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教案+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12.3《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教案+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8-09 22:09:37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
12.3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学习目标
1.会用尺规作一个已知角的平分线;
2.掌握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能够完成严密的逻辑推理.
3.能运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解决简单的几何问题.
  给出一个纸片做的角,不利用工具,能不能找出这个角的角平分线呢?
思考
如果将纸片换成木板、钢板等无法对折的材料,能不能找出这个角的角平分线呢?
情景导入
探究(1)作已知角的平分线的方法
工人师傅常用如图所示的简易平分角的仪器来画角的平分线.AB=AD,BC=DC.将A点放在角的顶点处,AB和AD沿角的两边放下,过AC画一条射线AE,AE即为∠BAD的平分线.
你知道其中的原理吗?
引出新知
A
B
D
C
E
(2)分别以M,N为圆心、大于MN一半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在∠AOB的内部交于C.
思考:能小于
MN吗?
如何用直尺和圆规作角的平分线?
(3)作射线OC,则射线OC即为所求.
A
B
M
(1)以O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作弧,交OA于M,交OB于N.
动手操作
C
N
O
为什么OC是角平分线呢?
已知:OM=ON,MC=NC.
求证:OC平分∠AOB.
探究新知
A
B
M
C
N
O
探究(2)折纸实验:
过程:请你将一张用纸片做的角∠AOB对折,再折出一个直角三角形(使第一条折痕为斜边),然后展开,
探究新知
问题:观察两次折叠形成的三条折痕,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再连续折出几个直角三角形,然后展开,观察折痕,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如图:按照折纸的顺序画出角及折纸形成的三条折痕.
(分组讨论、交流,并用文字语言阐述得到的性质).
探究新知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条件:一个点在一个角的平分线上.
结论:它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已知:OC是∠AOB的平分线,点P在OC上,PD⊥OA
,PE
⊥OB,垂足分别是D,E.
求证:PD=PE.
文字命题的证明步骤?
探究新知
O
C
A
B
P
E
D
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题设:角的内部一个点到这个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结论:这个点在这个角的角平分线上.
几何语言:∵点P在∠AOB的内部,PD⊥OA,PE⊥OB,垂足分别为D,E,PD=PE,
∴射线OP是∠AOB的平分线.
探究新知
O
C
A
B
P
E
D
例1 如图,已知CE⊥AB于E,BD⊥AC于D,
BD,CE交于O,AO平分∠BAC.
求证:OB=OC.
例题解析
∴△OEB≌△ODC(ASA)
∴OB=OC
例题解析
证明∵AO平分∠BAC,CE⊥AB于E,BD⊥AC于D
∴∠OEB=∠ODC
在△OEB和△ODC中
例2 已知:如图,△ABC的角平分线BM,CN相交于点P.
求证:点P到三边
AB,BC,CA的距离相等.
例题解析

D
E

F

例题解析
证明:过点P作PD,PE,PF分别垂直于AB,BC,CA,
垂足分别为D,E,F.
∵BM是ΔABC的角平分线,点P在BM上,
∴PD=PE.
同理PE=PF,
∴PD=PE=PF,
即点P到三边AB,BC,CA的距离相等.
1.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如图1,P在射线OC上,PE⊥OA,PF⊥OB
,则PE=PF.(
)
(2)如图2,P是∠AOB的平分线OC上的一点,E,F分别在OA,OB上,则PE=PF.(
)
(3)如图3,在∠AOB的平分线OC上任取一点P,若P到OA的距离为3
cm,则P到OB的距离为3
cm.(
)
A
O
B
P
E
F
图2
C
课堂练习
A
O
B
P
E
F
图1
C
图3
A
O
B
P
E
C
×
×

