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版五年级上册 美术 教案 6.18 家乡的节日

文档属性

名称 岭南版五年级上册 美术 教案 6.18 家乡的节日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岭南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0-08-09 11:49: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家乡的节日》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从感受家乡节庆气氛导入,让学生体会家乡不同节日的风俗文化,走进民间美术,感受传统文化。通过对各个节日文化的探究,强化了学生的审美视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渗透节日活动的人文情感和审美经验,让中国民族的传统文化代代相传,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 学 目 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家乡节日习俗,用美术语言表现传统民俗节日
2、过程与方法:感受传统民俗的热闹场面和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节日的快乐,了解家乡节日习俗文化内涵,激发热爱家乡的民族情感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体验,了解家乡节日民间风俗
教学难点:如何使画面突出节日习俗特色
《家乡的节日》教学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探究:
一、情境导入
1、音乐引入。
问:导入语——同学们,在欢快音乐声中你联想到了什么?(板书题目)
2、师:一听到这么喜庆的音乐,我们就联想到了春节,想想过春节的情景,多么隆重热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家乡的节日”。
二、欣赏感知
了解家乡春节习俗。
师:我国最隆重的节日就是春节,这一天里,不管离家多远,都要合家团圆。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用各种形式庆贺新年,春节里许许多多的节日活动千百年来流传至今,为我们的节日带来的不仅仅是美的享受,有神奇的故事,还有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福和向往。春节里我们家乡有什么活动呢?参考“研学案”中的“阅读连接1”后再回答。(放鞭炮、逗利是、贴对联、看飘色巡游、逛花街等)
了解其他节日习俗。
除了春节,我们身边还有许多有意思的传统节日,我们家乡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参考“研学案”中的“阅读连接2”后小组讨论,再填写“研学案”【任务】。由小组代表汇报。
3、感受节日民间习俗文化内涵
我国在长期的社会活动中,为了适应人们的生活和心理的需要而产生的民俗节日,经长期的社会传承固定下来,成为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民间习俗有不同的文化内涵。
贴门画的风俗有除旧岁、迎新春、美化环境、营造节日的喜庆欢乐气氛的意义与作用。
飘色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飘色”就融合了戏曲、杂技于一体,其色梗的制作更含美学与力学道理;给人民带来美的享受,它深受劳动人民的喜爱,至今仍焕发出勃勃生机。沙湾镇(飘色与广东音乐)沙涌村(鳌鱼舞)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沙湾飘色《赛龙夺锦》获得中国民间艺术最高奖“山花奖”。
龙舟从龙头、龙身、龙尾、旗幡的线条、色彩、图案装饰都体现把原来不太景气的中国传统民乐的市场从亚洲扩大到欧洲和美洲去了。民间艺术特色,并做到尽其精微,对艺术形式简洁性需求是人的视觉心理的天性。质朴、自然地表现了喜庆、吉祥的喻意,初读时因为其无情节而觉得千头万绪难以理清,具有独特的风格。“龙舟文化”就与水乡番禺相依相伴,体现了河网地带的番禺水乡人民团结拼博、不甘人后的人文精神,而具体的龙舟民俗工艺又与乡土历史文化脉络紧密相连,展现了区域文化独特的一面。
三、创作实践
1、刚才,同学们了解到家乡丰富多彩的节日习俗,家乡的节日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家乡的节日让我们的生活更丰富,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身边的生活”,画一画“家乡的节日”。请选出一个你感兴趣的家乡节日,用绘画的方式去表现出节日之美。
2、欣赏优秀节日习俗美术作品
3、明确作业要求(“研学案”)
4、大胆创作
四、多元评价
1、展示作业,根据“研学案”作品评价指导意见,互评作品。
2、填写“研学案”激励评价表,进行自评与他评,评价反馈。
五、总结拓展
总结:从同学们的作品中,我看到了你们对家乡传统节日的喜爱,也看到了异彩纷呈的民俗文化在你们这里得到了传承,老师由衷的感到高兴。期待同学们将来用我们的双手把我们家乡的节日装扮得更加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