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二年级下册 美术 教案 第20课 玉石文化

文档属性

名称 苏少版二年级下册 美术 教案 第20课 玉石文化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少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0-08-09 12:32: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方案
教材分析
玉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玉石为载体的玉石文化,深深影响了古代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成为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于中国人来说,玉包含了中国人很多的情感,意义深远,玉石文化博大精深,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这种情感传递给孩子们,让玉石文化在孩子们的心底生根发芽。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事物有好奇心,有一定的观察力,敢说敢想,也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玉石了解不多,对玉石玉器的作用和文化内涵更是不了解,这节课就是要让孩子对中国的玉石文化有一些了解,提高他们对玉石的兴趣和感受,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我们只能点到为止,浅尝即可。主要通过“千种玛瑙万种玉”、“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君子如玉”等三句话有一个初步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观察、对比、欣赏玉石,让学生认识玉石,了解玉石的颜色以及玉石的历史及寓意。
技能目标:根据“玉佩”的形状,运用塑料刻刀雕刻出合适的玉石纹样。
情感目标:让学生在欣赏过程和雕刻过程中主动去感受玉石的文化内涵,激发他们对玉石的兴趣。
教学重点
玉石的发展史以及如何动手雕刻“玉佩”
教学难点
教学中对玉石本身审美的品鉴和对古代社会的礼制做一些初步的介绍,使学生理解几句与 玉石有关的俗语的独特的人文精神内涵。
教学准备
师:PPT、每小组的玉石和石头、每人一套塑料刻刀、红线绳、毛笔、教师范作若干等。
生:课前了解玉石知识
教学过程
故事导入
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问你们一个问题,2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秦昭王想用十五座城池来换取一块宝物,那究竟是什么宝物呢?(学生说,出示和氏璧),和氏璧到底又是什么呢?其实就是一块玉石,(板书:玉石)
你们见过玉石吗?(举手)
怎样的石头才叫玉石呢?我们中国人为什么这么喜欢玉石呢?玉石中又包含怎样的秘密呢?
今天胡老师就带领大家,一同走近玉石,了解更多的玉石文化(板书:文化(一))。
[设计意图]
利用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以三个连续的玉石问题引入学习内容,让学生在既熟悉又陌生的知识里产生探究的欲望。
讲授新课
(玉石的发展史)
在八千多年前的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就在石头中发现了玉石,他们认为如此美丽的石头一定是天神恩赐给他们的,因此,最早的玉石就用来敬天敬神的祭祀用了,那时候的玉石,我们把它叫做“神玉”
后来,拿神玉敬天敬神的人,有了私心,把玉石占为己有了,由于人们对玉石有敬畏之情,拿神玉的这个人便成了王,神玉也就变成了“王玉”了,皇帝玉器中最能代表他的权利的就是他用的印章,皇帝的印章有一个特殊的名称叫什么?(玉玺)。
到了唐宋时期,随着玉石的开采,时代的发展,玉石逐渐走进了普通人民的生活中,所以,此时的玉石便成“民玉” 。
[设计意图]
玉石的发展史很长,文化内涵深厚,利用几张最具有代表性的图片欣赏,简洁的了解了玉石的发展史,填补了学生对玉石发展的空白历史。
(玉石的特点)
玉石和普通的石头究竟有什么区别呢?老师准备了玉石和石头,我们来观察观察。
师:谁来摸一摸玉石,说说你对玉石的印象
生:(用手摸上去,感觉玉石是滑滑的,硬硬的,凉凉的,很细腻。)
师:这么多玉石,你又有什么发现?
生:(玉石有各种不同的鲜艳的颜色)
师:是呀,因为玉石的种类非常多,当然有各种颜色了,“千种玛瑙万种玉”,说的就是玉的种类繁多,我们来了解一下常见的玉石颜色。(PPT)玉石看上去色彩丰富,色泽细腻,有光泽,并且有一种透明感。
[设计意图]
观察比较是最直接的学习方法,通过现场比较玉和石头的实践活动,自主学会了简单辨别玉石的方法,同时通过玉石的颜色来认识常见的玉石种类。
师:哪位同学脖子上戴玉了?
师:上面雕刻的是什么内容?知道这些图形有什么用意吗?我们先来欣赏几件玉器作品。
(玉器作品欣赏)
①《翠玉白菜》,为什么把这块玉石雕刻成一棵大白菜,而不是其他的蔬菜?另外老师告诉你们玉白菜和遇到百财读音相近。
②《玉桃子》知道桃子有什么寓意吗?(长寿)
③看到这个玉器,你会联想到什么?(年年有余)
④这件玉器,比较常见,这是平安扣,祈求平安。
(这幅图上的玉器)
原来玉器上雕琢的图形都有一定的美好寓意,那么,回忆一下,你们家的玉石上雕琢了什么图形?猜猜为什么雕琢这样的图形?(学生回答)是呀,我们喜欢把这些美好的寓意在玉石上雕琢出来。
原来一块玉石变成一件精美的玉器作品,需要经过切割、雕琢、打磨、抛光等一系列的程序,真所谓“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是呀,做人就是像做玉一样,只有经过雕琢,才能变成一块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玉。
老师今天也带来了两块自己雕琢的玉石,我们来欣赏一下,这是一块碧玉,上面雕刻了浓密的树叶,在树叶间还藏着三只蝉,也就是知了,能猜出知了有什么寓意吗?(古人很喜欢雕琢蝉,它的叫声能一鸣惊人)。这是一块白玉,上面雕刻了“福”字,还有中国传统纹样,回纹、如意纹和云纹。
其实这块玉,不是真正的玉石,而是用蜡烛制成的。今天老师也想教大家用蜡雕琢一块玉,想不想学?
