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二年级下册 美术 教案 第9课 树上树下(一)

文档属性

名称 苏少版二年级下册 美术 教案 第9课 树上树下(一)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少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0-08-09 12:26: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单元
课题 树上树下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紧扣校本化课标及单元目标,体现三维
1、通过收集观察,了解树的组成、种类等知识,通过欣赏、讨论交流,掌握用绘画形式表现树木的方法。
2、观察收集树木的图片及文字资料,做树木介绍的小报,在了解不同树木的姿态特征基础上,用线条或色彩表现出平面的树。
3、通过收集、交流、观察、欣赏,提高自我学习的能力,激发对树木、对自然热爱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了解各种树木的共性和个性特征,进行资料收集,学习并运用各种绘画工具表现平面的树。
难点:对收集资料的呈现、用线条或色彩表现出树的结构特征并富于美感。
资源的整合与撷取
【内容资源分析】对大自然的自由向往是孩子们的天性,走出课堂、观察树木,亲近自然的学习方式,会给孩子们带来全新的感觉,而走进网络收集材料,更让学生感受学习方式的多样。但是如何选择搜集树的图片制作小报,并把观察树的结果记录到调查表中,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还是初次经历,有一定难度,而在树的绘画表现过程也会有学生画概念中棒棒糖式的千篇一律的树,也是教学中要注意的。本课第一课时的重点是学生学习掌握收集资料和调查观察的方法。收集资料,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学生的兴趣就能被激发出来。收集资料具有开放性、实践性和自主性,可以帮助学生深入认识树,拓宽生活视野,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掌握不同树木的特征。第二课时的重点是分享各自做的树木的收集小报,比较异同,再学习用喜欢的工具材料,用绘画形式表现树,感受不同工具材料表现树的不同效果。
【其他资源】《植物百科》《花卉图鉴》
技术选择 PPT
课堂实施 集体分享 实施感悟及建议
教学流程
根据扬州市梅岭小学自主学习教学范式、流程编写条目式的,根据不同课型进行微调
解析鉴赏,展现价值问题
点拨和评价学生的自主感知
帮助提升色彩搭配的技巧
鼓励个性,给予自我评价的评价
帮助学生规划创作路径,实现作品的独特与个性化
教的设计 (详案) 根据上述流程编写详案
第一课时
一、解析鉴赏
1、师:猜猜,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
生答。
2、师:是什么呀?你对它们了解多少?
生议论。
3、师:其实,这是一颗种子,那它会是谁的种子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播放视频
小小的种子竟然可以长成参天大树,那我现在要考考你们,咱们的小种子发生了什么变化?
指名学生,根据回答板书:根、干、枝、叶
5、那我们今天就来走进树的世界,近距离了解一下它们吧。
二、点拨和评价
1、师:地球上的树可多了,你们知道哪些树?指名生答。
2、师:你们说的很多树我还第一次听到呢,如果你们能给我看看它们的样子那多好呀。谁能想想办法呢?
3、学生创作,教师巡回辅导(小组合作、独立完成,运用各种材料和方法)
4、谁先来说说你们的树?(从颜色、线条、树叶等方面进行描述)
指名学生、相互评价
三、帮助提升
1、师:老师这有三棵树,看看,你们认识吗?
指名学生回答
2、如果我要让不知道它们的人一眼就看出它们是什么树,我在画的时候要(学生补充)
(老师根据学生回答范画,让学生观察枝和干的不同)
你们对自己的树有没有需要改进的?
指名学生回答
4、完善作品
5、师:树是地球的空气清新器,它有深入地底的根、粗大的主干、纵横交错的树枝和茂密的树叶,看,谁来了?(播放视频)
6、师:原来有这么多动物依赖于我们的大树,那还有谁也会把大树当成自己的家和乐园呢?
指名学生答。
四、鼓励个性
1、他们会和你们的大树发生哪些有趣的故事,讨论一下,画下来,看看谁的故事最有趣?
2、学生创作
五、展示与评价。
现在,我们举行“树上树下故事大会”,请参赛的选手将你的作品介绍给大家,一起来欣赏吧。
六、拓展。
1、其实在地球上还有一些更高更壮的树,我们一起看看吧。
2、树是我们最好的、也是做重要的伙伴,让我们一起保护树木,保护森林、保护地球,做一名树木小卫士吧。
第二课时
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通过图画创编了一个故事,我们再一起来回顾一下。
《树上树下》的故事:知了在树上叫,蚂蚁在树上忙,猫看着树上的小鸟流着口水……
提问:和上节课我们看到的有什么不一样?
(多了漂亮的色彩)
你们喜欢哪种呢?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给我们的小故事增添色彩。
二、新授。
1、提问:树上有什么?可以添画哪些色彩? 树下有什么呢?以什么颜色为主?
2、学生们分小组交流、想象。
欣赏《树上树下》的作品:用了哪些色彩?构图又是怎样的?边欣赏边交流。
学生思考:如果是你来学习绘画,你会画些什么?
激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把想到的说出来,这样能加深学生的印象
三、作业。
1、同学们作业用色彩表现《树上树下》。
2、教师巡回指导。
四、小结。
1、作品展示:学生们分别交流自己作品的特别之处。
2、教师巡回指导。
五、引导自我发现、自我评价
1. 看,老师做了一棵大树,来把你们美丽小树拿过来,我们来把它变成美丽的树林。(在教室后面的黑板布置学生的作业)
2. 评价学生作业:
(1)你最喜欢哪棵树?你觉得他画出树的各个部分和特点了吗?
(2)你觉得哪个小朋友画的树很特别,想象力丰富?
小结:同学们说得真棒!画的树也各有各的美丽!
六、课后拓展
1. 看看还有哪些树的有趣画法?(博爱微视频)
2.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老师用色卡纸做的树把教室的黑板打扮得更漂亮了?
生活中还有更多更精彩的以“树”为造型的设计,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吧!
想一想树还能在生活中做什么,使我们的生活更美丽?(学生畅所欲言)
3. 其实,树作为装饰元素,不仅在现代生活中出现,在古今中外的艺术作品中就有很多以“树”作为装饰元素的作品了。让我们一起走进博物馆去看看吧!
师:小朋友们,你们觉得古代的树如何?
七、课堂总结
同学们的观察特别细致,绘画表现很大胆、很精彩。同学们也看到后面黑板上老师是用纸做的树。下节课,我们要来学学是否也能来做一棵半立体、立体的树呢?看看哪些同学心灵手巧?想想可以用哪些材料来做呢?
下节课带上你们的材料一起来做一棵树吧!