2.如图,∠AOB=60°,CD⊥OA于D,
CE⊥OB于E,且CD=CE,则∠DOC=________.
课堂练习
O
C
A
B
E
D
30°
(1)怎样作一个角的平分线?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条件是…结论是…
  它是证明什么的重要依据之一?
  角的平分线的判定定理
,条件是…结论是…
  它是证明什么的重要依据之一?
(2)这节课你还有什么困惑?
  通过本节课你了解了哪些思考问题的方法?
课堂小结
再见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
12.3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一、教学目标
1.会用尺规作一个已知角的平分线;
2.掌握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能够完成严密的逻辑推理;
3.能运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解决简单的几何问题.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角平分线的尺规作图,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及其应用.
难点:1.对角平分线性质定理中“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的正确理解.
2.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定理的运用.
三、教学用具
电脑、多媒体、课件、直尺、刻度尺、量角器、角平分仪
四、相关资源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微课
五、教学过程
(一)
引出新知
问题1:给出一个纸片做的角,能不能找出这个角的角平分线呢?
师生活动:可用量角器,若不利用工具,也可用折纸的方法,教师课件演示.
问题2:哪一种方法用起来更方便?在生活中,这些方法是否都可行呢?
师生活动:用量角器比较方便,但有误差,用折叠的方法比较简捷,但若换成木板、钢板等无法对折的材料,此方法就不行了,那还有别的方法适合吗?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依据弗雷登塔尔的现实性原则,设计“激趣设疑、联旧带新”环节,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同时为更高层次的知识建构提供了理想途径.
(二)探究新知
探究(1):出示仪器模型,说明工人师傅常用如图所示的简易平分角的仪器来画角的平分线.介绍仪器特点(有两对边相等),将A点放在角的顶点处,AB和AD沿角的两边放下,过AC画一条射线AE,AE即为∠BAD的平分线.为什么?
学生口述,用三角形全等的方法(sss)证明AE是∠BAD的平分线.
师问:把简易平分角的仪器放在角的两边时,平分角的仪器两边相等,也就是AB=AD,从几何作图角度怎么画?BC=DC,从几何作图角度怎么画?
师生活动:学生同桌交流,归纳角的平分线的作法.学生板演示范作图.
预设:为什么要以大于MN的长为半径画弧?为什么强调交于角的内部?提倡学生自学、对学、再群学.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体验从生产生活中分离,抽象出数学模型,以此为线索,先自学、再对学,有问题(或困难)的在小组内交流,从实验操作中获得启示,探究出作角的平分线的方法,不仅注重了个人的实效性发展,而且也实现了学生自身能力的资源共享.
探究(2):请将一张用纸片做的角∠AOB对折,再折出一个直角三角形(使第一条折痕为斜边),然后展开,观察两次折叠形成的三条折痕,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再连续折出几个直角三角形,然后展开,观察折痕,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问题1:第一次的折痕和角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问题2:第二次折叠形成的两条折痕与角的两边有何关系,它们的长度有何关系?
学生动手折叠
师生活动:第一次折痕是角的平分线,第二次的折痕是角平分线上的点到两边的距离,它们的长度相等,连续再折出折痕长度也对应相等.由此可见,角的平分线除了有平分角的性质,还有其他性质.用文字语言阐述得到的猜想:
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设计意图]学生动手动脑,可猜测并能说出观察到的结论,为逻辑推理做好了铺垫.
几何语言:∵OC是∠AOB的角平分线
(?http:?/??/?www.so.com?/?s?q=%E8%A7%92%E5%B9%B3%E5%88%86%E7%BA%BF&ie=utf-8&src=wenda_link"
\t
"_blank?)(或者∠AOC=∠BOC)点P在OC上且PD⊥OA,PE⊥OB,∴PD=PE.
师生活动:分清题设和结论,画出图形,引导学生结合图形写出已知、求证,分析后完成证明过程,两名同学板演,教师巡视指导,同桌互查.证明后,教师强调经过证明正确的命题可作为定理.同时强调文字命题的证明步骤.
[设计意图]经历实践→猜想→证明→归纳的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尤其是对于结论的验证,信息技术在此体现了它的不可替代性,特别是对于那些抽象思维能力弱的学生有了很好的帮助.
交换角的平分线性质定理的条件和结论得到:(有难度要及时引导)
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几何语言:∵点P在∠AOB的内部,PD⊥OA,PE⊥OB,垂足分别为D,E,PD=PE,
∴射线OP是∠AOB的平分线.
按照性质的证明方法学生自己证明.(同桌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三)例题解析
例1.如图,已知CE⊥AB于E,BD⊥AC于D,BD,CE交于O,AO平分∠BAC.
求证:OB=OC.
证明:∵AO平分∠BAC,CE⊥AB于E,BD⊥AC于D
∴∠OEB=∠ODC
在△OEB和△ODC中
∴△OEB≌△ODC(ASA)
∴OB=OC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问题,学生观察识图,独立思考,并且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找出证明思路,4名学生板演自己的证明过程,学生再互评.
预设:有学生会仍旧去找全等三角形,而不能直接去运用性质定理解决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本例题的解决是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而设计的一项活动.提醒学生能直接运用性质定理解决的数学问题,不要再仍旧去找全等三角形,更好地拓展学生解题思路及形成知识运用能力,符合高效课堂要求.
例2.已知:如图,△ABC的角平分线BM,CN相交于点P.求证:点P到三边AB,BC,CA的距离相等.
证明:过点P作PD,PE,PF分别垂直于AB,BC,CA,垂足为分别D,E,F.
∵BM是ΔABC的角平分线,点P在BM上,∴PD=PE.
同理PE=PF,
∴PD=PE=PF,
即点P到三边AB,BC,CA的距离相等.
限时让学生独立思考分析,然后交流证题思路,再通过多媒体展示一般证明过程.
[设计意图]限时独立完成,并展示.通过问题的解决,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角平分线的性质,并达到能熟练运用的程度.
(四)课堂练习
(1)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如图,P在射线OC上,PE⊥OA,PF⊥OB,则PE=PF.(
)
如图,P是∠AOB的平分线OC上的一点,E,F分别在OA,OB上,则PE=PF.(
)
如图,在∠AOB的平分线OC上任取一点P,若P到OA的距离为3
cm,则P到OB的距离边为3
cm
??(
)
(2)填空:如图,∠AOB=60°,CD⊥OA于D,CE⊥OB于E,且CD=CE,
则∠DOC=(
)
[设计意图]学生独立思考完成,旨在进一步理解和巩固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和判定定理.
答案:(1)×
×

(2)30°
六、课堂小结
(1)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这节课你还有什么困惑?通过本节课你了解了哪些思考问题的方法?
猜想到证明(合情推理——演绎推理).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归纳,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锻炼学生归纳概括与表达能力.
七、板书设计
12.3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尺规作角的平分线的步骤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角的平分线性质的几何推理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