了我对生活的热爱,
我微笑着走向火热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