学的设计 一、自主发现,提出价值问题,设定学习目标
二、把握价值问题,主动感知,理清规律与表现创作
三、美术活动始终离不开观察,艺术地观察是一个复杂的领悟过程。只有观察了树,才能理解它,领悟它,才会发掘隐藏在其中的美。然而,小学生观察的目的性不强,因此需要教师提出明确的观察要求,使整个观察过程围绕预定的目的进行,这样的观察才能持久、有效。
思考:除了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还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时间、季节去观察。?
2、通过观察比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展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和鉴赏水平,体验到成就感。
3、小组讨论或通过欣赏名家作品对树的造型和特征进行深入理解
四、用游戏形式组织的教学,把学生的“树”放到“树林”中去。这个方法较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寓教于乐,富有游戏性、趣味性,比较能体现美术课教学所倡导的激发学生学习美术兴趣的原则。
思考:
如何在作品中合理并有创意地表现树?
创作出造型独特的树的作品
2、合理搭配颜色
3、小组讨论构思对比与和谐在生活中的运用
五、更多的交流讨论的空间和环境,让学生亲身体验效果,启发学生思维,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究力
链接生活,表达自我,实现自我评价,明确下阶段方向
确定自我实践角度,规划实践路径,完成自我探索与发展
根据扬州市梅岭小学自主学习教学范式、流程编写条目式的,根据不同课型进行微调并选择一个环节详备

作业 设计与展示 【创新尝试】
向学生提出制作要求:色彩搭配合理有创意
主题式创作:分为抽象类(如表现情绪、性格等)和具象类(表现一个具体的事物:动物、植物、人物等)。
用铅笔描画出物体的基本形,再用水笔直接描画(先后顺序可根据班级学生情况制定);在基本形上边观察边描绘出物体的细节,掌握由整
体到局部的描画方法。
作品的展示
不同创意启发
【评价反馈】
关注学生自评,是否因自身喜好而缺少理性的思考。
关注生生互评,在强化色彩知识的同时,关注学生是否形成对美的创造和辨别的能力
板书设计 树上树下(一)
树叶
树枝
树干
树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