[设计意图]
欣赏是美术课图像识读的重要途径,在欣赏中了解玉石纹饰的寓意是一大重点,教学中选择了很有代表性的几张图,让学生由易到难的一步步获取知识,体会“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的文化内涵。
三 作业制作
(制作步骤)
首先用铅笔在玉料上刻画出自己想要的图形,注意,图形稍微大些不要太复杂。
第二步,为了增强层次感,我们可以用铅笔沿着刚才刻画的线用点力再刻一次,这种方法叫刻线法。
第三步,运用塑料刀片沿着刻线外边斜口铲去一些,这样增加你作品的凹凸不平的浮雕感。在刻的过程中,有碎屑的可以用毛笔轻轻刷去,这就是老师刻好的作品了。(出示几件老师作品)
我们一起试试看,雕刻一枚属于你自己的玉佩吧
[设计意图]
制作“玉佩”是这节课的有益的必要的补充,只有通过雕刻的这个过程,学生才能体会到“玉不琢不成器”的道理,寻找合适的材料作为雕刻的媒材是本课一大难点,最后我选择了用蜡油制作玉佩,用塑料刻刀作为雕刻工具,学生操作简单安全有趣。
四 评价作品
谁愿意来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
你雕刻的是什么内容?为什么雕刻这个内容呢?
学生一
学生二
大家互相交流一下自己的作品
古人喜欢把玉佩戴在自己身上,走起路来,玉佩之间就会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用来提醒戴玉的人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走路做事要得体,于是便有了“君子如玉”的说法。
玉是我们中国人手中的宝,更是我们心中的宝,玉的价格真的无法用黄金来衡量,所以中国人向来认为“黄金有价,玉无价”,孩子们,其实在父母眼里,你们都是一块玉石,但这块玉石需要经过磨练、雕琢,这样你们才会成为一块价值连城的美玉的。
同学们,让我们也把这枚亲手雕刻的玉佩 戴在自己的身上,做一个如玉的君子吧。(我们拿出那根代表着喜庆吉祥的红线,把玉佩穿起来,打个结,然后戴在自己的身上,让我们像君子一样安静笔直的做好)
[设计意图]
为了体会“君子如玉”,教学中运用戴玉这一环节,有了前期的精心雕刻和对玉石文化的理解,戴玉的仪式感很是尊重。让学生体会玉佩的来之不易,进而引申到玉无价的文化境界。
五 课后拓展
最后,让我们再一次走进玉的世界,领略玉石之美,把这些最美的石头留在心间。
玉龙:呈“C ”字形状,有一种腾飞的感觉,据说,玉龙是根据玉猪龙演变而来。这两件作品都是原始社会新石器时期的红山文化的代表。
肉形石:自热形成的一块石头,我们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现珍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对中国古老的玉石文化有更多的了解,并且喜欢上玉石。今天的课就上到这,下课。
[设计意图]
最后的欣赏既是对本课的总结更是对本课的升华,欣赏经典,感受内涵。
六 教学板书
玉石文化(一)
投影 千种玛瑙万种玉 参考图
君子如玉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黄金有价玉无价
教学设计意图
让二年级的学生了解玉石文化历史难度很大,只有通过真实地体验玉石的颜色、材质和亲身雕刻,才能让他们切切实实地学到知识。玉石文化博大精深,非常丰富,教学中我刻意的选择了几句耳熟能详的俗语成语贯穿于整节课,便于学生接受和掌握,这也是我这节课的明线。整个教学环节我又以引玉、敬玉、赏玉、玩玉、佩玉、藏玉为暗线贯穿全过程,在教学中紧紧抓住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五个核心素养进行教学。
教学改革就是让我们老师静下来,让上课内容趋向简单,上课节奏平缓,接地气,真正为培养学生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核心素养。
课后自我反思
自我反思
玉石文化博大精深,对于老师来说是一个挑战,需要课前做足功课,我从网络和图书里系统的学习玉石知识,理解玉石文化。从一个对玉石一知半解到知之甚多,只有老师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才能从容的面对学生。
课前学生预习和搜集资料是非常必要的,学生更容易提出问题也更容易理解知识,也能够活跃课堂气氛,甚至有许多课堂生成的问题。
从学生出发,了解学情非常重要,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玉石知识基本上是一无所知,甚至有些孩子还没有见过真正的玉石,对于这样的情况,教师要筛选知识点,运用孩子能够接受和理解的方式传递给孩子。
材料的选择要巧,既要有玉石的感觉又要适合二年级孩子操作。我尝试了用萝卜、莴苣、肥皂等材料,最终选择了用蜡来制作,课前我尝试了若干次,最后寻找到一种可以以假乱真的制作玉佩的方法。
这节《玉石文化(一)》,四年级还有《玉石文化(二)》,我很想在四年级这个班再上一次,那将又是一个挑战。